法不可違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違法和犯罪;了解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引導學生理解刑事處罰含義和種類;提高學生守法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為,初步具有守法觀念。
教學難點: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三者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則,它規(guī)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我們必須遵守,如果一個人違反了法律,不但會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方框的內(nèi)容
二、法不可違(板書)
(一)、誰都不能違法(板書)
講述原湖北省省長張國光受賄判刑事例。問:張國光是省長,他犯罪入獄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說明了誰都不能違法,違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學生看P91小勤的故事,思考書中的問題。
教師引導:從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們青少年同樣要學法、知法、守法。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違法的事,不作違法的事這是我們行為的底線,也是對我們起碼的要求,我們維護自尊,培養(yǎng)自信,實現(xiàn)自立,力求自強,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遵守規(guī)則,尤其不能違反法律。那么什么是違法呢?
案例展示:
1、李某等三人在電*觀看電影時,起哄、打鬧、吹口哨。*工作人員多次勸阻,他們就是不聽。他們該由誰來處理?
2、朱某在工廠浴室拾到蘇某的進口手表,先說第二天還,后來又說自己把手表弄丟了。蘇某怎么辦?(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否則賠償蘇某損失350元。)
3、17歲的中學生趙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強奪9名小學生的財物,得贓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獲,怎么處理?(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了搶劫罪,依據(jù)刑法判處其有期徒刑。)
(學生分組討論并填寫P93頁表格,選派代表發(fā)言)
教師歸納:上述材料中的幾位主人公沒有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給社會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要引以為鑒。在我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觸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1、違法行為的含義
凡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2、違法行為的種類:(見書)
違反的法律 社會危害程度
行政違法行為 行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 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性較小 一般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 民事法律法規(guī)
刑事違法行為 刑法 嚴重社會危害性 嚴重違法行為
三類違法行為相比較,前兩種情節(jié)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小,我們把它們稱為一般違法行為,而刑事違法行為就是我們要講的犯罪行為。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犯罪必受懲罰(板書)
我們先了解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
1 、犯罪、刑法(板書)
刑法是以國家名義規(guī)定什么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分子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
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處罰的行為。
2、犯罪的基本特征(板書)
第一、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基本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法律標志)
第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后果)
3、刑罰的含義、種類(板書)
刑罰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手段
我國的刑罰種類可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是對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罰,包括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包括罰金(不是罰款)、剝奪政治權(quán)利、沒收財產(chǎn)三種。
活動“我是小法官”:請結(jié)合所學知識判定下列行為分別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應承擔什么責任?
案例一:吳某的小賣店被盜,便到派出所報案稱系鄰居王某所為,吳某還對許多人說:“王某偷了我店里的東西,派出所正在偵察,沒幾天王某就會被逮捕。”經(jīng)派出所調(diào)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吳某仍堅持說是王某作的案。請問吳某的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案例二:學生小創(chuàng)因多次未完成作業(yè),且還撒謊,被其母采用笤帚打成重傷,其母親的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案例三:中學生王某無心學習,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綁架一名幼兒園的小朋友,并電話威脅其家人不給三十萬元錢就撕票。王某的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課堂小結(jié):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哪些行為是違法的,懂得那些行為是合法的,什么行為是違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樣的行為會給社會和他人帶來什么樣的法律后果,以及相應地要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因此我們要從小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違法和犯罪;了解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引導學生理解刑事處罰含義和種類;提高學生守法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為,初步具有守法觀念。
教學難點: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三者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則,它規(guī)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我們必須遵守,如果一個人違反了法律,不但會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方框的內(nèi)容
二、法不可違(板書)
(一)、誰都不能違法(板書)
講述原湖北省省長張國光受賄判刑事例。問:張國光是省長,他犯罪入獄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說明了誰都不能違法,違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學生看P91小勤的故事,思考書中的問題。
教師引導:從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們青少年同樣要學法、知法、守法。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違法的事,不作違法的事這是我們行為的底線,也是對我們起碼的要求,我們維護自尊,培養(yǎng)自信,實現(xiàn)自立,力求自強,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遵守規(guī)則,尤其不能違反法律。那么什么是違法呢?
案例展示:
1、李某等三人在電*觀看電影時,起哄、打鬧、吹口哨。*工作人員多次勸阻,他們就是不聽。他們該由誰來處理?
2、朱某在工廠浴室拾到蘇某的進口手表,先說第二天還,后來又說自己把手表弄丟了。蘇某怎么辦?(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否則賠償蘇某損失350元。)
3、17歲的中學生趙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強奪9名小學生的財物,得贓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獲,怎么處理?(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了搶劫罪,依據(jù)刑法判處其有期徒刑。)
(學生分組討論并填寫P93頁表格,選派代表發(fā)言)
教師歸納:上述材料中的幾位主人公沒有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給社會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要引以為鑒。在我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觸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1、違法行為的含義
凡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2、違法行為的種類:(見書)
違反的法律 社會危害程度
行政違法行為 行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 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性較小 一般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 民事法律法規(guī)
刑事違法行為 刑法 嚴重社會危害性 嚴重違法行為
三類違法行為相比較,前兩種情節(jié)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小,我們把它們稱為一般違法行為,而刑事違法行為就是我們要講的犯罪行為。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犯罪必受懲罰(板書)
我們先了解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
1 、犯罪、刑法(板書)
刑法是以國家名義規(guī)定什么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分子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
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處罰的行為。
2、犯罪的基本特征(板書)
第一、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基本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法律標志)
第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后果)
3、刑罰的含義、種類(板書)
刑罰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手段
我國的刑罰種類可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是對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罰,包括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包括罰金(不是罰款)、剝奪政治權(quán)利、沒收財產(chǎn)三種。
活動“我是小法官”:請結(jié)合所學知識判定下列行為分別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應承擔什么責任?
案例一:吳某的小賣店被盜,便到派出所報案稱系鄰居王某所為,吳某還對許多人說:“王某偷了我店里的東西,派出所正在偵察,沒幾天王某就會被逮捕。”經(jīng)派出所調(diào)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吳某仍堅持說是王某作的案。請問吳某的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案例二:學生小創(chuàng)因多次未完成作業(yè),且還撒謊,被其母采用笤帚打成重傷,其母親的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案例三:中學生王某無心學習,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綁架一名幼兒園的小朋友,并電話威脅其家人不給三十萬元錢就撕票。王某的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課堂小結(jié):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哪些行為是違法的,懂得那些行為是合法的,什么行為是違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樣的行為會給社會和他人帶來什么樣的法律后果,以及相應地要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因此我們要從小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