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冊英語說課稿一
一、教材分析:
所授內容高二英語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課文主要介紹了迪斯尼以及他所創(chuàng)造的有名卡通人物米老鼠。文章文字運用正確,語言流暢、優(yōu)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筆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目標
a 知識目標:把握下列單詞及短語:
cartoon take along in the hope of lose heart day after day unsuccessful character
b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加強學生語感方面練習,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英語進行口語表達。
c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學習迪斯尼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d 重點、難點
重點:全面透徹理解整篇文章;學會新的語言表達方式。
難點:運用所學語言表達方式根據所提供素材進行口頭作文練習。
三、說教法
首先, 以課文為中心,以情景引路,以理解和運用為目的。力求做到情景,意含其間,以情激聽,以景促解。使學生形成一種渴求把握知識的內在需要和強大動力。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輕松獲得外語語感和增強記憶力。
其次,采取導學法、點撥法,始終實行啟發(fā)誘導。采取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基本方法。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四、說學法
愛因斯坦說過,愛好是好的老師。在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出令學生感愛好的情景后,抓住學生求新、好奇的心理特點,教師適當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運用諸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其次,學習知識的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老師的責任是指導學生如何去發(fā)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激發(fā)學生樂學和會學,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五、教學程序
1、用動畫片頭導入。 目的是運用小電影式的開場,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愛好,為學習課文做預備。
2、背景介紹。 畫面出現(xiàn)三張迪斯尼青年、中年和老年的照片配英語旁白。引導學生猜出照片上的人物迪斯尼,然后讓學生談談他們所了解的迪斯尼。
3、展示數張迪斯尼電影中的畫面,制造懸念,讓學生猜電影名。使學生在唯美的享受中,興致勃勃,情趣盎然地急于了解迪斯尼,從而對課文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4、快速閱讀,根據課文填寫迪斯尼概況。目的是獲取有關課文的信息,初步了解課文概況。
5、放映有關課文內容的卡通片、圖片、音樂及英語配音。 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愛好。使學生在享受畫面的同時鍛煉聽力。使學生在脫離漢語干擾的情況下,直接用英語去理解畫面。使學生真正用英語思維去理解課文。
6、作正誤判定題。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7、講解語言點(包括情景演示)。 目的是使學生把握重點詞組及其用法。
8、課堂練習。在屏幕上打出五個單選題。目的是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9、根據畫面及文字提示,用英語講故事。為學生提供兩套有文字提示的畫面《白雪公主》 和 《灰姑娘》。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個。目的是練習學生口頭作文和口語表達能力。
10、鞏固練習。動詞填空。目的是及時反饋,鞏固。
11、布置作業(yè),根據上述鞏固練習,讓學生復述課文。
高二上冊英語說課稿二
教學任務
Warming-up
1) 教材給出了一些食物圖片,要求界定垃圾食品還是健康食品
2)給出一個空白飲食調查表
教學建議:
1。由于學生剛過完春節(jié)回校,添一下嘴唇,還很能回味到過年時的美味佳肴,因此何不充分利用這一事實。實現(xiàn)學生從壓迫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激發(fā)他們交談的興趣,不僅實現(xiàn)了良好的過渡,而且借機呈現(xiàn)大量有關食物和飲料的詞匯,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遷移。Brainstorm 是方法之一。
2。在回味美食的同時,引出話題healthy food,junk food,由學生給出不同的定義。允許眾說紛紜,但盡量讓英語作為課堂工作語言。
3。課堂上的學生飲食調查可作為更廣泛的家庭飲食情況調查的鋪墊 ,擬增加健康狀況一覽,使學生能直觀的發(fā)現(xiàn)飲食對健康的影響,為后來的健康食譜的制定提供依據。
Listening
1.教材分析:
聽力材料分為兩部分:
1)母親與Mike關于Mike胃痛與他一天飲食情況的對話
2)Mike前去就醫(yī)與醫(yī)生的對話
2。教學建議:
1。建議在聽力開始前做pre-listening.
針對第一部分對話,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互相詢問一日三餐以及點心等。因為聽力一是母親與兒子有關一天飲食的詢問式對話。
2。針對第二部分對話,由于就醫(yī)問診是大家共有的體驗,讓學生進行pair-work,根據以有的就醫(yī)經歷和聽力一所獲得的信息,假象Mike與醫(yī)生的對話和醫(yī)生可能給出的建議.比一比猜中率。
3。1&2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學生聽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同時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鋪墊,從而能在聽的過程中準確定位,捕捉到問題所需的信息點。
4。聽力任務完成后建議復聽,嘗試再現(xiàn)聽力中的情景(多種形式,如表演,單句復述,take notes然后完整復述或spot dictation等),為下一步的speaking做好務實而有效的準備。
Speaking
1.教材分析:
教材給出三種就醫(yī)情景,和一個范例。目的是使學生能在常見的就醫(yī)場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尤其是常用的表達方式。
2。教學建議:
1. 前面聽力模塊中通過聽力訓練得到了相關表達方式的輸入,同時在后的鞏固性復述中對就醫(yī)場景作了充分的鋪墊,在這里speaking模塊開始前讓學生精彩回放Mike的就醫(yī)情景。為接下來的情景會話熱身。
2. 然后分別羅列病人和醫(yī)生的常用的表達方式。
3。在有了熱身對話和常用表達方式的支持,可以鼓勵小組活動,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景進行會話表演,讓學生接觸更多有關疾病的詞匯(無意識的在情景中接受了詞匯擴充)。
4。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嘗試:A.: 聽力再現(xiàn)。B:范例復述或表演
5。時間允許,還可將對話落實到筆頭。(供選擇)
閱讀部分
1.教材分析:
教材在讀前給出了4個有關飲食習慣的常識性調查問題,閱讀材料是有關飲食習慣的議
論文體的文章,讀后給出了5個拓展性的問題。
2。教學建議:
1。建議閱讀部分的教學側重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結構把握,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
技能。利用本文可突出學生3個方面的能力:
A:文章中心把握能力:設及高考題中作者意圖推測,標題選擇,段落大意確
定。
B:信息歸類,尋找規(guī)律:Eg.不同食物----不同的營養(yǎng),給出未提及的食物作營
養(yǎng)成分推測
C: 生詞猜測。Eg.organic,eco-foods,supplement
為了更有效地進行以上3方面的技能訓練,我個人不主張讓學生對本文進行課前的預習。
2. 也在進行讀前問答的時候,不僅關注他們的回答內容還可引出課文中或相關的
新詞,尤其是營養(yǎng)成分類的詞匯以掃清文化背景障礙和語言障礙。
3。讀后的發(fā)散性問題,如果時間緊迫,建議學生以小組任選一話題討論,由小
組發(fā)言人做匯報。建議敢于大膽取舍,調整教材,那出一點大家風范來,畢竟我們至少讀了4年大學,在一線拼了那么多年。再說有新大綱明文規(guī)定,支持我們。
4。其它的語言難點可隨機處理,若時間來不及,也可放到language study 模塊中處理。
Language study
1.教材分析:
這一部分包括單詞釋意,had better,should and ought to表示給出建議的用法。
教材給出單句補全,和根據2個情景給建議兩種訓練方式。這是本單元主要語
法點。
2。教學建議:
1。在學生掌握情況比較好的情況下,可將word study大膽修改成:聽教師讀解釋,學生寫單詞,而不是進行簡單的搭配,事實上,在實際教學中,不少同學提前完成了,因此就需要根據學情及時調整內容或變換檢測角度。
2。如果前面閱讀模塊中仍有部分語言問題未解決,可在這里彌補。畢竟語法和句型仍是測試的重要內容之一。說實在的,考試分數就是我們飯碗中的大米飯的顆粒數,領導可知道,我的碗中飯,粒粒皆辛苦。
3。澄清這些Modal Verbs 的否定形式?梢詫EFC II中first aid一課中提及的各種急救場景做為情景,訓練學生運用這些Modal Verbs給建議。(供程度較好學生)分成dos and don’ts 呈現(xiàn)給學生,要求學生用本單元所學的情態(tài)動詞來給出建議。不僅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體會了這些語法項目的功能,同時也學會了一些生存技能。
4. 根據所給情景寫出可能性的建議這一任務中,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嘗試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編寫更多的情景,然后相互交換,針對情景給建議。以便進一步發(fā)掘教材的內在價值。
Integrating Skills
1.教材分析:
提出了snacks這個話題,同時給出了兩個snacks的recipes,要求學生能模仿寫
recipe.教材也給出了4條writing tips.
2。教學建議:
1。建議從常規(guī)的三餐或我們實際的飲食習慣導入snacks時,進行頭腦風暴,呈
現(xiàn)我們國家豐富的小吃文化。通過文章的閱讀和前面所學的知識,對所羅列
的小吃進行判斷(bad---good---better---best)簡要說明理由,這個建議的設計其實是針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為小吃一文中提到了幾種食物,并orange>bread>chocolate,我們可推出strawberry>dumpling>icecream
2。建議不同小組寫不同的recipe, 在模仿范文寫recipe之前,須經過討論,用豐富的體態(tài)語言表演制作過程。通過活動的形式熟悉這些有關烹飪的詞匯。因為本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烹飪有關的詞匯。
例如:A學生做一個動作,B學生說出對應的單詞。
或者表演一種SNACK的制作過程,有另一學生描述。
5. 后的recipe進行展示共享。有實物投影的可書面讓學生和老師點評,沒有的話,可口頭表達點評。課后整理配上圖片更佳,全班展示分享。
后:讓我在說一句:新教材:好 !
靚麗-帶彩色的;
飽滿---內容豐富;
時尚-內容與時俱進;
親切---貼近生活。
但我想說愛你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想法: @教材
@課時
@ 導向
@ 新教材素材庫
@ 教師培訓
@ 硬件依托
高二上冊英語說課稿三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節(jié)復習課選擇的內容比較適合學生的水平,同時也符合了新課標要求的語言材料要源于教材又要超出教材,為此我選擇的題材部分學生感興趣,但缺乏閱讀方面的技巧,因此需擴展相應知識,教授閱讀方面技巧,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和依據
依據初中英語新課標,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對學生口語及閱讀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將本課設計為一堂口語閱讀課。并根據素質教育中面向全體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要求,我為這一課確立三項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熟知東西方人們在作客待客付小費外出餐飲等方面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差異。
通過聽力及閱讀材料的學習進一步加以了解。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即跳讀、略讀、速讀和閱讀等,同時注意開發(fā)學生記憶能力、觀察能力、想象、比較和分析等多種能力。有效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材料的準確度.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并展開豐富地想象力流暢地表達其他相關內容。
情感目標:鼓勵學生愛學英語,愛說英語,對英語學習投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是英語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和中心,以此來激勵他們在英語課上積極參與,追求創(chuàng)新。
三)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能力的要求,我確定本課重點為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水平。我采用英語趣味教學法,采取圖片導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檢驗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閱讀的技巧。
教學難點:口語水平的提高。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注重書本知識的講授,忽視交際
能力的培養(yǎng)使許多學生不敢開口、羞于在人前表達因而口語薄弱。我通過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境和師生共同討論、記者采訪專家等新穎方式,以及不斷鼓勵的方法突破難點。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助于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當中,增強故事真實感,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優(yōu)化英語教學過程。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學生具有無限的潛力,需要教師適時、適當地引導。本節(jié)課中我尤其側重訓練學生通過合作探索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并注重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通過設計有效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始終處于主動尋求知識去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我充分放手讓學生發(fā)揮其主體地位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本節(jié)課我講解的時間不超過五分鐘。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要由過去只注重知識的傳授結果向注重知識發(fā)展及知識的傳授過程而轉換。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yè),讓他們查找相關的資料,學生在預習中就接觸了大量的信息,他們必須具有相應的選擇能力和重組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這恰恰正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教學程序
課前對話:
師生問候之后,讓學生兩人一組圍繞前一單元所學知識進行自由對話。每天3-5
分鐘口語練習時為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新課標指出口語是在人與人交流時即興脫口而出的,會話雙方都必須對聽到的語言快速做出反應,才能使談話繼續(xù)。同時由于口語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合作學習的成效對口語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這些都要求為學生的口語學習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提供良好的訓練。兩人一組是為了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去說,
拓展與鞏固
通過講解我指導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如猜詞悟意法、略讀掃讀法、找中心句和關鍵詞等方法,之后要檢驗一下學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問學生世界人口的持續(xù)增長會引發(fā)那些嚴重問題呢?在學生發(fā)表一些個人看法后為,我再給學生一篇文章進行快速閱讀,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課堂檢測,我會當堂進行面批面改。然后對于這篇關于人口急速增長帶來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讓學生來進行講解,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
合作與發(fā)展
接下來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組關于你還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師們的看法?以這種方式充分把學生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后將其分成6個小組,先組內討論發(fā)表個人見解然后鼓勵他們去采訪在場聽課的英語老師。這樣設計的目的是(1)先讓學生自行討論可以避免受教師的想法所局限沒有自己的見解。(2)采訪老師既可以讓學生能夠用英語去實際交流,達到學以致用。有可以讓學生從英語教師那里獲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語表達方式(事實上,有些表達如果讓他們完全國獨立進行是有些難度的),又由于這樣的學習方式平時機會不多,因此會讓學生感到很新鮮很有趣味性,在與老師交流時也會讓學生產生成就感。(3)我認為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學生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既能夠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有鍛煉了與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個性思維發(fā)散的空間。
交流與分享
讓學生推選各組代表組成專家團坐在教室前,選一名同學以記者的身份采訪“專家們”,使其把個小組的討論結果與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組成員可以作為后援團補充些觀點,這樣既可以使口語較好的同學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讓口語較弱的學生也有參與的機會并能向他人學習。后按事實豐富、語言準確、表述清晰程度評出權威專家和積極后援團,通過這種方式可讓學生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
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作業(yè)。
當學生很興奮地探討完后,可以寫一至兩篇作文。我布置這項作業(yè)的依據是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寫作需有明確的動機和積極的態(tài)度,寫作的題目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是他們具有寫作的愿望這樣他們才能樂于寫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為了應付教師而做的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