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課時)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初中階段對"欣賞評述"課的要求是學生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欣賞評述"是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解釋、判斷的教學活動。評述更著眼于對美術作品理解、評價的表達。
目前,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往往以"像不像"來衡量,這體現了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關系,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生活的樸素的理解。然而,許多美術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又與生活中的真實原型不一樣,對此學生就說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對現代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他們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賞"也不會評述了。學習此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即"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為欣賞評述美術作品奠定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藝術作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美術作品作為人的意識的物化形態(tài),是美術家能動的反映社會存在的結果,它作用于社會。
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分再現性和表現性的兩類。再現性的藝術是以真實再現客觀世界為目的,作品的藝術形象逼真寫實。藝術家通過真實再現客觀對象的形象,表現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情感和思想,其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稱道。表現性繪畫是以客觀對象為媒介,主要在于表達作者個人的主觀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審美理想等。畫面的藝術形象予以夸張、變形的處理,或予以荒誕的組合等,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藝術世界。表現性藝術中的抽象派、超現實主義的繪畫作品中,畫面中所表現的藝術形象雖然與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沒有對生活的體驗,也就不會有繪畫情感表達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學思路:
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是現實主義油畫的經典之作。學生都稱贊這幅畫畫的好,但好在哪里,畫面的藝術處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將"生活中的原型"與作品加以對照,再運用提供的相關藝術處理技巧的資料加以分析,學生就可以領會。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使學生初步學會欣賞藝術作品。在思考和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動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評述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四、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藝術創(chuàng)作的題材、內容與技法都源于生活,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作品及其藝術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學難點:以美術作品作為切入點,使學生理解"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五、教學準備:
教師:教材,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學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關資料,如各類藝術作品(實物、圖片資料、音像資料等),部分學生亦可準備語言表演或肢體表演的節(jié)目。
六、教學內容及過程:
。ㄒ唬┙M織教學:檢查學具,安定課堂。
。ǘ⿲搿
1、影視欣賞:動畫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較:動畫片中的兔子形象與生活中的兔子的異同
3、點出本課重點,并板書"藝術 生活 "
。ㄈ┟佬g作品賞析。
1、國畫作品《蝦》(齊白石)
、儆呈緡嬜髌贰段r》 (教材P4)
齊白石是我國的藝術家,他在詩、書、畫、印幾個方面都達到很高成就。齊白石作畫反對拘泥于形似,主張作畫要形神兼?zhèn)。他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畫的蝦來說吧:人們都覺得畫的像極了,蝦體透明,會游、會跳動。不過當我們拿畫中的蝦與生活中的真蝦相比,它們又有很多不同。
、凇段r》的藝術處理:
齊白石依據真蝦總結出極為簡練的畫法,使其所畫之蝦又不同于真蝦。真蝦的眼睛看上去是一個小點,他卻以濃墨橫筆將蝦眼畫的非常突出,顯得極為精神;真蝦的腿有很多,他刪繁就簡,僅畫五條,就顯得多而生動。所以他畫的蝦,既讓人感到是充滿生命力的在覓食游動的活蝦,又讓人體會到蒼勁有力的筆法和濃淡干濕變化的墨色的藝術美感。
③《蝦》的藝術特色及其藝術魅力。
齊白石所畫之蝦的頭與尾是俯視效果,腰身是側視效果,是由兩處具蝦的形象特點構成的。正是由于畫家集中和強化了蝦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畫的蝦比真蝦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畫家根據長期的觀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蝦變成了藝術的形象,它離不開對象的特征,但由于畫家的夸張和取舍,使觀者對蝦的生動活潑的印象更強烈了,它"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以美的享受。
齊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詩意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也誘導、激發(fā)著人們對生活的愛。
2、 油畫作品《開國大典》(董希文)
、俨シ拧堕_國大典》影片片段。
、谟呈娟P于《開國大典》的油畫作品和攝影作品各一張。 (教材P4)
這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畫寬4.05米,高2.3米,油畫。1952年至1953年作,現藏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畫面主體為毛澤東主席和其它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代表著億萬中國人民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莊嚴的聲音,響徹天安門廣場,回響在祖國大地,震撼著全世界。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
③學生看教材P6,分小組討論兩者的差別。
、軐W生發(fā)表討論結果。
⑤教師分析總結油畫《開國大典》的藝術特色。
油畫《開國大典》藝術處理方法:
--運用了油畫表現手法,強調了空間感;
--拉開了毛主席與各位首長的距離,人群、扶欄的透視線與燈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減少了近處的廊柱,抬高了燈籠,看到廣場上的群眾、紅旗,烘托出隆重熱烈的慶典氣氛;
--藍天、白云、紅燈、紅柱,色彩鮮艷明快;
--主席臺上的菊花表現出"十一"正直金秋豐收季節(jié)。 畫面上,國家領導人雖只在左側占畫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非常醒目。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于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并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如果你到過天安門城樓上,會更加體會到作者構圖的大膽與巧妙。畫家在畫面上加寬了左右兩邊紅柱子的實際距離,并把右邊的一組紅柱子搬到畫面之外;將欄桿、地毯、*隊伍平行舒展開去使宏大的群眾場面得以充分表現。
天安門座北朝南,中央領導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澤東主席后面,處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觀眾。畫家大膽地將中央領導人的位置移至左側一角,從而消除了逆光與背向觀眾的現象,使畫面顯得更加明麗而喜氣洋洋。再細看,毛主席的集團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禮當天是陰天有雨的天氣,畫家卻把它改為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使人有天隨人愿、清爽歡快之感。所有這些大膽的改動,一般人看畫時都并不會察覺,不會去分析這些情況給人的印象是,該畫真實地、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非如此不可。這就是藝術家大膽而高超的構圖技巧,從而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復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備份。如果說生活是藝術的原型,那么藝術則是生活的升華。藝術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云的對比。既點明了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傊,畫中強調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huán)境而異的西方畫法用色法。柔進了中國畫法的工筆重彩繪畫技巧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畫家在描繪紅地毯時,還獨具匠心地在顏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使這幅畫成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yōu)秀作品。
3、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
齊白石的國畫作品《蝦》的傳神美
凡高的油畫作品的色彩美
列賓的油畫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悲壯美
4、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表現形式。
再現性:以真實地表現客觀世界為目的,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逼真寫實的。
圖例:油畫《父親》(羅中立)、油畫《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現性:以客觀對象為媒介,重在表達作者的精神和內心情感,畫面的藝術表現形式或以夸張、變形處理,或以荒誕的組合,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藝術世界。
圖例:油畫《開花的蘋果樹》《灰色的樹》《紅樹》(荷蘭)(蒙得里安)、中國畫《松魂》(吳冠中)
(四)其他藝術作品賞析。學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實例。
提示1:實例可以是美術作品,也可以是音樂、舞蹈、戲曲、影視作品,還可以是文學作品。
提示2:學生展示時,可出示實物,也可出示圖片資料、音像資料,還可進行語言或肢體上的表演
(五)課堂總結:藝術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關系
1、 結合課件講述名家對"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論述
"藝術來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備份,而是生活與藝術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藝術化處理。藝術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強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毛澤東
2、 師生共同總結"藝術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關系",同時課件映示"藝術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關系圖"
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生活給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題材和靈感,使藝術家發(fā)現了美。生活還給予藝術家以激情,使藝術家憑著感悟創(chuàng)造美。然后他們以各種藝術手段為媒介,再現或表現美。高于生活的藝術作品由此而來。
3、 映示課題《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Y束語: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缺少的是發(fā)現美的眼睛。"就讓我們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發(fā)現美,用我們的心去體驗美,為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七) 課后拓展
一、 寫一篇相關主題的小評論
二、 出一期相關主題的墻報
三、 開一個相關主題的班會
第2課 校園寫生
——鉛筆線條表現的風景畫
一、教學目的:
1、學習風景構圖知識,遠、中、近景的處理方法和樹木的表現方法。
2、學習鉛筆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懂得如何區(qū)別主次進行概括。抓住重點,分清層次,能畫一幅簡單的風景畫。
3、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構圖知識和鉛筆畫技法,畫一幅以樹木為主的風景畫
2、怎樣表現和處理好以樹為主的風景畫的質感和空間感
三教務長:風景寫生的范圖
教學設計: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風景畫欣賞導入。展示許多風景寫生的范圖,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揭示課題,《風景寫生》,板書
三、學習新課:
老師:請用你自己學過的美術知識對這幅畫進行評析。
(學生發(fā)言踴躍,通過發(fā)言復習了透視、構圖知識。)
老師:自然界處處存在美,要靠我們自己去發(fā)現和表現。
(老師繼續(xù)展示自己在校園內寫生的美術作品。)
學生:原來我們經常生活的校園畫出來也這么美呀!我也要畫一畫我們的校園。
課堂外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師生共同活動。
四、學生作業(yè),教師巡回指導。
五、作業(yè)展示,展示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請其他學生來點評,指出畫的好的地方和還欠缺的地方。
六、課堂小結,請學生談談出去寫生的感受。
第3課 運動(1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運動的特點、本質。
2、讓學生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系有一定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語言、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學習、感受、發(fā)現生活中的動態(tài)美,用藝術語言表述動態(tài)美,用運動的形態(tài)表達情感。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過程由認識運動特點到具象表現,再到抽象表現。為了使學生對怎樣表現運動有一個整體認識,本課教案設計為一個課時完成,評價形式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整個過程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通過賞析傳統(tǒng)的具象的作品,使學生認識運動的形態(tài)特點,初步了解美術作品表現運動的方法、角度、表現形式,并初步體會用動態(tài)表達情感;第二部分通過賞析現代派的抽象作品,使學生了解美術的另外表現形式,擴大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表現沖動與創(chuàng)造力,從而能完成對動態(tài)美的創(chuàng)造。本課作業(yè)形式多樣,可表演,可運用繪畫、雕塑、剪紙等造形手段表現。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特意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得輕松愉快,充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與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學習、感受藝術中的動態(tài)美。
教學難點:用各種藝術語言表現人物動態(tài),并能表達一定情感。
學具:繪畫用具、剪刀、紙、塑泥、鐵絲、易拉罐、泡沫等可塑材料。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金蛇狂舞》
師問:你們能說出這首樂曲的名字嗎 ?( 生:《金蛇狂舞》,可讓一學生用手表演蛇舞)
師問:聽了這首音樂之后你有何感受 ?( 生討論回答:強烈的節(jié)奏感與動感 )
師小結:科學家們說,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的,藝術家也喜歡表現動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運動》這一課吧 !( 板書課題《運動》 )
二、賞析傳統(tǒng)藝術作品的動態(tài)美,體會用動作表達情感
1 .賞析傳統(tǒng)藝術作品的動態(tài)美。
師問:你們能證明一下,為什么說這個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呢 ?( 學生回答略 )
師小結:現在老師想用藝術作品中的優(yōu)美動態(tài)來證明這個觀點。
幻燈片展示美術家的作品①擲鐵餅者;②舞臺上的舞女;③倒牛奶的女仆;④狩獵?敦煌壁畫;⑤荷拉斯兄弟的宣誓;⑥印度婆羅多舞;⑦反抗。
2 .認識運動特點、體味動態(tài)美,用動作表現情感。
師問:《反抗》中的夕 3 女的動作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 生:憤怒 )
師小結:人們在生活中往往用各種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情感。比如足球運動員在進球后往往會興奮地現場作秀,你能模仿一下運動員進球的現場作秀的動作嗎 ?
可以請一個愛好體育的男生與老師合作表演。
師:這些都是模仿,你能創(chuàng)造一個動作表達“我健康,我很棒”嗎 ? 學生表演動作,并保持姿式,其余學生畫出這個動態(tài)。
展評作業(yè),教師出示人體運動示意圖,并簡單講解如何概括人物動態(tài)。(1課時)
三、賞析現代派美術作品,學習表現人物動態(tài)另外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
1 .賞析現代派表現人物動態(tài)的作品。
師:我們再來欣賞幾幅表現人物動態(tài)的作品,看看現代派藝術家是如何表現人物動態(tài)的。
幻燈片展示作品:①風 ( 雕塑 ) ;②懷抱 ( 雕塑 ) ;③格爾尼卡;④塊狀組合人體;⑤吶喊 ( 蒙克 ) ;⑥舞 ( 馬蒂斯作品 ) ;⑦下臺階的女人 ( 杜桑 ) ;⑧舞蹈;⑨奔跑 ( 學生作品 ) ;⑩生日 ( 夏加爾 ) 。
問:這組作品與上組作品相比較有何不同 ?
生答:這組作品都比較抽象。
師小結:這組作品人物不再完全用寫實的手法表現,但他們都比寫實作品有時顯得更生動有趣,而且更便于夸張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如《生日》,你認為這個動態(tài)表達人怎樣的心情呢 ?( 答略 )
2 .請一個擅長舞蹈的女生設計表演幾個舞蹈動作,表現“我快樂,我自由”。
四、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作業(yè)要求:
1 .以“我很棒,我健康”或“我快樂,我自由”為題,用美術語言表現人體動態(tài);另,也可自擬題目表現人物動態(tài)。
2 .方法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現代派變形、夸張的,要求動態(tài)生動有趣。
3 .所采用的美術語言不限,繪畫、雕塑、剪紙均可。 (1課時)
五、小結
1 .展評學生作業(yè)。
2 .結束語:
今天我們深入動感世界,感受、體味并創(chuàng)造了動態(tài)的美,后,讓我們一起在運動中來結束這堂課,再次享受運動的快樂吧!
放音樂,跳兔子舞,結束。 (1課時)
六、教學反思
本課為三個部分,用三個課時完成,第一部分為傳統(tǒng)作品賞析,學習人物運動規(guī)律,并體味用動作表達情感;第二部分為現代作品學習,學習用多種方法、形式表現動態(tài)美,力求生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第三部分為教學評價,可采取辦學生作品展覽形式,讓學生自己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