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zhàn)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德育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shù)臄⑹绿攸c,理解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問題的論述。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案# #初三下冊語文教案范文:曹劌論戰(zhàn)#設(shè)計
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丁先秦諸子散文,領(lǐng)略了諸子散文特有的藝術(shù)魅力。今天,我們學習先秦歷史散文著作《左傳》中的選段《曹劌論戰(zhàn)》,感受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
二、資料助讀
1.《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學者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認為是戰(zhàn)國初年人根據(jù)各諸侯國史編成。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jīng)義的。《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左傳》節(jié)文的標題,都是后人加的。
2.長勺之戰(zhàn)背景簡介
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zhàn)”或“長勺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事發(fā)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fā)動的第二次戰(zhàn)爭。
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zhàn)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quán)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zhuǎn)年春便再次發(fā)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shù)亻L勺展開的戰(zhàn)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多媒體顯示重點字音:
劌(guì) 鄙(bǐ) 孚(fú) 間(jiàn) 循(biàn) 靡(mǐ)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jù)朗讀情況糾正浯調(diào)。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讀出肯定的意味)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diào)應(yīng)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diào)應(yīng)低緩)
3.學生大聲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
4.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曹劌請見莊公,詢問備戰(zhàn)情況,隨同莊公參戰(zhàn),大獲全勝,曹劌為魯莊公釋疑解惑。
教師提示:該同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情節(jié),試以事件發(fā)展過程為序概括情節(jié),如何?
學生明確:莊公迎戰(zhàn)一備戰(zhàn)一勝戰(zhàn)一曹劌論戰(zhàn)。
四、研習課文,背誦課文
師生共同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學生討論交流本段中的難詞難句,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
3.選一學生翻譯第一段,其余同學評點,指出錯誤、不足。
教師提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多媒體顯示:
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關(guān)于“肉食者”
肉食者:吃肉的人!叭馐场痹诋敃r與公膳制有關(guān),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員,此處借指有權(quán)位的人。
4.內(nèi)容梳理
提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可以看出曹劌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明確:曹劌身份卑微。卻能關(guān)心國家大事,為國事深謀遠慮。
提問:魯莊公認為戰(zhàn)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曹劌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之屬也?梢砸粦(zhàn)。
提問: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魯莊公借小惠贏得近臣的擁護,借小信贏得神靈的保護,這兩點都被曹劌否定。在曹劌的啟發(fā)下,莊公終于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多媒體顯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德育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shù)臄⑹绿攸c,理解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問題的論述。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案# #初三下冊語文教案范文:曹劌論戰(zhàn)#設(shè)計
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丁先秦諸子散文,領(lǐng)略了諸子散文特有的藝術(shù)魅力。今天,我們學習先秦歷史散文著作《左傳》中的選段《曹劌論戰(zhàn)》,感受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
二、資料助讀
1.《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學者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認為是戰(zhàn)國初年人根據(jù)各諸侯國史編成。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jīng)義的。《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左傳》節(jié)文的標題,都是后人加的。
2.長勺之戰(zhàn)背景簡介
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zhàn)”或“長勺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事發(fā)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fā)動的第二次戰(zhàn)爭。
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zhàn)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quán)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zhuǎn)年春便再次發(fā)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shù)亻L勺展開的戰(zhàn)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多媒體顯示重點字音:
劌(guì) 鄙(bǐ) 孚(fú) 間(jiàn) 循(biàn) 靡(mǐ)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jù)朗讀情況糾正浯調(diào)。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讀出肯定的意味)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diào)應(yīng)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diào)應(yīng)低緩)
3.學生大聲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
4.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曹劌請見莊公,詢問備戰(zhàn)情況,隨同莊公參戰(zhàn),大獲全勝,曹劌為魯莊公釋疑解惑。
教師提示:該同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情節(jié),試以事件發(fā)展過程為序概括情節(jié),如何?
學生明確:莊公迎戰(zhàn)一備戰(zhàn)一勝戰(zhàn)一曹劌論戰(zhàn)。
四、研習課文,背誦課文
師生共同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學生討論交流本段中的難詞難句,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
3.選一學生翻譯第一段,其余同學評點,指出錯誤、不足。
教師提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多媒體顯示:
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關(guān)于“肉食者”
肉食者:吃肉的人!叭馐场痹诋敃r與公膳制有關(guān),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員,此處借指有權(quán)位的人。
4.內(nèi)容梳理
提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可以看出曹劌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明確:曹劌身份卑微。卻能關(guān)心國家大事,為國事深謀遠慮。
提問:魯莊公認為戰(zhàn)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曹劌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之屬也?梢砸粦(zhàn)。
提問: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魯莊公借小惠贏得近臣的擁護,借小信贏得神靈的保護,這兩點都被曹劌否定。在曹劌的啟發(fā)下,莊公終于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多媒體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