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芽兒》聽課有感
在課堂上,袁老師親切的話語,親切的笑容讓學生不再拘束,一節(jié)課上,學生都融入在學習中,此時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我想要做到這一點,跟老師自身的素質(zhì)是分不開的。
其次,袁老師在課堂上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識字,寫字。把本身枯燥的東西變得有趣了。如在教學:“揉、撫、扭”這三個生字時,袁老師讓學生邊表演邊體會,在情境中去認識這些字,并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提手旁”這一識字規(guī)律。以此,學生舉一反三,用這一巧妙的識字方法學習了其他生字。在學習“扭動”這個詞語時,讓學生做一做“扭動”的動作。在教學“撒嬌”一詞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向誰撒過嬌,并模仿自己當時撒嬌的樣子和語氣。這又將識字與口語訓練結(jié)合在一起。袁老師讓孩子在讀中去感悟,讓孩子在識字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快樂。學生識記、鞏固生字好的方法是復現(xiàn)。課堂中教師采用多種形式復現(xiàn)生字,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提高了自主識字的質(zhì)量。我想這是她這堂課的大亮點,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文中有這樣一個重點段:“筍芽兒扭動著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鉆!边@一段集中表現(xiàn)了筍芽奮發(fā)向上,頑強奮斗的精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筍芽的這種精神,我采用了反復誦讀感悟的策略。我在第一教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盡管泥土很堅硬,但筍芽依然——生齊讀“筍芽兒扭動著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鉆!
師:盡管堅硬地石頭刺疼了小筍芽,但筍芽依然——生齊讀“筍芽兒扭動著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鉆。”
師:筍芽想到馬上要見到明媚的春光了,于是——生齊讀“筍芽兒扭動著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鉆!
在評議中蔣校長指出學生的誦讀沒有建立在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之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反復誦讀的方式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袁老師在這一段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師:你們就是可愛的小筍芽,你們會遇到什么困難?
生:石頭擋住了去路。
生:雨水的澆灌。(此時,老師如果及時地告訴學生,雨水不是他遇到的困難,如果有了雨水的滋潤小筍芽會鉆得更歡的。就更好了)。
生:扭動著身子向上鉆。
師:小筍芽們,扭動起你們的身子一個勁兒的向上鉆吧!
生做扭、鉆的動作。
師:扭呀扭,鉆呀鉆,盡管泥土很堅硬,但筍芽依然一個勁兒的向上鉆;盡管堅硬地石頭刺疼了小筍芽,但筍芽依然一個勁兒的向上鉆。(生做使勁鉆的動作。)筍芽想到馬上要見到明媚的春光了,于是筍芽兒一個勁兒地向上鉆!
袁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反復誦讀的策略運用#教案#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筍芽兒》聽課心得評課記錄#幫助學生理解筍芽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學生在誦讀中積累了語言。袁老師主要抓。号、鉆、一個勁兒這三個重點詞,運用創(chuàng)設情景、做動作、比較辨析詞語等方法,加深了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與感悟,升華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讓文本中看似平常的詞語活了起來、動了起來。學生品詞品得有滋有味,既品出了“一個勁兒”的表面詞義、又品出了詞的語境義和詞語內(nèi)涵的深意。干癟枯燥的詞語在學生心中鮮活了起來、豐滿了起來。但是在這里老師如果隨機問一生:小筍芽,你累不累?
生:累。
師:你想停下來嗎?
生:不想停下來。
師:你為什么不想停下來,要一個勁的向上鉆?
生:……
師:咱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筍芽兒扭動著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鉆!蔽蚁脒@段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在今天的整堂課中,袁老師采取了兩種方式讓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達到更豐富、更具體、更深刻:一是讓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筍芽兒去感受、體驗、思考、傳情。二則是讓學生通過體態(tài)實踐,做做筍芽兒的揉揉眼睛、伸伸懶腰、扭一扭、一個勁兒地向上鉆,撒嬌地說話、起立朗讀來使學生領悟筍芽兒的精神品質(zhì)。這兩種方式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的更為有效,也體現(xiàn)教師不可缺少的引導作用。在這兩種方式的引導下,學生的體會從筍芽兒的嬌氣,到筍芽兒的勇敢頑強、堅持不懈、努力向上,堅持不懈、勇敢頑強的精神,學生再帶著這種豐富的情感投入到個性體驗的表達中,有高興地讀、驚訝地讀、新鮮地讀、迷迷糊糊地讀、嬌氣地讀。不難看出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豐富到位,有些甚至超越了文本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