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一
一、活動目標:1、能圍繞故事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懂得微笑是歡樂的傳遞。
二、活動預備:
1、故事圖片
2、一封信
3、溫柔的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日我收到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寄給誰的?是誰寫的?
2、我們一起來聽聽,信里都說了些什么?〔讀信〕
3、小蝸牛為什么會給我們寄來這樣一封信呢?我們一起來共享一個故事吧!
〔二〕、分段觀賞故事:
提問:小蝸牛為什么焦急?
小螞蟻是怎么樣夸獎小蝸牛的?
小蝸牛的微笑真甜。√鹛鸬奈⑿ο笫裁茨?
小蝸牛是用什么方法把它的微笑送出去的?
伴侶們看到了小蝸牛的微笑,心情會怎么樣?
小結:微笑真是一樣好東西,小蝸牛用自己的微笑給伴侶們傳遞了歡樂。
〔三〕、完好觀賞故事:
我們再來完好地聽一遍故事。
1、提問:
小蝸牛為什么會給我們寄來這封信?〔小蝸牛想把它的歡樂傳遞給我們〕
當你看到小蝸牛的微笑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小結:微笑是發(fā)自內心的,只有心里歡樂,微笑才能把歡樂傳遞給伴侶。小蝸牛就用自己的微笑把歡樂傳遞給了我們。
2、商量:
〔1〕、你什么時候歡樂?〔可用故事中的情節(jié)提示孩子,如大象關心伴侶蓋房子等〕
原來關心別人不僅能使別人歡樂,也會使自己歡樂。歡樂了,我們就會微笑,就可以把我們的歡樂傳遞給伴侶們。
〔2〕、你想怎樣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微笑呢?
3、讓我們把我們秀麗的微笑送給在這里的每一位老師,把我們心中的歡樂傳遞給他們!
附:故事《微笑》
森林里住著很多動物,有鼻子長長的大象、愛勞動的小螞蟻、愛爬樹的小猴子……它們都是好伴侶,都特別情愿關心別人。小鳥喜愛為伴侶們唱歌,大象能為伴侶們蓋房子,小兔情愿為伴侶送信……只有小蝸牛很焦急,他只能在地上,漸漸漸漸地爬,別的什么也干不了。
一群小螞蟻抬著西瓜走過小蝸牛的身邊,小蝸牛抬起頭向著小螞蟻們甜甜地微笑。小螞蟻們也對小蝸牛微笑,并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呀,看到你的微笑,我們真歡樂。”
小蝸牛聽了,想:“對呀,我可以對伴侶們微笑,把我們歡樂傳遞給他們。”可是小蝸牛又犯難了:“怎么樣讓伴侶們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蝸牛想啊想啊,想了一整個晚上,終想出了一個好方法。其次天,他把許多封信交給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給了森林里的伴侶們。伴侶們拆開信,信里是一張畫。畫上的小蝸牛正在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伴侶們也都微笑起來,他們說:“小蝸牛真了不得!他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看到了它的信,我們真歡樂!”
2.幼兒園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1、知道講的故事是書上的印刷文字的內容。
2、學會觀察畫面的細微之處。
3、初步理解適合自己的東西不一定適合別人的道理。
4、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實物的葉子若干、傘一把。
2、動物卡片:螞蟻、青蛙、兔子、小狗、小熊。
3、人物卡片:小女孩娜娜。
活動過程:
1、將故事念給幼兒聽,指點幼兒跟隨故事情節(jié)翻閱圖畫書。
2、引導幼兒討論:
(1)書中有誰呀?他們都在做著一件怎樣的事?螞蟻、青蛙、兔子、小貍、小狗、小熊分別用什么傘來幫助娜娜?他們的傘為什么都不一樣呢?
(2)啟發(fā)幼兒聯(lián)想不同動物的傘與其身體特征及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例如,螞蟻生活在草叢中,所以它的傘是小小的醡漿草,而兔子的傘卻是喜歡吃的胡蘿卜。
3、將卡片、葉子等一一呈現出來,突出傘的畫面由小到大的漸變過程,表現出一幅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圖。
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適合螞蟻、青蛙、小兔子、小貍等動物的傘并不適合娜娜,而強強送的大紅傘卻能讓娜娜會心一笑呢?試著幫助幼兒理解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重要性。
4、請幼兒自主閱讀,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前幾頁的畫面背景中隱藏的小動物。找出隱蔽的小動物的依次出場與情節(jié)發(fā)展間的對應關系。感受隱藏處小動物影子由多變少,前臺明亮處小動物的個數由少變多,以及小動物們的傘由小變大的過程。
3.幼兒園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1、理解詩歌的內容,嘗試仿照句式編詩句。
2、感受媽媽的辛勞,為媽媽的能干而自豪。
3、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觀察和了解媽媽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本領,帶幾張媽媽工作和勞動時間的照片。
2、在活動室設置“媽媽的本領”展示區(qū)。
活動過程:
一、夸夸好媽媽
1、分組交流,幼兒拿著媽媽的照片,在同伴面前介紹自己媽媽的各種本領。
2、教師小結:每個小朋友的媽媽都很能干,有很多了不起的本領,她們的手還會變魔術呢。
二、學詩歌《媽媽的手》
1、聽一聽:教師朗誦詩歌《媽媽的手》
2、議一議:媽媽的手真得會變魔術嗎?媽媽的魔術是什么?變出了哪些東西?要求幼兒盡量用詩歌中的詞句回答,并表演“擺弄、剪、飛針走線”的動作。
3、編一編
。1)幼兒圍繞“你的媽媽還會變哪些魔術”展開回憶和想象。
。2)仿照詩歌的句式特點,說出媽媽變的魔術。
三、謝謝好媽媽感悟媽媽的魔術就是愛,理解媽媽的工作,鼓勵幼兒說出謝謝媽媽的方法。
附詩歌:媽媽的手媽媽的手,可以用魔法把白凈的米,變成香噴噴的米飯。
媽媽的手,可以用表皮粗糙的雞蛋,變成黃黃的、誘人的雞蛋羹。
媽媽的手,可以把臟兮兮的衣服,變成潔凈的漂亮的衣服。
媽媽的手,可以用小魔棒把一團團彩色的毛線,變成一件令人羨慕不已的彩色毛衣。
媽媽的手,是一雙溫暖的手,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使我心里充滿了安全感。
媽媽的手,是一雙粗糙的手,因為她對我付出了太多。
媽媽的手,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使我走上正確的道路。
媽媽的手,是一雙勤勞的手,她用她那勤勞的手,使我家變得美麗、漂亮、整潔。
媽媽的手,是一雙溫暖的手,是一雙奇妙的手,是一雙勤勞的手,是一雙靈巧的手,同時也是一雙充滿母愛的手。
4.幼兒園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四
活動目的:1、引導幼兒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并能大膽地講述自己有關大海的經驗,嘗試創(chuàng)編內容。
2、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孩子們去海邊玩的情景制成的VCD、魚怎么呼吸的VCD、大圖書、歡快的音樂磁帶
指導要點:
1、播放高羅親子游玩的VCD,幫助幼兒回憶有關大海的經驗。
“還記得上次我們和爸爸媽媽去過的高羅海灘嗎?讓我們再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VCD幼兒欣賞,鼓勵幼兒交流。
“你們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的?在海邊你們見到了什么?”
2、感受,教師完整講述,讓幼兒初步理解內容。
“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個和大海有關的,題目叫做《小海螺》!
。ㄐ『B菹蛐∧泻⒔榻B的海里的秘密以VCD的形式播放)
3、以提問的形式鞏固幼兒對的理解。
“里的小海螺為什么哭啊?”
“小海螺告訴大頭兒子的大海是什么樣的?”
“里大頭兒子問了小海螺一個什么問題?小海螺是怎么回答的?”
4、送海螺回家
“大頭兒子帶著小海螺來到了海邊,海里的動物跳起了優(yōu)美的舞蹈歡迎小海螺回家,你們想參加這個盛會嗎?讓我們也加入歡迎小海螺的行列吧!
鼓勵幼兒表演海里各種動物的動作。
5、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將自己的和大海有關的講給自己的同伴或客人老師聽。
“小海螺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大海里還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呢?把你編的講給你的好朋友或者客人老師聽吧。”
6、延伸:將活動延伸至中。
“老師把這本圖書放到閱讀區(qū),等會兒的時候你們可以繼續(xù)講述這個!
5.幼兒園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五
一、活動目標(一)認知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高興”、“傷心”、“生氣”等詞意。
2.啟發(fā)幼兒根據三種表情聯(lián)想相應的事情,并說一句完整的話。
(二)人格目標
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和自信。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高興”、“傷心”、“生氣”三種表情的圖片各1張,與三種表情相應的掛圖各1幅,布置一面墻。
2.學具:與三種表情相應的圖卡每人1張。
(二)知識經驗準備談話活動中了解幼兒高興、傷心、生氣的情況。
三、活動過程
(一)進一步理解“高興”、“傷心”、“生氣”等詞的含義。
教師以游戲的口吻分別出示三種表情的圖卡與文字卡,請幼兒說一說,學一學。
(二)引導幼兒根據各種表情聯(lián)想相應的事情,并學說話。
1.分別出示與三種表情相應的圖畫,請幼兒看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表情是怎樣的。后,引導幼兒運用相應的表情,把圖畫上的事情用一句話講出來。
2.啟發(fā)幼兒根據三種不同表情,自由聯(lián)想與表情相應的事情,要求能用一句話說出來。
(三)幼兒操作
1.請幼兒仔細觀察自己桌上的圖畫,要求邊看邊講述圖畫的內容。
然后,根據圖中人物的表情,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幫助語言能力差的幼兒學說話)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把自己圖畫的內容用一句話說出來。
(四)教師小結:表揚大膽想像和發(fā)言的幼兒,并教育幼兒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做事之前要先動腦筋想一想。
(五)延伸活動:請幼兒把手上的圖畫貼在與圖上表情一樣的娃娃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