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知識點梳理

時間:2023-02-23 11:44: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高三# #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知識點梳理#】高三是非常緊張一年,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xué)習(xí)效率來著手!以下是®憂考網(wǎng)整理的《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知識點梳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知識點梳理 篇一

  一.對偶的定義

  對偶是用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dá)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對偶切忌離開內(nèi)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對仗而背離了修辭的根本目的。

  二.對偶的種類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jìn)、因果、假設(shè)、條件等關(guān)系的對偶形式。如: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三.對偶的結(jié)構(gòu)

  1、成分對偶。如: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時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

  2、句子對偶。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四.對偶的作用

  對偶的作用:便于吟誦,易于記憶;用于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五.對偶的注意事項

  對偶時應(yīng)切忌離開內(nèi)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對仗而背離了修辭的根本目的。

2.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知識點梳理 篇二

  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國。

  4、此不知人之禍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動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3、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4、而自令見放為

  5、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6、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7、是以見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

  (三)狀語后置句:

  1、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

  3、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

  (四)定語后置句: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賓語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3.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知識點梳理 篇三

  一詞多義

  (1)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斷)

  以為妙絕(到了極點)

  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終止)

  (2)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聞

  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聽見)

  博聞強記(見聞、知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聲譽、名聲)

  (4)強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大,強健)

  挽弓當(dāng)挽強,用劍當(dāng)用長(有力的弓)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有余)

  乃百強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強)

  (5)望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向遠(yuǎn)處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達(dá)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圓之時,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4.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知識點梳理 篇四

  ‎1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同下文‎“秦軍”)

  2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3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4越國以鄙遠(yuǎn)(‎(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yuǎn),形容詞用作‎名詞,遠(yuǎn)方的土地‎)

  5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詞當(dāng)狀語,用匣子‎)

  8又前而為‎歌曰(前:名詞當(dāng)動詞,上‎前)

  9乃朝服‎,設(shè)九賓(朝服:‎名詞當(dāng)動‎詞,穿起上朝的衣‎服)

  10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遲‎:意動用‎法,認(rèn)為...遲緩‎)

  11使使以聞‎大王(聞:使動用法,使...聽到)

  12‎箕踞以罵曰(箕踞‎:名詞當(dāng)‎狀語,像簸箕一樣‎)

  13其人居‎遠(yuǎn)(遠(yuǎn):‎形容詞當(dāng)名詞,遠(yuǎn)‎方)

  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詞當(dāng)‎動詞,穿衣戴帽)‎

  15進(jìn)兵北略‎地(北:‎名詞當(dāng)狀語,向北‎)

  16群臣怪之‎(怪:意‎動用法,認(rèn)為...奇怪)

  17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18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19‎刑人如恐不勝(刑‎:名詞作‎動詞,用刀割刺)

  ‎20道芷陽間行‎(道:名‎詞作動詞,取道)‎

  21沛公欲王關(guān)‎中(王:‎名詞作動詞,稱王‎)

  22于是項‎伯復(fù)夜去(夜:名詞作狀語‎)

  23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

  ‎24日夜望將軍‎至(日夜:名詞作狀語,每‎日每夜)

  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

5.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知識點梳理 篇五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diào)

  6.五種表達(dá)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jié)構(gòu):總分總結(jié)構(gòu)、總分結(jié)構(gòu)、分總結(jié)構(gòu)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jié)構(gòu):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jié)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shè)問、反復(fù)、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shù)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nèi)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zhuǎn)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shù)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nèi)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