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
本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閉關主義”與“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并探討“送去主義”在當今的意義。
2、認識“拿來主義”的實質與內涵,并探討“拿來主義”在當今時代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新認識“送去主義”、“拿來主義”,并探討這兩種主義的時代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天津有位作家叫馮驥才,他出訪法國時,曾有一件趣事,同學們知道嗎?在訪法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蜂擁而至,接二連三地向馮先生發(fā)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馮先生,會怎樣回答呢?(多方啟發(fā),讓學生進入角色)
馮先生說:“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也不會變成牛!彼哪瑱C智的回答,博得了滿堂喝彩。是的,馮先生的意思是說我們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繼承文化遺產和我們的改革開放一樣,只要我們堅持“拿來主義”的原則,就一定成功。為什么要拿來,怎樣拿來,這正是我們今天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拿來主義)。
二、從“果”入手,切中要害:
1、“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創(chuàng)造的詞語。什么叫“拿來主義”呢?
明確:課本第七段,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2、請問你怎樣理解拿來主義的實質?
明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3、請問“拿來主義”是針對什么提出來的?
明確:閉關主義、送去主義
三、由“果”入“因”,引入對閉關主義的探討:
1、什么是“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2、作者依次擺了哪些事情來說明“送去主義”?魯迅對送去主義的態(tài)度怎樣?
3、一味奉行“送去主義”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
鄭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新航路開辟以來,西歐的船隊欣欣向榮地穿梭在浩瀚的大洋中。中國漸趨封閉,似江河日下;西歐蒸蒸日上,如日方生。這似乎是一首奇異的悲歌;一曲凄涼的悲調;一篇低婉的篇章。我們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讓歷史照亮我們的行程吧。
電影《戰(zhàn)爭》中有這樣一出戲,英國國會辯論,用青銅器比喻中國的強大,之前的中國就像青銅器一樣堅不可摧;用玉代表中國人的文化內涵,這種內涵是外人難以碰觸的;用瓷器代表中國的現(xiàn)狀,外強中干,一觸即碎。當一只大英帝國得艦隊就可以讓清王朝割地賠款時,這就決定了,那些不平等條約會強加到中國人的頭上,西方列強會次地到中國來掠奪.!]關主義
作者舉了三個“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無回。這是媚外的可恥行徑;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tài)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愴可笑,“發(fā)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腿ブ髁x
魯迅對送去主義的態(tài)度怎樣:通過“捧”字、“不知后事如何”等用諷刺的手法表明作者對送去主義的否決、批判和擯棄。
4、魯迅在他所處的時代是極力否定、批判送去主義,那么在“走出去,引進來”的今天,我們是否也應否決送去主義呢?我們給世界送去了什么?
(1)孔子的學說傳到西方,是從400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把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一書譯成拉丁文帶到歐洲開始的。而今,孔子學說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國孔子學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內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思想的現(xiàn)實實踐,同時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儒家學說的精髓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中國第一家電視孔子學院——黃河電視臺電視孔子學院,按照語言學習規(guī)律,通過生動豐富的電視語言,寓教于樂,使觀眾輕松學漢語。目前全世界已有268所孔子學院和71個孔子課堂。
(2)中國的武術走向世界,經國際奧委會批準,在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辦“北京2008武術比賽”。
(3)讓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華,這就是中國飲茶的高境界——茶道。
(4)中國的象棋、旅游商品、國寶級動物熊貓(《功夫熊貓》)走向世界。
(5)中國的海軍走向了世界,護航索馬里。
5、有沒有必要送出去?
有,促進文化的交流,向全世界宣揚中國文化和思想。中國的商品走向了世界,外國人離開了中國的產品就活不下去了,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的“madeinchina”,它使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有、強大,也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經濟的發(fā)展和“仁愛”的思想。當然,我們送出去的目的更多是為了拿來,拿來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促進我國的發(fā)展。
6、與魯迅筆下的送去主義相比呢?
魯迅所處的時代,國家積貧極弱,一味“送去”只能是亡國滅種,禍延子孫。課文中“磕頭賀喜”嘲笑了反派對帝國主義奴顏婢膝的丑態(tài)。“殘羹冷炙”則生動描繪了做了亡國奴的人受到的必然待遇。當我們的財富被掠奪殆盡的時候,只能仰人鼻息,靠列強的所謂“援助”過活了。
四、探究拿來主義:
魯迅定義的拿來主義是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運用腦髓”,要開動腦筋,分析利弊,進行取舍;“放出眼光”,目光不僅要敏銳,而且要遠大;“自己來拿”,則是要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從實際出發(fā)加以選擇。
那么,在社會越來越“潮”的今天,我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不感興趣,對洋節(jié)情有獨鐘;我們花大量時間學外語,但中文錯別字多多,文句顛三倒四;我國每年引進外國大片;同時在青少年中刮起一股哈韓風暴。請問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上,“拿來主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教師明確:傳統(tǒng)文化:
(1)傳統(tǒng)的節(jié)日
(2)前些日子看了許石林的博客,不要以文化的名義脫別人的褲子------神農溪XX拉纖。
神農溪是一片綠色的世界,水是濃綠的,山是翠綠的,這里已成為新三峽中一個峽谷幽深、綠樹叢蔭、水清倒影、風景如畫的旅游勝地。
巴東神農溪纖夫XX拉纖,原本由于生存的艱辛和無奈,不得已的選擇——要是有坦途可走、有闊水行船,誰還愿意XX了拉纖?辛苦的纖夫們,在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水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拋棄掉起碼的遮羞布,以體力血汗換口飯吃。原本應該引起那些所謂知識分子、學者專家們的同情憐憫才對,可是,這些吃飽了喝足了的衣冠楚楚們,不為當?shù)氐慕洕l(fā)展想有用的辦法,卻要拿辛苦的纖夫們開心取樂兒,讓他們XX了褲子拉纖給人看!耙源碳ぢ糜螛I(yè),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币杂慰托枨蟮拿x、以文化的名義、以外國游
客需求的名義脫纖夫們的褲子,說游客是上帝、是給當?shù)亟洕l(fā)展帶來財源的財神。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不拿也罷。
(3)小腳——小腳據(jù)說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如果把腳骨頭掰折了,纏上三寸金蓮兒,年紀輕輕讓姑娘們
顫顫巍巍地到處晃蕩,行嗎?
(4)太監(jiān)——故宮不沒有太監(jiān)了嗎?那恢復太監(jiān)文化吧?也招聘一些愿意從事該行業(yè)的男子,褲里來一刀,他百兒八十個,穿著太監(jiān)的衣服在故宮里當值,見人就揚拂塵、說話翹蘭花指,行嗎?
(5)沉潭——南方有的地方,過去對XX 的男女,實行殘酷的懲罰:沉潭、浸豬籠,那么這也是你們所謂的文化吧?游客要看!怎么辦?把那誰和那誰誰,都抓起來,裝入豬籠,浸到深水潭里去,游客在岸上看活人在水里掙扎撲騰,一會兒深潭就恢復了平靜,特刺激,行嗎?
(6)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以繼承的方面:
比如武術、傳統(tǒng)樂器(古箏、嗩吶、二胡、安塞腰鼓)、書法、詩詞(《在水一方》、《月亮代表我的心》(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不移,我的愛不變,月亮代表我的心。以月喻心,是佛家常用的比喻,在禪宗理論中,月更是常常用心作為“證心”的事物),《青花瓷》。
比如今天我們提倡的重讀經典,因為傳統(tǒng)的文化正慢慢被人所淡忘,這正是百家講壇在今天如此火暴,于丹被稱為學術超女的原因。
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批判地繼承,古為今用。
外來文化:
(1)電燈、電話、電腦、高速鐵路
(2)外國先進的技術、制度、管理經驗和思想
(3)愛滋病、毒物
(4)外國的節(jié)日:情人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愚人節(jié)等
(5)哈韓風暴:韓國的時尚、服飾、電視劇等
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或使用,或毀滅,洋為中用。
五、回歸課本:
1、在同學們探討了現(xiàn)實生活中如此多的事例之后,我們再來朗讀課本第9自然段,體會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
2、總結歸納:在今天的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那么,我想我們做到這一點,魯迅的文章在今天依然有它厚重的現(xiàn)實意義了。
【篇二】高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
一、導入本節(jié)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元雜劇基本知識和課文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作進一步鑒賞。
二、鑒賞第三折
1、女生齊讀[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詞語說明竇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沒來由”“不提防”可見竇娥無辜受冤,是蒙冤。(板書:蒙冤)“動地驚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難怪竇娥臨刑前不禁要將天地生埋怨。
2、揣摩試讀[滾繡球],共同思考:竇娥為何埋怨天地?
、排x,男生給點評。男生讀,老師點評。
、评蠋煼蹲x。
、峭烙懻搯栴},給個說法:
明確竇娥有感于天地:
信賴(天地)──懷疑(天地)──控訴(天地)──悲憤。
竇娥和婆婆相依為命,二十歲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個順民卻不得,真冤啊!冤至極,就怨天地。(板書:怨恨)怨恨天地,實為訴說自己蒙受冤屈,控訴黑暗的世道。
3、面對XX勢力,竇娥敢于反抗,控訴天地就是大膽的抗爭,可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這冤屈?這樣做的代價可是犧牲生命啊。(板書:忍冤)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傷心──真善良啊。
善良還體現(xiàn)在臨刑前對婆婆的叮囑上。一生讀[叨叨令]后道白后三行,一生讀[快活三]、[鮑老兒],感受其善良──這是一個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犧牲精神的有價值的女子啊!
魯迅四次強調劉和珍“始終微笑著的和藹”──襯出反動政府的兇殘。
這里刻畫的竇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顯出價值,顯出冤屈之深。善美卻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憤。(板書:悲憤)
人們不由不為三歲喪母,七歲離父做童養(yǎng)媳,二十歲就守寡三年,遵守禮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揮灑同情之淚呀。
4、含冤的竇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發(fā)下三樁誓愿。
分角色朗讀,一男生扮監(jiān)斬官,一女生扮對白中竇娥,一女生讀三樁誓愿。
其他同學思考:三樁誓愿是如何從時間、空間、地點及監(jiān)斬官態(tài)度來寫的?
點評朗讀。
同桌討論,填表理解』:(出示小黑板,框中內容請學生填寫)
內容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表現(xiàn)應驗時間瞬間一段時間三年時間越來越長應驗地點法場荒野山陽范圍越來越廣監(jiān)斬官態(tài)度答應呵斥怒喝態(tài)度越來越強烈
(注:框內詞語作參考,留作課堂上學生填寫)
問:竇娥發(fā)三樁誓愿,要表達什么呢?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
竇娥發(fā)三樁誓愿,是在鳴冤,讓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書:鳴冤)同時表達出她的憤怒之情。竇娥希望感動天地,懲治XX。
竇娥被毀滅的過程,也是她不屈抗爭的過程。
附示板書設計:
蒙冤時代造成竇娥悲劇
怨恨→悲憤→鳴冤(三樁誓愿)竇娥冤是時代造成
忍冤
5、同學們,假如我們就是導演,請閉上眼睛想象設計一下:此時眼前銀幕上會是怎樣的情景?
(閉眼想,張口說)
浮云遮住了紅日,寒風悲鳴在耳畔。一道寒光閃過,殷(yān)紅的熱血飛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練一片血紅。那紅呀,由下噴上,飛濺的鮮血布滿了銀幕。
頃刻間,大雪紛飛。雪,潔白的雪,由上而下,紛紛揚揚,飛向銀幕的每一角。
一會兒,茫茫大雪便覆蓋了法場,覆蓋了四野,也覆蓋了善良不屈的竇娥尸身。
昏暗天地間的紅和白產生了多么強烈的震撼人心的悲劇效果。
6、竇娥許下的三樁誓愿應驗了嗎?不,暫時只應驗了兩樁。現(xiàn)實生活中這反常的情況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反常能有力地說明竇娥極其冤,可這不是封建迷信嗎?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請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來討論。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言之有理即可)
是迷信。從藝術上看,大膽想象、夸張,屬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讓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藝術舞臺上得以實現(xiàn)!犊兹笘|南飛》中“化鳥”,《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化蝶”,都讓苦難中的人們悲苦的心理得到一絲慰藉(jiè)。
屠刀砍了竇娥頭,但砍不倒天理;
XX毀了竇娥人,但壓不住正義。
7、竇娥勤勞、善良、孝順、安分、剛烈,這樣一個善美有價值的女性被毀滅的原因是什么?請男生齊讀[一煞]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
、殴倮鬤X(聯(lián)系劇情:桃杌太守給告狀者下跪,“但有告狀的,便是衣食父母”,“告狀來的要金銀”,昏官后居然升官);
⑵流氓無賴張驢兒。
在元代那個動蕩不安的社會里,官吏昏庸無能,是非不分,流氓橫行霸道,謀財害命。黑暗的社會滋生了他們,并縱容他們,他們相互勾結,構成了虐民的羅網。這張網下,人的生命沒有了保障,哪怕她是有價值的。因此,竇娥的冤獄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時代的悲劇。悲劇的時代產生時代的悲劇。
三、讓我們給這位善良的女性獻上一副挽聯(lián)吧
上聯(lián):貞潔敬孝,哀怨感天雪飛六月
下聯(lián):剛烈爭抗,悲憤動地旱亢三年
參考詞:①感天②剛烈③悲憤④亢旱三年⑤不屈⑥血濺白練
四、小結
讀《竇娥冤》見到了XX與昏庸,丑惡與無恥,但悲劇是那個時代的。讀《竇娥冤》,感受到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時的悲憤,感受悲劇給我們心靈帶來震撼。
五、課堂練習(出示學案)
【篇三】高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戲劇中個性化的語言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戲劇作品的特點: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戲劇語言
3、深刻認識舊社會的腐朽、黑暗和罪惡,認識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爭、追求光明的光榮傳統(tǒng)。
重點和難點:
1、認識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戲劇語言
2、了解具有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兩重特點的周樸園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罪惡
教學方法:
1、預習前指導學生掌握戲劇文學的特點:戲劇沖突的尖銳性;人物、事件、活動場所的集中性;戲劇語言的個性化。
2、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學生了解課文的情節(jié)結構,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后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布置預習:
1、結合注釋(1)中與課文有關的情節(jié),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請將這一幕話劇分成兩"場",并概括其內容。
2、了解戲劇中的人物之間的關系
3、試分析戲劇的矛盾沖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戲劇的語言的個性
4、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作者簡介: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湖北潛江人。他從小愛好戲劇,1929年進南開大學,后來又轉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yè)后進清華研究院,專攻歐美戲劇文學,并從文學中汲取營養(yǎng)。1933年,在即將結束大學生活時,完成XX 《雷雨》。經巴金等人的推薦,這個劇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學季刊》上發(fā)表。繼《雷雨》之后,又寫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蛻變》等劇本!独子辍贰度粘觥烦删透,是他的代表作。在這兩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劇作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編成話劇,解放后,寫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
曹禺,現(xiàn)代劇作家,原名萬家寶,湖北潛江人。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國后,又創(chuàng)作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和改編巴金的《家》等著名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