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二語文揚州慢文言文賞析
盡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終老,但白石詞并不僅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現(xiàn)在他筆下的是折射出多種光色的情感世界。誠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審美情趣的制約,較之辛詞,姜詞的題材較為狹窄,對現(xiàn)實的反映也略顯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問時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歷高、孝、光、寧四朝,其青壯年正當宋金媾和之際,朝廷內(nèi)外,文恬武嬉,將恢復大計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嘆。淳熙二年,他客游揚州時便有感于這座歷史名城的凋敝和荒涼,而自度此曲,抒寫黍離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詞中,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處”起筆,卻以“空城”作結(jié),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虛處傳神,城池荒蕪、人煙稀少、屋宇傾頹的凄涼情景不言自明,這與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筆相若!按猴L十里”,并非實指一路春風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詩意,使作者聯(lián)想當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盛況,反照今日的衰敗景象!昂R窺江”二句寫金兵的劫掠雖然早已成為過去,而“廢池喬木”猶以談?wù)搼?zhàn)事為厭,可知當年帶來的戰(zhàn)禍兵燹有多么酷烈!陳廷焯《白雨齊詞話》認為:“‘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苯~以韻味勝,其佳處即在于淡語不淡,其中的韻味反倒是某些濃至之語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幾多曲折:下有同仇敵愾之心,而上無抗金北伐之意,這樣,清泠的號角聲便只能徒然震響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詞的下片,作者進一步從懷古中展開聯(lián)想:晚唐詩人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中,但如果他重臨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繾綣的詩句,因為眼下只有一彎冷月、一泓寒水與他倘佯過的二十四橋相伴;橋邊的芍藥花雖然風姿依舊,卻是無主自開,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橋”二句,愈工致,愈慘淡,可謂動魄驚心。蕭德藻認為此詞“有黍離之悲”,的確深中肯綮。
【篇二】高二語文揚州慢文言文賞析
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這是寫得最早的一首。上片紀行,下片志感。時屆歲暮,“春風十里”用杜牧詩,并非實指行春風中,而是使人聯(lián)想當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春風十里揚州路”的盛況!斑^春風十里”同“盡薺麥青青”對舉,正是詞序中所說的“黍離之悲”。
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口,后人常從其詩中了解唐時揚州的風貌。姜夔此詞的下片即從杜牧身上落筆,把他的詩作為歷史背景,以昔日揚州的繁華同眼前戰(zhàn)后的衰敗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時也借以自述心情。
姜夔這年二十二歲,正可以風流年少的杜牧自況,但面對屢經(jīng)兵火的揚州,縱有滿懷風情也不能不為傷離念亂之感所淹沒了。這是以艷語寫哀情,可以說是此詞的一個特點。作者并非追慕杜牧的冶游,實以寄托當前的哀感,不應(yīng)多予責怪。
【篇三】高二語文揚州慢文言文賞析
瓊花,唯揚州后土殿前一本。比聚人仙大率相類。而不同者有三:瓊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黃,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瓊花葉柔而瑩澤,聚八仙葉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瓊花蕊與花平,不結(jié)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結(jié)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友人折贈數(shù)枝,云移根自鄱陽之洪氏。賦而感之,其調(diào)曰《揚州慢》。
十里春風,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看冰花翦翦,擁碎玉成毬。想長日,云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流,斂群芳、清麗精神,都付揚州。雨窗數(shù)朵,夢驚回、天際香浮。似閬苑花神,憐人冷落,騎鶴來游。為問竹西風景,長空淡,煙水悠悠。又黃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瓊花,今為我國江南名城揚州的市花。自古以來,詩人騷客每會于此,觀瓊花而動情,不禁歌之贊之,往往成為千古名篇。趙以夫的這首《揚州慢》詞,便是其中膾炙人口之什。
上片極力鋪寫想象中的揚州瓊花之芳姿和神韻。詞的起筆是:“十里春風,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詞人在此化典成句,暗示出只有揚州城才能有“天下無雙獨此花”(見宋·劉敞《無雙亭觀瓊花贈圣民》),“十里春風”源于杜牧《贈別》的“春風十里揚州路”;“二分明月”乃化用徐凝《憶揚州》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詞人在這三句里,實際上還不是僅僅局限于化典指明瓊花永遠扎根之地,決不可移植到揚州以外的任何地方去,更重要的還通過這里的環(huán)境烘托,特別是其中那個“飛”字,把揚州瓊花在春夜月下的芳姿和神韻作了傳神的描繪?窗,瓊花她似天上的仙女,離開了瓊樓玉宇,在皎潔的月光輝映下,飄然降臨了人間。詞人為了更為形象地突出揚州瓊花的特性,緊接著又匠心獨運地著下九個字:“看冰花翦翦,擁碎玉成毬”!棒弭濉,語出《詩經(jīng)》,是一個描摹狀態(tài)詞,指整齊的樣子;“毬”,指球狀圓形體,瞧吧,那潔白的花朵猶如冰花、碎玉,而且還簇擁成為花球開放在花枝上。這句的絕妙之處在于:我們可以從宋代詩人王令《瓊花》的“蚌碎珠駢出,須牽蝶合圍”那一開一合的珠出蝶圍的動態(tài)描寫中,意會到揚州瓊花“擁碎玉成毬”的繁榮而凈潔之美。接下去“想長日、云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流”幾句,以人喻物,更見揚州瓊花生機與綺麗。一個領(lǐng)字“想”,立即把詞人的神思牽回到遙遠而古老的歷史聯(lián)想之中,來到盛傳不衰的“美人王國”里尋找揚州瓊花的匹敵,這才發(fā)現(xiàn)整日佇立在揚州后土殿前石階上的樹樹瓊花,真有楊貴妃那樣勻稱豐滿的體態(tài),更有趙飛燕那樣綽約輕盈的風姿,她將中國兩種類型的古典美人之美質(zhì)十分巧妙地融于一身了。如果說這樣的“太真肌骨,飛燕風流“的比況顯得太實在了的話,還可進一步說揚州瓊花更攝取了世間萬物的麗質(zhì)清氣集于一體。到此,詞人在由花即人、由人戀花的雙重特性建構(gòu)下,便脫口說出了“斂群芳、清麗精神,都付揚州”的點題之句。這樣,詞人在上片也就完成了一篇優(yōu)美動人的微型《瓊花賦》的創(chuàng)作。
下片詞人因見窗前友人所折贈之數(shù)枝瓊花而抒發(fā)了心中的'悲涼感慨。其過片曰:“雨窗數(shù)朵,夢驚回、天際香浮”。一陣陣雨滴敲打窗欞的聲音,把詞人從酣夢中驚醒,滿屋子飄溢著瓊花芬芳的香氣。使他神清意悅。他目注花瓶里的那幾枝瓊花,想起那是揚州的朋友憐我孤獨,特地從揚州送來,以作安慰。接著便明確交代數(shù)枝瓊花的來歷:“似閬苑花神,憐人冷落,騎鶴來游”。這里所寫,顯得空靈縹緲極了,一點也不呆板,同時亦與上片“蕊仙飛下瓊樓”相呼應(yīng),其中那個“似”字很有模糊傳達的審美效果,值得玩味。既然有朋友從揚州送來數(shù)枝瓊花,何不“為問竹西風景”?這里的一句化用了杜牧《題揚州禪智寺》的“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意即過去揚州城是那樣繁華,如今怎樣呢?接下去并不急于讓瓊花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著了一個意境開闊而悠遠的寫景句:“長空淡、煙水悠悠”。七字暗示出了詞人在人生旅程中失意惆悵落寞之苦,多少心酸事,盡在不言中,只覺得一切已逝,舊事悠悠恨未了。直到詞的歇拍才點出:“又黃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边@幾句便是對來自揚州的瓊花回答的內(nèi)容概括,不言而喻,這又是從當時詞人姜夔描述經(jīng)過金人掠奪后的揚州荒涼情狀的“漸黃昏,清角吹寒,在空城”(《揚州慢》)脫化出來的。于是,我們就能從中進一步體會到:詞人因瓊花而引發(fā)的無限感慨,就不只是他個人的內(nèi)心哀怨;更深寓著他憂國傷時的偉大胸襟。
詞的上下片,由花及人,由人及事,觀花動情,觸景傷懷,婉轉(zhuǎn)寫來,詞意含蓄而深遠。這樣,此詞上下片的描寫,也就層次分明地體現(xiàn)了其小序所講的“賦而感之”的藝術(shù)構(gòu)思。近人劉坡公《學詞百法》概述歷代詞家創(chuàng)作詠物詞的經(jīng)驗時講:“詠物之詞,最不易作,體認太真,則拘而不暢;摹寫稍遠,則晦而不明,惟能不脫不粘,方為恰到好處。”無疑,此詞對于瓊花的描繪,就有“不脫不粘”的表現(xiàn)特點,因之也才將其芳姿神韻作了極為生動的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