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化學教學設計(一)
[說明]①濃鹽酸一般為12l/L,密度為1.19g/L,稀鹽酸不能發(fā)生該反應.
、趶姆磻、生成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分析,該反應具有以下特征:
粉末狀固體+液體氣體
可見宜采用固—液加熱制氣裝置作為氣體發(fā)生裝置.
實驗裝置:
、贇怏w發(fā)生裝置
固一液加熱制氣裝置.首先選擇反應容器,由于鹽酸必須在反應中保證一定的濃度,所以用量較大,因而宜采用容積較
大的圓底燒瓶而不宜用大試管;其次,對于添加液體的容器,采用分液漏斗(不用長頸漏斗)能有效地防止Cl2逸出,且便
于控制鹽酸的用量;對于圓底燒瓶,通常用酒精燈加熱而且需放上石棉網,以防止圓底燒瓶受熱不均而炸裂,圓底燒瓶中液
體的盛裝量,一般以液體占圓底燒瓶球部容積的~為宜.實驗裝置如圖4-8所示.
③氣體凈化裝置
氣體凈化裝置的設計必須同時考慮主要成分和雜質成分的性質,選擇適當的裝置來除去雜質.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制取氯氣時,氯氣中混有HCl和H2O(g)等雜質,除去氯氣中的HCl可用飽和食鹽水洗氣(如圖4-9Ⅰ所示);除去氯氣中的H2O(g)可用濃硫酸洗氣(如圖4-9Ⅱ所示)或用干燥的CaCl2.
、蹥怏w收集裝置
氣體收集裝置的設計必須考慮氣體和被排對象(如空氣、水)的性質和欲收集氣體的純度要求,由于Cl2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且不與空氣反應,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如圖4-10Ⅰ);又因為Cl2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可以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如圖4-10Ⅱ),但此法收集的Cl2中含有水蒸氣;還可將Cl2直接收集在橡皮球囊中.
、芪矚馓幚硌b置
化學實驗中,凡是有毒或易燃的尾氣,都要進行適當的尾氣處理,使之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或形成安全隱患.對于Cl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而除去(如圖4-11所示).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加熱制取Cl2,并收集干燥純凈的Cl2,可采用如圖4-12所示的裝置.
實驗步驟:“連—檢—裝—制—集”.
、佟斑B”——將所需儀器按圖4-12所示的順序連接.即如圖4-12所示,依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連接儀器,組裝成制取氣體裝置.
②“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即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向F中加水至浸沒玻璃導管,用酒精燈微熱圓底燒瓶,若玻璃導管內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后,玻璃導管內液體回流形成一段液柱,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說明]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必須在連接裝置之后,添加藥品之前進行.
、跈z查裝置的氣密性通常包括“形成水封→微熱并觀察→冷卻并觀察”三個步驟.
、蹖τ跉饷苄圆缓细竦膬x器或裝置,要查出原因,修復或更換.若橡皮塞不密封,可涂上少量凡士林后再重新檢查氣密性.
③“裝”——裝藥品或試劑.將裝置拆開,分別向B、C、D、F中加入適當的藥品或試劑,重新連接后,再向分液漏斗A中加入濃鹽酸,然后塞好玻璃塞以防止鹽酸揮發(fā).
、堋爸啤薄訜嶂茪.用分液漏斗向圓底燒瓶內加入適量濃鹽酸,點燃酒精燈加熱,使反應平穩(wěn)地進行.要通過觀察裝置C、D中的氣泡產生的快慢判斷反應進行的快慢,并通過控制濃鹽酸的用量或利用酒精燈來調節(jié)反應速率,使反應連續(xù)、平穩(wěn)地發(fā)生.
、荨凹薄占瘹怏w,當裝置E內充滿黃綠色氣體時,表示氯氣已收集滿,可更換集氣瓶繼續(xù)收集,收集滿氯氣的集氣瓶要蓋嚴,瓶口朝上放置.
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當裝置C、D中無氣泡冒出時,將裝置F中的玻璃導管取出,裝置B、C中的氯氣可向其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除去,裝置D中的氯氣可用空氣將其“吹”入NaOH溶液中除去.
[說明]①當實驗室沒有MnO2時,可用MnO4和濃HCl制取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nO4+“HCl(濃)=2Cl+2MnCl2+5Cl2↑+8H2O.
此反應較劇烈,需將濃鹽酸緩緩地滴到MnO4固體上,不需加熱.
當實驗室沒有濃鹽酸時,可用NaCl和濃H2SO4替代濃鹽酸與MnO2制取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MnO2+2NaCl+3H2SO42NaHSO4+MnSO4+2H2O+Cl2↑
、邴}酸和MnO2反應時,鹽酸表現出酸性和還原性,表現還原性的標志是-1價的Cl--變成了。價的Cl2而如何判斷酸在某些反應中除表現氧化性或還原性外還是否表現出酸性呢?主要標志是生成物中有無酸根離子.若有酸根離子就說明除表現氧化性或還原性外,還表現出酸性,如:
au+2H2SO4(濃)CuSO4+SO2↑+2H2OH2SO4既表現出氧化性,又表現出酸性.
b.NaClO3+6HCl=NaCl+3H2O+3Cl2↑HCl既表現出還原性,又表現出酸性.
、垓灊M方法:a.可用濕潤的碘化鉀淀粉斌紙接近集氣瓶口,若試紙變藍,則證明氯氣已收集滿了.
b.也可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接近集氣瓶口,若試紙先變紅后褪色,則證明氯氣已收集滿了.
高二下冊化學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的衍生物的關系.
2.了解合理攝入營養(yǎng)物質的重要性,認識營養(yǎng)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使學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鑒別方法.
教學重點:認識糖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鑒別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實驗探究、調查或實驗、查閱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問題]根據P2~P3圖回答人體中的各種成分。
我們已經知道化學與生活關系多么密切。在這一章里,我們將學習與生命有關的一些重要基礎物質,以及它們在人體內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知識。如糖類、油脂、蛋白質、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學了本章后,有利于你們全面認識飲食與健康的關系,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導入]討論兩個生活常識:①“飯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學依據是什么?若飯慢慢地咀嚼會感覺到什么味道?②兒童因營養(yǎng)過剩的肥胖可能引發(fā)糖尿病來進行假設:這里盛放的是三個肥兒的尿樣,如何診斷他們三個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們將通過學習相關知識來解決這兩個問題.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糖類的有關知識。
糖類:從結構上看,它一般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們的物質.大部分通式Cn(H2O)m。糖的分類:單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樣供給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白色晶體,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還原性
結構簡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體內的重要能源物質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質:無色晶體,溶于水,有甜味
化學性質:無醛基,無還原性,但水解產物有還原性。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2)麥芽糖:物理性質: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C12H22O11(與蔗糖同分異構)
化學性質:
(1)有還原性:能發(fā)生銀鏡反應(分子中含有醛基),是還原性糖.
(2)水解反應:產物為葡萄糖一種.
C12H22O11+H2O2C6H12O6
(麥芽糖)(葡萄糖)
二、淀粉是如何被消化的
1.淀粉的存在:
淀粉主要存在于和。其中中含淀粉較多。
如:大米,約含淀粉80%
小麥,約含淀粉70%
馬鈴薯,約含淀粉20%
2.淀粉的物理性質
、俚矸凼巧馕、味道的狀物質;
、谌苡诶渌;
③在熱水中產生作用(即食物由生變熟的過程)
3.淀粉的化學性質
①通常淀粉不顯性(非還原性糖)
、谟龅庾兩
【設問】米飯沒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為什么?
【閱讀教材】P6-P7【講述】淀粉是一種多糖,屬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雖然屬糖類,但它本身沒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麥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鄣矸墼诖呋瘎(如酸)存在和加熱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終生成還原性糖:葡萄糖。
(C6H10O5)n+nH2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思考】1、如何檢驗淀粉尚未水解?
2、如何檢驗淀粉有部分水解?
3、如何檢驗淀粉已經完全水解?
4、用途:
1)食用
2)人體能源
3)工業(yè)原料:制葡萄糖、酒精
發(fā)酵成醇:
C6H12O6酒曲2H5OH+2CO2
三、纖維素有什么功能
水解反應:
(C6H10O5)n+n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