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文閱讀(19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左傳》的敘事藝術
童慶炳
任何事件都發(fā)生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面。這是普通常識。但在文學敘事中,就出現了兩個時間:一個是原本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一個是講故事人講的時間。原本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就是故事發(fā)生的自然時間,可以稱為“故事時間”;講故事人可以根據講故事人的需要,把時間打亂,把后面發(fā)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講,或把前面發(fā)生的事情放到后面講,這就是所謂的“文本時間”。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敘事文學順時序的演進多,而逆時序的演進少!蹲髠鳌分械箶、插敘也有,但不是很多,“幾大戰(zhàn)役”的描寫莫不按自然時間演進?赡苁苤袊鴶⑹挛膶W的開篇《左傳》影響,像后來的《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莫不如此為何《左傳》和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多按自然時間順敘呢?這主要是中國古代“尚農”,是一種農業(yè)文明。農業(yè)文明看重耕田種地,而耕田種地當然要對四時的更替特別敏感。因為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直接影響農業(yè)的生產。守時、順時,是中國古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所謂“不誤農時”。就是對于那些在精神領域活動的人來說,也明白“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的道理。這種從農業(yè)文明所滋長出來的文化觀念,都不能不影響敘事文學對于事件演進時間的把握與運用。即從守時到順時,折射到文學敘事上則是更重視順敘,認為順敘為自然,也能為大家所接受。
《左傳》和其后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即使有倒敘的逆時間演進,也與西方神話、小說的那種倒敘的功能有所不同。西方敘事作品擅長逆時的倒敘演進,把人帶到一種令人震驚的、出人意料的狀態(tài)中,由此造成強烈的懸念,出現驚心動魄的效果。這就讓人聯想到西方人在大海上坐船來往做生意,此時還是風平浪靜,突然風暴興起,船只搖蕩,甚至不幸沉沒。因此西方小說的倒敘往往留下了海洋文明的印痕。中國古代敘事作品也有逆時的倒敘演進,但往往是激烈沖突過后的一種綿長的回憶,一般很少那種驚心動魄的效果。如《左傳》“鄭伯克段于鄢”以“初”開始敘述,所有的矛盾都已經結來,鄭莊公已經打敗了向他挑戰(zhàn)的親弟弟,他在潁考叔的幫助下,得以在“黃泉”下與母親姜氏相見,挽回些許與母親的感情。這種逆時倒敘演進,決無驚心動魄的效果,也沒有讓讀者有猝不及防的感受。
《左傳》對中國文學敘事發(fā)展的影響很大,從敘事文學的角度來研究《左傳》是有意義的。
。ㄕ幾酝瘧c炳《中國敘事文學的起點與開篇》)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講故事人可以改變原本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使故事按照“文本時間”向前發(fā)展。
B.由于共同的深層文化原因,《史記》《三國演義》等作品都是按照自然時間來講述故事的。
C.在農業(yè)文明中,四時變化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使得中國古人形成了守時、順時的觀念。
D.中國敘事作品更重視順敘,排斥倒敘,是因為順敘更能為大家接受。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文章以《左傳》的敘事藝術為例,具體闡釋了其對中國古代敘事作品的影響。
B.文章突破了故事本身的限制,主要從“文本時間”的角度分析中國古代敘事藝術。
C.文章通過對中西方敘事文學的對比,折射出農業(yè)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不同特點。[來源:學&科&網]
D.文章先界定基本概念,接著逐層分析,既有事例評述,又有道理推演,深入淺出。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文學敘事中有兩個時間,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作品中二者往往是一致的。
B.“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說明那些在精神領域活動的人也懂得守時、順時的道理。
C.如果采用西方的倒敘方法來講述,“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也可出現驚心動魄的效果。
D.同樣是倒敘手法,西方的敘事作品更追求驚心動魄的效果,中國的敘事作品則不然。
。ǘ⿲嵱妙愇谋鹃喿x(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胡適先生二三事
梁實秋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績溪縣人,對于他的鄉(xiāng)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訴我們他的家鄉(xiāng)的情形;罩菔莻閉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貧,山地多種茶,每逢收茶季節(jié)茶商經由水路從金華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號稱徽幫,其勢力一度不在寧幫之下。四馬路一帶就有好幾家徽州館子。
1928年至1929年間,有一天,胡先生特別高興,請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館吃午飯。上海的徽州館相當守舊,已經不能和新興的廣東館、四川館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們去嘗嘗他的家鄉(xiāng)風味。
我們一進門,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從柜臺后面站起來笑臉相迎,滿口的徽州話,我們一點也聽不懂。等我們扶著欄桿上樓的時候,老板對著后面廚房大吼一聲。我們落座之后,胡先生問我們是否聽懂了方才那一聲大吼的意義。我們當然不懂,胡先生說:“他是在喊:‘績溪老倌,多加油啊!’”原來績溪是個窮地方,難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別優(yōu)待老鄉(xiāng)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兩個菜給我的印象特別深,一個是劃水魚,即紅燒青魚尾,鮮嫩無比,一個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錦炒生面片,非常別致。缺點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湔f,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吳的、姓葉的,大概都是徽州的。努生調侃地說:“胡先生,如果再擴大研究下去,我們可以說中華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與拊掌大笑。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歡喝酒。有他的朋友結婚,請他證婚,這是他喜歡做的事,筵席只預備了兩桌,禮畢入席,每桌備酒一壺,不到一巡而壺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為難。主人連忙解釋,說新娘是節(jié)酒會的會員。胡先生從懷里掏出現洋一元交付侍者,他說:“不干新郎新娘的事,這是我們幾個朋友今天高興,要再喝幾杯。趕快拿酒來!敝魅藷o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實上胡先生從不鬧酒。二十年春,胡先生由滬赴平,道出青島,我們請他到青島大學演講,他下榻萬國療養(yǎng)院。講題是《山東在中國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實在高明之至,對于齊魯文化的變遷,儒道思想的遞嬗,講得頭頭是道,聽眾無不歡喜。當晚青大設宴,胡先生趕快從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指環(huán)給大家傳觀,上面刻著“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給他的。
胡先生交游廣,應酬多,幾乎天天有人邀飲,家里無需開伙。徐志摩風趣地說:“我羨慕我們胡大哥的腸胃,天天酬酢,腸胃居然吃得消!”其實胡先生并不欣賞這交際性的宴會,只是無法拒絕而已。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胡先生寫信給我,勸我離開青島到北大教書,他說:“你來了,我陪你喝十碗好酒!”
胡先生不以書法名,但是求他寫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歡寫。他做中國公學校長的時候,每星期到吳淞三兩次,我每次遇見他都是看到他被學生們里三層外三層的密密圍繞著。學生要他寫字,學生需要自己備紙和研好的墨。他未到校之前,桌上已按次序排好一卷一卷的宣紙,一盤一盤的墨汁。他進屋之后就伸胳膊挽袖子,揮毫落紙如云煙,還要一面和人寒暄,大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勢。胡先生的字如其人,清癯削瘦,而且相當工整,從來不肯作行草,一橫一捺都拖得很細很長,好像是伸胳膊伸腿的樣子。不像瘦金體,沒有那一份勁逸之氣,可是不俗。
胡先生從來不在人背后說人的壞話,而且也不喜歡聽人在他面前說別人的壞話。有他聽了許多不相干的閑話之后喟然而嘆曰:“來說是非者,便是非人!”相反的,人有一善,胡先生輒津津樂道,真是口角春風。徐志摩給我的一封信里有“胡圣潘仙”一語,是因為胡先生向有“圣人”之稱,潘光旦只有一條腿可躋身八仙之列,并不完全是戲謔。
。ㄕ幾浴段业呐笥押m之》
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的一項是()(2分)
A.胡適先生身為徽州人,常在朋友面前提起徽州,側面介紹了徽州閉塞、地瘠民貧的特點,為后文寫績溪的貧窮埋下伏筆。
B文章將徽州館與新興的廣東館、四川館進行對比,寫出了徽州館雖然守舊,但服務熱情周到、菜肴鮮嫩別致的特點。
C.胡適先生從不鬧酒,但在朋友的婚禮上,作為證婚人,他又堅持添酒,還從懷里掏出現洋一元交付侍者,這讓讀者看到了別樣的胡適。
D.胡適先生做中國公學校長的時候,雖然每星期到吳淞的次數并不是很多,但是因為喜歡書法,他還是深受廣大學生歡迎的。
5.文中說“胡適先生是安徽徽州績溪縣人,他對于他的鄉(xiāng)土念念不忘”,材料中有哪些體現?請簡要說明。(5分)
6.文中胡適先生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詩文閱讀。(31分)
。ㄒ唬┪难晕拈喿x。(13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題。
聶政者,軹深井里人也。殺人避仇,與母、姊如齊,以屠為事。久之,濮陽嚴仲子事韓哀侯,與韓相俠累有郤。嚴仲子恐誅,亡去,游求人可以報俠累者。至齊,齊人或言聶政勇敢士也,避仇隱于屠者之間。嚴仲子至門請,數反,然后具酒自暢聶政母前。
久之,聶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聶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仲子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蹦怂煳髦铃ш枺妵乐僮釉唬骸扒叭账圆辉S仲子者,徒以親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終。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請得從事焉!”嚴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韓相俠累,俠累又韓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處兵衛(wèi)甚設,臣欲使人刺之,終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棄,請益其車騎壯士可為足下輔翼者!甭櫿唬骸绊n之與衛(wèi),相去中間不甚遠,今殺人之相,相又國君之親,此其勢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無生得失,生得失則語泄,語泄是韓舉國而與仲子為仇,豈不殆哉!”遂謝車騎人徒,聶政乃辭獨行。
杖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wèi)侍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
韓取聶政尸暴于市,購問莫知誰子。于是韓縣購之,有能言殺相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縣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韓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極哀,曰:“是軹深井里所謂聶政者也!笔行姓咧T眾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國相,王縣購其名姓千金.夫人不聞與?何敢來識之也?”榮應之曰:“聞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棄于市販之間者,為老母幸無恙,妾未嫁也。親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嚴仲子乃察舉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澤厚矣,可奈何!士固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大驚韓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晉、楚、齊、衛(wèi)聞之,皆曰:“非獨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ü(jié)選自《史記•刺客列傳》)
【注釋】從:蹤跡,后寫作“蹤”。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杖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wèi)侍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
B.杖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wèi)侍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
C.杖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wèi)侍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
D.杖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wèi)侍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相,本為相禮之人,有輔佐之意。文中指宰相,是戰(zhàn)國以后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B.除服,指脫去喪服、不再守孝。舊俗尊親去世后,服滿前停止娛樂交際以示哀悼。
C.季父,“季”表示僅次于,是對相當于父親的長輩的敬稱,與“亞父”含義相近。
D.足下,舊時交際敬語,相當于“您”,子、閣下、臺端等詞有類似的意義與用法。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聶政在作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為業(yè)的,他之所以與母親等人逃跑到齊國去,是因為他殺了人后為了躲避仇敵的報復。
B.聶政被嚴仲子看中,是因為嚴仲子在齊國訪求能向韓相俠累報仇的人時,有人向他介紹了有勇氣、有膽量的聶政這個人。
C.聶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殺俠累,原因是嚴仲子登門拜訪以及來往幾次后,備下酒席,親自向聶政母親敬酒的舉動打動了他。
D.聶政是市井小民,面對身為卿相的嚴仲子的真誠請求,他非常激動,于是不顧親友的反對和阻攔,毅然前去刺殺了俠累。
10.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7分)
、賴乐僮涌终D,亡去,游求人可以報俠累者。(3分)
譯文:
②士固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4分)
譯文:
(二)課內古詩文檢測。(6分)
11.翻譯下列畫橫線的句子。
(1)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3分)
譯文:
(2)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3分)
譯文:
。ㄈ┰姼梃b賞。(4分)
閱讀現代詩,完成12~13題。
蕭紅墓畔①口占②
戴望舒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注釋:①1942年1月,現代女作家蕭紅病逝于香港,年僅32歲。這首詩,是戴望舒于1944年拜謁蕭紅墓時所作。②口占,即興作詩詞,隨口吟誦出來。
12.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六小時的行程喻示一種“長度”,包括時間和空間上的,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強烈的寂寞。
B.全詩雖是在悼念亡者,但詩人已摒棄過去傳統悼亡詩的寫法,在平靜的追思中,隱含對生命的思考和慨嘆。
C.結尾一句感情豐富,既有對蕭紅無需再在長夜漫漫中苦熬苦等的羨慕,也有對漫長的革命斗爭前途未卜的疑慮和沮喪。
D.這首詩語言質樸且明快,傳達出的感情細膩而深沉。
13.下列關于“紅山茶”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作者走六小時來蕭紅墓畔放一束紅山茶,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B.“紅山茶”與漫漫長夜形成鮮明的對照,反襯了時代的黑暗。
C.“紅山茶”是墓主人蕭紅的寫照,喻指她熱烈、紅艷的生命。
D.“紅山茶”是希望的象征,作者在黑暗的時代里仍憧憬明天。
(四)名篇名句默寫(8分)
1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用對偶的手法描寫動態(tài)景物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沁園春˙長沙》)
(2)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話強調教師應該在學生想弄明白又不能、想說出又說不清楚的時候進行開導、啟發(fā)。(《論語˙述而第七》)
(3)《荊軻刺秦王》中,描寫荊軻唱出激昂的羽聲后,送行的人們被這慷慨的聲音所觸動的情形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荊軻刺秦王》)
(4)《記念劉和珍君》中,魯迅先生用一個選擇復句,來表達出對世人沉默的思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記念劉和珍君》)
一、現代文閱讀(22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漫說姓名文化
當我們熱熱鬧鬧地討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我以為,我們其實遺忘了大的一筆遺產——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經數千年積累演變,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文化系統,蘊涵著豐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資源、歷史積淀、社會符號、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養(yǎng)成果。這一文化系統不但影響了其他民族,而且輻射至周邊地區(qū)。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這個根是民族、國家和籍貫不能替代的。我們的5000多個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幾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變歷史。從先秦姓與氏的“別婚姻”“別貴賤”,到秦漢的姓氏合一,再到中華民族大家庭內許多民族紛紛采用漢姓,每個姓都是一部歷史。
在濃濃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到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們就知道了主人姓氏的歸屬;遠遠看見“隴右名望”,我們就明白了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寄身于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無形的姓氏文化則保存在有形的匾額和石刻里。
我們的人名文化歷史也很悠久,內涵更為豐富。從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來的“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打破禁忌,好以賤丑隱疾為名,再到西漢以后尊崇圣潔文雅為風尚;從新莽禁用雙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時期形成的以輩次命名,再到清乾隆欽定孔子后裔輩次用字30個,不但組成了綿延不絕的人名歷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轉變中顯示了我國歷代的官風民俗。人名文化還包括字、號,還有學名、小名、諢名,互補互襯,傳遞出長輩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們的人名文化講究避諱,“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避諱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我國文化傳統的道德觀念。其中,家諱、內諱是家庭之避諱,國諱、憲諱、圣諱,屬于社會之避諱。在避諱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諱,為普及。避諱的方法有改字、空字、缺筆、換音。那個時代,家諱這一顯示民族倫理精髓的避諱為頑強。
姓名文化,作為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是一種活的傳承,而這傳承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我們所有人都是這傳承的載體,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對其興衰負責。如何傳承我們的姓名文化,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思考。
1.下列對“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姓名文化是大的一筆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數千年的積累和演變,蘊含著豐富的內容。
B.幾乎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個姓都是一部歷史。
C.“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姓名文化避諱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我國文化傳統的道德觀念。
D.每個人都是姓名文化的傳承者,都應對它的興衰負責。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我們源于上古的5000多個姓氏,都存在著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變歷史。
B.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歷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內容更豐富,它傳遞著長輩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C.姓氏文化這種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會保存在有形的匾額和石刻等物質文化里。
D.人名文化中的避諱包括家庭避諱和社會避諱,顯示了民族倫理精髓。
3.根據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現今社會,宗親仍可以讓人們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的世界里獲得一份精神慰藉,這在一定程度上正體現了現代社會的人們對自己的原初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認同。
B.人名的走向轉變正顯示了我國歷代的官風民俗,由乾隆欽定孔子后裔輩次用字30個這一現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國古代尊崇儒家思想的一個朝代。
C.春秋戰(zhàn)國前期,有“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入名的禁忌,如今這種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
D.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國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主要原因是沒有任何一種文化遺產像姓名文化那樣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
。ǘ┪膶W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紅學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歲高齡的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悄然離世。他的女兒對外表示,按照父親遺愿,不開追悼會,不設靈堂,讓他安安靜靜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聰慧,少年時常聽母親講《紅樓夢》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紅”之路的,是學者胡適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學讀書的周汝昌收到兄長的信函,說他看到亞東版《紅樓夢》卷首有胡適的一篇考證文章,其中有敦誠與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摯友的新論說,他囑周汝昌查證。周汝昌遍查燕大圖書館,終于在敦敏詩集中發(fā)現了那首《詠芹詩》。周汝昌將這一發(fā)現撰寫成文,在《民國日報》發(fā)表?吹轿恼碌暮m當即復信周汝昌,自此,胡、周書信往來,切磋討論《紅樓夢》,成為現代紅學的一段佳話。
從那時起,周汝昌開始了長達60來年的“紅樓”之旅,因癡迷《紅樓夢》,他的書齋就叫脂雪軒。癡迷到什么程度?癡到不記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卻對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記得一清二楚。癡方能執(zhí)著,方能鍥而不舍。曹雪芹當年創(chuàng)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尋!;周汝昌先生則用了近60年。有兩句詩為證:“五十六年一愿償,為芹辛苦亦榮光!睅资晗聛,研究碩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紅樓夢新證》,以豐富翔實的內容,將《紅樓夢》實證研究體系化、專門化,此書被譽為“紅學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頭記會真》是他歷經50余載潛心努力、對11種《紅樓夢》古鈔本的匯?北荆胺Q當今紅學版本研究之。另出版有《曹雪芹》、《紅樓夢與中華文化》、《獻芹集》等數十部專著,涉及紅學領域各個層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現井噴的態(tài)勢,令不少后學欽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繼1954年雙耳失聰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過度,兩眼近乎失明?梢韵胍,能取得如此豐碩的學術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樣的艱辛!
周汝昌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后,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適、顧頡剛、俞平伯的“曹、賈互證”方法大限度地、完整地發(fā)揮出來。由于崇尚實證,他的每一個論點的提出都以充分豐富的文獻資料為基礎。又因為崇奉實錄,他把全部實證工作都作為論證實錄的手段。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乃至后來的“曹學”,其基本的方法論就是以歷的曹家與小說中的賈府雙向互證,在以歷史材料推證小說本事的同時,又以小說情節(jié)反推歷史,史學與文學合而為一。正是從《紅樓夢新證》開始,“紅學”實證研究開始體系化、專門化,后來它被稱作“紅學一部劃時代的著作”,這年周汝昌35歲。
紅學家梁歸智認為周先生是一個“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歸智用“癡人”和“赤子”這兩個詞語形容周汝昌,他說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紅學研究中,為紅學發(fā)癡,為人單純。
周汝昌不僅是紅學家,還是中華文化學家。他對中華文化、對學術真理,堅守不渝,窮追不棄!拔蚁矚g‘國貨’,喜歡民族風俗。我喜歡民族建筑、民族音樂……對這些方面,也許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頑不化。不了解這一切,很難理解我為何后來走上了紅學道路,為何又如此地執(zhí)著癡迷,甘受百般挫辱而無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傳體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這樣寫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蟄居在一幢小樓內,過著儉樸至極的晚年生活。脂雪軒內陳設簡單,現代化的設備就是一臺電腦,是他的女兒兼助手周倫苓幫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樂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讀紅樓百動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從細筆驚新悟,重向高山愧舊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無才子效微忱。尋常言語終何濟,不把真書換萬金!边@便是這位泰斗級學者——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值得驕傲的精神寫照。
說不盡的《紅樓夢》,道不盡的人與事。周汝昌夢在其中近七十年。夢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紅,誰解其中味?還是讓老人家安安靜靜地走吧。
【相關鏈接】
①周汝昌讀中學時研習宋詞。在燕大讀書時,與顧隨、張伯駒、錢鐘書等都有唱和,其詩詞功底頗得各位先生賞識。他為劉旦宅先生《石頭記人物畫》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寫了一首詩,令畫冊生色不少。他在詩詞上的造詣,使他選注的《范成大詩選》、《楊萬里選集》一直為學林推重。幼年時醉心歐楷筆法,20歲后又致力于唐人寫經,深研《蘭亭》后,得右軍真脈,其“橫逸飛動、作草如真”的周體書法,在眾多書家中神采煥然。
、谥苋瓴髮W畢業(yè)時,他的論文英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著作《文賦》令中外教授舉座皆驚。后來,他成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錄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詩品》譯成英文介紹到歐洲,也把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以《離騷》的文體翻譯成中文。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的兩項是()()(4分)
A.周汝昌與學者胡適的交往緣于在《民國日報》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介紹了敦敏詩集中發(fā)現的那首《詠芹詩》,這引起了胡適的興趣,從此兩人書信來往不斷。
B.周汝昌的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是他歷經50余載潛心努力的成果,該書以豐富翔實的內容,將《紅樓夢》實證研究體系化、專門化,被譽為“紅學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C.周汝昌繼承了胡適、顧頡剛、俞平伯的“曹、賈互證”的研究方法,成為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D.周汝昌對中華文化的研究始終堅守不渝,窮追不棄,他喜歡“國貨”,喜歡民族建筑、民族音樂,對有些人認為他保守、落后不以為然,甚至到了冥頑不化的程度。
E.紅學家梁歸智認為周汝昌是一個“解味道人”,他用“癡人”和“赤子”這兩個詞語形容周汝昌,認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紅學研究中,為紅學發(fā)癡,為人單純。
5.簡析文章結尾“還是讓老人家安安靜靜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6.周汝昌一生碩果累累,被譽為“泰斗”的他取得了那些主要成就呢?請結合文本材料(包括相關鏈接)簡要分析。(5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47分)
。ㄒ唬┱n內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2分)
7.下列各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君子生非異也②生生所資
B.①既東封鄭②又欲肆西封
C.①聞道有先后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①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②卿能辦之誠決
8.下列各項加點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師道之不復,可知矣②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①而恥學于師②肅追于宇下
C.①其可怪也歟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9.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不相同的一組是()
A.晉軍函陵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B.必蹶上將軍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C.園日涉以成趣下飲黃泉
D.瑜等率輕銳繼其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下列各組文言句子的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青,取之于藍復駕言兮焉求
B.何厭之有句讀之不知
C.劉備天下梟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D.蚓無爪牙之利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