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已想不起在何時何處看到的那首小詩,只記得當初讀了之后帶給我很大的觸動,于是便把它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每每讀來均有不一樣的感受,每每讀后都會對自己的職業(yè)作新的審視定位。愿與幼兒教師們一起來體會、回味、思考和感悟,與大家一起共勉。
《幼兒園,當我把孩子交給你》
接孩子的時候,老師總是很忙,讓人不好意思多站多問!
問孩子的情況時,老師總是說:“今天表現(xiàn)很好啊……”
孩子,你在幼兒園真的快樂嗎?
接你的時候,我真怕看到你欣喜若狂的表情,
還有你帶著哭腔的“媽媽來接我了”!
難道,等待接你回家,
是你一天中大的期盼和快樂?
我的孩子,
媽媽像選擇愛人一樣地選擇幼兒園。
不奢望她像我一樣地愛你,
但希望你像戀我一般的戀她。
幼兒園,
當我把孩子交給你,
你能讓他把這里當作另一個天地,另一個家嗎?
因為,
愛或不愛,
孩子的感受真實,
孩子的回報絕不會虛假。
這首小詩說出了一位剛?cè)胗變簣@的孩子母親的心聲!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無限的牽掛,對幼兒園教師真情的期盼!作為同樣經(jīng)歷過幼兒園生活的孩子母親,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詩中這位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體會一位母親對孩子魂牽夢繞的牽掛,理解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擔憂和期盼。是啊,每年的開學季,當我們張開雙臂迎接擁抱每一位孩子的時候,總能看到幼兒園里進進出出的家長們,帶著猶豫不決的神情,邁著遲遲不肯離去的腳步,她們是多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師的關(guān)注,得到老師的疼愛,得到老師的呵護,讓孩子在幼兒園里過得快快樂樂呀!其實這樣的要求、這樣的想法并不苛刻,實在是人之常情,很正常!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從這首小詩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會牽動每一位母親的心,我就會時時提醒自己和老師們,當我們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時,我們就接過了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承載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就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了。盡管孩子會讓我們或驚喜萬分,或哭笑不得,或麻煩不斷;會讓我們手腳忙碌口舌干,讓我們疲憊得邁不開腳步,讓我們困擾得心煩意亂。但我相信:當孩子的生命與我們的生命相遇時,我們就能分享著孩子的成長,快樂著孩子的快樂。
老師們,大家一起努力吧!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我們的寶貝,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一個平等、和睦、溫馨的成長環(huán)境中獲得自在感、安全感和歸屬感,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讓我們用心去關(guān)愛每一個孩子,用我們的愛心去寬慰急切的家長。
【篇二】
偶而經(jīng)過孩子們的活動室,習慣性地放慢腳步,將目光投向室內(nèi),關(guān)注起孩子們和老師的活動,此刻那個班的老師正在組織看圖講述集體教學活動。
說來也巧,就在我窗口邊停留的片刻間,黑板上用來張貼圖片的磁鐵不知何故掉了下來,二、三個孩子迅速跑上去幫老師揀起這枚磁鐵,老師邊感謝孩子們的幫助邊將圖片重新貼好。沒想到,一張貼好了,旁邊一張的圖片連同磁鐵一起又掉了下來,這下,全班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孩子都涌到前面,搶著揀那一顆磁鐵和那一張圖片,頃刻間,室內(nèi)象炸開了鍋……
上述這種現(xiàn)象或類似于這種現(xiàn)象,其實在我們的教學中是非常常見的,但我不知道,老師們對此有沒有反思過,圖片為什么會掉下來?這一突然生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到底對教學產(chǎn)生怎么樣的影響?活動前,老師有沒有關(guān)注過,在黑板上呈現(xiàn)圖片或其它材料時,該注意些什么?
在我看來,至少要關(guān)注以下幾方面的細節(jié):
1.檢查圖片的大小,確保每一位孩子都能看得清楚;
2.考慮圖片張貼在黑板的哪個位置合適,能讓每位孩子都能看到;
3.張貼圖片時,老師不要背對著孩子;
4.根據(jù)圖片的大小,確定使用一枚磁鐵或兩枚甚至更多的磁鐵;
5.張貼圖片時,要注意圖片的平整和平衡,確保圖片的美觀;
6.確定圖片出示的先后順序與張貼位置間的關(guān)系,能方便孩子講述或總結(jié)規(guī)律;
7.老師引導(dǎo)孩子觀察圖片時,要注意自已的站姿和手勢,不要擋住孩子的視線;
8.根據(jù)教學需要,確定何時出現(xiàn)或取下圖片;
我們常說“教育無小事,處處都育人”,然而當我們要將這句話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時,面對一個個教育細節(jié),有時卻往往茫然不知所措,有時則干脆忽略不計,有時則覺得是司空見慣。教學中小小一張圖片的呈現(xiàn),看似是一個微乎其微的小細節(jié),其背后折射出的卻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教育智慧。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細節(jié),關(guān)注現(xiàn)場與細節(jié)是提升教學智慧的必經(jīng)之路。作為老師,我們應(yīng)該將關(guān)注的目光放得低一點、再低一點。有時我們的工作成效就來自于教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自于那些我們可能認為可有可無的微小細節(jié)。只有把每一個細節(jié)都盡可能地關(guān)注好、落實好,才有可能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優(yōu)質(zhì)的教育。所以老師應(yīng)在不斷的診斷反省中,學會批判性地解讀自身的教育行為,關(guān)注細節(jié),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讓我們一起努力,從教學細節(jié)入手,共同預(yù)約課堂中的那份精彩吧!
【篇三】
孩子放學離園已接近尾聲,我抓緊準備主持學習的提綱——備會。一年輕教師急匆匆地、滿臉愁容地走進園長室:“園長,哇……”還沒說出話,就大聲哭泣,我看著站在旁邊兩眼也是直愣愣的配班老師,預(yù)感到事情不妙,便放下手中的筆,輕輕地拍了拍小姑娘的肩膀說:“不要著急,什么事說出來,一起想辦法!薄拔覀儼嘁粋孩子沒有了,哇……”哭得更響,已泣不成聲。我的頭雖然也是“嗡嗡”響,本能地起立,迅速地說:“不能哭!把事情說具體。”
從斷斷續(xù)續(xù)的敘述中了解到事情的經(jīng)過:放學時,一幼兒的父母來接他,沒有找到,開始以為是平時接的外婆接走了,沒想到不到一分鐘,外婆又來接孩子,并且堅決地表示不會有其他人來接。
我冷靜下來,先通知門衛(wèi),更加嚴密注視;
再安排人員分頭到教室、操場“搜查”;
還請兩位老師冷靜下來,認真回憶“后看到那孩子的時間”;
另外請保育員電話聯(lián)系家中每個可能來園接的人,并要求每組及時通報情況。
時間雖然過得很慢,可十分鐘后,還是傳來了“被奶奶接回”的消息。我的眉頭終于舒展,兩位老師也破泣為笑,開會的時間被耽誤,內(nèi)容被打亂,計劃被*。
我突然意識到,對管理而言,在規(guī)章制度之外,身邊發(fā)生的問題更具生命力,更值得去關(guān)注。我何不請當事的老師“現(xiàn)身說法”?
于是,我設(shè)計了簡單的#親子教育# #幼兒中班教學隨筆分享#,提供了一個平臺,“安全第一”就從大家熟悉的放學情境中開始了。有描述性敘述,有“找不到”后的著急,有“找到了”的安心,還有問題出在哪里的分析,后是“我要從每個環(huán)節(jié)上注意安全”的感悟,配班老師還補充了“平時要加強安全教育”的教訓。老師們聽得認真,從瞪著眼聆聽,到會意的微笑,后贊同地點頭。有的談經(jīng)驗,有的說教訓,都是工作中的“事實”;有的觸目驚心,有的有驚無險,都是老師們的親身經(jīng)歷。在興致勃勃的自主參與中,熱情高漲,在互動中凸顯“加強安全”這一主題,在潛移默化的體驗中獲得經(jīng)驗,繼而自覺地落實行動。
事實證明,這種“節(jié)外生枝”的資源,替代并超過了“安全非常重要,一定要認真對待”的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