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巧解幾何難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zhì)數(shù)。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shù),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shù)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zhì)數(shù),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shù)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shù)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zhì)數(shù))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shù)各是哪個數(shù)。
最后,我得到了結(jié)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zhì)因數(shù)驗算了這道題,結(jié)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nèi)ヌ角蟆?br>
【篇二】
對0的認識
0是一個奇妙的數(shù)字,又是一個中學生經(jīng)常遇見的“老朋友”了,計算,概念,都要遇見。
首先,0表示什么也沒有,簡直可稱得上是數(shù)字里面的“沙漠”,0也是一個奇怪的數(shù)字,放在體積、面積、重量、速度、路程等所有單位里面,都表示沒有,以表示時間、一個人的年齡、賽跑的剛開始、起點。
在數(shù)學王國數(shù)字庫自然數(shù)里面,以有0的身影,它當然是最小的。沒有0,便沒有一毓的自然數(shù),因為0是自然數(shù)的起點。
在計算里,0乘以任何一個數(shù),包括負數(shù)、分數(shù)、0都,0的絕對值也等于0,在有理數(shù)中,它的絕對值是最小的,0除以任何一個數(shù)都,0加上一個數(shù),仍得那個數(shù),如:0+1=1,0+1.8375=1.8375。0減去一個數(shù),得那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如:0-1=-1,0-87=-87。
在數(shù)軸中,0為原點,也為邊界線,把正負兩大數(shù)分開,0為什么奇妙呢?因為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它只是一個整數(shù),當0和正數(shù)在一起時,叫非負數(shù),和負數(shù)在一起時,叫非正數(shù),數(shù)軸上,0又為我們判斷正負數(shù)大小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右邊為正數(shù),左邊為負數(shù),右邊的數(shù)始終比左邊大,說明正數(shù)大于負數(shù),0大于負數(shù),卻小于正數(shù)。
在幾何中,0度角表示一條射線,它并沒有角,也沒有度數(shù),0平方米,表示沒有面積,0米長,表示沒有高度。0斤重,表示沒有質(zhì)量,0立方米,表示沒有體積。
在地形中,0表示海平面,0以上表示高出海平面,0以下表示低于海平面,中國新疆有一155米的盆地,它是低于海平面155米,中國西藏有8848米的珠峰,它高于海平面8848米。
【篇三】
舊方法解決新題型
“冬冬,快去做張數(shù)學試卷!明天就要考試了,你還不緊不慢的,真不自覺!眿寢層謬Z叨了起來,我也只好惟命是從,乖乖地去做試卷了。
我拿起筆,飛一般地寫起了試卷,可做到了一題,我手中的筆停住了。這一題的題目是這樣的:3輛卡車要將910噸水泥運到某工地去,已知第一輛比第二輛多運30噸,第三輛比第二輛少運20噸。3輛卡車各運多少噸?這種題目可是有點兒棘手啊。和以前我們做過的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的類型的題目可不一樣,以前都是只有兩個數(shù)要求,可這一次要求三個數(shù)。我想了很久,終于是豁然開朗,知道該怎么做了。其實,做這種題的方法和以前做過的也一樣,只不過是換個形式罷了。于是,我便做了起來。因為不知道第一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所以先算第二輛的,用“910-30+20=900(噸)”第一輛卡車比第二輛卡車多運30噸水泥,所以要減去30噸,第三輛卡車比第二輛卡車少運20噸水泥,所以要加上20噸,算出三輛卡車如果全是第二輛卡車運水泥的噸數(shù)共運多少噸,再用“900÷3=300(噸)”算出第二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由于題目中說了第一輛卡車比第二輛多運水泥30噸,第三輛卡車比第二輛少運20噸,我們就可以直接用“300+30=330(噸)”算出第一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用“300-20=280(噸)”算出第三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就這樣,我把這一題的答案輕輕松松地算了出來。
自從做出了這一題后,我總結(jié)出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是活的,是瞬息萬變的,有些新的題型都不過是把舊的題型換個形式或說法而已,我們只有跟著它變,用已經(jīng)學會的舊方法來解決新的題型,才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數(shù)學的奧秘,在數(shù)學王國中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