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是人教版小語第九冊教材第六單元的開篇之作。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德育價值觀,三個方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能抓住重點詞句透過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并學會這種閱讀方法。
2、能力目標:以悟促讀,提高朗讀能力;以悟促誦,背誦重點段落,積累語言。
3、情感目標: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jīng)過,激發(fā)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標:教學中滲透近現(xiàn)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點我們知道,精讀課文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為此,我將本課的重點設為:引導學生自主讀文、感悟、想象,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被毀滅的經(jīng)過,體會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通過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既是本課難點,又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突破口,采用多種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語言文字感染力,撥動學生情弦。
(五)、教材處理本課安排兩課時,本堂課是第二課時,課上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充分運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起來,把課內課外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突破。
二、教學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直觀感受侵略者的*和野蠻。
3、利用圖片與課件,今昔圓明園的對比,讓學生領悟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教法、學法
新《課標》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據(jù)此本課擬認啟發(fā)式和討論方法教學。根據(jù)本課的目標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師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提問,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議,激發(fā)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還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而本文中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只有通過學生的反復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的景觀,故又擬認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理解詞句,實現(xiàn)知識的意義建構,在感性材料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感情同頻共振。利用多媒體教學,實施探究性學生的教學模式,同時融入情景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因本堂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對課文內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故引入課題開門見山。
(二)、質疑問難,自主學習。蘇赫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在引入新課之后,就質疑問難:“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沒讀懂的問題,請抽出來!痹僮寣W生帶著這些問題分組學習,進行多形式讀,整體感知,選擇2、3、4自然段中你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再讓學生交流體會:看看從自己喜歡的那一段里體會到了什么?這既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模式,又讓學生直接接觸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通過讀、思、勾、畫等多種方式,抓住重點,整體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快速捕捉語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形成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探索知識、主動質疑的習慣。
(三)、品讀交流,協(xié)作提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xié)作、繪畫、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情景和協(xié)作對學習成功至關重要!薄=裉,教科書不應該,而且越來越不可能成為的課程資源。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布局,在學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難詞之后,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理解體會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為了突出這些景觀各自的特點,讓學生練習朗讀,使他們在讀中學習表達,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學生對語言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再映出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筑圖片,配上教師極富感染力的解說,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相信此時此刻的學生已完全置于人間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景觀通過想象具體表達出來。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充分認識和理解昔日圓明園的布局和景觀之后,師再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去研讀、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通過默讀畫出關鍵詞“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來說明圓明園的文物多,從而激起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抓住學生的激情讓他們談感受:“作為中國人,你感受深的是什么?”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就在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刻,師話鋒一轉,引入課文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掠、毀、燒”等詞體會侵略者的*。就是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毀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通過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突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此時此刻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深切領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課堂,學生的情緒會是多么高漲,在這樣的氛圍中,師進行激情升華,激勵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四)實踐延伸,培養(yǎng)能力!缎抡n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師課前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懼資料,收集資料,了解從先秦時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經(jīng)歷的時間及圓明園大大小小景點的數(shù)量。這樣的設計,既遵循了母語學習的特點和規(guī)律,又勾通了課內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語文學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五、板書設計
這樣的設計,既表現(xiàn)了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又再現(xiàn)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為灰燼的變化,也體現(xiàn)民學生由愛到恨的情感變化。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致力于運用現(xiàn)代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是,設想付諸實施,還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篇二
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篇幅較短,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巧妙。作者先以優(yōu)美簡潔的文字較大篇幅地介紹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再以精煉準確的文字介紹圓明園毀滅的經(jīng)過,圓明園輝煌的過去與它的徹底毀滅令人愛恨交織。
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已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課前預習課文,能在閱讀中初步感悟文章內容。另一方面,我們的學生從一年級學習計算機課,通過四年的學習,已經(jīng)能夠獨立運用Word、PowerPoint等軟件,有一定的網(wǎng)絡瀏覽和網(wǎng)上搜索的能力。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jīng)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培養(yǎng)學生網(wǎng)上獲取信息,分析、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再現(xiàn)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愛,對侵略者的恨,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課時安排及教學準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課前建《圓明園的毀滅》專題學習網(wǎng)站。
教學過程
布置課前預習,了解課文大意
1.初讀課文,初步自學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2.收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找出不懂的問題。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就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給學生充分發(fā)展活動的空間。由于四年級學生已具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課外收集資料的基本能力,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使學生能力得到鍛煉。
匯報預習情況,確定探究主題
在預習后,上課開始,我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在學生的交流中,充分肯定學生預習成果及課外預習的良好態(tài)度。然后,在學生的質疑中幫助學生確定本節(jié)課探究的三大主題:“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
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勢,開展探究活動
在網(wǎng)上學習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方法如下:
1.自讀賞句法。
學生打開主頁的“課文學習”不僅可以欣賞到優(yōu)美的全文朗讀,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詞句點擊,戴上耳機,反復自讀、自聽,也可找伙伴互讀、互聽、賽讀,從優(yōu)美的句段中去感受、去想象。
2.賞圖、品詞法。
需要了解圓明園總體布局和宏大規(guī)模的學生,可以點擊“圓明園布局”鏈接,從中可以看到圓明園的全景圖,了解到圓明三園的具體分布情況,感受何為“眾星拱月般地環(huán)繞”。
需要探究圓明園景觀的學生,通過點擊“圓明園景觀”鏈接,便能欣賞到“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等。這些迷人的風光圖,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同時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詞語,如“金碧輝煌”、“西洋景觀”等。
同樣,學生通過點擊“圓明園收藏”鏈接,瀏覽其中所呈現(xiàn)的“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的實物圖像,便可感受圓明園何以被稱作是當時世界上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了。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由于課文中介紹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語言簡潔、內涵豐富,介紹的內容已消失,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網(wǎng)絡優(yōu)勢自讀自悟,并以網(wǎng)上圖片、資料幫助學生去加深認識,形象地了解、感受。
交流探究成果,升華學生情感
匯報交流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交流自己對三大問題的理解或讀課文后的感受,教師相機點撥,指導學生朗讀,發(fā)揮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情感,引導學生背誦。
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它的美還遠遠不止文中所描寫的這些。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圓明園,當學生在交流“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個問題時,我再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游覽圓明園的情境。那就是讓孩子們點擊“更多風光”或“拓展資料”鏈接,自由暢游圓明園的其他景點,然后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喜歡的文字、圖片,制成幻燈片,寫上解說詞,像小導游一樣向大家介紹。學生運用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和自己積累的詞句,對圓明園的宏偉美麗進行描述。
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實踐的機會,又使學生對文中“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時使全體學生入境入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圓明園的熱愛之情,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感悟、表達等綜合素養(yǎng)。
當學生交流圓明園的毀滅后,我播放了場面宏大、驚心動魄的影視片段,將英法聯(lián)軍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展現(xiàn)于課堂。我進一步激情:圓明園的廢墟始終佇立在那里,它記載著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記載著中華民族那段飽受屈辱的苦難歷史。這時學生情感已經(jīng)被充分調動起來,我放手讓學生讀課文后一段,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蠻,去表達對侵略軍的刻骨仇恨,完成了第三大主題的探究。
開展辯論活動,引導課外延伸
我們的教學并沒有到此結束,因為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學習不僅僅在課上的40分鐘。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后,我設計了這樣的辯論主題:“昔日的圓明園是那么輝煌,而今天的圓明園又是這樣殘破,我們是否應該重修圓明園呢?”課上的40分鐘是有限的,這個辯論僅僅是個開頭。我鼓勵學生把這個辯論延續(xù)到課外,也可以在指定論壇上圍繞“圓明園是否應該重建”開展網(wǎng)上辯論會。
辯論的結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領悟到,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祖國的強盛與衰敗,只有祖國強盛了,才不會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
篇三
一、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語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組共有四篇課文,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xiàn)的是在中國近代,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秷A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秷A明園的毀滅》以淺近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當年的繁華,講述了圓明園毀滅的過程,作者想讓學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國過去的貧病饑弱而忍受的恥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愛國行為。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德育價值觀,三個方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通過閱讀、感悟、欣賞、想象,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jīng)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探究學習的興趣;初步學習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我們知道,精讀課文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為此,本課的重點設為:
1、指導學生了解圓明園的宏偉建筑和珍貴收藏。
2、引導學生了解圓明園毀滅的巨大損失,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勿忘國恥的情感。
教學難點設為:
1、通過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2、文章題目明明寫的是《圓明園的毀滅》,而為什么通篇竟花大筆墨來寫它昔日的輝煌呢?
四、說學生學習情況
首先,本班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比較高,總體學習基礎不夠扎實,兩極分化距離較大。學生整體感悟不深,浮于比較表面的東西學生能較容易地體會到,而對于較深層次的內容學生很難感悟出來。其次是學生的整體朗讀水平一般,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朗讀特別出眾的學生沒有,二是朗讀時對情感的把握不夠到位,三是一部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不高。
五、說教法
通過學生的反復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的景觀,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理解詞句,實現(xiàn)知識的意義建構,在感性材料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感情同頻共振。
利用多媒體教學,實施探究性學生的教學模式,同時融入情景教學法。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讓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對全文有一個總體的了解,然后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課時: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輔以多媒體的直觀教學,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對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的介紹,語言簡潔,內涵豐富,只有學生充分的了解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才會對它產(chǎn)生愛的情感,有了深刻的愛,才能有對侵略者貪婪、野蠻的罪惡行經(jīng)有更深刻的仇恨,才能對作者心靈相通,披文入情,產(chǎn)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
1、激情導入新課。
本文主要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一是它的毀滅。在導入新課時,通過大屏幕放出圓明園資料中的壯觀景觀,使學生盡快進入對美好景觀的憧憬,然后在出示圓明園的毀滅遺址,使學生產(chǎn)生不能一見的遺憾,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渴望。
2、質疑導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導入新課后,鼓勵學生自由,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內容,這一步的設計打通課內外界限,鼓勵學生帶著疑問走向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疑導思、導讀。
3、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以誦讀為主線,走出煩瑣的分析的泥潭。
在教學中,我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抓住兒童心理特點,多種閱讀形式交替使用,誦讀訓練要求明確,評價指導及時,以讀引思,以讀悟法在讀中感悟和積累。尤其是文中再現(xiàn)圓明園當年輝煌景觀,我搜集有關資料做成課件,讓學生在理解內容后“賞讀”使之感人肺腑,震撼人心。
就在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刻,我話鋒一轉,圓明園的建造歷程經(jīng)歷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資金成為世界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可是化為一片灰燼,放火燒圓明園的電影剪輯,再現(xiàn)了侵略者的貪婪野蠻。這一處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學生感知和理解的進程,而且從不同的角度擴展了課文的內容。我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一步步把課文讀懂、讀深、讀透,真正讓學生在“閱讀中走了一個來回”。這樣學生的情感是刻骨銘心的,遠比僅憑文字的體驗深刻的多。并且在次基礎上讓學生背誦,使感情進一步升華。
4、課內學習延伸至課外,培養(yǎng)能力。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師課前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懼資料,收集資料,這樣的設計勾通了課內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擴大了視野,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語文學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斑@把大火燒毀了什么”問題的提出必將激發(fā)學生所有情感的外瀉,此時此刻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深切領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從而激發(fā)學生增強振興中華責任感和使命感。
七、說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再現(xiàn)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壯觀,既表現(xiàn)了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又體現(xiàn)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為灰燼的變化,也表現(xiàn)出學生由愛到恨的情感變化,激發(fā)學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致力于運用現(xiàn)代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是,設想付諸實施,課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經(jīng)驗不足,這節(jié)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也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出意見。我的說課就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