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高二歷學期期中試卷

時間:2018-10-22 14:46: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高二# #高二歷學期期中試卷#】當一切都毫無希望時,切石工人在他的頭上,敲擊了上百次,而不見任何裂痕出現(xiàn)。但在第一百零時,石頭被劈成兩半。我體會到,并非那一擊,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開。我希望中學生朋友們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認準了,就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成功就在下一步。®憂考網高二頻道為大家整理了以下文章,歡迎點評和分享~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

  【一】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計70分。)

  1.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饑吃飯倦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边@位思想家是

  A.老子B.李贄C.朱熹D.王陽明

  2.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羅斯福總統(tǒng)要求國會批準對日宣戰(zhàn),當時聯(lián)邦參議院82票對0票通過,眾議院388票對l票通過。為保護投反對票的那個女議員的人身安全,國會專門派人派車,護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國會大廈前豎立起她的雕像。與此為接近的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是

  A.伏爾泰: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

  B.孟德斯鳩: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

  C.盧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所不在枷鎖之中

  D.康德:良心是一種根據(jù)道德準則判斷自己的本能

  3.某校學生在進行題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研究性學習時,制作了下表,其中論證為嚴謹?shù)氖?/p>

  4.宋明理學家倡導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齊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論,均以

  A.研究天人關系為核心內容B.關心社會進步為前提

  C.認識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為導向D.*道德為核心內容

  5.費正清在《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中指出:“理學并不僅僅是前秦和兩漢儒學的繼承和發(fā)展。它部分是對傳統(tǒng)的重新發(fā)展,部分是全新的創(chuàng)造!薄叭碌膭(chuàng)造”是指A.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并且凸顯人性的尊嚴

  B.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學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學哲理化、思辯化

  D.強化了儒家的綱常*道德并借此維護封建*統(tǒng)治

  6.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點是:①反傳統(tǒng)反教條②反封建*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商品經濟發(fā)展的時代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一思想的深遠影響在于

  A.動搖了宋明理學的統(tǒng)治地位B.激發(fā)了中華民族的社會責任感

  C.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D.推動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8.與智者學派相比,蘇格拉底對“人”的研究進一步深化。主要體現(xiàn)在

  A.人是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

  B.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自感覺,沒有感覺就沒有認知

  C.知識即美德,道德和知識合二為一

  D.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標準判斷是非

  9.從下列圖片可以看出,古希臘先哲的精神本質是

  A、探索自然B、人文主義C、探索社會D、個人主義

  10.“要觸犯當時的社會制度,就必須從制度上剝去那一層神圣外衣!睘榇耍鳉W掀起了

  A.文藝復興運動B.宗教改革運動C.啟蒙運動D.工人運動

  11.馬丁•路德主張每個*教徒都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主張在當時的社會效果是

  A.將人們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B.從神學的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

  C.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羅馬教皇實現(xiàn)了權力上的平等

  12.盧梭說:“設計一種人類的集合體,以用集體力量保障每一個加盟的個體和他的財產。在這一集體中,個體雖然和整體聯(lián)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聽從自己的意志。”這表明他主張

  A.以法治保護宗教自由B.以契約的形式保障個人自由

  C.廢除封建財產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體

  13.17世紀的中國出現(xiàn)了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三大思想家,18世紀的法國則涌現(xiàn)出了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舉世聞名的大啟蒙思想家。中法兩國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點是

  A.倡導理性主義,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對君主*制度,主張人民為主

  C.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變革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

  14.如圖是《中國的世界紀錄》中關于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圖,出現(xiàn)圖示情況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B.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

  C.傳統(tǒng)手工業(yè)高度發(fā)達D.重農抑商政策的推行

  15.四大發(fā)明是中國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也使中國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四大發(fā)明之所以是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是因為四大發(fā)明

  A.是西方早期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動人類進步的過程中作用巨大

  C.發(fā)明的過程比較艱難D.西方的時間長,足以令中華民族驕傲至今

  16.對于一個生活在明朝時的人,下列說法有可能發(fā)生的是:①喜歡畫年畫

 、谧x了許多帶插圖的小說③喜歡聽京、茉诳婆e考試中用顏體書法寫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7.清代有學者說“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又多一教,曰小說……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這表明

  A.市民階層擴大推動世俗文化發(fā)展B.小說的興起沖擊了封建等級觀念

  C.小說成為一種新的宗教傳播載體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會的價值觀念

  18.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主流表達形式從詩、詞轉變到散曲、小說。這反映了

  A.自然經濟緩慢解體B.城市經濟逐漸繁榮

  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9.鄧小平在參觀文物展覽時,指著一幅名畫說:“我們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經濟了”。這幅名畫指的是

  A.《夫婦宴飲圖》B.《洛神賦圖》C.《步輦圖》D.《清明上河圖》

  20.歷史學家們認為,歐洲近代早期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精神層面現(xiàn)代化的進程。這四場運動的共同之處是

  A.徹底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鎖B.促進人類自立、自主意識的形成

  C.使宗教寬容主張被人們廣泛接受D.使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逐步建立

  21.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科學家們認為“人們距離可知世界的邊界已經不遙遠”。打破這種認識的是

  A.經典力學B.生物進化論C.相對論和量子理論D.電力的發(fā)明

  22.“對于測量者說,空間和時間都是相對的……表明科學已經達到了能夠被人類所知的界限。一個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經消失,代之而的是一個全新的宇宙!边@一理論

  A.為蒸汽機的改良提供理論基礎B.有力推動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

  C.極大地加速電影與電視的發(fā)明D.彌補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不足

  23.物理學家楊振寧說:“如果一定要舉出某個人、某一天作為近代科學誕生的標志,我選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在1687年出版的那一天!睏钫駥幍挠^點有可能是基于該著作

  A.將力學研究延伸到其他領域B.完成了力學理論體系化建設

  C.突破了近代物理學理論框架D.使實驗成為科學研究的方法

  24.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產生嚴重的危機。“宗教真理之金同那個盛裝它的古老破舊的錢袋一起丟棄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了。”這主要是由于

  A.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與“上帝直接對話”

  B.牛頓創(chuàng)立經典力學理論,擺脫神學對科學的束縛

  C.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否定生物“神創(chuàng)說”

  D.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突破近代物理學理論框架

  25.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從紐約運往英國的小麥或從孟買運往英國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運價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進程剛剛起步B.英國殖民掠奪的加劇

  C.工業(yè)革命帶動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D.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26.一項對西方七大工業(yè)國就業(yè)結構演變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國家近幾十年出現(xiàn)了一些共同的變化:農業(yè)就業(yè)人數(shù)大幅度下降;傳統(tǒng)制造業(yè)就業(yè)人數(shù)持續(xù)下降;生產服務和社會服務興起……管理專業(yè)和技術性的工作快速發(fā)展。上述變化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聯(lián)網進入人們的生活B.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C.城市化歷史進程加快D.政府加強經濟的干預

  27.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yè),而其終極目標都是救國,可以稱之為殊途同歸”。以下對這段材料解讀不正確的是

  A.甲午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關節(jié)點B.折射出全體國人要求變革的社會思潮

  C.救國是當時多個新興力量的共識D.反映了中國追求近代化途徑的多樣性

  28.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是1919年以前我國近代化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艱難探索活動?v觀這些探索活動,中國近代化過程的實質是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就學習內容而言,主要經歷了以下變化

  A、由學習西方政治—學習西方器物(科技)—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B、由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學習西方政治—學習西方器物(科技)

  C、由學習西方器物(科技)—學習西方政治—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D、由學習西方器物(科技)—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學習西方政治

  29.魏的《海國圖志》說:“機房織造不用手足,其機動以火煙,可代人力。以羊毛與棉花紡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鋸V推貿易之法,有火輪船航河駛海,不待風水。用火車往,一時可行百有八十里!边@表明《海國圖志》

  A.推動了中國近代民主思想的傳播B.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誕生

  C.改變了中國閉關鎖國的社會現(xiàn)狀D.有利于打破閉塞自大的思想藩籬

  30.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譚嗣同的《仁學》一書引用的法國*時期傳誦的名言:“誓殺天下君主,使流血滿地球,以泄萬民之恨!笨梢

  A.該書作者系“開眼看世界”之人B.該書思想與維新思想相對立

  C.該書發(fā)出了當時中國社會變革的強音D.該書代表了新文化運動的方向

  31.“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四夷者,外夷制之。”這種思想興起的大背景是:

  A.第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

  C.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32.由19世紀60年代以前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情況所得出的認識和結論,符合歷史事實的是:①向西方學習思潮的興起與鴉片戰(zhàn)爭有關②向西方學習的代表人物有林則徐、魏等人③向西方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西方的軍事與科技④向西方學習尚未涉及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問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3.史學家陳旭麓指出,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國社會從古代到近代變革過程中前后相接的三個歷史環(huán)節(jié)。貫穿這三個歷史環(huán)節(jié)的主題是

  A.反抗封建*與建立君主立憲的統(tǒng)一

  B.批判傳統(tǒng)與全面引進西方文化的統(tǒng)一

  C.發(fā)展資本主義與建立民主共和的統(tǒng)一

  D.反抗西方侵略與學習西方文化的統(tǒng)一

  34.傅斯年評價某時期的思想時說:“中國人的思想到了這時期,已經把‘孔子及真理’信條搖動了,已經臨于絕境,必須有急轉直下的趨向了。”“這時期”指

  A.維新變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

  35.歷史學家陳旭麓說:“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數(shù)十年,中華民族的第反思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反思開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運動,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先進的中國人通過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啟示是

  A.只引進西方技術不能使中國實現(xiàn)富強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清朝封建統(tǒng)治

  C.要從根本上動搖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

  D.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

  材料二且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偈妗洞呵锓甭丁

  材料三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術以立紀綱。蓋天下之紀綱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術公平正大,無偏黨反側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宋史•朱熹傳》

  材料四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固其所也!S宗羲《明夷待訪錄》

  請回答:

  (1)材料一認為君主治理天下的關鍵因素是什么?為此,孟子提出了怎樣的主張?(4分)

  (2)材料二體現(xiàn)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提出這一思想的目的。(4分)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朱熹為治國其“立紀綱”的主要途徑。(2分)

 。4)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黃宗羲思想的歷史價值。(2分)

 。5)綜合上述材料,中國古代的儒學家們對“君權”有何共同認識?(2分)

  37.(16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鴻章認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摘自《籌辦夷務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為第五次上書光緒帝,提出應付時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國是,愿皇上以*大彼得之心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賢以政變!第三策曰‘聽任疆臣備自變法’!

  ———摘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

  材料三: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勸奉教,自信天,不敬神佛忘祖先!ㄒ住V鷮W拳,要擯鬼子不困難。挑鐵路,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灾袊焚Y料叢刊《義和團》

  請回答:(1)三段材料分別代表哪個階級的主張?(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張有何相同和不同?(4分)

  【二】

  一.選擇題(共60題,每題1分)

  1.董仲舒認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諸侯、崇周制而“大一統(tǒng)”,以此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服務,從而將周代歷史與漢代政治聯(lián)系起來。西周時代對于秦漢統(tǒng)一的重要歷史影響在于()

  A.構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確立了君主大權獨攬的集權意識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D.實現(xiàn)了國家對土地與人口的控制

  2.董仲舒新儒學的基礎是“天人感應”,認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張“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對其內涵理解準確的是()

  A.融合了黃老之學、法家主張,充滿了迷信,沒有多大價值

  B.新儒學從根本上摒棄了“為政以德”的先秦儒學民本思想

  C.強化君主*的同時主張人君“行仁政以順天道”

  D.“順天命”與“大一統(tǒng)”的政治思想符合漢高祖的統(tǒng)治需要

  3.西漢宣帝年間出現(xiàn)了天文現(xiàn)象,宣帝即刻下詔說:“皇天見異,以戒聯(lián)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稱也!睗h宣帝的認識和做法體現(xiàn)了()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B.“大一統(tǒng)”主張

  C.“天人感應”主張D.“無為而治”主張

  4.下面是朱熹為湖南岳麓書院的題字,這些題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滲透在書院的教育中②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養(yǎng)的重要內容

 、廴寮覀鹘y(tǒng)道德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④書院注重個人品德的養(yǎng)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說:“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為圣賢B.希望人們放棄聲名利祿

  C.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確學生高學術目標

  6,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蓋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民間百姓),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與這一論斷的精神實質較為接近的是()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B.民為根本C.天下為公D.民貴君輕

  7.明代商人王現(xiàn)曾說:“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污.故利以義制,名以清修,天之鑒也。”(《故王文賢墓志銘》)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規(guī)范B.經商和讀書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讀書人學習文化D.經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學問或做官

  8.黃仁宇在《萬歷十五年》中專論李贄說:“社會環(huán)境把個人理智上的自由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人的廉潔和誠信,也只能長為灌木,不能形成叢林!睂ζ浣庾x正確的是()

  A.“社會環(huán)境”:儒學家提倡“三教合歸儒”

  B.“個人理智”:強調三綱五常以鞏固君權

  C.“廉潔和誠信”:挑戰(zhàn)正統(tǒng)的思想和主張

  D.“形成叢林”:儒家思想成為傳統(tǒng)文化主流

  9.清代詩人龔自珍詩曰:“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該詩中的“人才”在當時的中國凋零的直接原因是()

  A.程朱理學束縛B.僵化的科舉制C.中西文化不交流D.*政治

  10.之所以稱古希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源地,主要是因為()

  A.希臘早進入奴隸制社會B.希臘涌現(xiàn)了眾多的哲學大師

  C.希臘先哲早懷疑宗教神話,強調人的價值D.希臘人早研究自然哲學

  11.我們把智者運動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下列說法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有()

  ①萬物由水生成,又復歸于水②萬物的存在與否,全在于人的感覺

 、畚釔畚釒煟嵊葠壅胬恝苷x、善德、真理等價值標準都是由人制定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普羅泰哥拉說:“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睂Υ死斫忮e誤的是()

  A.他把感覺看成是真理的標準,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

  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覺有對立與差異,體現(xiàn)了人類認識的深入

  C.他忽視了人在現(xiàn)實中的地位

  D.他重視人而懷疑神

  13.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愿作惡,人之所以作惡,做不正義的事是出于無知。這是古希臘一位哲人強調知識對人的道德的作用,這位哲人是()

  A.柏拉圖B.亞里士多德C.蘇格拉底D.普羅泰哥拉

  14.一個時代的政治文明與同時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關,下了相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智者學派的產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榮

  B.儒家思想的獨尊導致了封建大一統(tǒng)局面的出現(xiàn)

  C.羅馬法的發(fā)展完善與羅馬疆域的擴展相關聯(lián)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15.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米蘭多拉說:“(造物者)創(chuàng)造了人,并對他說:‘我將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夠更好地觀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創(chuàng)造了你,使您成為非上天的、非人間的、非永恒的。你也許會蛻化,變成無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華,變得神圣!边@表明他認為()

  A.人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B.人是無理性的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上D.人是偉大的

  16.馬丁•路德在《九十五條論綱》中闡述了*教徒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思想的社會效果是()

  A.開始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B.從神學的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

  C.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D.使*教徒在上帝面前實現(xiàn)了人人平等

  17.“人可以說是自由的動物……如果有人不取這天所賜予的自由,那就是對天犯了大罪,對自己又是莫大的恥辱!北R梭這句話強調的是()

  A.三權分立B.天賦人權C.社會契約D.人非工具

  18.啟蒙思想家們用“人權”反對“王權”,用“人道”對抗“神道”,用“人類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級*,這主要是為了()

  A.打破教會的思想控制B.宣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合理性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學發(fā)展的思想障礙D.啟迪人們的反封建意識

  19.伏爾泰認為,中國是“舉世優(yōu)美、古老、廣大、人口多和治理好的國家”,“在道德上歐洲人應該成為中國人的徒弟”,信奉儒學的中國人“沒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認”。這足以.證明()

  A.當時中國的社會制度比歐洲各國優(yōu)越

  B.伏爾泰對中國文化的高度評價表達了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學和歐洲啟蒙思想的主要內容相同

  D.中國文化在歐洲啟蒙思想家中產生過影響

  20.19世紀的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比美國更多地運用18世紀哲學家在政治問題上的種種大膽的學說。”托克維爾此處所說的“大膽的學說”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鳩B.狄德羅C.洛克D.伏爾泰

  21.有人認為,如同牛頓發(fā)現(xiàn)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樣,西方先哲們也在人類社會同樣發(fā)現(xiàn)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會的中心;第二,個人利益是治理社會的基礎,建立了承認和尊重個人利益的哲學觀念;第三,任何政府的宗旨就是保護人民創(chuàng)造財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人類社會的第三大定律是指()

  A.三權分立B.社會契約論C.天賦人權D.人民主權

  22.有學者認為:中國在明清時期就出現(xiàn)早期啟蒙思想,歐洲17、18世紀也產生啟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物,而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主要是因為()

  A.推動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fā)B.促進了亞洲國家的社會改革

  C.規(guī)劃了資本主義的政治藍圖D.為法國*作了充分準備

  23.“17世紀末科學革命的勝利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

  A.科學革命為啟蒙運動奠定了理性主義思想基礎

  B.科學革命為啟蒙運動奠定了人文主義思想基礎

  C.有些啟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學家

  D.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都反對封建統(tǒng)治和天主教會

  24.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繼承與發(fā)展關系的是()

  A.智者學派思想——人文主義思潮B.牛頓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

  C.君權神授說——社會契約論D.羅斯福新政——二戰(zhàn)后西方國家經濟調整

  25.法國啟蒙思想體現(xiàn)了一個歷史時代的特征,主要是指:()

  A.它是18世紀世界上先進的思想,而后影響全世界

  B.新興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和資產階級奪權的需要

  C.深入體現(xiàn)了反特權.反宗教神學的需要

  D.反映了資產階級對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思想的需要

  26.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是西歐向近代社會邁進時期發(fā)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們在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現(xiàn)在()

  ①發(fā)展了人文主義②沖擊了天主教會的束縛

 、叟険袅朔饨ň*④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fā)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27.隸書是我國書法的五種主要字體之一,它()

 。.源于殷商時期的甲古文和金文

 。.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體書寫了《秦始皇廿六年詔銘》

 。.變化為豐富,能表現(xiàn)書法寫意性

 。.常用于書寫古代官方文書,故又稱正書

  28.漢字開始發(fā)展為自覺的書法藝術具備的歷史條件不包括()

  A.對漢末社會危機的反省B.筆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

  C.特立獨行的士人群體逐漸形成D.國家統(tǒng)一,王朝鼎盛

  29.有一位政協(xié)委員曾建議,全國用十年的時間逐步恢復繁體字,引起社會的廣泛議論。假如你對此持反對意見,主要的理由是()

  A.中國人已經習慣了繁體字

  B.漢字由繁到簡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

  C.簡體字已經得到海外文化的全部認可

  D.簡體字更具有藝術魅力

  30.中國古典文學領域群星燦爛,成就輝煌,不同時期的文學形式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中,①《離騷》奠定了中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基礎()

 、谖鳚h的賦反映了當時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鼎盛時期

 、苊髑逍≌f反映了廣大農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1.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認為:“華夏民族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毕铝袛⑹瞿軌蜃C明這一觀點的是①以理學為核心的新儒學形成②指南針、*和印刷術取得重大進步③詞成為文學的主流形式④風俗畫成為畫壇的亮點()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2.明清時期小說成為文學主流的有利條件有()

  ①商品經濟發(fā)達和市民階層的崛起②印刷術的不斷完善③文化的普及和發(fā)展④“八股取士”的制度

  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3.中國古代文學主流表達形式經歷了賦—詩—詞—曲—小說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反映了①*皇權的不斷加強②通俗文學的蓬勃發(fā)展③科舉考試內容的變化④城市經濟的繁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34.下列古代繪畫作品中,繪畫風格屬于文人畫的是:()

  A.《墨梅圖》B.敦煌壁畫《胡旋舞》C.《清明上河圖》D.《天王送子圖》

  35.右圖是清代畫家鄭板橋的名畫《墨竹圖》,他筆下的竹子,竹竿瘦勁挺拔,富有彈性,枝葉頗簡,以少勝多,典型的反映了元明清時期的繪畫特點,關于這一特點的表述,錯誤的是()

  A.注重寫實

  B.注重意境

  C.借物抒情

  D.神韻意趣

  36.某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擬出一期題為“走進京劇”的墻報。同學們就欄目標題提出四組方案,其中準確的是()

  A.乾嘉落戶同光揚名民族瑰寶B.戲曲之祖生旦凈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創(chuàng)京城獻戲聲名鵲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獨領風騷

  37.張曉明老師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課上給同學們出了以下判斷題,其中符合史實的有①人稱戰(zhàn)國思想家惠施學富五車,是指他旅行時也愛學習,五輛車上都裝滿愛看的紙質書②11世紀中葉,北*民畢升發(fā)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這是印刷業(yè)的一大革新③楷書奔放躍動,線條流暢縱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能表現(xiàn)和抒發(fā)書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具有現(xiàn)實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騷體”()

  A.4個B.3個C.2個D.1個

  38.“所到之處,羊皮紙被取代。事實證明,它的價值十分顯著:過去,用羊皮紙制作一本《圣經》,至少需要300張羊皮!蔽闹刑岬降募夹g是()

  A.造紙術B.印刷術C.司南D.*

  39.愛因斯坦曾經對某一發(fā)現(xiàn)作出過這樣的評價:“這一發(fā)現(xiàn)成為20世紀物理學研究的基礎,從那個時候起,幾乎完全改變了物理學的發(fā)展。要是沒有這一發(fā)現(xiàn),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他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的理論!边@一評價稱贊的是()

  A.量子假說B.光電效應C.萬有引力定律D.量子力學

  40.在17到19世紀的科學領域,直接受到宗教神學觀念束縛而其發(fā)現(xiàn)又明顯沖擊神學觀念的是()

  A.物理學B.數(shù)學C.電學D.生物學

  41.19世紀晚期,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對社會結構的改變,主要體現(xiàn)在()

  A.資產階級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

  B.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壟斷組織的形成

  C.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D.電車使城市居民出行方便起來

  42.英國科學史專家丹皮爾在《科學史》中指出:“那時哲學與科學仍是混淆不清。連笛卡爾在為天文學建立一種力學理論時,也把它放在經院哲學的相反的觀點和認為物質的本質是廣延性的形而上學見解的基礎上。牛頓擺脫了這些先人之見,實在是一種真正的進步。”牛頓的進步性主要在于()

  A.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理論B.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理論基礎

  C.放棄了對宗教的信仰D.首次對自然規(guī)律進行理論性概括

  43.下列敘述,屬于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是()

 、僖磺猩锒冀洑v了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過程②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是生物界的普遍規(guī)律③窮人是命運悲慘的弱者,富人則是被上帝選擇的強者④進化論直接批判了*教的上帝創(chuàng)世說

  A.①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

  44.魏源曾應林則徐之請,編纂《海國圖志》,是一部關于世界地理、歷史及西方政教國情的總集。魏源在書中向往某國政治制度,提及這個國家“二十七郡(州)公舉一大酋總攝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載即受代,一變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蔽涸聪蛲氖悄且粐闹贫?他這一段文字在當時有何影響()

  A.美國:引起當時人們的激烈討論,遂有清末的變法

  B.英國:人們頗有同感,認為應該“師夷長技以制夷”

  C.美國: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談及,幾乎沒有影響

  D.英國:當時人們對此理論多不理解,只重視船堅炮利

  45.史學家郝延平在《由守舊到革新》一文中談道:“中國對西方稱呼由(19世紀)60年代前的‘夷務’,到七八十年代改稱‘洋務’和‘西學’為主!痹撟兓从沉耍海ǎ

  A.中國人對西方認識的逐步深入

  B.中國人由仇視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以中國為中心到以西方為中心的變化

  D.對西方外交政策由對抗到和解

  46.馬克思指出:"他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給他們以幫助,借用他們的名字、口號和衣服,以便穿著這種服裝,用這種借用的語言,讀出歷史的新場面。"這一觀點適用于()

  A.洪秀全的絕對平均主義B.康有為的維新變法思想

  C.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D.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

  47.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為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而進行的努力是()

  A.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新文化運動

  C.李大釗等人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D.孫中山提出新三民主義

  48.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閱讀到白話文,新文化運動中的兩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們是()

  A.《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B.《海國圖志》和《狂人日記》

  C.《庶民的勝利》和《文學革命論》D.《孔子改制考》和《文學改良芻議》

  49.陳獨秀指出:“對于與此新社會、新國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徹底之覺悟,猛通之決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边@句話說明()

  ①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目標直指孔教②儒家思想束縛了民主和科學的傳播

 、坳惇毿阏J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對立④全盤否定了儒家文化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50.新文化運動與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相比較,新文化運動主要“新”在()

  A.徹底批判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B.傳播了資產階級民權和平等思想

  C.深入研究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D.傳播了達爾文的進化論

  51.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錢玄同(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之父),認為“惟有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滅”中國文化,“廢滅漢文”,采用世界語,等等,這說明新文化運動存在下列哪種現(xiàn)象()

  A.徹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統(tǒng)之位

  B.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作了思想準備

  C.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著絕對肯定或者絕對否定的偏向

  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榮,使語言和文字緊密統(tǒng)一,為民眾接受

  52.1920年,陳獨秀在《談政治》一文中明確宣布:“我承認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創(chuàng)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為現(xiàn)代社會的第一需要。這一認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的影響B(tài).工農運動的發(fā)展

  C.馬克思主義的影響D.新文化運動陣營的分化

  53.近代中國曾出現(xiàn)許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時間較短,影響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卻反映出時代氣息,例如:曙光、新社會、新中國、進步青年、新生、新氣象、救國、自由、新婦女等,這些期刊表達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主旋律是()

  A.愛國主義B.民主科學C.追求真理D.平等進步

  54.中國近代思想主要經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維新變法”“民主共和”“民主與科學”及“馬克思主義”的演進過程。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反抗外來侵B.發(fā)展資本主義C.救亡圖存D.反對*統(tǒng)治

  55.“一般來說,當?shù)蹏臋嗬麃碜砸粋人時,它便軟弱;而當它來自千百萬人民時則強大……如果學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關心民族的危機,那么這樣的人民將是聰明的,否則就是愚昧的!边@種觀點的早倡導者應該是()

  A.鴉片戰(zhàn)爭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戰(zhàn)爭后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D.新文化運動中激進的知識分子代表

  56.《海國圖志》遠遠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遠非一部生物學著作一樣。它引領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顯示著一種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氣度。梁啟超說:“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實為先驅!边@一評價主要是因為()

  A.《海國圖志》開啟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先河

  B.魏源被人們看成是“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個系統(tǒng)地將西方文化介紹到中國的人

  D.“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沖破了傳統(tǒng)的夷狄觀

  57.費正清認為:在1911年以前約十年間的中國精神生活中,突出的特點就是外國的影響。中國人對外國生活懷著好奇心理并且傾向于采用外國思想,這種情緒自從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長,到19世紀90年代以后又加速發(fā)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達到了發(fā)狂的程度。“19世紀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發(fā)狂”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B.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C.洋務運動的破產D.各種救國思想盛行

  58.17世紀前,歐洲主流觀念極力在中國與歐洲間尋找相似性:18世紀時開始建立起“中國是歐洲的對立面”的認識,這個觀念一直統(tǒng)率著歐洲人的中國觀;一戰(zhàn)后,有個別學者提出“東方文明對于建設一個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導性”的觀點。由此可見提出“東方文明對于建設一個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導性”的觀點。由此可見()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漸融合B.歐洲始終非常敬仰中華文明

  C.歐洲對華認知停留在啟蒙時期D.歐洲對華評價取決于其現(xiàn)實需求

  59.一位學者說:“晚清思想文化史的進程展示了一種特殊的現(xiàn)象:先進思想家從西方引進,并以微弱的資產階級經濟關系和職能集團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現(xiàn)代化觀念與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樣漂浮在廣闊的鄉(xiāng)土文化帶的上空!边@則材料實質()

  A.批判近代洋務派的中體西用B.指出宣傳西方啟蒙思想的缺陷

  C.反對宣傳西方啟蒙思想家的理念D.否定資產階級宣傳啟蒙思想的作用

  60.湯因比說:“人們將記住這個時代,這主要不是因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惡,也不是因為它的令人驚訝的發(fā)明,……人們要敢于認為讓文明的益處為整個人類所利用是行得通的!庇纱丝梢姡髡哂^察歷史的視角主要側重于()

  A.把握歷史的發(fā)展方向B.全球責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認識和考察史實D.辯證看待歷史的發(fā)展

  二.材料解析。

  61.(25分)17—18世紀,中國和西方都出現(xiàn)了新的社會思潮,黃宗羲和孟德斯鳩分別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孫中山曾刊印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宣傳革命,他對孟德斯鳩及其思想也推崇備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

  緣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猶曳(yè,拖拉)大木然,……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與君,名異而實同耶。

  ——摘自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材料二史論

  黃氏之說,根本上不脫儒家思想理路,卻將儒家政治、社會觀推演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藍圖……若以為其所論仍與“現(xiàn)代”不侔(móu,相當)而定其為無新見,則失于以“現(xiàn)代”事物為絕對尺度。

  ——趙軼峰《十七世紀中國政治、社會思想訴求的維度》

  材料三史觀

  我們專注于兩個主題——“傳統(tǒng)”和“交流”——的研究,以此來理順世界歷史。這兩個主題集中反映了人類發(fā)展的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們可以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原因作出解釋。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1)據(jù)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說明黃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脫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體現(xiàn)了“新見”。(8分)

 。2)材料二主張用什么方法去評價黃宗羲的思想?運用這一方法,評價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8分)

 。3)結合黃宗羲與孟德斯鳩的思想在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進程中的影響,談談你對材料三的認識。(9分)

  62.閱讀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國圖志•序》中指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币闹L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庇终f,“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張之洞發(fā)表的《勸學篇》中說道:“中國之禍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內!毙麄鳌懊駲嘀f,無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材料三: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等人號召人們“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的圖固”,提出“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口號。他指出:“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

  材料四:李大釗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會主義土之革命”,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他號召人們向*學習。

  請回答:

 。1)比較材料一、二指出,在認識近代中國所面臨形勢的問題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較之材料一、二,其內容進步在哪里?(4分)

  (3)材料四與材料三有什么聯(lián)系?又有什么重大影響?(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