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対實踐起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起阻礙作用。
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具有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xiàn)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
易錯易混點
1.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因此,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
2.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因此,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
3.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因此,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
4.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因此,人們獲得知識只有參加實踐。
5.認識的根本任務是指導實踐
6.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一看實踐,二看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
7.有用的就是真理
8.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所以真理是絕對的、永恒的。
9.認識是無限發(fā)展的,追求真理永無止境,因而人們不可能獲得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
應用指南
實踐與認識。
經(jīng)常用來分析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實踐活動與認識活動,如:青藏鐵路的開通,神舟六號的發(fā)射成功,貫徹落實科學的發(fā)展觀,對一事物認識的反復性,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人們克服的各種難關,自然災害后的反思,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綠色GDP,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等。高考考查學生對實踐與認識的理解與把握,要求學生正確處理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真理
經(jīng)常用來分析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是有條件的,真理是具體的,真理與謬誤的關系,如:對失敗的價值思考,真理與謬誤之間的關系,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人們對真理的追求…┄等,高考重在考查學生對真理的理解與把握,要求學生要敢于追求真理。
經(jīng)典例題
1.(2010江蘇卷29題)下列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B.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C.與之山中事,需問打樵人
D.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解析】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常考題。學生能準確識別A\B\C\D有難度
【答案】B
2.(2008江蘇卷31題)三角形內(nèi)角之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提出
的定理。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但是,19世紀初,俄國數(shù)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nèi)角之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shù)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nèi)角之和大于180°。這說明真理是
、僖蛉硕惖蘑诰唧w的③有條件的③客觀的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解析】“三角形內(nèi)角之和等于180°”這一真理是有條件的,在凹曲面上小于180°,在球形凸面上大于180°,這說明真理是有條件的,是具體的,因此②③符合題意。①說法錯誤,④材料沒有體現(xiàn)。
【答案】D
3.(2008廣東24題)下列詞語中符合認識運動反復性和無限性的是
A、一概而論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慮一得
【解析】“千慮一得”說的是反復思考,終得出結(jié)論。慮者,是思考,也是認識活動,“千”表示多次重復,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故選D。A忽視個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從特定的實際出發(fā)。B是量變與質(zhì)變的關系,與題意無關。C強調(diào)的是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以及其選擇性和能動性,也與題意不符。
【答案】D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zhì)性活動。下列屬于實踐活動的是()
、賹W生在教室里聽課②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③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④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fā)⑤“十一五”規(guī)劃⑥全國大學生辯論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⑤⑥D(zhuǎn).②③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