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敘述除哪項外,都為人體內環(huán)境概念的要素 ( )
A.細胞內液
B.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
C.細胞外液
D.體內細胞賴以生存的直接液體環(huán)境
2.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樣鏡檢,視野如圖甲所示(圖中小點代表酵母菌)。將容器放在適宜條件下恒溫培養(yǎng)5小時后,稀釋100倍,再抽樣鏡檢,視野如圖乙所示。根據實驗結果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培養(yǎng)過程中,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占優(yōu)勢
B.5小時內,酵母菌經歷了約1個細胞周期
C.培養(yǎng)5小時后,酵母菌種群密度約為原來的200倍
D.培養(yǎng)5小時后,酵母菌種群數量已經達到K值
3.如圖為反射弧結構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刺激③處,該處細胞膜電位變?yōu)橥庹齼蓉?/p>
B.若從③處切斷神經纖維,刺激④,E不能產生反應
C.興奮在①處神經纖維上傳導速度較在②處快
D.若在④處施加一較強電刺激,圖中①~⑤處能測到興奮的只有⑤
4.某生物小組為測定適合楊樹枝條扦插的最適NAA(萘乙酸)濃度,設計了下列實驗步驟:①配制相對濃度依次為2、2.5……6的NAA溶液9份。②將楊樹枝條隨機均分為9份,并將枝條的基部分別浸泡到1~9號NAA溶液中。③一天后,取出枝條分別進行扦插。④十天后,對扦插枝條的生根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記錄。下列選項中,屬于該實驗單一變量和無關變量的是( )
A.枝條的生根數量;枝條的長度、生長狀況等
B.NAA(萘乙酸)的濃度;枝條生根數量
C.NAA(萘乙酸)的濃度;枝條的長度、生長狀況等
D.枝條的長度、生長狀況等;NAA(奈乙酸)的濃度
5.在如圖食物網中,a表示動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鳥體重增加x,
需要生產者量為y,那么x與y的關系可表示為 ( )
A.y≥90xa+10x B.y≤20xa+5x
C.y≥20xa+5x D.y≥100xa+10x
6.下表為測定的人體細胞外液(表中沒列出淋巴的測定數據)與細胞內液的部分物質含量的數據,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成分
(mol/L) Na+ K+ Ca+ Mg+ Cl- 有機酸 蛋白質
① ② 142 5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 ④屬于細胞內液,因為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K+等
B.②屬于血漿,③屬于組織液,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導致③增多
C.肝細胞中的CO2從產生場所擴散到②至少需穿過6層磷脂分子層
D.③與④的成分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7.下列有關穩(wěn)態(tài)生理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穩(wěn)態(tài)有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
B.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C.當穩(wěn)態(tài)遭到破壞時,可導致疾病發(fā)生
D.當血液成分穩(wěn)定時,人一定不會發(fā)生疾病
8. “三鹿奶粉”事件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作出
了重大部署,對嬰幼兒奶粉進行了三聚氰胺全國專項監(jiān)督檢
查。三聚氰胺在水中微溶,故嬰兒食用含三聚氰胺高的奶粉可
形成結石,醫(yī)生建議大量飲水就可以排除結石。如圖為水平衡
調節(jié)機理,請據圖判斷A、B、C依次為 ( )
A.抗利尿激素、渴覺中樞、腎小管
B.渴覺中樞、腎小管、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腎小管、渴覺中樞
D.渴覺中樞、抗利尿激素、腎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