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共24小題,48分)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堂亂。”這種繼承制度在政治上給西周帶來的最不利影響是
A.權力世襲制度漸漸消亡 B.使世卿世祿的貴族特權自行消滅
C.貴族普遍地轉化成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隸屬關系失控
2、據(jù)《呂氏春秋通詮•知度》載: “上計,戰(zhàn)國、秦、漢時地方官于年終將境內戶口、賦稅、盜賊、獄訟等項編造計簿,遣吏逐級上報,奏呈朝廷……稱為上計。”據(jù)此,“上計制”的主要意圖是
A.控制地方財政稅收 B.監(jiān)督考核地方官員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防止官員弄虛作假
3、“命令稱上諭:一種是明發(fā)上諭,一種是寄信上諭。寄信上諭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軍機處寄給受命令的人。譬如給江蘇巡撫的上諭,直接寄給巡撫……后來凡是緊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諭發(fā)出了!鼻宄@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B.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強對官員的監(jiān)察
4、1904年2月,梁啟超在《新大陸游記》中說:“竊嘗論之,西方阿利安人種之自治力,其發(fā)達故最早,即吾中國人之地方自治,宜亦不弱于彼。顧彼何以能組成一國家而我不能?則彼之所發(fā)達者,市制之自治也;而我所發(fā)達者,族制之自治也!边@里梁啟超旨在強調
A.封建家長制阻礙民眾自由發(fā)展 B.中國人具有慎終追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C.中西方基層社會結構差異明顯 D.生產方式是社會組織的決定力量
5、在英國政治文明的歷程中,“它是向舊制度的公開挑戰(zhàn),向土地貴族和金融寡頭盤踞了幾百年的地盤進攻……工業(yè)資產階級無疑是絕對獲益者!边@里的“它”指
A.光榮革命 B.憲章運動
C.責任內閣制形成 D.1832年議會改革
6、《十二銅表法》第六表所有權和占有規(guī)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毀而取回其木料。”“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離,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從地中拔出后,則原所有人有權取回!辈牧现饕砻髟摲
A. 維護私有財產 B. 條文清晰內容全面
C. 協(xié)調鄰里關系 D. 保留習慣法的內容
7、沈志華在《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lián)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中說:“最主要的是,臨時政府沒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臺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認任何權威的群眾,沒有把群眾的迫切需要作為穩(wěn)定政局的問題來解決,在一系列具體問題上拖延不決,結果最終被群眾拋棄。”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強烈要求反對專制斗爭 B.人民急切要求解決生存與和平問題
C.臨時政府沒有掌握實際權力 D.臨時政府對外妥協(xié)引發(fā)人民不滿
8、二戰(zhàn)后,和平學迅速在世界各地生根開花,有人認為和平分為“消極和平”和 “積極和平”,以下屬于“消極和平”的是
A.美蘇核軍備競賽 B.熱戰(zhàn) C.不結盟運動 D.冷戰(zhàn)
9、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認真履行大國責任和義務,積極參加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截至目前,中國已先后參加了聯(lián)合國20多項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1.8萬余人次。此外,中國還多次派出文職人員參與監(jiān)督大選和行政管理事務。這表明中國
A. 積極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B. 不斷加強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
C. 積極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 D. 重視多邊經濟領域合作
10、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國古代精耕細作農業(yè)生產模式的是
A.《詩經》描述“千耦其耘”
B.《漢書•食貨志》記載“還廬樹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雞豚狗彘毋失其時”
C.白居易《朱陳村》描述“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業(yè),白頭不出門。”
D.《古今圖書集成》記載“農無田者,受田于人,名為佃戶;無力授田者,名為雇工!
11、據(jù)統(tǒng)計:16—18世紀,中國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約有236種之多,其中手工業(yè)品有137種……世界各地的白銀源源不斷流入中國。據(jù)此分析這一時段的中國
A.閉關鎖國政策名存實亡 B.政府鼓勵開拓海外市場
C.經濟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 D.存在著走向世界的動力
12、1895—1913年間,民族資本工業(yè)發(fā)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列強無暇東顧期間的發(fā)展速度還略高一點。其主要原因是
A.社會環(huán)境安定 B.列強放松經濟侵略
C.政府政策支持 D.國家大力干預經濟
13、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英國的重商主義者主張高工資,提出經濟發(fā)展的“外國支付收入”理論,認為出口高附加值的產品意味著外國將為出口國家支付工資和利潤。這一理論在當時得以實現(xiàn)的經濟條件是
A.“光榮革命”后,英國社會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確立使英國占據(jù)貿易優(yōu)勢
C.圈地運動為英國工業(yè)發(fā)展擴大了國內市場
D.工業(yè)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國商品的技術含量
14、從1930年到1990年,空運的成本已從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紐約與倫敦之間三分鐘的電話費從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數(shù)據(jù)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經濟地傳遞。這從根本上反映了
A.航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B.信息技術發(fā)展促成其它行業(yè)的革命
C.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 D.信息產業(yè)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核心
15、新中國女性婚戀觀的變化折射時代變遷。以下體現(xiàn)20世紀50年代中期女性婚戀觀新變化的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選工人老大哥
C.斗私批修,革命友誼 D.嫁人要嫁萬元戶
16、當初,劉邦是一個拿儒生的帽子當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來卻成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過曲阜時,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禮祭拜孔子。這是因為
A.三綱五常成為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 B.“禮”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確立
C.君權神授適應了“大一統(tǒng)”的需要 D.儒學信仰體系的重建穩(wěn)定了統(tǒng)治秩序
17、黃宗羲曰:“先生之學,始泛濫于詞章;繼而遍讀考亭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吾心終制為二,無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圣人處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學凡三變而始得其門!蔽闹悬S宗羲評價的思想家是
A. 朱熹 B. 王陽明 C. 程頤 D. 李贄
18、“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變萬化:車亦步,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這說明的是
A .浪漫主義的靈動風格 B.中國書畫的寫意特征
C. 現(xiàn)實主義的典型塑造 D.京劇表演的虛擬藝術
19、“當人民被迫服從而服從時,他們做得對;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時,他們就做得更對。因為人民正是根據(jù)別人剝奪他們的自由時所根據(jù)的那種同樣的權利,來恢復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張的代表是
A.孟德斯鳩 B.伏爾泰 C.普羅塔戈拉 D.盧梭
20、魏源說:“變古愈盡,便民愈甚,雖圣王復作,必不舍條編(明代稅制)而復兩稅(唐代稅制)。”與這一思想差異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
C.變者天下之公理 D.托古改制
21、美國電影藝術家卓別林主演的《摩登時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個鉗工,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使其精神失常,看見人的鼻子、紐扣等圓形的東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擰緊螺母。這個故事反映的主題是
A.機器大生產嚴重摧殘人性 B.革命與戰(zhàn)亂造成人精神危機
C.一戰(zhàn)造成人心靈扭曲和創(chuàng)傷 D.美蘇核威脅使人精神失控
22、清末錢寶瓊在《中國數(shù)學史》中介紹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們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還用《易經》中的陰陽爻代替加減符號,于是x²+ac=bx 就成了“亥亥——(陽爻)甲丙等于乙亥”。這一現(xiàn)象本質上反映了
A.西學中國化的必要性 B.西學東漸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C.封閉落后的社會心理 D.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23、1953年5月,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要辦重點中學”,全國共確定重點中學194所。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xx屆人大會議上所說:“首先集中較大力量辦好一批重點學校,以便為國家培養(yǎng)更高質量的專門人才,迅速促進我國科學文化事業(yè)的提高。抓住重點,帶動一般,是符合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的!边@反映出新中國成立初期
A.精英教育的價值取向 B.教育公平的價值追求
C.教育政治化傾向明顯 D.忽視義務教育的普及
24、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兒的墓被發(fā)現(xiàn)。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與文物》期刊發(fā)表。以前史書記載上官婉兒與韋后一黨關系十分緊密,而墓志則顯示上官婉兒并非與韋后一伙。這印證了
A.陳寅恪的“從事物的演化和聯(lián)系考察歷史,探究史料”
B.胡適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C.王國維的“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D.梁啟超的“對舊史不可輕信,十之七八應取存疑態(tài)度”
二、非選擇試題(共3道題,其中25—26題為必做題,27—28為選做題,共52分)
25、(2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圈地運動之初,失地進城農民被簡單地看成流浪漢和“懶漢”,為此,英國政府通過“血腥立法”加以嚴懲。后來在1601年,英國政府又通過了的伊麗莎白法即“舊濟貧法”,為失地農民創(chuàng)造了多種就業(yè)的方式。到1834年,英國政府又頒布了“新濟貧法”。
——李世安《英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的歷史考察》
材料二 二戰(zhàn)后,為安置轉移出來的農村勞動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大力發(fā)展非農產業(yè),以吸納從農村中分離出來的富余勞動力。②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發(fā)展農村合作事業(yè),拉長產業(yè)鏈,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③大力發(fā)展農村教育,培養(yǎng)非農產業(yè)人才。日本政府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就開始采取措施促進非農產業(yè)向農村地區(qū)擴散,鼓勵勞動力由農業(yè)向農村非農產業(yè)就地轉移。
——馬克繼《日本經驗與我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途徑》
材料三 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率先開放和建立經濟特區(qū),吸引了大批民工。廣東省成為四川省第一勞力輸出大省,峰時曾達到500萬,占四川民工省外輸出的80%以上。四川省內自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實施,以及四川省內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也吸引了一大批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據(jù)統(tǒng)計,四川城鄉(xiāng)第三產業(yè)從業(yè)人員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業(yè)崗位由農民進城人員取得。
——郭正!督谒拇ㄏ蛑槿堑貐^(qū)勞力輸出的趨勢、問題與對策》
請回答:
(1) 據(jù)材料一、二,比較分析英、日兩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不同特點。(8分)并結合相關知識,指出上述政策對英、日兩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影響。(6分)
(2) 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的知識,談談你對四川地區(qū)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的認識。(11分)
26、(12分)歷史圖表、圖片蘊含了豐富的信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期農業(yè)稅與工商雜稅變化趨勢圖
材料二
(1)從材料一圖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請依據(jù)所學知識概括當時經濟發(fā)展特征(6分)
(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圖一、圖二、圖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3分)并歸納中國政治發(fā)展的趨勢。(3分)
選做題:請在27—28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并標明題號。
27、(15分)【歷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既能變通則成長久之業(yè),我國家革五代之亂,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綱紀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然則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
材料二 國家乃專以辭賦取進士,以墨義取諸科,士皆舍大方而趨小道,雖濟濟盈庭,求有才有識者十無一二。況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將何以救?在乎教以經濟之業(yè),取以經濟之才(范仲淹所謂“經濟”,即指本于儒家的“經義”或“經旨”而經國濟民)!M士先策論而后詩賦;諸科墨義之外,更通經旨。使人不專辭藻,必明理道,則天下講學必興,浮薄知勸,最為至要。……其考校進士,以策論高、詞賦次者為優(yōu)等,策論平、詞賦優(yōu)者為次等。諸科經旨通者為優(yōu)等,墨義通者為次等。已上進士、諸科,并以優(yōu)等及第者放選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選限。
——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
朱熹在《伊洛淵源錄》中定周敦頤為道學之開山,但又論:“本朝道學之盛……亦有其漸,自范文正以來已有好議論,如山東有孫明復,徂徠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來遂有周子、程子、張子出。故程子平生不敢忘此數(shù)公,依舊尊他。”
——《朱子語類》
(1)結合材料一,概括指出范仲淹認為當時社會存在哪些嚴重問題。(6分)
(2)據(jù)材料二及所學指出范仲淹的具體改革方法及其作用。(9分)
(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 在同治年間的中國沿海城市,如果你愛一個年輕人,就讓他去學洋務;如果你恨一個人,也讓他去學洋務。1867年,因父親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嚴復跨進福州船政學堂。后又被作為海軍軍官學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國格林尼茨海軍大學學習;貒,擔任北洋水師學堂總負責人。因不是科舉正途出身,始終無法施展抱負。
為了改變這一尷尬的現(xiàn)狀,從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師學堂校長并官居從四品的嚴復,四次返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試,四次落第。1894年的戰(zhàn)爭,嚴復體驗了海軍傾覆和割地賠款的恥辱,寫下了《論世變之亟》,并開始翻譯《進化論與倫理學》,進而提出“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被時人譽為“西學圣人”。
——摘編自趙柏田《帝國的迷津》
(1)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如何理解“如果你愛一個年輕人,就讓他去學洋務;如果你恨一個人,也讓他去學洋務”。(6分)
(2)據(jù)材料說明嚴復的思想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