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一
物質(zhì)的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zhì)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zhì)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質(zhì)稱作分散質(zhì)(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zhì)作用的物質(zhì)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質(zhì)粒子大小/nm外觀特征能否通過濾紙有否丁達爾效應實例
溶液小于1均勻、透明、穩(wěn)定能沒有NaCl、蔗糖溶液
膠體在1—100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wěn)定能有Fe(OH)3膠體
濁液大于100不均勻、不透明、不穩(wěn)定不能沒有泥水
2.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二
1.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有固定組成的物質(zhì)是純凈物;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是純凈物
2.與水反應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zhì)是_氧化物或_氫氧化物
4.鹽和堿反應一定生成新鹽和新堿;酸和堿反應一定只生成鹽和水
5.得電子能力強的物質(zhì)失電子能力一定弱
6.非金屬元素原子氧化性較弱,其陰離子的還原性則較強
7.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都能從酸溶液中置換出氫
8.標準狀況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與CO2中所含碳原子總數(shù)約為NA
9.碳-12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2,碳-12的摩爾質(zhì)量為12g/mol
10.將NA個NO2氣體分子處于標準狀況下,其體積約為22.4L
11.25℃時,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數(shù)目為0.2NA
12.常溫常壓下,32g氧氣中含有NA氧分子
13.同溫同壓,同質(zhì)量的兩種氣體體積之比等于兩種氣體密度的反比
14.反應熱ΔH的大小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tài)、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反應的快慢有關
15.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決定了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
16.膠體能產(chǎn)生電泳現(xiàn)象,說明膠體帶有電荷
17.向一定溫度下足量飽和硫酸銅溶液中加入wg硫酸銅粉末,攪拌后靜置,溶液的濃度和質(zhì)量分數(shù)不變,硫酸銅變?yōu)镃uSO4·5H2O,其質(zhì)量大于W×250/160g
3.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三
常見物質(zhì)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zhì)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zhì)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zhì):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zhì),氣體雜質(zhì)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wǎng)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zhì)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后再還原回去:Al(OH)3,F(xiàn)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10.紙上層析(不作要求)
4.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四
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1.鋁與鹽酸的反應:2Al+6HCl=2AlCl3+3H2↑
2.鋁與強堿的反應: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鋁在空氣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鋁與酸反應: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鋁與強堿反應: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氫氧化鋁與強酸反應:Al(OH)3+3HCl=AlCl3+3H2O
7.氫氧化鋁與強堿反應:Al(OH)3+NaOH=Na[Al(OH)4]
8.實驗室制取氫氧化鋁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5.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五
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zhì)。(溶質(zhì)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于液體時,固、氣是溶質(zhì),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zhì);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它為溶質(zhì)。)
2、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zhì)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zhì)量,就叫做這種物質(zhì)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3、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4、酸性氧化物(屬于非金屬氧化物):凡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屬于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5、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zhì)(如:Na2CO3.10H2O、CuSO4.5H2O)
6、潮解:某物質(zhì)能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變潮的現(xiàn)象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干燥的空氣里,能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粉末的現(xiàn)象
7、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的條件:
、倏扇嘉;
、谘鯕(或空氣);
③可燃物的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6.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六
1.紅色:銅、Cu2O、品紅溶液、酚酞在堿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紅)、紅磷(暗紅)、苯酚被空氣氧化、Fe2O3、(FeSCN)2+(血紅)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機溶液(視溶液濃度不同,顏色由黃――橙)
3.黃色
(1)淡黃色:硫單質(zhì)、過氧化鈉、溴化銀、TNT、實驗制得的不純硝基苯、
(2)黃色:碘化銀、黃鐵礦(FeS2)、工業(yè)鹽酸(含F(xiàn)e3+)、久置的_(含NO2)
(3)棕黃:FeCl3溶液、碘水(黃棕→褐色)
4.棕色:固體FeCl3、CuCl2(銅與氯氣生成棕色煙)、NO2氣(紅棕)、溴蒸氣(紅棕)
5.褐色:碘酒、氫氧化鐵(紅褐色)、剛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綠色:氯化銅溶液(藍綠色)、堿式碳酸銅(俗稱銅綠)、硫酸亞鐵溶液或綠礬晶體(淺綠)、氯氣或氯水(黃綠色)
7.藍色:膽礬、氫氧化銅沉淀、淀粉遇碘、石蕊遇堿性溶液、硫酸銅溶液
8.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紫紅)、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紅)、碘蒸氣
7.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七
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堿金屬元素,還有氫元素。
2、由長、短周期元素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還有0族。
3、分子內(nèi)不一定都有化學鍵,如稀有氣體為單原子分子,無化學鍵。
4、共價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極性鍵,如過氧化氫、乙炔等。
5、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如過氧化鈉、二硫化亞鐵、乙酸鈉、CaC2等是離子化合物。
6、對于多原子分子,鍵有極性,分子不一定有極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極性分子。
7、含有陽離子的晶體不一定是離子晶體,如金屬晶體。
8、離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鹽,如Mg3N2、金屬碳化物(CaC2)等是離子化合物,但不是鹽。
9、鹽不一定都是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鋁、溴化鋁等是共價化合物。
10、固體不一定都是晶體,如玻璃是非晶態(tài)物質(zhì),再如塑料、橡膠等。
11、原子核外外層電子數(shù)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屬原子?不一定:氫原子核外只有一個電子?
12、原子核內(nèi)一般是中子數(shù)≥質(zhì)子數(shù),但普通氫原子核內(nèi)是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
13、金屬元素原子外層電子數(shù)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屬元素原子外層有4個、5個電子。
14、非金屬元素原子外層電子數(shù)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個電子,B原子只有3個電子。
15、稀有氣體原子的外層一般都是8個電子,但He原子為2個電子。
8.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八
鉀離子
、欧椒ㄒ(燒杯-酒精法):
取一小藥匙無水碳酸鈉粉末(充分研細)放在一倒置的小燒杯上,滴加5~6滴酒精,點燃,可看到明顯的淺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鈷玻璃片觀察,則更明顯看到紫色火焰。
、品椒ǘ(蒸發(fā)皿-酒精法):
取一藥匙無水碳酸鈉粉末放在一個小發(fā)皿內(nèi),加入1毫升酒精,點燃,燃燒時用玻棒不斷攪動,可看到紫色火焰,透過鈷玻璃片觀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燒完時現(xiàn)象更明顯。
、欠椒ㄈ(鐵絲-棉花-水法):
取少許碳酸鈉粉末放在一小蒸發(fā)皿內(nèi),加一兩滴水調(diào)成糊狀;再取一條小鐵絲,一端擦凈,彎一個小圈,圈內(nèi)夾一小團棉花,棉花沾一點水,又把水擠干,把棉花沾滿上述糊狀碳酸鈉,放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透過鈷玻璃片可看到明顯的紫色火焰。
、确椒ㄋ(鐵絲法):
同鈉的方法二中的學生實驗方法。該法效果不如方法一、二、三,但接近課本的做法。
觀察鉀的焰色時,室內(nèi)光線不要太強,否則淺紫色的鉀焰不明顯。
9.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九
物質(zhì)的量(表示物質(zhì)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合體。)
、倥c質(zhì)量、長度一樣的物理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n。單位為摩爾,符號為mol。國際單位制(SI)的7個基本單位是一個專有名詞。
、谖镔|(zhì)的量只能描述分子、原子、離子、中子、質(zhì)子、電子、原子團等微觀粒子,不能描述宏觀物質(zhì)。
、塾媚枮閱挝槐硎灸澄镔|(zhì)的物質(zhì)的量時,必須指明物質(zhì)微粒的名稱、符號或化學式。如:1molH、+1molH、1molH2,不能用“1mol氫”這樣含糊無意義的表示,因為氫是元素名稱,不是微粒名稱,也不是微粒的符號或化學式。
、芪镔|(zhì)的量的數(shù)值可以是整數(shù),也可以是小數(shù)。
10.高三下冊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篇十
1、半徑
、 周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減小(稀有氣體除外)。
、 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于金屬離子半徑。
③ 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質(zhì)子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
2、化合價
、 一般金屬元素無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② 非金屬元素除O、F外均有高正價。且高正價與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為8。
、 變價金屬一般是鐵,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 任一物質(zhì)各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能根據(jù)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jù)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構表示方法
、 是否是8電子穩(wěn)定結構,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shù)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叁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
、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間結構: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 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 掌握四種晶體與化學鍵、范德華力的關系。
③ 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系。
④ 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 常見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shù)非金屬單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