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文言文簡單
古人談讀書
朱熹〔宋代〕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來自朱熹)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來自曾國藩)
譯文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經(jīng)說:讀書講究“三到”,即讀書時要專心,要認真看,要誦讀。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沒有專注統(tǒng)一,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么一定不會記住,就算記住了,也記不長久。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還會不集中嗎?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氣則絕對不會甘心居于下等;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恒心則必然沒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識、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釋
敏:聰明。
好:喜好。
恥:以……為恥。
知:通“智”,聰明,智慧。
厭:滿足。
誨:教導。
謂:說。
漫浪:隨隨便便。
急:要緊,重要。
蓋:在句首,發(fā)語詞。
士人:泛指知識階層。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斷:副詞,表示絕對、一定。
2.小學文言文簡單
囊螢夜讀
佚名〔唐代〕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譯文
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知識淵博,學問精通。他家境貧寒,不能經(jīng)常得到燈油。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只螢火蟲照著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著。
注釋
此文選自《晉書·車胤傳》
囊螢:用袋子裝螢火蟲。
囊:文中作動詞用,意思是“用袋子裝”。
胤恭勤不倦: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
恭:謹慎的意思。
博學:學識淵博。
通:通曉。
練囊:用白色絹子做袋。練:白絹,文中作動詞用,意思是"用白絹做"。
以夜繼日:用夜晚接著白天(學習)。
3.小學文言文簡單
精衛(wèi)填海
佚名〔先秦〕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譯文
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因此化為精衛(wèi)鳥。經(jīng)?阢曃魃缴系臉渲褪瘔K,用來填塞東海。
注釋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兒。
溺:溺水,淹沒。
故:因此。
為:化為,成為。
堙:填塞。
4.小學文言文簡單
書戴嵩畫牛
蘇軾〔宋代〕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碧幨啃Χ恢9耪Z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譯文
蜀中有一位杜處士,喜好書畫,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數(shù)百件。其中有戴嵩畫的《斗牛圖》一幅,他特別喜愛,于是用錦緞作畫套,又用玉裝飾卷軸,并經(jīng)常隨身攜帶。
有一天,他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道:“這畫上畫的是角斗的牛嗎?牛在互相爭斗時,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互相爭斗,錯了!倍盘幨啃α诵,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古人說:“種田要問耕種的農(nóng)民,織布要問織絹的婢女!边@個道理是不變的。
注釋
戴嵩(sōng):唐代畫家,善畫牛,有《斗牛圖》。
蜀中:四川。杜處(chǔ)士:不詳。蘇軾有《杜處士傳》,是將眾多藥名諧音連綴而成的。處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盾髯印し鞘印罚骸肮胖^處士者,德盛者也!
好(hào):喜歡,愛好。
所寶:所珍藏的。寶,珍藏。數(shù)(shǔ):清點數(shù)目,計算。
一軸:一幅。
錦囊玉軸:用錦緞作畫套,用玉裝飾卷軸。囊,袋子,此處指畫套。
常以自隨:《東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無此句。自隨,隨身攜帶。
曝(pù):曬。
拊(fǔ)掌:拍掌,嘲笑時的體態(tài)語。
耶:一作“也”。
牛斗(dòu):牛互相爭斗。
力在角(jiǎo):力量用在角上。
尾搐(chù)入兩股間:尾巴緊緊夾在兩腿之間。搐,抽搐,這里指用力夾或收。股,大腿。
掉尾:搖尾。掉,搖!蹲髠鳌ふ压荒辍罚骸拔泊蟛坏!
謬(miù)矣:錯了。謬,錯誤,差錯。
然之: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
古語有云:《東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作“古語云”。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bì):比喻做事應該請教有經(jīng)驗的人!段簳ぞ砹濉ち袀鞯谖迨罚骸八字V云:‘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
5.小學文言文簡單
兩小兒辯日
列子〔先秦〕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辯斗一作:辯日)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譯文
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后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注釋
東:東方。
游:游歷、游學。
見:看見。
辯斗:辯論,爭論.
辯:爭。
其:代詞,他們。
故:緣故,原因。
以:認為。
始:剛剛,才。
去:離;距離。
日中:正午。
初:剛剛。
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及:到。
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是。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里。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決:決斷,判定,判斷。
孰:誰。
為:同“謂”,說,認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爸蓖ā爸恰甭斆、智慧。
笑:在這里不是嘲笑,在這里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而略帶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