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二語文《登岳陽樓》知識點
原文:登岳陽樓⑴
昔聞洞庭水⑵,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⑶,乾坤日夜、取
親朋無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馬關(guān)山北⑺,憑軒涕泗流⑻。
注釋譯文編輯
注釋:
⑴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贫赐ニ杭炊赐ズ诮窈媳辈,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
⑶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喝赵滦浅胶痛蟮貢円苟硷h浮在洞庭湖上。
、蔁o一字:音訊全無。字:這里指書信。
、世喜。憾鸥r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
、巳竹R:指戰(zhàn)爭。關(guān)山北:北方邊境。
、虘{軒:靠著窗戶或廊上的欄桿。涕泗(sì)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譯文:
從前只聽說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
關(guān)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篇二】高二語文《登岳陽樓》賞析
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lǐng)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jié)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guān)山北”拍合!薄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篇三】高二語文《登岳陽樓》教案
。劢虒W目標]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體味詩歌內(nèi)容。
2、體會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旨。
能力目標: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賞析詩歌,培養(yǎng)學生把握詩歌內(nèi)容,品味詩歌內(nèi)涵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杜甫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及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切之情。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主旨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由廣景——個人——廣景的寫作手法
。劢虒W方法]誦讀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點撥式講析式比較式
。壅n時安排]一課時
。劢虒W步驟]
一、導入新課
欣賞詩歌,就必須有一定的方法。因為詩歌作為古老的文學樣式,它有“文學之母”、“語言的鉆石”之美稱。要想體味詩歌的魅力,就必須能準確把握詩歌內(nèi)涵。今天,我們運用學過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之法來欣賞杜甫的這首《登岳陽樓》。
二﹑知人論世,背景介紹
1、學生出示自己查閱的作家作品簡介,展示自己建立的作家小檔案。
2、教師做相關(guān)補充。
三﹑學生整體感知,教師進行方法指導
1、誦讀: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
2、抓關(guān)鍵字,感知字面意思,口頭表述;
3、聯(lián)意象——學生發(fā)揮想像,想像詩歌描述的畫面;
4、觸摸詩人,知人論世,置身詩境;
四、具體鑒賞
。ń處熞龑W生進行分析鑒賞)
1、首聯(lián)表面意境簡單,其實寓含深意。運用“知人論世”之法,試作分析?
方法:學生感悟,交流討論(師提示性引導,可聯(lián)系第三聯(lián)來結(jié)合體會)
【明確】:
、僦攸c抓住“昔”“今”
②聯(lián)系背景及詩人
詩人用了“昔聞”告訴我們過去聽說過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nèi),但由于戰(zhàn)亂頻繁,身世漂蕩,這個愿望直到暮年才得以實現(xiàn)。通過“今上”寫出了自己初登岳陽樓的喜悅之情,其實意在抒發(fā)自己早年抱負難以實現(xiàn)的苦悶!杜甫一生坎坷,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至今卻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還有喜悅?可謂百感交集!
2、第二聯(lián)是千古流傳名句。請把本聯(lián)與孟浩然的詠洞庭之名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之名句作一對比,看哪首詩的意境寫得更好?
。◣熆商崾久显娕c杜詩的描繪洞庭景物的范圍、胸懷)。
【明確】:孟浩然的詩句寫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氣勢和蓄勢,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杜甫這一句詩的氣象則更為闊大,其氣度胸襟可說是“雄跨古今”。吳越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為東南兩地,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著大地長天,一“坼”一“浮”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由自然之景寫出自己心憂天下的博大胸懷!所以杜甫的更好!
3、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詩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zhuǎn)入狹窄,試分析作者此聯(lián)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師提示何謂寬闊到狹窄的意境)。
(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法體會)
【明確】:
、儆啥赐サ膹V闊壯麗之景到個人的遭遇與境況。
詩人寫出了自己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②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漂泊天涯,落魄潦倒,黯然神傷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
4、第三聯(lián)中詩人把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融入里面,表達自己黯然凄涼的心境,詩人僅僅是因為自身的遭遇而心感悲涼嗎?聯(lián)系尾聯(lián)作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法體會)
【明確】:
①通過個人而想到國家,(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guān)山以北,仍然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
、趥人顛沛流離,老病孤舟,無人賞識,國家戰(zhàn)事頻繁,生靈涂炭,怎能不涕泗交流。意境由狹窄轉(zhuǎn)為開闊!
5、教師引導學生綜合以上分析,把握本詩主旨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明確】:通過登岳陽樓的所見所感和對洞庭湖浩瀚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寫,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zhèn)惖木吧舷乱r托,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五、延伸拓展訓練,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請將杜甫這首詩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說說它們同是寫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課后思考練習二)
方法:
①學生討論交流、分析
②教師可提示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生討論基礎上點撥
【師點撥】:
、僖饩撤矫妫豪畎椎脑妼懹谇辏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陽時。開頭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接著寫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雁兒高飛,帶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銜來好月;然后浮想聯(lián)翩,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人間一樣,后寫樓上涼風習習。衣袖起舞,瀟灑自如,這首詩寫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麗美好,人的心情輕快歡樂,交融成一個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境界和杜甫的《登岳陽樓》的沉郁悲壯不同。
②風格不同:杜甫的基本寫實,意旨深厚又多變化,顯得沉郁頓挫。李白的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等手法,想象奇特,顯得豪放飄逸!
六、教師引導學生在鑒賞基礎上當堂成誦
七、課堂小結(jié):
杜甫以其沉郁頓挫的風格,通過情景相襯的方式寫出了自己的苦悶心情和對國家百姓的擔憂之情,從總體上看,江山之壯闊與詩人胸襟之悲壯闊相交融,悲傷卻不消沉,沉郁卻不壓抑。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guān)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高尚的愛國詩人形象,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八、作業(yè):
1、將本詩改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要求有文采)
2、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自學杜甫的《閣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