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 #九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學習不光要有不怕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還有有勤奮的努力,科學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奔词刮覀兊某煽儾皇呛芎,但只要有心想要學習,那么我們就應該笨鳥先飛,所謂"勤能補拙“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們都是經過秦風的努力,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變成天才,而是要點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尋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奮斗。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九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供大家查閱。
【篇一】九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
第1課沁園春雪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沁qìn園春分fèn外妖嬈ráo
成吉思汗hán數shǔ風流人物
點撥:“分”“汗”“數”是多音字,要注意課文中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惟余莽莽惟:只。(2)須晴日須:等到。
(3)略輸文采輸: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望”字統(tǒng)領的句子是: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4)全詞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5)寫出采用比喻、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2、解釋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統(tǒng)統(tǒng)都過去了,要說真正的英雄人物,還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沁園春雪》下闋詞的內容。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四、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沁園春雪》的作者是毛澤東,“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詞的題目。
第2課雨說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田圃pǔ禁錮gù留滯zhì喑yīn啞
斗笠lì襁褓qiǎngbǎo
[點撥:“滯”不要誤讀為“dài”。]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當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著種子/牧場枯黃失去牛羊的蹤跡。
(2)我來了,我走得很輕,而且溫聲細語地/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3)跟著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將潤如油膏/去看牧場就要抽發(fā)忍冬的新苗
(4)第一樣事,我要教你們勇敢地笑啊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可是,我是幸運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著長大的。
2、有一天,你們吃著蘋果擦著嘴/要記著,你們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三、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雨說》的作者是鄭愁予,是臺灣詩人。代表作有《錯誤》、《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被稱為“浪子詩人”。
第3課星星變奏曲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朦朧ménglóng覆fù蓋凍僵jiāng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每個字都是一顆星/像蜜蜂在心頭顫動
(2)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誰不喜歡春天,鳥落滿枝頭。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在夜里凝望/尋找遙遠的安慰
2、誰愿意/一年又一年/總寫苦難的詩/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像冰雪覆蓋在心頭
三、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星星變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課外國詩兩首
一、重點字詞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qī)棲息(xuān)喧響沉(jì)寂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那就是蟈蟈的樂音啊!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
(2)大河銀星萬點,/小溪銀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閃著銀色光芒。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一片寧靜,從爐邊就彈起了/蛐蛐的歌兒,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人們感到那聲音/仿佛就是蟈蛔在草茸茸的山上嗚叫。
2、明月撒下它的光輝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三、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蟈蟈與蛐蛐》的作者是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
2、《夜》的作者是葉賽寧,俄羅斯詩人。
【篇二】九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
第一單元
第1課《沁園春•雪》毛澤東
一、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沖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書法家。他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詞。其詩詞作品氣魄雄渾,意境開闊,描繪出中國革命的壯麗畫面,表現了一個偉*家的情懷。
二、故事背景
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繼侵占東北三省以后,又將魔爪伸向華北,國家和民族處于危急存亡之際。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現在他眼前時,他不禁感慨萬千,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毛澤東去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詩人柳亞子向毛澤東“索句”,毛澤東就贈以《沁園春•雪》。
三、文體知識
詞,興于隋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初是配樂歌唱的,稱為“曲子詞”。后來詞也跟樂府詩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按字數多少可以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字—90字)、長調(91字以上)。
結構上一般由詞牌、標題、上闋(片)、下闋(片)組成。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它規(guī)定了詞的字數、句數、平仄等。題目一般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
四、理解詞義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詞中是無邊無際的意思。2.須:等到。
3.紅妝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原指婦女的艷裝,詞中指紅日照耀著大地。素裹,原指婦女的淡裝,詞中指白雪覆蓋著大地。
4.妖嬈:嬌艷美好。
5.折腰:鞠躬,傾倒。
6.文采:本指辭藻。詞中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
7.風騷:原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詞中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
8.俱往矣:都已經過去了。俱,都。
9.風流人物:詞中指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
五、課文層次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借景抒情,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fā)詞人的凌云壯志及豪邁情懷。
六、問題歸納
1.上闋描寫北國雪景,哪幾句是總寫?哪幾句是分寫?描寫了怎樣的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萬里雪飄”是總寫,“望長城內外——分外妖嬈”是分寫“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注意“封”和“飄”;互文)首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境界,寫法上動靜結合。
2.上闋中“望”字統(tǒng)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會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統(tǒng)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巴弊忠韵率切蹅サ木坝^!伴L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吧轿桡y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tài),說“山”在“舞”、“原”在“馳”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3.詩人是怎樣由上闋對祖國山河的贊美轉入對歷史人物的評點的?
“江山如此——競折腰”,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皨伞笔且环N女性美,正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耙裏o數英雄競折腰”引出下文!案偂弊謱懕M了英雄之間激烈的斗爭,寫盡英雄之間的相繼崛起,“折腰”的形象,能概括每一個英雄人物的奮斗動機和奮斗姿態(tài)。
4.下闋中“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qū)別?
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zhàn)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作者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對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古代那些帝王都過去了,要看叱詫風云的人物,還得看現在,看人民群眾。“數”與“看”兩個動詞流露出對中國無產階級的自信,歷代英雄人物統(tǒng)統(tǒng)被滾滾的歷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無產階級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才是祖國大好河山當之無愧的主人。
6.本首詞有何特色?
這首詞的語言非常凝練、貼切,極富表現力。全詞僅114字,就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北國風光圖,極有分寸地評論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人物,抒發(fā)了詞人的抱負!巴薄跋А鳖I起下文;動詞“封”“飄”“舞”“馳”動靜結合;“略輸”“稍遜”“只識”委婉含蓄。詞中比喻、對偶、擬人修辭手法多樣,句式又多用短句,并以四字句為主,因而節(jié)奏鮮明。這就使全詞在韻律上也頗顯豪放的風格。
7.這首詞旨在贊頌當代的“風流人物”,那為什么還要大寫雪景、評點帝王呢?
詞人描寫北國的嚴冬雪景,表現山川的壯美,抒發(fā)熱愛之情,并發(fā)揮自己豐富獨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畫面上,呈現出陽光照耀大地的嬌美。正因為“江山如此多嬌”,所以才很自然地引出為它競相折腰的無數英雄。詞人對五位封建帝王,用一個“惜”字對他們加以評說,“略輸”“稍遜”“只識”,客觀地評價了他們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說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有詞人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價作鋪墊,下文的主旨“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
七、課文主題
這首詞通過描寫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的北國雪景,縱論歷的英雄人物,抒發(fā)了詞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從而表達了他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第2課《我愛這土地》艾青
一、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主要詩集有《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等。“土地”和“太陽”是其詩作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兩個意象。
二、故事背景
《我愛這土地》一詩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者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三、問題解疑
1.簡要分析“嘶啞”的表達效果。
“嘶啞”修飾喉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這只鳥所經受的苦難及不屈的精神,說明它的歌聲是用整個生命發(fā)出的。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執(zhí)著的愛。
2.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這些意象分別有怎樣深刻的含義?意象前面的“暴風雨所打擊著的”“悲憤的”“激怒的”等修飾語有怎樣的作用?
“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象征著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國,“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象征著郁積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悲憤!盁o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象征著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無比溫柔的黎明”象征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這些修飾語豐富了意象的內涵,表明中華民族正在日寇的鐵蹄下遭受苦難,中國人民正在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3.如何理解鳥死后將身體投入土地的懷抱?
鳥死后將自己的身體投入土地的懷抱,連羽毛都與土地融為一體,依然不改對土地執(zhí)著的愛,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眷戀,寄寓了詩人決心為祖國獻身的強烈愿望。
4.第2節(jié)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它與第1節(jié)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第2節(jié)通過設問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襯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眷戀,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如果說第1節(jié)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鋪陳,第2節(jié)短小精悍的兩行則是對主題高度凝練的概括。
5.閱讀《我愛這土地》,分析本詩的內涵。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開頭,“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表現了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詩人將鳥死后“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種本屬于自然被動的結局,寫成了主動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現了詩人的獻身精神,使詩的境界更為深邃博大。后兩句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對祖國的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
四、課文主題
詩人假設自己是一只鳥,通過鳥對土地的歌唱,表達了詩人對苦難之中的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和決心為祖國獻出生命的強烈愿望。
五、寫作特點
1.意象內涵豐富,象征手法恰當。
詩中的每一個事物都有豐富的內涵,“鳥”是詩人的虛擬,是泛指,是共名,嘶啞著喉嚨歌唱的既是“鳥”,也是“我”(詩人)。大地、河流、風和黎明等,都被詩人賦予了一定的意義。如“土地”象征著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國。
2.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達分層強化。
運用比喻借物抒情,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之處;為了能久久撥動讀者的心弦,詩人還不斷地強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開頭就用“假如……”,這是第一層強化;以“嘶啞”來形容鳥叫聲,這是第二層強化;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的句子,加上一系列的修飾語,這是第三層強化。
第3課《鄉(xiāng)愁》余光中
一、作者簡介
余光中,臺灣詩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縣,1928年生于南京,少時異地求學,1949年離開大陸,從此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漂泊生涯。從江南到四川,從祖國大陸到寶島臺灣,從求學美國到謀職香港,到終回轉臺灣。主要詩作有《鄉(xiāng)愁》等,著有詩集《蓮的聯(lián)想》《敲打樂》《在冷戰(zhàn)的年代》等。
二、寫作背景
余光中身居臺灣,但內心深處時時涌動著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同時由于臺灣和大陸長期隔絕,這種思鄉(xiāng)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xiāng)愁都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說:“我慶幸在離開大陸時已經21歲,我受過傳統(tǒng)‘四書’‘五經’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學的熏陶,中華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如果鄉(xiāng)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xiāng)愁是單薄的。我慢慢地意識到,我的鄉(xiāng)愁應該是對包括地理、歷史和文化在內的整個中國的眷戀!焙髞碓诟械交剜l(xiāng)無望時,他寫下了這首《鄉(xiāng)愁》。
三、理解詞義
1.嘶。郝曇羯硢
2.悲憤:悲痛憤怒。
3.激怒:刺激使發(fā)怒。
四、問題解疑
1.“鄉(xiāng)愁”原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詩人是如何將它轉化成具體可感的形象的?
作者巧妙地將“鄉(xiāng)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里,詩人將“鄉(xiāng)愁”分別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對應物上,這樣,詩人的鄉(xiāng)愁就不至于無所依附,從而將抽象的情感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形象。
2.詩中的四個意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量詞共同突出了這四個意象的什么特征?在詩中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xiāng)愁濃縮到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中,這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而且為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惆悵的氛圍。
3.詩的第4節(jié)對詩意的拓展有何作用?
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僅隔開了“我”和祖國,而且無法逾越。到這里,詩人的鄉(xiāng)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升華主題,余味無窮。
4.《鄉(xiāng)愁》中,詩人借助的四個意象所表現的鄉(xiāng)愁一樣嗎?請簡要分析。
不一樣。四個意象分別表現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愛、喪母之哀、戀國之思。小時候想母親的時候,可以寫一封書信,貼上一張郵票,這張郵票就可以把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船票雖窄,但一張船票可以使作者乘上輪船來到心愛的妻子面前,可以想見,這兩個事物都融進了作者深深的鄉(xiāng)愁。而墳墓卻不同,當作者來到母親墳前的時候,無論怎樣也不能和母親相見了,縱然有千言萬語又能向誰說呢?而第四個“海峽”又進了一層,如果說“矮矮的墳墓”是死別,那么“淺淺的海峽”則是痛于死別的生離。祖國大陸就在對岸,可“淺淺的海峽”就是過不去,他只能眷戀,比眷戀母親、妻子更眷戀著大陸,至此,詩歌的感情由鄉(xiāng)關之思升華到家國之戀。
五、課文主題
詩人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四個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借助時空的變化來表達對往昔歲月的追憶,抒發(fā)了自己無盡的思鄉(xiāng)之情,表達了自己以及臺灣人民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
第4課《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
一、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閩縣人,中國建筑師、詩人、作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二、課文背景
這首詩發(fā)表在1934年的《學文》上,具體的寫作時間不詳。關于這首詩,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對摯友的懷念;一說是為兒子梁從誡的出生而作,以表達心中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出生帶來的喜悅。不過我們完全可以放下這些爭論,因為這首詩確實是一篇極為優(yōu)秀的作品,它的價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東西來支撐。所以在詩人逝世的時候,金岳霖等好友們共同給詩人題了這樣的一副挽聯(lián):“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三、問題解疑
1.副標題“一句愛的贊頌”有什么作用?
副標題提示了詩歌的寫作緣由,即詩人對生命的贊頌。整首詩究如籠罩在一輪識熱的愛的光環(huán)之中。
2.以“四月天”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點?
“你”光艷多變、輕柔嫵觸、娉婷鮮妍卻又天真莊嚴、充滿生機、令人期待。
3.作者是如何描繪“風’’這一抽象的意象的?
本處運用詩歌意象分析法!帮L”本是抽象的,卻由愛的“笑響”將它“點亮”。從聽覺到視覺,引導讀者從各個感官、各種角度去真切體味。所謂“笑響”是對“愛”的生動描述。它越是“交舞著變”,就越讓人刻骨銘心。
4.詩中這些表示顏色的詞,帶給你怎樣的閱讀感受?
詩歌用這些色彩斑斕、靈動活潑的意象,將雪后鮮艷的鵝黃、初生的綠芽、夢中的白蓮,各種鮮、亮、美、靜的色彩交匯。加之于“輕靈的風”“柔軟的煙”“閃動的星子”“綿綿的細雨”,將四月里輕風拂面、湖面夕陽、云煙籠紗、雨潤萬物、生命喜悅等一系列美好畫面用詩的形式跳躍于文字間。
5.詩歌為什么運用第二人稱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詩人以第二人稱的手法,用美麗的春景來比心中的“你”,通過對春天的點染和描摹,表達了對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愛。用第二人稱“你”,更易直接傾訴內心的情感,把心中的形象置于眼前,面對面地傾訴心中的愛意,親切感人,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四、課文主題
詩人借用“四月天”,這一溫馨美好洋溢生機的意象,輕靈歡快的節(jié)奏,書寫著對生命的贊歌,抒發(fā)了詩人內心滿滿的愛意、溫暖和對新生事物的希望。
第5課《我看》穆旦
一、作者簡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詩人、翻譯家。20世紀80年代之后,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
二、文章賞析:
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在黃昏時分,鳥兒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陽染紅了天邊的流云,彩霞鋪滿天空,也映紅了大地。
這首詩通過對春天的所見所感,表現生命的春天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充滿了渴望和追求,也抒發(fā)了作者的歡樂、憂戚之情。
三、探究:
1.思考:“我”是在怎樣的特定時間,描寫所見之景,抒發(fā)所感之情的
明確:“我”在春天的一個黃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領起的四句,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明確:交流點撥:春風吹拂下的春水蕩漾著青草,一片綠油油的晚春圖。
3.品讀第一節(jié),思考:第一節(jié)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現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點
明確:春風、青草。表現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和美麗生動。
【篇三】九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
10.孤獨之旅
1.給加點的字注或根據注音寫漢字
嬉(xi)鬧覓(mi)食驅(qu)除雍(yong)撅(jue)戳(chuo)破
liao(撩)逗ao(凹)地chan(摻)雜膽qie(怯)舊cha(茬)兒jiyu(給予)
2.根據意思寫詞語
、俸駥崳贺S富、富裕。②嬉鬧:嬉笑打鬧。③撩逗:挑逗、招惹。④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⑤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⑥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4.文學常識
曹文軒,1954年生于江蘇鹽城農村。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
11.我的叔叔于勒
1.給加點的字注或根據注音寫漢字
襤褸(Lanlu)手帕(pa)棧橋(zhan)拮據(jieju)哆嗦(duosuo)
掙錢(zheng)別墅(shu)牡蠣(muli)qiao開(撬)sha白(煞)
穩(wěn)tuo(妥)保you(佑)xu偽(虛)張huang(皇)bao怒(暴)ou然(偶)
chu目(觸)can象(慘)yuan恨(怨)
2.根據意思寫詞語
、俑R魰哼@里指好消息,幸福的消息.②計較:計算,比較。③文雅:這里指姿勢優(yōu)美。④鄭重其事:這里指嚴肅認真。
3.文學常識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羊脂球》、長篇小說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
12心聲
1.給加點的字注或根據注音寫漢字
噗(pu)蜷(quan)簪(zan)瑯瑯(lang)抽噎(ye)妒忌(duji)
huanghu(恍惚)xixi(窸窸)窣窣nian(捻)子發(fā)jiong(窘)leng(棱)角分明
2.根據意思寫詞語
、俸浅猓捍舐暢庳煛"诔橐撼榇。③恍惚:神志不清。④禱告:向神祈求保佑。⑤發(fā)窘:感到為難;表現出窘態(tài)。⑥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邚娜莶黄龋悍浅f(zhèn)靜、不慌不忙的樣子。⑧窸窸窣窣:擬聲詞,形容細小的摩擦聲音。
、釘蒯斀罔F:比喻處理事情或說話果斷堅決,毫不猶豫、拖沓。
4.文學常識
黃蓓佳,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補考》。以中、短篇小說和兒童文學作品為主。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蘆花飄飛的時候》、《請和我同行》、《遙遠的地方有一片!、《夜夜狂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