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在本冊教材中這部分是難點,它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礎上,對學生空間概念的培養(yǎng),現(xiàn)對教學中的不足做以下幾點反思整理:一、教學目標定位為: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左側面、右側面、后面、上面、下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目標的定位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對于本課時來說我的教學目標定的有些過高,本節(jié)課的難點過多,尤其是被觀察物體的選擇,涉及到了透視圖,所以部分同學出現(xiàn)了問題,學生對于左右面的認識和親自實踐觀察其實都是沒有問題的。
二、教學中的課堂組織
本節(jié)課大部分學生都是隨著老師的教學在聽課,但本節(jié)課在觀察物體的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給學生的改錯時間太過局限,所以有幾個同學沒有改完錯,在一直改錯,沒有注意聽老師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留給學生更多的自我改錯時間。
三、細節(jié)設計
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整體上來說還算緊湊,但有些環(huán)節(jié)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這些點需要教師在備課中自己挖掘,一節(jié)課的點不能太多,但對于教學中的重點是必須要深入挖掘的。
四、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本節(jié)課中針對難點,我是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但一節(jié)課下來,發(fā)現(xiàn)還是自己說的較多,給學生們“留白”的時間較少。
一節(jié)課下來,總會讓自己有些收獲,我相信一份收獲就是一份成長,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的!
【篇二】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觀察到形狀是不同的,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有以下的收獲:1、學會觀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例如:觀察一個圓柱,如果從正面觀察這個圓柱,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把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站在教室的后面,圓柱放的高度要與觀察者的眼睛一樣高,好把眼睛稍微瞇起來,這樣,學生正面看到的圓柱確實是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借助學具,利用這些學具體驗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圓,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師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圖,要求學生用4個正方體積木,有哪幾種搭法?小組成員邊討論邊動手搭,后形成共識。
3、學生在學會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實物,把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大部分學生能畫正確?傊,《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容,只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感知,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篇三】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教完這堂課覺得,雖然這節(jié)課的操作性很強,六人小組觀察驗證的時候要輪流,在本節(jié)課的三個層次學習中中,第二、三層次,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自己觀察驗證,填寫,得出結論,這樣既能避免環(huán)節(jié)的重復,更能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探用,在本節(jié)課中我更加注重看、想、動三方面相結合。課堂中,我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再地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通過用手中的正方體,擺出各種圖形,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其他同學擺的圖形,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圖形哪幾個面,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不過,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大部分學生對于立體圖形中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這個問題不是十分清楚,在初觀察時,有的學生觀察不全面,只說出正面看到的正方體的個數(shù)。細思原因,就是學生思考問題不細致,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慢慢培養(yǎng)這種能力。
2、本節(jié)課的亮點在于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課堂秩序有些混亂,教師會沒有很容易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這點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課堂中,教學既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