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生出國留學去哪個國家好?
1.初高中留學要考慮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考慮家庭的經(jīng)濟實力,自己的家庭是否能夠承擔孩子出國留學的費用。綜合看之,幾個熱門的留學國家中,英國和美國的費用是昂貴的,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家,后是非英語國家,如法國,德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
我們家長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負擔能力選擇國家。有一點要說明的是,美國的學費雖然昂貴,但是學校往往設置獎學金,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綜合能力又非常突出的孩子可以嘗試申請。
其次,要考慮留學國家的教育水平。美國的高等教育非常發(fā)達,有3600多所高等院校,除了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世界大學,世界大學排名榜中美國大學也是占了絕大多數(shù)。
美國的文憑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加拿大雖沒有世界,但整體的教育水平較高,而且可供選擇的專業(yè)也很多。英國高等教育歷史悠久,擁有牛津、劍橋等世界,本科教育一般為三年。
德國、法國、意大利在某些領域享有盛譽,比如藝術、工程等方面在世界前列,但是對于大部分中國學生而言,語言卻是一個難過的門檻。所以孩子在選擇時也要根據(jù)自己本身興趣及自身特點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國家。
2.初高中留學比較好的國家介紹
一.美國
高中出國留學的話只提供初中成績即可。對于高中出國留學申請赴美留學的學生,需要向所申請的高中提供初中成績單和在讀證明,中、英文兩份并加蓋學校公章。一般情況下,初中平均分在80分以上就夠用了。去美國讀高中的標準化考試有兩種,一是語言考試(托福、雅思),二是SSAT考試。如果考生的托福在90分以上、雅思為7分,便可考慮申報美國優(yōu)秀的高中;如果能考到100分,則申請獎學金的機會更大。
二.英國
英國只需要提供初中的成績和在校證明。雅思成績5.5分是學校的入學條件。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國內(nèi)完成初二或者初三的學習再考慮出國,需要盡早準備起來。對高中出國留學來說,英國是較適合的留學國家,其本科學制才三年。
三.加拿大
加拿大中學教學質(zhì)量高,無語言成績也可寬松入學,安全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且費用較英美低三分之一。加拿大的中學分為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這兩類高中都是加拿大教育部直接管轄的學校,其必修課程的規(guī)定、畢業(yè)標準等完全一樣,所以本質(zhì)上沒有區(qū)別。私立學校規(guī)模小,政策比較靈活,容易針對學生個人特點來調(diào)整課程計劃。公立學校規(guī)模大,課程設置齊備。公立高中學生多為本地人,置身其中容易讓學生更早融入加拿大社會。
四.意大利
廣美附中AIP國際部作為中國首家意大利教育部藝術高中設立的海外分校,面向國內(nèi)初中畢業(yè)招生,三年全日制意大利藝術高中課程,注冊意大利高中學籍,高中三年學習完成意大利語達到B2標準,合格畢業(yè)生保送意大利所有公立藝術院校,意大利公立大學免學費。
擴展閱讀:出國留學的好處與壞處
一、好處
1、國外的學術環(huán)境很好。
我這里說的不是學術能力,而是學術風氣。我出來前,導師就跟我說:“中國人做學術想要學美國,做學術的風氣成了做生意,可做學術的能力卻又不如美國;所以只是學到了美國學術表面的東西。而歐洲做學術,更像是做藝術,精雕細琢。”當然,這概括有點太籠統(tǒng),可又有很大的正確性。我不知道美國做學術的情況,所以不評論;但中國做學問像是做生意,歐洲做學問像是做藝術,這點我是身有體會。我在德國馬普所這里一年,跟 Norbert 做引力方面的東西,確實是進度很慢,但很 enjoy,其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做了不少的計算。要是按照國內(nèi)做 business 的做法,估計能有五篇左右的文章吧。但按照這里的做法,頂多只能算是一個品質(zhì)一般的小藝術品。可是反過來說,這樣的科研環(huán)境、以及與導師常年累月的討論,真的讓人身心非常 enjoy,體會到做科研的巨大樂趣。而且,在學術界能夠留下來的東西,不可能會是那些生意場上的“產(chǎn)品”,而應該是藝術品。所以,對學術只是當作生存飯碗的人,可能會覺得壓抑;而對學術有理想的人,確實能受益匪淺。
2、學術支持好。
國內(nèi)的 PhD 的學生,工資基本只夠買一日三餐吃。但在這里,不論是學生工資,還是學生科研條件等待遇,都遠超國內(nèi)。從國內(nèi)的擁擠的辦公室,移到這里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工作環(huán)境,讓人神清氣爽。工資每月結余,可以買單反、買蘋果產(chǎn)品啥啥的,而且有可能在歐洲各國旅行。順便提一下,這里假期很多,周六周日是注定休息的,還有各種國家假日 / 地區(qū)假日等,自己還可以申請大約 40 天 / 年的 holiday。
3、留學是個接觸世界的好平臺。
能夠讓你了解到各種文化,各種看法;交往到各種國際朋友。讓人對世界的看法更加全面。有更開放的信息與資源,比如說 facebook,youtube 這類好東西可以不需*就能接觸到。這是很重要的一點,要談世界觀,如果一個人沒有看過世界,還怎么談?
4、留學讓你更加學會獨立。
你要自己租房子,自己弄飯吃。不像在國內(nèi)的時候,大眾食堂保證你的生活。所以,在留學期間,我是能夠有更多的獨立自主性,有更多的自我因素的體現(xiàn)。而不是在國內(nèi)“一切向著黨,一切跟著大眾走”的姿態(tài)。這樣的生活,畢業(yè)后回過頭來看,能夠讓人覺得人生還是很有個人意義的。
5、在德國,我能受到更多的尊重。
這尊重不是說來自什么人,而是來自社會。比如在國內(nèi),你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入校要查證,地鐵要安檢,有領導人慰問學校時還得回避 *,啥啥的,讓人覺得膽戰(zhàn)心驚,從某種意義上說,喪失了一定的自我尊嚴(更嚴重的是,有些人已經(jīng)麻木到并不覺得這樣是喪失了自我尊嚴!)。但在德國,我可以體會到整個社會的安全感,與對人的尊重。這樣的感覺是作為一個人應該享受的基本保障。所以遇到很多在國外定居不想回國的中國人,他們的理由基本就是此點。
比如,克強來訪問北大,我們學生剛開始覺得很友好,不錯啊。可到頭來,各種穿著制服、戴著袖章的“流氓”人員,耀武揚威、異常兇猛,不是說這個門不許進,就是說這條路不給你走(就因為克強的車一個小時后要駛過),或者說大伙兒的自行車不雅觀、要“遮羞”起來…… 我了個去,這哪是慰問北大啊,簡直就是八國聯(lián)軍進京啊,整個就上演了古代的“肅靜 回避”四個字!關鍵是,大伙兒(包括很多自稱有“自由”精神的北大學子們)覺得這很正常,這是民族怎樣的人格扭曲、怎樣的悲哀啊!
6、其它。
二、壞處
1、交流上不夠流暢,由于語言原因、文化原因等等。
所以需要學習不少語言與文化。特別是在跟社會打交道的時候,比如找房子、寫契約之類的。而且價值觀上與國內(nèi)的價值觀有一定的違背。比如說,一個內(nèi)向、不惹麻煩、不與人交往的人,大家會覺得比較乖,比較善;但在這里,他們會覺得你比較 boring;他們會希望更加外向、能夠一起玩耍的人。這點語言與文化理解如果能在出國前先做完善,那么就會非常好。
2、情感問題,思念祖國、家鄉(xiāng)與愛人、親人等。
長時間的交流障礙,容易導致情感上的空虛。我就知道有很多對戀人因此而分開的——其實我很能理解他們這種感受。所以留學要導致異國戀的,要慎重,至少要跟對方好好交流好。我的建議是有一方做點犧牲,或者不留學,或者雙飛。如果真要異國戀,那就是雙方都受苦,內(nèi)心真要很強大。
3、食物問題。
比如在德國,我實在是吃不慣他們的土豆與紅腸;所以每天早上、晚上都是自己燒飯吃,周末也是自己弄飯吃。這樣當然很花時間,但又能怎么樣呢?如果你對食物能夠隨眾、沒有我這樣的性質(zhì)惡劣的偏好,你會比我順利很多。
4、其它。
其實上面所說的好幾點,都是雙刃劍。比如學術風氣,對有些人來說“藝術般”的學術風氣可能會太窩火,對有些人來說可能真的是受益匪淺、非常享用,學到很多真實的學問。又比如生活自理,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學習獨立與自主的好平臺,而有些人就恨不得食堂一輩子養(yǎng)著他 / 她。所以,對這些利弊的權衡,還是要按照個人的實際情況好好考慮。我這里只是提供一個我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