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佟绊g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歷經(jīng)風雨,綿延至今,體現(xiàn)出“韌”的精神;仡櫬L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fā)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請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梢詮闹袊臍v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證合理。
②色彩,指顏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2019年,我們隆重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歡慶共和國70華誕。作為在這個特殊年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你會賦予2019年哪一種色彩,來形象地表達你的感受和認識?
請以“2019的色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真摯,運用記敘、描寫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2019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像牛奶巧克力般的暖色系
此時的夜晚,天空還沒有星星,視野漆黑一片,即使有寒冬的冷風吹入,但我不會感覺寒冷、無措,因為有您,今夜、此時,像牛奶巧克力般,色彩厚重,味道香濃,倍感溫暖,幸福。
小標題一:溫暖的夜晚
不知道是因著屋子里的暖意熏得人昏昏欲睡,還是對學習的倦怠心理作怪,我看著眼前一堆又一堆的書,以及手里忙不完的作業(yè),大腦開始遲鈍犯困,上下眼皮不自覺打起架來,情不自禁地便想趴在桌上,手指不耐煩地敲著桌面。
擦——擦——擦,擦——擦——擦,一陣腳步聲由遠而近自屋外至我身邊,雖然極其輕微但心煩意亂的我還是感覺到并精準判斷出——母親來了!我懶洋洋百無聊賴地起身、抬眼,一杯熱騰騰的牛奶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桌子上。
霧氣繚繞間,香味四處飄溢,小小書房里氤氳馥郁,逗引出我的饞蟲來。懶得動手,只是微探出頭來用嘴巴輕輕地抿上一小口,啊,好甜好香!頓時來了食欲,端起杯子大口咕咚,瞬時便杯空見底。
母親沖泡的熱牛奶如同魔力無邊的魔法師,讓我迅速打起了精神——拿起紙筆,繼續(xù)未竟的作業(yè)!
外面的世界凄寒寂寞,因為有母親的陪伴,有甜香的牛奶慰藉,屋內的我竟感受不到一絲寒意。寒冬的暖香沁人,居然有激蕩滿腔熱血的能量、力度,幫我逐走瞌睡蟲,驅除了懈怠及頹廢感。此時,我的心里就像吃了巧克力一樣甜美至極。有母愛相伴的夜晚,真好!
標題二:安心的夜晚
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形容回家周第一天晚上的我再合適不過了。周圍一切嘈雜的聲音我都已經(jīng)聽不到,只聽到心臟一下又一下地緊張?zhí)鴦。多么悲催呀,要上晚自習了,我的作業(yè)卻落在了家里了。昨天的一幕幕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讓我一時間懊悔不迭。
“閨女,你的書包收拾好了嗎?”
“還沒呢,我先看會兒電視劇,一會就收拾!媽你放心吧!”我隨口敷衍道。
“你先收拾好了再看不行嗎?”母親的話再度響在耳畔,頗具穿透力,令我不勝其煩。真想捂住耳朵,但還是起身邊看著電視邊心不在焉地把書包收拾了,卻遺落了放在書桌旁窗臺上方的幾張試卷,那是晚自習班主任必收的作業(yè)!
“王欣月,有人找!”警衛(wèi)室傳來消息。
“誰找我呀?我納悶地走向學校大門口!
“媽媽,你咋來啦?”
“我收拾書房時看窗臺上有幾張數(shù)學卷子,應該是你的假期作業(yè)吧?怕你急用就打車給你送來了!
“謝謝媽媽,我正為此事著急呢!”
“你個馬大哈呀,下次可得仔細點,別總是慌里慌張丟三落四的!
我紅著臉送母親離開,含著淚轉身,母愛總是這么恰到好處,如及時雨般,幫我們解危救困。
標題三:幸福的夜晚
入秋的涼意襲人,我得了重感冒,發(fā)起高燒。身體的每個細胞好像都在燃燒,頭疼得睡不著覺。母親一直坐在我的床邊陪我,整整24小時的守護,片刻不敢合眼,看上去憔悴而疲憊,但神情中透露出的依然是濃濃的關心和深厚的愛意。
母親為了能夠分擔我的痛苦,不時地陪我聊天說話,以分散我的注意力。不知是母親的話語如搖籃曲般撫慰身心,還是那退燒藥的功效,困意漸漸涌上心來,終于進入了夢鄉(xiāng),或許是因著母親在,這一覺我睡得香香的沉沉的。
有病的夜晚不是痛苦,反而讓我感覺像是回歸到幼兒時期,再次躺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滿滿的甜蜜和幸福。
母親的愛如牛奶巧克力般,融化在我的心田里,香濃四射。無論身在何方,人在何時,都能給予我無限的溫暖和無窮的力量。有母愛父疼真好,日子溫暖、安心,生活平靜幸福。
中國的2019年著實不一般,五四百年,建國70周年,姐姐說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燈籠高掛、紅旗飄揚,處處鮮紅閃亮,真美!我說,我的2019年也不一般,為高考而拼搏,累并快樂著,因為有父疼母愛,疲勞不堪時眼前總會有一杯牛奶出現(xiàn),奶香四溢,甜如巧克力,暖心的色彩,感覺便是美好的了。
2019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文明韌性的光輝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諳生活的玩味。單看“韌”字的構成,便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折磨與難以掙脫之感;蛟S與“韌”字相關的,都是需要堅強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撓的抗爭——無論與外人或是于自己——才能實現(xiàn),做到盡善盡美。
而韌性,在我看來,有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內涵豐富,提到我們的文明,絕不僅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偉建筑或是遺留下來的璀璨的文藝瑰寶,最值得為人道也的,是我們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勞、善良、奮進,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韌性。我們經(jīng)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騎兵已經(jīng)問鼎中原,對漢文化進行“蠶食”時,那些漢文化的捍衛(wèi)者們,是忍耐著多大的痛苦與不甘,但為了文化的傳承而忍辱負重,是中華民族的堅持,使得我們的文化沒有被侵蝕、被毀滅;我更是為近代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之時,即便已經(jīng)瀕臨絕望與崩潰,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復興中國的精神與毅力所動容。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國人沒有信仰”為名對我們大肆批駁,但事實上,我們可以鏗鏘有力地回復他們——我們沒有統(tǒng)一的宗教,但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心理紐帶,這種文明的指引,就是將我們中華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作為文明延續(xù)至今未曾中斷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值得這份殊榮。
幾千載漫漫風雨征程,中華民族逆風前行,在無數(shù)外力以及內我的挑戰(zhàn)與威脅中,保持中國人的品格、文化與意志巋然不動——這就是我們的韌性的光輝。
除了歷史滄桑變遷中中國于世界所展現(xiàn)的堅韌,于中華民族的內部性格而言,這份韌性更是在民族發(fā)展中最本質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義為抵御外部困難時的不放棄與勇于面對,那韌性較之更為偉大的是對個人所長期堅持的理念的否定與價值觀的重塑。這可能再外在看來是一種對過去的放棄與拋棄,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令人惋惜,但事實上,敢于直面自身的缺陷、并且敢于動搖自身以換取更強的生命力以及社會更加積極正向的發(fā)展,這份心,就是我所贊頌的“韌”。我們不能否認,世界是不斷發(fā)展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先于時代而不是被時代的洪流裹挾或吞沒。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變革家,都是在向已現(xiàn)頹勢卻深入人心的制度與社會生活方式宣戰(zhàn),與他們相對抗的,不僅僅是利益的相關者,更是如大山般沉重的陳舊觀念。而現(xiàn)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現(xiàn)了中國人和中華民族性格中的韌性——我們可以改變、甚至可以*,但最本質的精髓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統(tǒng)一于中國社會的蓬勃發(fā)展。如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他頂著巨大的壓力所作,市場化無疑于社會主義而言是不可相容的,但是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他和他們所有人,愿意承受這份風險。他們相信,這是巨大而改變,但一定不會帶來毀滅。而我們勇毅堅韌的中國人,更是逐漸適應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用自己的奮斗,構建了更美好的家園——唯有這份韌性,才能如此處變不驚,我們的國家才會走向復興。
韌性于中國,像是一種與生俱來又后天不斷堅定的信念。正因這種堅韌不屈,我們的文化才能至今愈加燦爛;正是這種柔中帶剛,讓我們的人格完善而強大,得以構成更加美好的家園。
2019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文明的韌性
——由新世紀青年一代來傳承
有一種美,飄逸在藍天上,深埋在故壘下,具有一種吸靈引魂動魄的魅力,它就是華夏民族傳承不息的韌性文明。文明的美在于源遠流長,它發(fā)軔于黃河,流蕩于長江,浩浩湯湯奔騰不止;文明的美在于內涵蘊藉,它育于修養(yǎng)集于素質現(xiàn)于言行舉止;文明的美在于能量無窮,它能提升人格,消解矛盾,填平嫌隙,增進感情,和諧四方,讓人類如沫春風,安享太平。
透過歷史的嵐帳,隱約中祖先用石斧開辟出的圖騰依舊清晰。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璀璨的文明訴說著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教養(yǎng)——孔融讓梨的禮貌;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體貼;毛澤東“敬老尊賢”的謙和可親。言為心聲,行為內現(xiàn),圣賢偉人的德行,無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用一顆刻堅韌的心傳承著東方的精髓,修身養(yǎng)性共建和諧,讓“文明”經(jīng)久不衰。
傳承文明,人人有責。
朱相遠在《中華世紀壇序》曾言:“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笨梢,中華文明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jīng)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每個答案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的燦爛星空!敝v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清初思想家顏元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大意是說崇尚禮儀非常重要。
宋代學者楊時、游酢二人求學時曾經(jīng)有程門立雪的典故,留下尊師敬長重道之感人佳話;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倡“誠忠形外”,注意“一舉一動之微”的禮貌,被尊稱為“文明禮儀的楷!薄
個人的美好形象,是靠平日里的言行舉止表現(xiàn)出來的;而一個國家美好形象的建立,需要每一個公民在公共場所遵守規(guī)矩、彬彬有禮。
梁文道先生曾說:“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癥!碑攩适У赖、氣節(jié)成為思維定式,丟棄傳統(tǒng)文化成為國民現(xiàn)象,違背禮節(jié)破壞規(guī)矩成為言語行動方式,人類勢必會朝著市儈庸俗發(fā)展,而與文明背道而馳。如此,國危矣!
我們是禮儀之都文明之邦。新世紀新時期的新青年們有責任有義務力挽狂瀾,拯救日漸滑坡的社會風氣,喚醒道德意識,讓文明韌性發(fā)展。
愛護環(huán)境,你丟我撿;遵守秩序,你擠我讓;待人謙讓,你好我學。將尊師敬長、尊老愛幼,遵規(guī)守紀、愛國愛家、真誠友善等文明、禮儀、素質、教養(yǎng)等常識牢記于心,并認真踐行落實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文明成為一種品質,一種修養(yǎng),人人信仰推崇,奉為圭臬典范,成不二法則。
拿破侖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當這頭獅子醒來時,世界都會為她發(fā)抖!倍覀兊念I導人向世人宣告:“這頭獅子已經(jīng)醒了,但這是一頭文明的、可親的獅子!币粋民族,百種文化葉;中華屹立,萬朵文明花。讓韌性的文明,在新世紀再創(chuàng)輝煌。
2019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星光
有人說:“每當有一顆星星隕落,就會有另一顆星誕生。”我在努力尋找,外公,你在哪里?----題記
十八年來,我從未經(jīng)歷過生離死別。年底,外公——那個最惦念我的人永遠離我而去了。雖然之前也得知過一些外公患重病的消息,但噩耗傳來,仍是晴天霹靂,撕心裂肺的心痛。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不!這不是我想要的!
寒假前一個月,外公在家里打點滴。身體削瘦,意識還很清醒,見我進門,外公不顧病體,掙扎著要坐起來。我連忙撲到外公懷中,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外公撫摸著我的頭,輕輕說:“乖孩子,別怕,外公沒事的。”我緊緊地抓住外公的手,任淚水在眶眶里打轉。
后來,外公的身體每況愈下,住院了,老是說胡話,吃不下任何東西…..
好不容易捱到了放假,我直奔外公家。躺在床上的外公被疾病折磨到干癟,只剩皮包骨。蒼白的臉色,像白紙一樣。眼睛微閉著,看不到一絲生息。
我大聲呼喊著:“外公!”外公好像是有感知的,聽到我叫他的第一時間,極力地想睜開眼睛看看外孫,但僅僅是翻動眼皮的勁頭似乎就已經(jīng)耗費了他全部的體力。很快又閉上了眼睛,嘴唇微張,喉嚨里發(fā)出輕微的聲響,干枯的手開始不停地抖動。
冥冥中外公還記著我!我緊握住外公的手,“外公,奇兒來看你了!”眼淚再也止不住,恣意橫流。
無論我們怎樣挽留,三天之后,外公還是走了,永遠地。
那一天我感覺世界一片黑暗,這是我第一次與骨肉至親告別,卻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斷腸之痛。如果能換回我的外公,我愿用我的所有去交換。
外公走了,讓這個春節(jié)格外清冷,炕頭一直鋪著外公生前鋪過的床單。母親和外婆說那上面有外公的氣息,留個念想不忍換掉。是啊,外公走了,可帶不走我們對他的思念。
父親節(jié)快到了,媽媽很想你,外公,你在那里還好嗎?
《朗讀者》第三期,徐靜蕾為去世多年的奶奶朗誦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聽得我,幾度哽咽。奶奶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
我不確信,是不是每個人死了都可以變成星星,都能給活著的人把路照亮。
但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照亮心隅,像永遠活在我心中的外公一樣!
2019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韌性就是可持續(xù)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出來之后,我在第一時間瀏覽了一下。北京卷的這個題目“文明的韌性”,讓我最有共鳴感。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作文題目,而是骨髓深處文化自信的真正覺醒。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年梁啟超先生說的,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明流傳了下來。時間是一個最公平的裁判員,為什么中華文明能源遠流長幾千年不斷層?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縱觀古今中外,只有中華文明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而這種包容性,表現(xiàn)出來的文明風骨就是韌性難斷。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歷,并不是沒有其他文明對中華大地侵略過。甚至在政治格局上,還成功過,甚至建立過元、清這樣的大一統(tǒng)王朝。然而,仔細研究,我們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些侵略中華文明的外族文化,不僅沒有把中華文明給取而代之,反而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慢慢選擇了向中華文明主動靠攏。因為,中華文明用自己特有韌性,對這些文明進行了潤物細無聲的同化。最終實現(xiàn)的結果,反而是侵略的外來文明被中華文明“反殺”,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當我們還在為歷史書上,把霍去病、岳飛等民族民族刪去,而憤憤不平的時候。是否想過,難道不是因為那些霍去病、岳飛抗擊過的外敵,已經(jīng)不知不覺變成了自家人。刪去這些民族英雄,并不是否認了他們的功績,只是給被中華文明同化掉的其他文明,表達一個友善的尊重。如果霍去病和岳飛泉下有知,指不定還會夸上一句,干的漂亮,咱們靠打仗沒有解決的問題,最終用文明的方式而同化掉了。
畢竟,中華文明幾千年,推崇的都不是兵強馬壯和刀劍的鋒芒,更喜歡用的好是文化的方式,類似于絲綢般的柔韌。不論是絲綢之路,還是現(xiàn)在的一帶一路,都不是搞侵略,而搞共贏。實際上,這都是傳統(tǒng)文化推崇的“強而不長,弱而不脫”的典型體現(xiàn)。
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底線都是,無論我們多么的強,都從來不曾恃強凌弱,更沒有想過稱王稱霸。因為中華文明深刻的知道,強而不長的道理,持強凌弱、稱霸逞強,從來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歷,那種征戰(zhàn)四方的大帝國,無論是西方的羅馬帝國,還是東方的蒙古帝國,哪一個不是曇花一現(xiàn)?只有中華文明,雖然偶經(jīng)動蕩,但總體上來說,還是長盛不衰。盡管朝代歷經(jīng)變遷,但中華文明的內核從來都不變。
當然,中華不恃強凌弱,但是誰想要欺負古老的中國,那也是做不到的。即便是積弱的中國,也不會走到被別人隨意*的地步。近代的中國,可以算是中華最低谷的時期,然而面對列強的侵略,經(jīng)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們仍然實現(xiàn)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至于說,最近吵的沸沸揚揚中美的貿易戰(zhàn),對于久經(jīng)風浪的中華民族來說,只是一個小小插曲而已,不值一提。
這一切的底氣,都來自于中華文明的韌性。
“韌性”從詞意上來看,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但對于解釋文明的韌性,還是顯得有些空洞、虛飄。務實的講,中華文明的韌性,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保種思維上。
說到保種,相信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傳宗接代”四個字,這個聯(lián)想是很正確的。但,實際上,我們對古人說的“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思想,多少是有些誤解的。因為這并不是簡單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而是表達對傳承的重視。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我們對形式的重視,大于了對實質的領悟。
在傳統(tǒng)文化,很推崇“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而這種強調后繼有人的思維,并不局限于血緣上,更多關注的是文化傳承上。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甚至認為文脈關系,比血緣關系更近,學生甚至某種程度上比子弟更正宗,畢竟傳承文化的才是中華文明的精髓,而非血脈。
這也就是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實現(xiàn)多民族的大一統(tǒng),靠就是中華文明強大的融合性。世界上,也只有韌性的中華的文明才有這種功能,那種排外的文明是無法實現(xiàn)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文化自信也是來自于文明的韌性。因為我有這種韌性在,所以我知道,也許在階段性,我們是處于弱勢,但是從長遠看,從全局看,我們才真正的贏家。因為我有韌性,所以,我從來不會掉線。這就類似于“剩者為王”的思想,冥冥之中,我們的文明很清楚,誰能在贏得時間線,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因為我有韌性,所以,我從來不任性。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無論你怎么折騰,我都用我的韌性為這個世界托底,所以,最終這個世界,還是由我來做主。
2019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何謂文明?
何謂文明?
“文”是對應“武”而言的,兩者都是講人和人,機構和機構,階層和階層,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武”是叢林法則,誰拳頭大誰說了算,大家對抗,而“文”則是不妨大家坐下談一談,“文”的本意里有紀錄雙方誠信的意思,就比如我們現(xiàn)在說簽個合同,簽個條約之類,大家合作;總之武是摧毀,文是建設。
所以文明不過就是“文”的那一部分比較明顯,至少多過“武”的部分,也就是文明更愿意建設而非摧毀。因此每天喊打喊殺的,大體不能算文明人。
孔夫子說“郁郁乎文哉”,就是說“文”是發(fā)展、生長、具有親生命性的,因此孔子才會“制禮”——“禮”的本質是要人們克制“武”的傾向,所謂“克己復禮”,也就是通過“禮”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舉止以達到“文”的目的。
為了讓人能夠更好滴遵“禮”,孔子還強調說要通過“作樂”來調整改變一個人的狀態(tài),這樣他就能很好滴達成“克己”。比如音樂可以讓人平靜下來,也可以讓人振奮起來。此所謂中國的“禮樂文明”,很有建設性。
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吹秸f什么“文明入侵”/“文明的沖突”那都是不準確的,如果說文明總是這么具有侵略性,那么這個文明一定是不會長久的,也就是缺乏韌性的。
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其間*、戰(zhàn)爭遠多于承平之時,異族外強入侵占領亦有之,為何能依然屹立不搖,不似其他文明古國到如今只成為斷壁殘垣、歷史追憶?這種韌性的根源也就在于我們文化中“禮樂文明”強調文而不非武的內核本質。
再觀今日之世界,二戰(zhàn)之后建立的全球文明體系正可能受到嚴重威脅,國家之間出現(xiàn)逆全球化趨勢走向對抗,地區(qū)之內利益愈發(fā)難以平衡走向*,宗教沖突、種族沖突、貧富沖突,各種極端思潮走上前臺,“文”在消退,“武”在滋長。
人類歷每一次文明浩劫都是因為“武”上臺壓制了“文”。這一次,能否堅持文明的韌性可能對全世界都很重要!
尤其是我們中國自己!
2019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2019年的色彩
2019年,注定是奮斗的一年,努力的一年,幸福的一年,收獲的一年,令人驕傲的一年。2019年是豐富的一年,是多彩的一年,若要賦予它色彩,我想它是銀白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更是紅色的一年。
2019年是銀白色的一年。無數(shù)銀白色高鐵馳騁在我國大江南北,駛過沙漠,草地,密林,農田。商合杭高鐵蕪湖長江大橋順利合龍,京張、張呼高鐵都已開始倒計時,多款新型“復興號”高鐵動車組于今年正式運營,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樣車也在青島下線。中國高鐵,正像一條巨龍,奔馳在中華大地。
我曾于數(shù)周前從南京乘坐“復興號”返回北京。車窗外的景物急速地向后退去,一時間竟令我有了穿越時光隧道之感,仿佛將我?guī)Щ氐搅藭锏哪莻年代。那時,北京到南京的鐵路剛建好,需要整整二十個小時,南京長江大橋建好后縮至18小時,后隨著鐵路一次次的提速,時間在一次次縮短,14.5小時,12小時,11.5小時,8小時,乃至3.5小時!1000公里,僅僅3.5小時,這是那個年代的人們想都不敢想的。
“前方到站,北京南站”,伴隨著一陣甜美的女聲,列車漸漸減速。我看到那停滿車站的銀白色高鐵,我又看到車廂中電視上播放的新鐵路試跑視頻,我感嘆,2019年,是銀白色的一年,并深深感受到對祖國無限的驕傲。
2019年,是綠色的一年。我國大量的沙漠和荒地出現(xiàn)了久違的綠色和那看似不可能的生機。那是因為無數(shù)平凡的抗沙戰(zhàn)士活躍在抗沙的一線,他們不求名利,不求光鮮亮麗的生活,而僅僅想為我國的環(huán)境盡自己的一份力,令我國更適合居住。正因為他們的努力,我國的沙漠荒地才被披上綠外衣,使得NASA都發(fā)文感謝中國使地球更綠。這些可敬的治沙戰(zhàn)士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都表示得很淡然,他們表示不要名利,繼續(xù)治沙。他們令我肅然起敬。
2019年,同樣是藍色的一年。全國霧霾情況得到極大緩解,藍天白云的日子更多了。冬奧會的準備活動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著,部分場館已向公眾開放,這樣的效率也許只能在中國看到。2019年,中國首次海上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
2019年,更是紅色的一年。我們在今年熱烈慶祝五四運動100周年與共和國70華誕,全國上下都在為這些喜事歡呼。但就在這高興之時,一盆冷水潑在每一個人頭上,美國宣布對華開展貿易戰(zhàn)。這無疑是一件巨大的事情,世界GDP第一的國家對華宣戰(zhàn)!但我們的黨和國家沒有驚慌,隨之而來的是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冷靜的對策。我國政府一方面堅持理性冷靜地與美談判,一方面堅決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美國還是那個美國而中國已不是那個中國了。我們不再一味妥協(xié),我們敢于與他們對抗。我們敢于堅持:“談則大門打開,打則奉陪到底!
我國企業(yè)華為公司經(jīng)過多年努力,成為了世界上的通訊設備供應商。美方妄圖通過對其制裁,從而重創(chuàng)華為。哪知無數(shù)華為員工懷揣紅色中國心,研究紅色中國芯十余年,早已打破其壟斷。正如央視所說:“美方無底線,中方有底氣!毕嘈旁谌A為背后無數(shù)被制裁的公司一樣可以懷著一顆紅心,攜手團結,渡過這一難關。
2019年,是多彩的一年。2019年,我們體驗到了科技成就帶給我們的驕傲和喜悅。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不再是憧憬,山舞銀蛇不只是文人筆下的浪漫場景。面對外來的挑釁和壓力,我們不再驚慌。我們攜手同心,共同編織了不平凡的,多彩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