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公羊傳:《哀公九年》原文譯文#】《春秋公羊傳》簡稱為《公羊傳》,其記載上起魯隱公元年,止于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是儒家的經(jīng)典之一。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公羊傳:《哀公九年》原文譯文。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九年①,春,王二月,葬杞僖公。
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②。其言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詐之也③。
夏,楚人伐陳。
秋,宋公伐鄭。
冬,十月。
【注釋】
、倬拍辏呼敯Ч拍辏ü486年)。
、谟呵穑核螄孛诮窈幽翔娇h境。
、墼p之:何休注:“詐,謂陷阱奇伏之類。”
【譯文】
魯哀公九年,春季,周歷二月,安葬杞僖公。
宋國大夫皇瑗率領軍隊在雍丘這個地方輕“取”鄭國軍隊。這里說“取”鄭國軍隊是什么意思?打敗鄭國軍隊太容易了。怎么會太容易呢?因為宋國軍隊是采用奇襲取勝的。
夏季,楚國軍隊攻打陳國。
秋季,宋景公親自領兵攻打鄭國。
冬季,十月。
擴展閱讀:《公羊傳》史學價值
《公羊傳》的歷史思想比《谷梁傳》更為豐富,其影響也更深遠。在漢代,公羊學大顯于世。魏晉以后雖經(jīng)一千多年的消沉,至鴉片戰(zhàn)爭前后卻重新復興,而且風靡一時,成為近代維新運動的思想武器,并且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中國思想界接受西方進化論的思想基礎!肮驅W”的產(chǎn)生和兩次盛行,是思想史、史學發(fā)人深思的歷史現(xiàn)象,其秘密在于《公羊傳》中蘊含著一套獨有的政治———歷史哲學。
《公羊傳》寫定于漢初,系用漢代通行的隸字書寫,它是今文經(jīng)學中富有理論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學者認為,《春秋經(jīng)》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觀點,處處包含“微言大義”。這同古文學派認為《春秋經(jīng)》是一部歷史著作不同。從這一根本點出發(fā),《公羊傳》包含著一些可供人們發(fā)揮的歷史思想:
第一,《公羊傳》認為孔子在《春秋經(jīng)》中貫穿了“大一統(tǒng)”、“撥亂反正”等政治“大義”。大力彰揚孔子擁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場,作為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原則,為戰(zhàn)國晚期正在進行的“統(tǒng)一”作輿論的準備。甚至直接成為孔子專為漢代天子而制定的治國綱領!
第二,《公羊傳》又包含有歷史變易觀點,人們可以據(jù)之推演,劃分歷史的發(fā)展階段。此即的公羊三世說。更重要的是,其對于三世異辭說的解釋包含一個很寶貴的觀點:不把春秋242年視為鐵板一塊、凝固不變,而看作可按一定標準劃分為不同的發(fā)展階段。
第三,《公羊傳》專講“微言大義”。上述兩項都是極重要的“微言大義”,其他明顯的還有:隱公三年講譏世卿;莊公四年講“九世復仇”;閔公元年講“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等。諸如此類都可以大加引申比附。
總括來說,《公羊傳》的歷史哲學具有政治性、變易性和可比附性三大特點,在儒家經(jīng)典中并不多見。
《公羊傳》的主要精神是宣揚儒家思想中撥亂反正、大義滅親,對亂臣賊子要無情鎮(zhèn)壓的一面,為強化中央專制集權和“大一統(tǒng)”服務!豆騻鳌酚葹榻裎慕(jīng)學派所推崇,是今文經(jīng)學的重要典籍,歷代今文經(jīng)學家都常用它作為議論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戰(zhàn)國、秦、漢間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