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我們的政治制度不是從我們鄰人的制度中模仿得來的,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而不是我們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在大多數(shù)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shù)人手中。
——伯利克里
材料二在雅典居民中,20萬奴隸和3.2萬外幫人是被剝奪政治、法律權利的;在16.8萬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萬人,其中婦女毫無權利,所剩全權公民男子就只有4.2萬人了。其中第三級公民占2.5萬人,第四級占1.6萬人,第一、二等級奴隸主和大所有者公民就不過1000人而已。
材料三希臘是哲學的故鄉(xiāng),三位希臘先哲都與雅典有關;蘇格拉底和伯拉圖出生于雅典,而亞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學習,后在那里講學,是集古希臘科學文化知識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閱后回答:
。1)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應如何評價材料一津津樂道的內容。(6分)
(2)材料三的現(xiàn)象與材料一有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為什么?(4分)
2.(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
——《戰(zhàn)國策》
材料二秦孝公時,有人曾當面批評商鞅:“相秦不以百姓為事”,“殘傷民以峻刑”,違背了“得人者興”、“恃德者昌”等治國原則,是絕對不會有好下場的。西漢時,思想家賈誼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甚至有人認為,秦二世而亡的根子早在商鞅變法時代就種下了。
——人教版改革模塊課本
材料三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涫軔好谇,有以也夫。
——《史記》
材料四商鞅變法時法令均向全國民眾宣布,民眾對法律條文都非常熟悉,不敢有任何違反。秦惠王發(fā)兵捕殺商鞅時,商鞅聞訊出逃。一日,他逃到一處旅館投宿。店主按照商鞅頒布的法令,必須驗明他的身份,否則就要受重罰。結果,商鞅投宿的要求被拒絕,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所以,后人說商鞅是“作法自斃”。
回答:
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應該如何評價商鞅變法和商鞅本人。(請先擬定一個題目,再分段、分方面進行論證)(10分)
3.(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當梭倫成為政事的的時候,他就禁止以人身為擔保的借貸,一舉而永遠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債務,其法案曾以“解負令”聞名,意即人民卸下他們的重擔。有些人想用這些事情來毀謗梭倫,事實是這樣的,當梭倫要制定解負令時,他曾預先告訴一些貴族,后來,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說的那樣,他被他的朋友以謀勝算了,但打算毀謗他的人就說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為這些人借了錢,買來許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實行取消債務時,他們都成了富翁;據說后來以祖?zhèn)髫敻宦劽哪切┘易寰褪瞧鹪从诖。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計是較為可靠的……所以我們必須認為攻訐梭倫之說是錯誤的。
——亞里士多德關于梭倫改革的論述
材料二(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讎也,愿大王圖之。”
——《戰(zhàn)國策•秦策一》
材料三人人封章,得直達于上。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間疾苦,悉達天聽。每日每署章皆數(shù)十,上雞鳴而起,日晡乃罷,覽閱奏章,猶不能盡。
——《戊戌變法記》
閱后請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述梭倫改革的主要內容。并指出毀謗梭倫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4分)
。2)據材料二、分析導致商鞅悲慘結局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對材料三所示的現(xiàn)象你如何看待?(2分)
。4)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認識?(2分)
一.單項選擇題(共計25小題,每小題2分,合計50分)
1.在我國古代,祈盼“五谷豐登”和“六畜興旺”是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這反映了中國古
代農業(yè)經濟的重要特點是
A.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家畜養(yǎng)殖的傳統(tǒng)B.采用“男耕女織”的經營方式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模式日益完善D.以種植業(yè)為主,家畜飼養(yǎng)業(yè)為輔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代傳統(tǒng)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有①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開始出現(xiàn)②個體小農經擠形成并開始成長③精耕細作技術進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壟斷商業(yè)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圖4描繪了漢代農民使用四齒釘耙耕作的場景。它反映出當時
A.開始使用鐵器B.注重精耕細作C.尚未推廣牛耕D.雇傭關系盛行
4.宋朝范成大詩云:“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痹娋渲蟹从车男畔⒉话
A.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B.農村經濟存在性別分工?
C.農民過著衣食無憂的田園生活?D.當時的紡織材料中有麻和絲
5.下列關于井田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它是一種國有土地制度,土地歸全國人民所有
B.獲得井田的貴族擁有使用權,可以將之轉讓和買賣
C.奴隸在井田上集體勞動,沒有人身自由D.戰(zhàn)國時期,井田制開始走向崩潰
6.精耕細作是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的主要模式。推動這一模式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不包括
A.耕作工具不斷改進B.生產組織的小型化C.水利設施逐漸完善D.土地兼并日趨加劇
7.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租佃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A.租佃方式早在春秋開始出現(xiàn)
B.漢代租佃經營成為僅次于自耕農形式的重要經營方式
C.宋代租佃經營方式的地租形態(tài)主要是貨幣地租
D.明清時期,租佃制普及全國,成為農村經濟中的主要形式
8.下列對我國古代農業(yè)基本狀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經營以一家一戶為單位B.漢朝時開始使用鐵農具
C.重視精耕細作D.重視灌溉
C.小農經濟形式下的家庭結構比較穩(wěn)定D.生產力的進步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產生
9.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主要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對這一經濟形式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小農經濟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B.小農經濟的基本特點是“男耕女織”
10.明朝海瑞說:“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鼻鹂Uf:“井田既廢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貧富不均!薄跋尢镏x,均田之制雖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暫而不可以常也,終莫若民自便為之德得!毕铝袑@些材料理解,判斷錯誤的是
、俸H鹫_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問題,提出了科學的解決辦法②丘浚客觀的分析了我國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問題③他們都看到了土地不均這一封建社會的現(xiàn)象④他們都認定限田、均田是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消除貧富不均現(xiàn)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昔圣王之處士也,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從《國
語•齊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我國古代手工業(yè)經營形態(tài)是
A.官營手工業(yè)B.家庭手工業(yè)C.民營手工業(yè)D.官營和民營合并的手工業(yè)
1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詞”說:“平川多種木棉花,織布人家罷緝麻,昨日官租課(征稅)正急,街頭多賣木棉紗!睆闹形覀兛梢钥闯霎敃r
A.政府壓制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B.出現(xiàn)棉紡織業(yè)的手工工場
C.農民直接以棉紗抵稅D.棉布正逐漸取代麻布
13.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歐頸細口瓷瓶、五彩鏤空云風紋瓶、青花花卉紋執(zhí)壺。該收藏家的生活時代不早于
A.魏晉B.隋唐C.宋元D.明清
14.《漢書•食貨志》記載:“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
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這表明
A.朝廷重農,百姓抑商B.重農抑商政策出現(xiàn)上下相背離傾向
C.百姓皆重商輕農D.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農抑商15.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拉斐爾的《圣母像》都具有內容世俗化的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畫家個人愛好B.人文主義傳播C.商品經濟發(fā)展D.社會上層倡導
16.假設唐代一位商人到長安做生意,其活動中不可能出現(xiàn)
A.其生意活動必須接受專門管理機構的監(jiān)督管理
B.讓手下從各地的草市搜羅地方特產到長安販賣
C.在居住區(qū)開綢緞店D.在市里賣瓷器
17.“御街一直南去,過州橋,兩邊皆居民。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辈牧现杏涗浀膬热菰缈赡艹霈F(xiàn)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長安城B.唐朝長安城C.北宋汴京D.明朝蘇州
18.明代徽州商人佘文義“……少貧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華靡,布袍芒履,游名卿
大賈間泊如也。置義田以養(yǎng)族之不給者,……捐四千金建石橋,以利行人!辈牧戏从吵鲋
國古代商人的傳統(tǒng)是
、偾趦致富②樂善好施③注重誠信④守法經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19.明朝中后期,出現(xiàn)“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農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這說明
A.明朝廢除了重農抑商的政策B.商品經濟相對發(fā)達
C.社會貧富分化加劇D.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
20.明朝時,太湖地區(qū)出現(xiàn)大量“以機為田,以梭為耒”的家庭;蘇州震澤鎮(zhèn)及近鎮(zhèn)各村居
民“盡逐絲綢之利”,松江地區(qū)男女幾乎均以棉織為業(yè),景德鎮(zhèn)有制瓷窯1000多座。上述
現(xiàn)象表明明朝時期
、偕唐方洕鷿B入到農村②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③地域性的社會分工明顯④松江等地區(qū)的自然經濟解體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1.宋代人口有1億,耕地面積5.6億畝;鴉片戰(zhàn)爭前,清代人口達到4億,耕地面積只有11`~12億畝。相對于宋代,清代養(yǎng)活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俑倪M生產工具②精耕細作③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④擴大海外貿易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下面是明代蘇杭地區(qū)居民的職業(yè)結構表。從中解讀出的正確信息有
職業(yè)自耕農佃農工場工人商人、工場主
占人口比例24%36%30%10%
、僮匀唤洕呀浲呓猗谧獾桕P系進一步發(fā)展③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④絲織業(yè)發(fā)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3.明清時期,制瓷中心景德鎮(zhèn)發(fā)展迅速,從事商品生產的民窯,其數(shù)量和規(guī)模逐漸超過專門為官府服務的官窯,出現(xiàn)了官府委托民窯代燒瓷器的現(xiàn)象。這表明這一時期
A.官府力圖控制民窯生產B.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
C.自然經濟開始解體D.生產技術提高,商品經濟發(fā)展
24.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寫道:“夫成績者,今所現(xiàn)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績以為
因;而今之成績又自為因,以孕產將來之果;因果相續(xù),如環(huán)無端,必尋出因果關系,然
后活動之繼續(xù)性可得而懸解也。”下列沒有因果關系的歷史現(xiàn)象是
A.鐵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B.明清資本主義萌芽——近代民族工業(yè)產生
C.工業(yè)革命——鴉片戰(zhàn)爭D.民族工業(yè)短暫發(fā)展——無產階級隊伍壯大
25.“重農抑商”的觀念與政策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下列理解錯誤的是
A.重農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潤B.重農抑商觀念是中國農耕社會的產物
C.重農抑商觀念在明清時期已基本瓦解D.重農抑商政策提升了戰(zhàn)國時秦國國力
二、材料題(共3小題,第26題16分,第27題17分,第28題18分,合計50分)
26.(16分)在封建社會中,自耕農是社會的基礎,他們的生存狀況,事關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閱讀以下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為了保證賦稅,徭役的供應,封建國家歷來關注自耕農階層的存在!胺(wěn)定小農”是封建王朝長治久安的良策,當一個新王朝建立時,對此尤為關注。歷代統(tǒng)治者采取鼓勵墾荒等政策,積極培植自耕農.誠然,自耕農這一階層是很不穩(wěn)定的,經常分化.
——摘自葉顯恩《明清徽州農村社會與佃仆制》
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勝(不能承受),則賤賣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歐陽修《歐陽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三自田制壞而兼并之法行,貧民下戶相多,而中產之家(相當于自耕農)賑貸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狽無策,只有流離餓殍耳。
——《極荒活民書》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
——《天朝田畝制度》
材料五“第十一條分配土地,以鄉(xiāng)或等于鄉(xiāng)的行政村為單位,在原耕基礎上,按土地數(shù)量、質量及其位置遠近,用抽補調整方法按人口統(tǒng)一分配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封建國家為什么要關注自耕農的存在?(4分)這一階層在中國終形成于什么時期?(2分)
(2)根據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會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農生存的因素。(4分)
(3)比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處。(2分)
(4)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自耕農經濟的結束成為必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結束自耕農經濟所采取的措施和影響。(4分)
26.(1)自耕農是封建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是賦稅和徭役的保證。(4分)春秋戰(zhàn)國(2分)
(2)有利:封建王朝初期的政策扶持。不利:封建國家的沉重的賦稅徭役負擔;自然災害;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4分)
(3)同:按人口平均分配。(2分)
。4)中國:1953---1956年,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農民土地所有制結束,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4分)
27.(17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敘述:明朝浙江淳安縣的一個小地主,依靠仆人販售漆油等物品,致
富數(shù)千金,于是購置田產,居為大地主。又有蘇州王憲,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經營了一個玉器店鋪,更富裕了。
材料二新都(新安)勤儉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閑,走長途而赴京試,則短褐至玕,
芒鞋淅足,以一傘自攜,而吝輿馬之費。問之則皆千萬金家也;杖怂拿裣虡忝,其起家以資雄閭里,非數(shù)十百萬不稱富也,有自來矣。
——顧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三《鄭氏規(guī)范》介紹,大地主鄭氏家族的條規(guī)規(guī)定:“佃人用貨幣折租!
材料四《清代全史》敘述:杭州人張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購織機一張從事紡織,
忻織濘布精良,“每一下機,人爭鬻之”,因此獲利甚多,后來織機發(fā)展到二十余張。
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從事的經濟活動有哪幾種?(3分)
。2)這幾種經濟活動對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
。3)顧炎武認為徽商發(fā)財致富的原因有哪些?你認為他還忽略了徽商致富的哪些歷史原因?(6分)
。4)哪一種經濟活動是當時社會經濟的主流?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27.(1)經營商業(yè)活動;從事封建地租剝削;興辦手工工場。(3分)
。2)經營商業(yè)和興辦手工工場,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投資田產,從事封建地租剝削,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4分)
。3)勤儉,謙虛和樸實。(2分)但是他忽視了徽商利用政府給予的有利時機,充分了解市場需求,拓寬經營領域和范圍,甚至足跡遍布海內外,同時講求誠信誠實的商業(yè)理念。(4分)
(4)投資田產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的主流。因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統(tǒng)治地位。(4分)
28.(17分)中國農民問題的核心是土地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詔均天下民田,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畝、婦人40畝,亦稱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種一年,休耕兩年的貧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畝、婦人60畝)以供耕作……十年,給事中李沖上言:“其民調,一夫一妻,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內安之!段簳•食貸志》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多分,人寡則寡分,雜以九等……天下皆天父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則主有所運用,天下大家處處平均,人人保暖矣!短斐锂制度》
材料三似乎歐美各國應該家給人足,樂享幸!欢嚳锤鲊默F(xiàn)象……富者極少,貧者極多……所以倡民生主義,就是因貧富不均……聞得有人說,民生主義是……奪富人之田為己有;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隨口說去,不必管他……兄弟所信的是定地價法……
——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
材料四2007年5月13日上午,在湘潭縣泉塘子鎮(zhèn)“湖南超級雜交稻種三產田年產工程示范基地”的稻田旁,棋盤村農民陳德云這樣對*說:“我們農民吃飯靠兩平,一靠*,二靠袁隆平。”——光明日報2007年5月23日報道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實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有何特點?(3分)
(2)材料二體現(xiàn)了《天朝田畝制度》的什么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制度并沒有真正實行的主要原因。(4分)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如何評價孫中山提出的“定地價之法”?(4分)
(4)材料四中所提及的兩位人物對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貢獻具體是什么?概括指出促進我國新時期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4分)
(5)如果將上述材料作為研究資料,請你設計—個恰當?shù)恼n題。(2分)
28.(1)均田制。(1分)特點:國家授田給農民、農民承擔賦役。(2分)
。2)絕對平均主義。(2分)原因:①制度自身的局限性。②缺乏必要的社會條件(2分)
(3)評價:“平均地權”是資產階級的土地綱領,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利益與要求;但它是一個改良主義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認了封建地主對土地的權益,是一個不徹底的土地綱領。(4分)
。4)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雜交水稻。(2分)政策和科技(2分)
。5)農民與土地(2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