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關于冬天的古詩詞閱讀#】冬季在很多地區(qū)都意味著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選擇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越冬。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關于冬天的古詩詞閱讀。歡迎閱讀參考!
《滿路花·冬》
宋代:張淑芳
羅襟濕未干,又是凄涼雪。欲睡難成寐、音書絕。窗前竹葉,凜凜狂風折。寒衣弱不勝,有甚遙腸,望到春來時節(jié)。孤燈獨照,字字吟成血。僅梅花知苦、香來接。離愁萬種,提起心頭切。比霜風更烈。瘦似枯枝,待何人與分說。
【賞析】
衣襟上的淚痕還未來得及干去,凄涼的雨雪又霏霏而至。眼睛雖犯困,而腦子里是一團糟。處于失眠狀態(tài)中的她,根本無法入睡。朋友,那種杳無音訊,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的感受,你可曾有過?
凜冽的寒風,肆意呼嘯,似乎快要把窗前的竹葉全部折斷。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青燈搖曳著微弱的光,映照著她那蒼白美麗的臉龐。填完這闕詞的時候,想必她那雙纖纖細手早已冰涼。
離愁別緒,從來都是剪不斷理還亂。她那顆歸家的心,似乎比西風更要猛烈和迫切。在這漫漫的寒冷冬夜,瘦如枯枝的她,找不到傾訴愁苦的對象。唯有那一縷縷襲來的暗香,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又給予了她精神上無比的慰藉。此時,也只有梅花最為懂她了,總是與之相依為命。
是不是,只有這樣的夜晚,一個人才明白思念有多苦?是不是,只有這樣的境地,一個人才知道寂寞該有多么地可怕呢?
作者不僅善于寄情于景來表達她的情思,更有將物人性化的一絕。如“梅花知苦、香來接!罢Z言精妙,形象生動。富于靈性,情思深遠。
“又是凄涼雪”。人生淪落至此,凄涼的又豈止是雪?北宋詩僧仲殊也說:“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边@些看似平淡的尋常之語,實乃作者當時心境使然。
煞拍的”瘦似枯枝,待何人與分說?”與柳永的“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意境如出一轍,很容易與人的心靈發(fā)生碰撞,起到共鳴的效果。
遙想那千年前的孤獨之人哀婉凄苦的神情,宛若歷歷在目。作者避世此地,雖無人打擾她的清靜,可要命的是,身邊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在反復讀完她這闕《滿路花》的時候,那種人世間寂寞飄零之感,真真是直抵人的內心深處了。想起韓愈所說的“其言有感觸,使我復凄酸”的情形,也大概不過如此。
《晝夜樂·冬》
元代:趙顯宏
風送梅花過小橋,飄飄。飄飄地亂舞瓊瑤,水面上流將去了。覷絕似落英無消耗,似那人水遠山遙,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見他來到!
佳人,佳人多命!今遭,難逃。難逃他粉悴煙憔,直恁般魚沉雁杳!誰承望拆散了鸞鳳交,空教人夢斷魂勞。心癢難揉,心癢難揉。盼不得雞兒叫。
【譯文】
美人啊美人,真是薄命。這一回,真難擺脫,難擺卻那花容月貌憔悴消瘦。這樣音訊全無魚沉雁杳。活生生拆散了鸞鳳的情交,白白地讓人魂牽夢繞。心癢癢倍受煎熬,心癢癢備受煎熬,只盼著雄雞早早啼叫報曉。
《冬夕寄青龍寺源公》
唐代:郎士元
斂屨入寒竹,安禪過漏聲。
高松殘子落,深井凍痕生。
罷磬風枝動,懸燈雪屋明。
何當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譯文】
放輕腳步緩緩的踏過寒竹林,打坐修禪只能聽到那銅壺水滴滴落的聲音。
高高的松樹上落下顆顆松果,那深井的水面也慢慢凝結成冰。
磬聲停罷屋外的樹枝仍在隨風而動,懸掛的燭燈將那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屋舍映照的格外溫暖明亮。
候邀請我于你那里留宿,讓我也好沐浴著月色感受萬物靜寂與內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