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秋節(jié)那天,我和媽媽負(fù)責(zé)買月餅,到了供銷超市,超市真是人山人海。
我們好不容易才擠到買月餅的柜臺前,柜臺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月餅,包裝盒十分的精美。有的上面印著大大的金牡丹,有的印著嫦娥奔月,還有的印著金色的桂花……媽媽買了一盒印有嫦娥奔月圖案的月餅,我打開一看,月餅不是很大,真有點“買櫝還珠”的味道呢。
晚上,我們?nèi)胰藝陉柵_上,月餅被切成小塊,放在了盤子里,我剛想那一塊吃,奶奶說:“不能吃,先讓月神嫦娥娘娘吃。”說著還拜了拜月亮,看著奶奶的樣貌,我突然想起了“貂蟬拜月”的故事,我說:“奶奶,你是美女貂蟬阿。”奶奶聽了我的話,笑的滿臉是皺紋。這時,弟弟伸手想拿一塊月餅,爸爸發(fā)話了,他指著天空上明亮的月亮說,誰能說出帶月的一句古詩,才能夠吃月餅,我搶先說:“月是故鄉(xiāng)明”,表姐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奶奶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奶奶的這句話,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爺爺若有所思地說:“四川老家的親人此刻肯定也在望著這輪明月想念我們呢。老家此刻肯定建設(shè)的更好了,唉,明月何時照我還”爸爸說:“此刻咱們家的生意賺了不少錢了,十一長假我們?nèi)页孙w機回家,欲上青天攬日月。”
聽了爸爸的話,我們?nèi)叶己芘d奮,媽媽更是高興地說:“來,我給全家講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節(jié),我家收獲了期望,收獲了快樂,這就是我家的中秋節(jié)。
篇二
“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天是中秋佳節(ji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這首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傍晚,我踩著板凳扒在陽臺上,望著天空,等著月亮的出現(xiàn)。天空還是灰暗的,一兩分鐘過去了,我抬起頭:“阿!月亮出現(xiàn)了!痹铝恋念^先露了出來,天空比剛才亮了一些,然后只見月亮的身子也慢慢地從云朵里鉆出來,隨后,月亮的腳也從天空中出現(xiàn)了。“阿!”天空好亮阿!月亮四周圍著幾顆小星星,小星星不時地對著月亮眨眼,仿佛無數(shù)盞明亮的燈,月亮也對小星星微笑,真美阿!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大地上的小草更綠了,花兒更美了,一群頑皮的孩子們在月亮下面玩耍,月光灑向他們,他們玩得更歡快了!
“媽媽!媽媽!”我喊著媽媽。媽媽走了過來問:“干嗎”我說:“給我講個關(guān)于月亮的故事吧!”媽媽說:“從前有一個月亮,她很想有一件衣服,于是就找來一個人幫她做衣服。這個人量了量月亮的身體,就回家做了。第二天,這個人把衣服拿來。月亮試了試,太小了。這個人只好又回去改衣服。第三天,這個人把衣服給了月亮,月亮又試了試,還是太小,就這樣十五天后,做的衣服全小了,月亮只好躲在云彩里了!眿寢寙枺骸澳忝靼诪槭裁丛铝恋囊路恳惶於夹帷蔽蚁肓讼胝f:“因為月亮每一天都長一斤肉阿!”話間剛落,我和媽媽都哈哈大笑起來。
中秋節(jié)的月亮是最美最圓最亮的,我愛中秋節(jié)的月亮。
篇三
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是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與春節(jié)、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它起源于唐朝時期,那時,以賞月為中心。到了清明時期,成為“民俗大節(jié)”。
中秋節(jié)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就要團團圓圓在一齊賞月,吃月餅,看電視上的《中秋晚會》。去年的中秋節(jié),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齊,說說笑笑,可開心了。在這月圓之夜,我們分享著美味的月餅,月餅象征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那天的月亮雖沒有往年的中秋節(jié)那么亮。但是,也挺美的。月亮?xí)r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風(fēng)哥哥夸她幾句,就躲到云層后面,蒙上一層細(xì)紗,顯得更加嬌氣,真迷人;時而又像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把臉露出來偷看我們過節(jié)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節(jié),我總是想起我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媽媽經(jīng)常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成語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guān)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期望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齊玩,一齊看星星。長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覺得我小時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節(jié)的地位僅次于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為“花好月圓”之時。人們從天空上那圓圓的月亮想到了人間的團圓。因此,中秋節(jié)在古代被又稱為“團圓節(jié)”,“秋節(jié)”等。人們向往著團團圓圓。團圓對于中國人來說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詩人蘇軾寫的《水調(diào)歌頭》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詩也寄托了人們的完美愿望。中秋節(jié)十分重視親情的培育與表達,對于促進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十分喜歡中秋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