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在書中,因追求她認為的所謂的幸福而積債如山,走投無路,后服毒自盡的包法利夫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是一種感情豐富的動物,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都會有著強烈的欲望。這種欲望是無法掩蓋與破滅的,它會隨著人的成長,漸漸露出本質(zhì)。
曾經(jīng)在寓言故事書中看到一篇令人尋思的文章: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拿著一個袋子踉踉蹌蹌地走在街上,國王路過時,見了乞丐,心生憐憫,根據(jù)乞丐的要求將他所認為珍貴的珠寶裝滿袋子。可是,那些珠寶瞬間消失了,乞丐說那袋子其實是一個人的欲望。一個人的欲望是無法磨滅的,即使擁有再多的珍寶,可是終究會想要更多。
從古至今,出現(xiàn)了很多的貪官,從古代的趙高到現(xiàn)在的余振東,索賄受賄都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他們因公徇私,使得平民百姓都叫苦連天;貪贓枉法,愧對國家對其的信任。盡管現(xiàn)在設定了相關法律,但是依舊改變不了他們內(nèi)心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他們依舊毫無悔改之意。蒙田曾經(jīng)說過“功名欲是一種不合情理的欲望;甚至連哲學家們自己似乎也極不愿意擯棄追求功名這個弱點!
但是,換一個角度思考,其實欲望并不是百害無一利的。因為人類有著對月球的好奇,增強了人們登上月球的欲望,美國的哈姆斯特朗,人類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為世界探索宇宙奧秘提供了不容置疑的貢獻。人們渴望可以去其他的星球定居,于是各個國家的火箭都在射向宇宙深處。
蕭伯納曾經(jīng)說過:“生活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欲望得了滿足!蔽覀儜撜_對待每一件珍寶,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充滿陽光的未來。
【第2篇】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1821-1880),是法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大師,法國19世紀小說三位巨人之一。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此書通過愛瑪?shù)那鄣膼矍楣适,揭露?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
包法利夫人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說,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就因為這樣,包法利夫人才會不滿于醫(yī)生夏爾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為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當時的法國正在被黑云籠罩。她終在被騙與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結(jié)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huán)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zhì)基礎上時,就注定了它的悲劇結(jié)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jié)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屈服?終導致了愛瑪?shù)谋瘎。蛟S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xiàn)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xiàn)實于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jié)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調(diào)整心態(tài)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里,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jié)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
【第3篇】
今天,又讀完了1992年9月版的法國作家福樓拜著,許淵沖教授譯的小說《包法利夫人》。我記住了這樣一些人:包法利夫人(艾瑪),包法利先生(夏爾),布匹商人勒和,藥劑師奧默先生,包法利夫人的兩個情人(羅多夫,萊昂),瞎子,榮鎮(zhèn)的人。這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同時不也是無數(shù)社會悲劇的一個縮影嗎?
可以設想任何一個人娶了艾瑪那樣的女人十之八九都注定不會長久幸福的,而如果一個女人遇到一個像包法利先生一樣的男人,那她一定是幸福的人了,如果她不這樣認為,也只能說明她有眼無珠。所以說找女朋友千萬不要找像包法利夫人那樣外表漂亮但缺乏智慧的頭腦,樂于幻想的女人;找男朋友一定要找像包法利先生一樣的男人。
艾瑪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簡單起來簡直不是女人,往往傾向是瘋子,變態(tài)狂,妄想癥患者,癮君子。充滿了愛情的幻想,同時又將甜言蜜語與肉欲的滿足看成愛情大的滿足,將真誠的關心看做一文不值的。我們不覺得她漂亮,相反我們覺得她很丑陋,很天真,很幼稚,或許她屬于童話中,而不屬于現(xiàn)實。
布匹商人勒和是一個十足的商人,商人重利輕別離,同時我們也看到狡猾的一面,智慧的一面,從經(jīng)濟學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個營銷高手,善于進行營銷,推廣自己的商品,出色的完成商品價值的增值,不圖短期回報,重視中長期的收益,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實現(xiàn)自己的經(jīng)濟利益,充分調(diào)動第三方力量完成討債追債,自己退居幕后進行操作。單純的角度來看,在金錢至上的社會這并沒有錯,錯就錯在包法利夫婦的愚蠢罷了,以及他們之間缺乏溝通所致。但從一種人道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個人確實不具備真善美,是一個十足的骯臟的心靈,以別人的悲劇作為自己致富的手段確實挺缺德的。但是怎么樣呢?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下,這樣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才可以笑到后。可憐真善美遇到邪惡的智慧也就只能被帶到黑暗的深淵,永遠遠離光明了。
藥劑師奧默先生,是一個圓滑世故的人,一個八面玲瓏智慧龐雜,敢于接受新技術新理念的人,或者我們可以認為他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對待包法利一家的問題上我想奧默先生已經(jīng)仁至義盡,或許他的仁義不過是假仁假義,但是這有什么關系呢?行動只要付出了,我們又何必在乎他當初的動機呢?
榮鎮(zhèn)的人也是殘酷的,我們可以看看艾瑪死后,夏爾神智混亂時所發(fā)生的情況:不久,勒和先生又要他的朋友萬薩爾出面向包法利先生討債。朗柏蕾小姐來討六個月的學費,雖然艾瑪從來沒上過鋼琴課。租書人來討三年的租書費。羅勒嫂子來討二十來封信的寄費。
我們看到了一副弱肉強食的畫卷,看到人性是如此的骯臟不堪,也看到了包法利先生的愚蠢的程度,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漂亮的艾瑪會有婚外情了,面對如此愚笨的男人誰愿意托付終生呢?這是一個矛盾。美好的品質(zhì)往往卻總是伴隨著令人困惑的愚蠢。面對弱者,社會大眾更多的欺辱,更多的是嘲笑,而很少會報以同情之心。
面對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我們只有讓自己變得足夠的聰明、強大、堅毅、勇敢、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