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桂子飄香
讀音:guìzǐpiāoxiāng
釋義:指中秋前后桂花開放,散發(fā)馨香。
三節(jié)兩壽
讀音:sānjiéliǎngshòu
釋義:舊俗對于塾師,逢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年節(jié)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稱為三節(jié)兩壽。亦用以泛指節(jié)日和生辰。
花朝月夜
讀音:huāzhāoyuèyè
釋義: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舊時也特指農(nóng)歷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月夜花朝
讀音:yuèyèhuāzhāo
釋義: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舊時也特指農(nóng)歷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篇二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明月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詩人。
當(dāng)酒席散去,好友離開,親人熟睡,詩人一個人面對明月時,自然又懷念的起了七年沒見的弟弟蘇轍。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句與前一句一樣,主語都是明月,指明月不應(yīng)該對人們抱有怨恨呀,為什么總在離別的時候變圓?
蘇軾的老師歐陽修有詞云:“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被ㄩ_不開,月圓不圓,與人無關(guān),只是人癡情,將自己的感情轉(zhuǎn)移到了花月之上。蘇軾指責(zé)明月不就有恨,恰恰反應(yīng)了他的癡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是,蘇軾的視野的通達的,他很快就明白,自古以來,人就有悲歡離合,月就有陰晴圓缺,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指明月。在人生難以避免的悲歡離合中,只希望兩人都健康長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彪m然相隔千里,但至少我們都可以一同欣賞這輪明月。
蘇軾的這首詞,有著對現(xiàn)實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從“明月幾時有”的發(fā)問起,在無始無終的時空洪流中,以超越的視野探尋自我存在的位置,審視人間的悲歡離合,其思辨深刻,境界闊大,具有動人的藝術(shù)魅力。
故中秋詩詞,蘇軾《水調(diào)歌頭》為千古絕唱。
篇三
1、我漫步在公園的林蔭道上,微風(fēng)從家家戶戶的窗前吹過,送來了月餅和水果的清香味兒。故鄉(xiāng)的月夜,多么令人神往。
2、月兒照著水,照著船,照著我。天很黑,很透明。幾顆不起眼的星星使勁地眨著眼,也想有月兒那么美?善@時,烏云伯伯嫉妒了,遮住了星,也遮住了月……
3、中秋之夜,舉杯團圓,葉已紛飛情義綿延。思鄉(xiāng)的人兒匆忙在遠方,把酒問孤月,今夕是何年?光的柔情在四散,淚已潮濕在他鄉(xiāng),枕邊漏進來的斑斑銀色的光芒,靜靜伴隨那落寞走過的痕跡。
4、月光如水,心靜若樹。在這合家歡樂的日子里,方惟感幸福生活才是生命紅塵之中不老的綠樹枝繁。近中秋,思千古,凡人自有平常心。足亦,樂哉!
5、別了中秋的圓月,你那千古傳說的柔情恨意。不再陪你心傷涰泣。
6.夜已深了,情已濃了。中秋依然在天穹中漫步流浪,走過了宿命中的寒凄,越過了夢中那相思的河流,只有徘徊在月夜里的清瘦的身影,擱淺在相思風(fēng)中的獨岸。
7、一紙月華,無數(shù)婀娜,盡染無盡悲歡。對歌當(dāng)吟,人生曳情,亙古皆有。中國古代的文人騷客們,把中秋寫得如些婉轉(zhuǎn)曲揚,如訴如泣,自是印證著一番多愁的思鄉(xiāng)念人情愫。
8、時間如水,仿佛是轉(zhuǎn)眼間,春去了秋又來,一年的工夫就這樣漸行漸遠。大街小巷、店鋪商場里,花團錦簇、琳瑯滿目的月餅,彌漫著濃濃的中秋味。
9、又到中秋,又見明月,且讓我們坐成一個圓圓的月亮,細細地品味人生的奧妙,感受生活的真諦。一任月光,如流水,綿綿潺潺……
10、美麗的月光從遙遠的天際來到人間,將她那古老的傳說張揚著。那豈止是月下老人娓娓道來的動人故事,又何嘗不是嫦娥奔月劃過太空而書寫的一首幽美詩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