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高中關于謙虛作文800字【三篇】#】“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是我一直相信的,我們在面對所取得的成功時,不能驕傲。®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提供《高中關于謙虛作文800字【三篇】》,歡迎閱讀。
【篇一】
殘陽如血,宏文頓成斷章;英雄驕傲,駿馬哀鳴末路。
關云長,無人匹敵的五虎上將,蜀國軍隊的驕傲,曾經(jīng)的過五關斬六將的威武,曾經(jīng)的千里走單騎的雄風,曾經(jīng)的溫酒斬華雄的豪邁,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都在驕傲自大那一刻灰飛煙滅。一世英名竟在彈指間化為烏有。在荊州告急時,他本應高度警覺,卻偏偏自大地放話:“吾自幼習武,何懼之!”好一個“何懼之!”可憐的驕傲自大,最終葬送了威名赫赫的五虎上將,也葬送了正在蓬勃發(fā)展的蜀漢王朝!
人生的道路很長,一時的得意不代表一世的得意。沿途的風景很美麗,但依舊是雄關似鐵,只有那些謙虛謹慎的人,才可能而今邁步從頭越。世事艱難,只有那些謙虛謹慎的人,才可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才可能把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機會,那些一味驕傲自大的人,永遠不會登上人生的峰,他們往往會在半山腰見到了一點瑰麗的色彩便喜形于色,一把持不住便從半山崖摔下去。古往今來,這樣的人和事不乏其例。
西楚霸王是一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他力能扛鼎,橫掃千軍,平定天下,封土裂疆,威風凜凜。當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他,在“時不利兮騅不逝”的嘆息聲中褪色成一張泛黃的冊頁時,當破釜沉舟的壯舉在滔滔的烏江水中滾滾東逝時,寒氣逼人的劍光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人頭落地,英明化作塵埃。
英雄如許,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背影,但也用生命留下了鮮血染城的教訓:驕傲使人落后。驕傲使西楚霸王走上了人生窮途,面對絕路,壯士掩面,烏騅悲鳴。驕傲使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乃至于無顏見江東父老。人真的不應該因為自己取得了一點小成就而驕傲自大啊。
人生的道路很長,一時的得意不代表一世的得意。人們常說,成功是對謙虛者的饋贈,失敗是對驕傲者的懲罰。一點都不錯。
當我們取得一點小小的進步時,請把它看成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驛站,看作是一個歇腳點。謙虛的面對每一個成功,這樣你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成為最終的王者。切記,驕傲使人落后。
【篇二】
《尚書》中說:“滿招損,謙受益!泵飨f:“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边@兩句話都體現(xiàn)了虛心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性。
1941年“八一”節(jié),賀龍參加了興縣的文藝晚會。一個少年詩人在朗誦自己的新作:“我要講一個英雄的故事,這一個故事,就是南昌起義。這一個英雄,就是您啊——我們的賀老總!”突然臺下有人喊:“小鬼,你這一句話不對頭啊,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是周恩來副主席,還有朱德、葉挺、劉伯承、聶榮臻等許多同志,怎么能說只有一個英雄呢?那時我還不是共產(chǎn)黨呢,能算個什么英雄?不過你也不要著急,好好改改,改好了再向部隊朗誦,下次朗誦時,我一定還來聽!
當然,像賀龍將軍這樣的例子,還有成雙成對。相傳我國詩人白居易,每當作了一首好詩,總是先念給牧童或老婦人聽,然后再反復修改,知道他們聽了拍手稱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這樣一位的詩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婦的無知而輕視他們,因為他懂得真正的文學作品必須得到人民的承認,所以他虛心求教于人民,這才使他的詩通俗易懂,在民間廣為流傳,為后人傳誦。
不僅僅是中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獲得一連串的崇高稱號和獎賞后,也毫不自傲,而是嚴謹?shù)膶彶樽约旱牟蛔,誠心誠意的向別人學習。有個愛學習的小姑娘,經(jīng)常去請教他,他總是放下工作認真接待,小女孩的媽媽批評女兒不該打擾愛因斯坦的工作,愛因斯坦卻說:“不,不!我正從她這里學到不少東西!闭嬲奶撔,是他從幼稚的提問中受到啟發(fā),從別人那里不斷的獲得營養(yǎng),不斷地開發(fā)自身才智的“能源”。
不管是賀龍,還是白居易,還是愛因斯坦,他們真正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站在虛心這高大巨人的肩膀上。
華羅庚說過:“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弊屛覀冇肋h記住,人就如分數(shù),實際才能好比分子,對自己的評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那么分數(shù)值越小。
【篇三】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生活中,謙虛使人進步是必然的,總是有太多的人,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達到了飽和狀態(tài),無需進步,最終,只能一直在原地踏步,被那些后面的人趕上。給自己留一條縫隙,為發(fā)展留一點空間。這樣,才能源源不斷的一直進步。
畫家齊白石,有一次看到他的弟子的一張畫畫得不錯,便向其弟子借過來臨摹,他的弟子驚訝無比,齊白石說:“我雖然是你的老師,但你不一定就比我差。”他的弟子聽后,對老師這種謙虛的態(tài)度肅然起敬。
就像《師說》里所說的“弟子不必不賢于師”,任何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就算是偉人,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點,就像齊白石,他不因為他是畫家而感到高人一等,也不因此就驕傲自滿,相反,他反而臨摹其弟子的畫,可見齊白石對畫的熱愛及其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正是這種給自己留一條縫隙的態(tài)度,齊白石的畫才會被人們流傳至今,被人們贊譽。
紅軍長征期間,朱德曾寫過一首詩贊揚紅軍不怕辛苦的精神,毛主席看過后,指出詩中的幾處不足之處,朱德聽后,虛心請教毛主席,并希望他能幫忙修改。毛主席改完以后給朱德看,朱德看后,連連稱贊,也認為比原來的大有進步。曾帶領紅軍踏過十萬五千里的朱德總司令,仍然抱著謙虛的態(tài)度有了錯誤及時改正,并對他人的指導虛心請教,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樣的,朱德也是懷有這種為自己留一條縫隙的謙虛態(tài)度,才能不斷的提高,完善自己。
人無完人,沒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完美。自以為是的處事、對人態(tài)度,只會讓自己向后退。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處在飽和狀態(tài),這樣永遠都不會進步。給自己的發(fā)展留一點空間,一條縫隙,讓自己能源源不斷的汲取新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偉人都能做到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取他人的長處補自己不足之處,不正是在為自己留一條縫隙嗎?在每次的學習過程中,都給自己留下進步的空間,日積月累,就能有更大的進步。
謙虛使人進步,我們要為自己留一條縫隙,為進步留一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