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yǎng)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zhí)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fā)揚光大!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誠實的科學家】 林格爾是一位誠實的科學家!公元1726年,德國出版了一部古生物專著《維爾茨堡化石石版圖集》,轟動一時。但是,這部著作給作者貝林格爾帶來的并不是名利和榮譽,而是傷心和破產的悲劇。
貝林格爾(1667-1740)是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教授,這位哲學和醫(yī)學專家是一個“化石迷”,他不僅收購各種化石,還親自到各地去采集,化石是生物進化史的忠實記錄,研究化石在當時是非常時髦的學問?墒,貝林格爾對化石的愛好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妒忌,他的兩位同事——一個是圖書館館長,一個是地理學教授就存心捉弄他。他們經過一番策劃之后,便把雕刻有昆蟲、青蛙、鳥類、怪獸等各種圖形以及古代希伯來文字的假化石,雇人埋藏在城郊的采石場里并把消息透露給貝林格爾,引誘他去采集。
這位地質常識十分缺乏而又非常相信“化石是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的教授到了采石場,當他發(fā)現(xiàn)那些豐富多樣的“化石”時,欣喜若狂。他先后采集了兩千多塊化石標本,并花費了數(shù)年的工夫,從中整理出兩百多種化石石版,于1726年秋天出版了上面所說的那部轟動一時的著作。
后來,他在繼續(xù)采集化石的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塊“化石”上刻著自己的名字,他感到奇怪:“真不可思議,我還沒有死呢,怎么會有化石?”他越想越覺得蹊蹺,便立即重新檢查了過去的研究成果,經過認真仔細的觀察和思考后,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他辛辛苦苦采集來的化石不是真的,多年的心血白費了,他非常傷心。
這位誠實的科學家在憤懣之余深感責任重大,為了不讓假化石流傳,他下決心要收回并燒毀那部轟動科壇的著作,貝林格爾為此耗費了數(shù)年的時間和精力且瀕于破產,后,他終于在窮困潦倒中默默地告別了人世。
為了紀念這位誠實的科學家,維爾茨堡大學的同事們特意將他安葬在維爾茨堡城郊的采石場,還為他立了一塊墓碑,墓碑上刻著:“貝林格爾是一位誠實的科學家!”據(jù)說,在這位科學家逝世36年后,收藏他那部著作的人改換書名重新出版了那部著作,做起了欺世盜名的罪惡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