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梗概,知道韓信取信的原因。
2.正確復述故事情節(jié)。
3.體會韓信對兵法的靈活運用。
重點:了解梗概,把握細節(jié),會講這個故事。
教法:講授法
過程:
圍繞“讀、議、講”三步來組織學生進行曲味閱讀。
1.課前交流
師生交流課前搜集整理的關于韓信和這場戰(zhàn)斗的資料。相機出示課題,抓住題眼“橋”引發(fā)閱讀興趣。
2.自讀自悟
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閱讀課文,標記出文中能體現(xiàn)“巧”字的地方。通過有感情朗讀和句式對比等方法,體會韓信用兵布陣之巧。
。1)有感情朗讀
讀出對部下的親切關懷,必勝的信心。
(2)句式對比
趙軍果然傾巢而出,打算活捉韓信、張耳。
趙軍傾巢而出,打算活捉韓信、張耳。
比一比,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那一句表達比較好?還可以找出這樣的語句嗎?
3.討論成敗
圍繞“臨時拼湊起來,才幾萬人的漢軍為什么會打敗20萬人趙軍”這句話組織學生討論。
4.練講故事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復述課文。
(2)結合搜集到的資料和合理的想象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課文。
5.檢查識字
6.推薦作業(yè)
搜集整理有關韓信的故事
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梗概,知道韓信取勝的原因,從中體會韓信對兵法的靈活運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jié)。
3、認識“擂、潰、竄”3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細節(jié),會講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韓信及歷以少勝多戰(zhàn)役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揭示課題
1、韓信是中國古代的一員名將,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知道的韓信?
2、誰還能介紹一下自己搜集到的古今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3、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韓信巧布背水陣”也是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讓我們趕快走進快樂讀書屋,看看“韓信巧布背水陣”到底“巧”在哪里吧。ɡ蠋煱鍟n題)
。邸笆谡n的第一錘重音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此環(huán)節(jié)是從學生感興趣的戰(zhàn)役引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和注意力,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本課的學習活動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2、伙伴互讀,初步解決不懂的字、詞、句。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故事。
(1)說說這場戰(zhàn)役的起因是什么?結局怎樣?(相機板書:韓信——布背水陣)
。2)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垡龑W生通過自讀課文初步感知故事,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三、自讀自悟,合作學習
1、再次自讀課文,標記出文中能體現(xiàn)“巧”字的地方。(板書:巧)
(1)你認為哪一句話能體現(xiàn)韓信對這場戰(zhàn)爭必勝的信念?畫出來,讀一讀。
(2)“等今天打敗趙軍后再好好地犒賞大家!”這句話應該怎樣讀。(要讀出對部下的親切關心,讀出必勝的信心,讀出英雄的豪氣……)
2、比一比下面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一句表達效果好?還可以找出這樣的語句嗎?
。1)趙軍果然傾巢而出,打算活捉韓信、張耳。
。2)趙軍傾巢而出,打算活捉韓信、張耳。
。圩ブ攸c句讓學生讀中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成敗。
圍繞“臨時拼湊起來、才幾萬人的漢軍為什么會打敗20萬趙軍”這個話題組織學生討論。可從成敗兩方面來交流。
4、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你對韓信有什么評價?
在學生對韓信的贊揚聲中允許存在不同的“聲音”,畢竟背水陣前無古人,亦很少有人能再效仿。但兵書上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的話,韓信正是靈活地運用了兵法,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巧布背水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取得了勝利。在這里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評價韓信,同時,保護學生的個性理解和認識。
。垡龑W生通過讀、議,與文本產生共鳴,達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教給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習辨證地看待事物。]
四、落實雙基,指導復述
1、利用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識字情況。
2、練講故事。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自由復述課文。
。2)同桌互相復述。
。3)結合搜集到的資料,加上合理的想象,創(chuàng)造性復述課文。
。塾勺杂蓮褪稣n文到要求創(chuàng)造性復述課文,有助于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
五、拓展延伸,推薦作業(yè)
1、學生交流歷還有哪些靈活用兵、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zhàn)役。并簡要說說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原因。
2、帶薦作業(yè):課外閱讀或查找資料,編寫小故事《我知道的韓信》。
[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多方位地汲取語文的“營養(yǎng)”。]
板書設計:
韓信巧布背水陣
熟諳兵法 膽識過人 足智多謀 頂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