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和伊尹】
黃河下游有個部落叫商。傳說商的祖先契(音xiè)在堯舜時期,跟禹一起治過洪水,是個有功的人。后來,商部落因為畜牧業(yè)發(fā)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湯做了首領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了。
夏王朝統(tǒng)治了大約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紀,夏朝最后的一個王夏桀(音jié)在位。夏桀是個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隸主貴族殘酷壓迫人民,對奴隸鎮(zhèn)壓更重。夏桀還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過著荒*奢侈的生活。
大臣關龍逄(音páng)勸說夏桀,認為這樣下去會喪失人心。夏桀勃然大怒,把關龍逄殺了。百姓恨透了夏桀,詛咒說:“這個太陽什么時候才會滅亡,我們寧愿跟你同歸于盡。”
商湯看到夏桀十分腐敗,決心消滅夏朝。他表面上對桀服從,暗地里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
那時候,部落的貴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緊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個部落叫葛,那兒的首領葛伯不按時祭祀。湯派人去責問葛伯。葛伯回答說:“我們這兒窮,沒有牲口作祭品!
湯送了一批牛羊給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殺掉吃了,又不祭祀。湯又派人去責問,葛伯說:“我沒有糧食,拿什么來祭呢?”
湯又派人幫助葛伯耕田,還派一些老弱的人給耕作的人送酒送飯,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飯都搶走,還殺了一個送飯的小孩。
葛伯這樣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憤。湯抓住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滅了。接著,又連續(xù)攻取了附近幾個部落。商湯的勢力漸漸發(fā)展了,但是并沒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商湯妻子帶來的陪嫁奴隸中,有一個名時伊尹(音yǐn)。傳說伊尹開始到商湯家的時候,做個廚司,服侍商湯。后來,商湯漸漸發(fā)現(xiàn)伊尹跟一般奴隸不一樣,商湯和他交談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裝扮作陪嫁奴隸來找湯的。伊尹向湯談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湯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
商湯和伊尹商量討伐夏桀的事。伊尹說:“現(xiàn)在夏桀還有力量,我們先不去朝貢,試探一下,看他怎么樣!
商湯按照伊尹的計策,停止了對夏桀的進貢。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發(fā)兵攻打商湯。伊尹一看夷族還服從夏桀的指揮,趕快向夏桀請罪,恢復了進貢。
過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壓榨勒索,逐漸叛離夏朝,湯和伊尹才決定大舉進攻。
自從夏啟以來,同姓相傳已經四百多年,要把夏王朝*,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湯和伊尹商量了一番,決定召集商軍將士,由湯親自向大家誓師。
湯說:“我不是敢進行叛亂,實在是夏桀作惡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滅他,我不敢不聽從天命啊!”他接著又宣布了賞罰的紀律。
商湯借上帝的意旨來動員將士,再加上將士恨不得夏桀早早滅亡,因此,作戰(zhàn)非常勇敢。夏、商兩軍在鳴條(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北)打了一仗,夏桀的軍隊被打敗了。
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縣西南),湯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
這樣,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歷把商湯伐夏稱為商湯革命,因為古代統(tǒng)治階級把改朝換代說成是天命的變革,所以稱為“革命”。這和現(xiàn)在所說的革命完全是兩回事。
【奴隸倒戈】
周文王死了以后,他兒子姬發(fā)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為師,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音shì)作他的助手,繼續(xù)整頓內政,擴充兵力,準備討伐商紂。第二年,周武王把軍隊開到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地方,舉行一次檢閱,有八百多個小國諸侯,不約而同地來到盟津會師。大家都向武王提出,要他帶領大家伐商。但是武王認為時機未到,檢閱結束后又回到豐京。
這時候,紂的*越來越厲害了。商朝的貴族王子比干和箕子、微子非常擔心,苦苦地勸說他別這樣胡鬧下去。紂不但不聽,反而發(fā)起火來,把比干殺了,還慘無人道地叫人剖開比干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來,說要看看比干長的是什么心眼兒;友b作發(fā)瘋,總算免了一死,被罰作奴隸,囚禁起來。微子看見商朝已經沒有希望,就離開別都朝歌出走了。
大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的一年,武王聽到探子的報告,知道紂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發(fā)兵五萬,請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帥,渡過黃河東進。到了盟津,八百諸侯又重新會師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舉行一次誓師大會,宣布了紂殘害人民的罪狀,鼓勵大家同心伐紂。
在武王進軍的路上,一天,有兩個老人擋住了大軍去路,要見武王。有人認出來,這兩人本來是孤竹國(在今河北盧龍)國王的兩個兒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齊。孤竹國王鐘愛叔齊,想把王位傳給他,伯夷知道父王的心意,主動離開孤竹:叔齊不愿接受哥哥讓給他的王位,也躲了起來。在周文王在世的時候,他們兩人一起投奔周國,定居下來。這回聽到武王伐紂,就趕來阻止。
周武王接見他們時,兩人拉住武王的馬韁繩說:“紂王是天子,你是個臣子。臣子怎能討伐天子,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啊!
武王左右將士聽了這些話,非常生氣。有的把劍拔出來,想殺他們。
太公望知道這兩人不過是兩個書呆子,吩咐左右將士不要為難他們,把他們拉開。哪知道這兩個人想不開,后來,竟躲到首陽山(在今山西永濟西南)上,絕食自殺。
周武王的討紂大軍士氣旺盛,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離開朝歌僅僅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
紂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拼湊了七十萬人馬,由他親自率領,到牧野迎戰(zhàn)。他想,武王的兵力不過五萬人,七十萬人還打不過五萬嗎?
可是,那七十萬商軍有一大半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從東夷抓來的俘虜。他們平日受盡紂的壓迫和虐待,早就對紂恨透了,誰也不想為紂賣命。在牧野戰(zhàn)場上,當周軍勇猛進攻的時候,他們就掉轉矛頭,紛紛倒戈,大批奴隸配合周軍一起攻打商軍。七十萬商軍,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揮周軍,趁勢追擊,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商紂逃回朝歌,眼看大勢已去,當夜,就躲進鹿臺,放了一把火,跳到火堆里自殺了。
周武王滅了商朝,把國都從豐搬到鎬京(今陜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王朝。
為了鞏固周朝的統(tǒng)治,從周武王起,把自己的親屬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像太公望被封在齊國;他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魯國,召公奭被封在燕國。據(jù)說從武王到他的兒子成王,一共封了七十多個諸侯國。
商朝雖然滅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貴族和奴隸主在社會上還有一部分勢力。為了安撫這些人,武王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個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幫助武庚。名義上是幫助,實際上是監(jiān)視,所以叫做“三監(jiān)”。
【驪山上的烽火】
周宣王死了以后,兒子姬宮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fā)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jiān)獄。
褒珦在監(jiān)獄里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他們在鄉(xiāng)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后,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開過一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來。
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馬*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陜西臨潼東南,驪音lì)一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這樣一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fā)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xiàn)在天下太平,烽火臺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
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么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伙兒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么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蹩了一肚子氣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么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幾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見褒姒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后來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消息,就連結犬戎進攻鎬京。
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臺上白天冒著濃煙,夜里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
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涌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那個不開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lián)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犬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后,稱為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