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年的中秋總在國慶節(jié)前后,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小孩,因為學校通常會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來一個特長假,那樣我們就可以盡情地玩了。大人們也很高興,因為可以跟家人好好團聚一下。所以,氣氛在不知不覺中融洽起來。中秋前,人們就開始忙了,為小孩買衣服,為祭祀祖宗而準備,為賞月買月餅、鞭炮,等等,都有。在故鄉(xiāng),人們不會去買精裝的月餅,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買自己鄉(xiāng)人做的月餅,沒有裝飾得很漂亮,卻實惠,2元一塊,里面還有雞蛋。但盡管很便宜,在故鄉(xiāng)那片窮土地上,這算是奢侈的了。小時侯最喜歡吃這種月餅了,金黃色的誘惑,常常使我向媽媽懇求切給我吃。結(jié)果第二天喉嚨嘶啞,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經(jīng)常會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著痛大聲喊,以欺騙爸媽喉嚨不痛了,后來在一次談話中得知媽媽那時是知道我喉嚨還痛的,但還是給我吃了。
現(xiàn)在想來,覺得很好笑。在吃的時候,還經(jīng)常為雞蛋的大小而和姐姐爭吵,最后通常被爸媽打,不歡而散。吃月餅好時,沒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沒有如同紳士般慢吞細嚼,這樣的吃法在村里會被人當另類——這小子給我裝起斯文了!通常我們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風度不風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風光。最后,咽著了,用手捂著喉嚨嚇轉(zhuǎn),這時媽媽會給我端來茶水,讓我慢慢解渴,還拍著我的后背說:急什么!家里有沒有讓你給吃窮了。現(xiàn)在想來,大概是那時對月餅的渴望吧!畢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F(xiàn)在搬進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覺得對不住老鄉(xiāng),后來回老家看時,發(fā)覺大家一樣,都被“時代的文明”所影響,也就不會怪自己了。
篇二
我們?nèi)胰藝驹陉柵_上,把大團圓月餅分成幾塊,分著吃.這時,我望向了遠處的月亮.
現(xiàn)在的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一只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我覺得太陽的溫暖過于熱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地恰到好處.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nóng)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中秋那天,相傳,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那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廣寒宮里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
我凝神望著月兒,口里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家鄉(xiāng)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篇三
古時候還有很多關于月亮的美麗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等,而中秋節(jié)也被評為節(jié)假日之一。今年的中秋節(jié)真可謂是雙喜臨門,因為它是一個國慶聯(lián)著中秋的節(jié)中節(jié)。在這個日子里,我和爸爸媽媽準備辦一個小型的中秋家宴,來慶祝這個節(jié)日。
我和爸爸先搬來了一張桌子,擺上月餅、瓜子、石榴、梨等吃食,又搬來三把椅子。我們的宴會就算快要開始了。
月亮出來了,我們的宴會正式開始了,我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雖然月亮在棉絮一樣的云層里忽隱忽現(xiàn),但正因為這樣才使的它像“蒙娜麗莎的微笑”那樣充滿了神秘與含蓄。在月亮下我給爸爸媽媽獻歌獻舞,和他們一起做游戲、講故事。我提出“咱們來一個中秋賽詩會吧!我先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爸爸也不甘示弱。媽媽反擊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接下來,我們又玩起了成語接龍:閉月羞花-花好月圓-原封不動漸漸的,一陣涼意襲來,我禁不住打了個寒顫,媽媽看到了說:“今天就到這里吧,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咱們明晚再繼續(xù)賞月吧!”
雖然好吃的食品被吃完了,但這個美麗有趣的中秋之夜卻牢牢的印在了我的心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