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簡愛》是英國文學的一部經(jīng)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tài)度和敢于斗爭、敢于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xiàn)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jīng)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么《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yīng)該才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也應(yīng)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jīng)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里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篇二】
《石縫間的生命》這篇文章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抒情散文,作者所選擇的題材其實很普通,這篇文章所描寫的對象,是在石縫中生長的,最不起眼的野草、山花、松柏三種植物,但通過讀完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生命是不可扼制的、生命就是拼搏,通過艱苦的拼搏,終會在不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
作者在文中寫到:“是那不定的風把那無人采擷的種子撒落到海角天涯。當它們不能再找到泥土,便把最后一線生的希望寄托在這一線石縫里!笔聦嵣先藗兺ú菀粯,希望有一片“肥沃的泥土”作為生長環(huán)境,得到滋養(yǎng),使自己“枝繁葉茂”,但“生長環(huán)境”并不能自己掌控,當人們遭遇厄境時該以怎樣的心態(tài)以及行動來面對和迎接生命的嚴峻考驗?zāi)?作者列舉了這些例子:那生長在石縫間一簇簇無名的野草,它們在瘦葉下自己生長出根須,只為少向母體吮吸一點乳汁,便自去尋找那不易被覺察到的石縫。還有那些山花,那苦苦的蒲公英,因生長在石縫間不能擁有眾多的葉片,所以不能成為人們的佐餐,但它把根深埋在石縫的間隙里,成為登山人可靠的抓手。雄偉蒼勁,巍峨挺拔的松柏,它們的軀干扭曲旋轉(zhuǎn)地從石縫間生長出來,幾度寒暑,幾度春秋,終于展開了繁茂的枝干,聳立在高山峻嶺的峰巔,它們的樹根從一個石縫扎進去,又從另一個石縫鉆出來,它的根須將山石緊緊縛住,來迎擊狂風暴雨的侵襲。看,這些植物如此,我們更應(yīng)該從它們身上得到啟迪,不應(yīng)當因身在逆境之中而自哀自憐,生命有權(quán)自認為輝煌壯麗。我們應(yīng)該去適應(yīng)環(huán)境,只有適應(yīng)環(huán)境,才能去戰(zhàn)勝環(huán)境。需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勇于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拼搏,才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立足。
通過讀這篇文章,使我認識到,人只有在厄境中,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錘煉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使生命更頑強,使生命更為輝煌壯麗這一人生哲理。
【篇三】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chǔ)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里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fā)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后,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而現(xiàn)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挨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么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fā)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泵篮玫纳畋仨氂兴冻觯艜L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