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極、很、深
太:副詞。表示程度過分。人太多了,會客室里坐不開
極:副詞。表示達到高程度。極重要、極少數
很:副詞。表示程度相當高。很快、很喜歡
深:副詞。很;十分。深知、深信
2、只是、只好、只要、只管
只是:僅僅是;不過是。我今天進城,只是去看看朋友,沒有別的事兒
只好:不得不;只得
只要:連詞。表示充足的條件(下文常用“就”和“便”呼應)。只要肯干,就會干出成績來
只管:副詞。只顧
3、比例、對比、比較、一般
比例:名詞,比;比重。老師和學生的比例已經達到了要求。
對比:動詞,(兩種事物)相對比較。古今對比、新舊對比
比較:副詞,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一般:一樣;同樣。一般高
4、合理、合適、合算、合格
合理:合乎道理或事理。合理使用
合適:符合實際情況或客觀要求。這雙鞋你穿著正合適。
合算:所費人力物力較少而收效較大。適于種花生的地用來種棉花當然不合算。
合格:符合標準。質量合格
5、增多、增強、增長、增進
增多:數量比原來增加。輕工業(yè)產品日益增多
增強:增進;加強。增強體質
增長:增加;提高。增長知識
增進:增加并促進。增進友誼
6、發(fā)達、發(fā)育、發(fā)揚、發(fā)動
發(fā)達:(事物)已有充分發(fā)展。(事業(yè))興盛
發(fā)育:生物體成熟之前,機能和構造發(fā)生變化,如植物開花結果,動物的性腺逐漸成熟。
發(fā)揚:發(fā)展和提倡(優(yōu)良作風和傳統(tǒng)等)。發(fā)揚光大
發(fā)動:使開始。發(fā)動戰(zhàn)爭
7、感覺、感到、得到、覺得
感覺:覺得。一場秋雨過后就覺得有點兒冷了/他覺得工作還順利
感到:覺得。從他的話里我感到事情有點兒不妙。
得到:事物為自己所有;獲得。得到鼓勵/得到一張獎狀
覺得:產生某種感覺。游興很濃,一點兒也不覺得疲倦。
8、這樣、這么、那樣、那么
這樣:指示代詞,指示性質、狀態(tài)、方式、程度等。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這么:指示代詞,指示性質、狀態(tài)、方式、程度等。有這么回事
那樣:指示性質、狀態(tài)、方式、程度等。那樣兒也好,先試試再說
那么:指示性質、狀態(tài)、方式、程度等。我不好意思那么說
9、總算、總得、總之、總是
總算:副詞,表示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以后某種愿望終于實現:一連下了幾天雨,今天總算晴了。
總得:必須:這件事總得想個辦法解決才好
總之: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
總是:一直;一向
10、有理、有趣、有利、有力
有理:有道理;符合道理。言之有理
有趣: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愛。有趣的故事
有利:有好處,有幫助。
有力:有力量;分量重。領導有力
11、美觀、漂亮、美好、美妙
美觀:(形式)好看;漂亮。房屋布置得很美觀
漂亮:好看;美觀。她長得很漂亮
美好: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美好的愿望
美妙:美好,奇妙。
12、豐富、多樣、富裕、種類
豐富:(物質財富、學識經驗等)種類多或數量大。物產豐富
多樣:多種樣式。多樣化、多種多樣
富裕:(財物)充裕。日子過得挺富裕
種類:根據事物本身的性質或特點而分成的門類;ǖ姆N類很多
13、修建、造成、形成、變成
修建:(土木工程)施工。修建鐵路
造成:導致。這件事造成很壞的影響
形成:通過發(fā)展變化而成為具有某種特點的事務,或者出現某種情形的局面。
變成:改變(性質、狀態(tài))。沙漠變成良田
14、項目、設備、設施、地方
項目:事物分成的門類。服務項目、體育項目
設備:進行某項工作或供應某種需要所必需的成套建筑或器物。廠房設備、機器設備
設施:為進行某項工作或滿足某種需要而建立起來的機構、系統(tǒng)、組織、建筑等。生活設施
地方:某一區(qū)域;空間的一部分;部位。你是什么地方的人?
15、位置、置于、在于、位于
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大家都按指定的位置坐了下來
置于:放在
在于:指出事物的本質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為內容。先進人物的特點在于他們總是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
位于:位置處在(某處)。
16、深厚、深切、深沉
深厚:(感情)濃厚。深厚的友誼、深厚的感情
深切:深摯而親切。深切的關懷、深切的懷念
深沉:形容程度深。暮色深沉、深沉的夜
17、安排、布置、安置、安頓
安排:有條理分先后地處理(事物);安置(人員)
布置:在一個地方安排或陳列各種物件,使這個地方適合某種需要。布置任務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著落;安放。安置人員;安置行李
安頓:使人或事物有著落;安排妥當。媽媽把家務事安頓得井井有條。
18、表達、說明、表現、顯示
表達:表示(思想、感情)。
說明:解釋明白。說明原因;說明問題
表現:表示出來。他的優(yōu)點表現在許多方面
顯示:明顯地表現。顯示 威力
19、驚奇、害怕、吃驚、驚慌
驚奇:覺得很奇怪。這里的變化之大令人驚奇。
害怕:遇到困難、危險等而心中不安或發(fā)慌。害怕走夜路
吃驚:受驚。令人吃驚
驚慌:害怕慌張。驚慌失措
20、知名、聞名、
知名:;有名(多用于人)。海內知名
聞名:有名。
:有名。演員
21、適宜、相當、相稱、適合
適宜:合適;相宜。氣候適宜
相當:適宜;適合。這個工作還沒有找到相當的人。
相稱:事物相配起來顯得合適。這件衣服跟他的年齡不大相稱。
適合:符合(實際情況或客觀要求)。過去的經驗未必適合當前的情況。
22、壞、害、傷、損
壞:品質惡劣的;起破壞作用的。壞人壞事
害:使受損害。害人不淺
傷:人體或其他物體受到損害。
損:損害。損人利己
23、親身、親自、自身、自己
親身:親自。親身經歷
親自:自己(做)。
自身:自己(強調非別人或別的事物)。不顧自身安危
自己:代詞,復指前頭的名詞或代詞(多強調不由于外力)。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24、祝賀、慶祝、慶賀、祝愿
祝賀:慶賀
慶祝:為共同的喜事進行一些活動表示高興或紀念。慶祝國慶;慶祝元旦
慶賀:為共同的喜事表示慶;蛳蛴邢彩碌娜说老。慶賀豐收;慶賀勝利
祝愿:表示良好愿望。衷心祝愿
25、商業(yè)、營業(yè)、生意、經營
商業(yè):以買賣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
營業(yè):(商業(yè)、服務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經營業(yè)務。營業(yè)額、開始營業(yè)
生意:指商業(yè)經營;買賣。做生意、生意興隆
經營:籌劃并管理(企業(yè)等)。
26、保留、保護、維持
保留:保存不變。
保護:盡力照顧,使不受損害。保護眼睛
維持:使繼續(xù)存在下去,保持。維持秩序
27、運用、采用、動用、啟用
運用:根據事物的特征加以利用。運用自如、靈活運用
采用:認為合適而使用。采用新工藝
動用:使用。動用公款、動用武力
啟用:重新任用已退職或免職的官員。
28、平安、安心、安定、安全
平安:沒有事故,沒有危險;平穩(wěn)安全。平安無事、一路平安
安心:心情安定。安心工作
安定:(生活、形勢等)平靜正常;穩(wěn)定。生活安定、社會秩序安定
安全: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安全操作
29、能力、性能、性質、才能
能力:能勝任某項任務的主觀條件。能力強
性能:機械或其他工業(yè)制品對設計要求的滿足程度。性能良好
性質:一種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屬性。
才能:知識和能力。施展才能
30、保障、保存、保持、保留
保障:保護(生命、財產、權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壞。保障人身安全
保存:使事物、性質、意義、作風等繼續(xù)存在,不受損失或不發(fā)生變化。保存實力
保持:維持(原狀),使不消失或減弱。水土保持、保持冷靜
保留:保存不變。
31、不免、難免、以免、避免
不免:免不了。故地重游,不免想起往事。
難免:不容易避免。沒有經驗,就難免要走彎路。
以免:連詞,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說的情況不至于發(fā)生。工地上應該加強安全措施,以免發(fā)生工傷事故。
避免:設法不使某種情形發(fā)生;防止。避免沖突
32、帶、穿、放、戴
帶:隨身拿著;攜帶。帶行李
穿:把衣服鞋襪等物套在身體上。穿鞋
放:使處于一定的位置。把書放在桌子上
戴:把東西放在頭、面、頸、胸、背等處。戴帽子
33、危險、危害、損失、破壞
危險:有遭到損害或失敗的可能。危險期
危害:使受破壞;損害。危害生命
損失:沒有代價地消耗或失去。財產受到損失
破壞:使事物受到損害。破壞生產
34、必要、必需、需要、需求
必要:不可缺少;非這樣不行。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日用必需品
需要:應該有或必須有。
需求:由需要而產生的要求。人們對商品的需求越來越高。
35、經、被、由、讓
經:經過。
被:在句子中表示主語是受事(施事放在“被”字后,但往往省略)。這本書被人借走了。
由:介詞,(某事)歸(某人去做)。準備工作由我負責
讓:被。行李讓雨給淋濕了。注意:‘被’字后面的施事有時可以省略,但‘讓’字后面的施事不能省略。
36、升、增、加、換
升:由低往高移動(跟‘將’相對)。
增:增加。增高、增強
加:使數量比原來大或程度比原來高;增加。加大、加強、加快
換:變換;更換。換車、換人
37、發(fā)現、發(fā)明、看見、覺得
發(fā)現: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guī)律。
發(fā)明: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或方法)。發(fā)明指南針
看見:看到。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怪事。
覺得:產生某種感覺。游興很濃,一點也不覺得累。
38、可能、能夠、可靠、大概
可能:也許;或許。天可能要下雪。
能夠:表示具備某種能力,或達到某種程度。
可靠:真實可信。這個消息可靠不可靠?
大概:副詞,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雪并沒有多厚,大概在半夜就不下了
1.忽然、突然
突然、忽然”都可以作副詞,放在動詞前面作狀語。如:她突然(忽然)大叫一聲:“救命!”(作句子的狀語)
有一天,他們家的馬忽然(突然)跑到別的地方去了。注意,“突然”還可以作形容詞修飾名詞,可以作定語、謂語、補語,“忽然”沒有這些用法。如:
這是很突然的一件事。(“突然”作定語修飾名詞“事”。)這件事太突然了。(作句子的謂語).這件事發(fā)生得很突然。(作句子的補語)
HSK練習:A.突然B.忽然
1.剛才這里發(fā)生了一起很____的交通事故。
2.了解、理解
“了解”意思是知道得很清楚,對象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某個事物。如:
我和她昨天才認識,現在還不了解她。
你剛到中國,對中國文化還不太了解。
他還不太了解老孫的性格。
“了解”還有打聽、調查的意思。
你去那里了解一下情況。
“理解”意思是通過思考,領會、懂得當中的道理,對象一般是某個問題、抽象的事理,“理解”后面接某人的時候,意思是懂得他為什么有某種做法或心情等。
他一點也不聰明,老師解釋了半天,他還是不理解這個問題。
我了解你的想法了,但是你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我一直都理解不了。
HSK練習:A.了解B.理解
2.那時候,“____萬歲”這句話,很感動人
3.全、都
這兩個詞都可以做副詞修飾動詞,意思是“全部、沒有例外”,可以連在一起說“全都”(不能說“都全”)。如:
想走的人都(全)走了。
老師上課時說的話,我都(全)記住了。
但過了幾天,全(都、全都)變成了青菜豆腐。
“全”可以作形容詞,意思是“應該有的都有了、齊全”。如:準備買的東西都買全了,我們回去吧。
“全”作形容詞表示“整個”,這時候一般放在單個漢字前面,如“全國、全省、全市、全村、全班、全家、全廠、全校”等,也可以說“全公司、全中國”等。注意“全+名詞+都+動詞/形容詞”這種用法:
全班同學學習都很努力。
現在全公司都知道了這件事情。
“都”還可以表示強調的語氣,常用于“連……都……、一……都……、每……都……”這樣的格式。
我剛到中國的時候一句漢語都不會說。
雖然爬了一天山,但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感到累。
因為這件事,他難過得連晚飯都不想吃。
“都”還可以用于“比”字句形容詞的前面。如:他比誰都聰明。
都”還有“已經”的意思,可以放在名詞短語的前面。如:
他都八十歲了,身體還那么好,真了不起。都八點半了,你還不起床!A.全B.都
3.一大早,____村的男女老少都來到汽車站給他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