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本學期我擔任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大家都知道三年級是一個由低年段向高年段過渡的一個階段,無論從孩子的心理還是認知都是小學階段較為關鍵的一年。在我看來,只要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習任務適應學習者,那么教師為學生服務是天經地義的。這就是讓我們教師對課堂教學有一個清醒的估計,從而在設計課堂教學計劃時,能夠更好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實際興趣,能夠更客觀、更冷靜地分析學生的實際反應與教學效果。可是,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有困難,沒有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重點,但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教學的“度”很難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但到了三年級就開始練習習作,雖然是仿寫,可對孩子來說,遣詞造句、謀篇布局是很難把握的。新教材要求學生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感受和想象,這個跨越過大,學生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痛,甚至在開始就對寫作失去興趣……而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教師就應著重從學情出發(fā),逐步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發(fā)展。下面就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做個反思:
一、鉆研教材、從學生學情出發(fā)進行教學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教材的開始,不再爭于講授課文,而是打破常規(guī)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符合了小學語文新課標“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因此,新學期初,我就注重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觀察、模仿、練習,教給學生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利用寫字兒歌“學寫字、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紙放正,一尺一拳、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寫字認真要心靜,”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一些語文知識點則放在次要位置,如標點符號的使用、各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句式的練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真正做到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同步進行。
教材中的24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探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擺在我面前的難題。我覺得我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把握教材、根據學情,把知識問題化、問題具體化。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完成教學內容的傳授。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領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的益于自己的學習,課堂上的收獲實在微不足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決心真心實意地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三年級剛剛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尤其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要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優(yōu)化。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優(yōu)美的佳詞佳句,課上我交給學生如何積累運用,在作文課上,一個學生因為記住“蜷著”這個詞,在寫到冬天北風呼嘯時,自己就像蟲子一樣蜷著身子躲在被子里,用詞恰到其分;其次就是對室外的描寫,運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在地上食品袋忽高忽低的飄比作飛機比作翩翩起舞的彩蝶。因此,教師做到堅持不懈地要求學生平時多注意積累,寫作文時就會揮筆成章,不會感到厭倦,而會感到輕松。但是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把握訓練重點、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
新教材指出:使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把書讀活,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要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就拿口語交際的訓練來說吧,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思維、概括說話等能力,更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天地,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從而也成為實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黨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遠,今后我將繼續(xù)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
【篇二】
我有幸參與了縣上的送教下鄉(xiāng)活動。本次活動的主會場在中心小學舉行,而看課活動的主要形式——同課異構,更是讓我們基層教師從中獲益匪淺。通過我鎮(zhèn)的教師和縣上的同上一節(jié)課,讓我們看到了的風采,從她們身上學到了備課、上課的技能,同時也深深的體會到了我們和之間的差距。
看課中,自己的感受很多,但主要的是“我們的課堂為什么效率低”“我們的課堂能不能達到較高的層次”一直縈繞這我,而這些思考,也一直伴隨我回到了單位?赡苁堑谝还(jié)看的是數學吧,所以縣上王老師和我鎮(zhèn)的張老師同上的數學三年級下冊《比一比》給我留下的印象較深,感悟也叫頗多。為了更好的說明上面的兩個問題,以及今后我們的課堂應當怎樣去做,接下來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談一談自己不成熟的見解。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我們的備課上課能力呢?
一、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即: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實際。
解決策略
1、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n前調研
2、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抓準切入點
3、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H歷過程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zhàn)性的。
解決策略:
1、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活動情境
2、美麗的童話情境
3、思維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
4、數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學習情境
5、源于數學知識本身的問題情境
三、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采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解決策略:
1、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2、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fā)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3、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zhàn)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4、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tài)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則處于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fā)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
四、抓好雙基、適度訓練——促進數學知識的內化
抓住數學概念的本質教學是數學教育永恒的話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無疑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給予重視。數學概念是支撐數學大廈的根基,數學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廈的保證。因此,知識必須到位,能力必須訓練。抓好雙基義不容辭。當然,“數學雙基的要求應該與時俱進地調整和豐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礎,形成“花崗石的基礎上蓋茅草房”的局面。沒有基礎的創(chuàng)新是空想,沒有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盲目的。我們應把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融合于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數學思維訓練的過程之中!
解決策略:
1、給數學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數學基礎知識定好位,打好樁。
2、根據數學知識的縱向發(fā)展,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鏈”;通過橫向溝通,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網絡”;再經過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形成立體的知識模塊。
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fā)展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一項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智力活動過程。提高它的實效性必須有教師課前的周密策劃,即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fā)資源。教學預設是教師發(fā)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著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tài)預設”在課堂中“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
解決策略:
1、精心預設——準確把握教全面了解學生
有效開發(fā)資源適時準確評價
2、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智地認識生成
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
以上是我對如何提高數學課堂實效性的笨拙見解,我想,如果教師在備課和上課中如果能夠做到“教學風格樸實一點;基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那么我們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高”!而我們的教師也會“名”!
【篇三】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顏色的詞匯,教學重點是學習表示顏色的單詞blue,green,yellow,red,教學難點是"green"一詞的gr發(fā)音較難,教師要多帶讀。通過動手、歌曲、歌謠、游戲等方式來完成教學,由于上課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教材內容設計新穎有趣,所以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程中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同時我也注意到了由于學生接觸到的詞匯和句子不多,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利用詞卡明白活動中單詞和句子表達的意思,在教學中我還采用了直觀的教學方法,利用實物教授單詞,運用教學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創(chuàng)設游戲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我合理地利用教材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學習,為了讓學生能牢記詞匯,在結束學習前,我采用了有趣的游戲,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鞏固知識點,在活動中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