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高一上學期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一路走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歡欣或鼓舞,一個腳印一步成長,深深淺淺,感謝時光,教會了我如何成長,如何去演繹自己的人生,讓我對這個未知世界有了一點感性的認識,它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它和人一樣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無憂考網(wǎng)高一頻道為你整理了以下內容,希望會對你有幫助,更多精彩,持續(xù)更新!
【一】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個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1.宗法制得以維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緣關系,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材料是()
A.孔子說:“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B.《說文解字》載:“宗,尊祖廟也!
C.《左傳》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D.《左傳》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2.秦始皇確立的皇帝制度為歷代封建王朝所繼承。下列能體現(xiàn)此制度特點的是()
、佟胺畛鲆弧雹凇疤煜轮聼o小大皆訣于上”③“別黑白而定一尊”④“主*于天下而無所制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柳宗元說:“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兩個“制”分別是指()
A.分封制和郡縣制B.宗法制和郡縣制
C.分封制和王位世襲制D.宗法制和中央集權制
4.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評價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說:“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笨たh制為“公天下”之開端,主要體現(xiàn)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屬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權
C.制度法令的統(tǒng)一D.依據(jù)才干政績任免官吏
5.《明史》載:“(內閣)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閣權之重偃然漢、唐宰輔,特不居丞相名耳!边@段材料的主要含義是()
A.明朝的內閣大臣就是丞相
B.明朝內閣承擔了宰相的職能
C.明朝宰相雖無其名卻有其實
D.明朝的宰相幫助皇帝處理政務
6.我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曾先后出現(xiàn)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內閣、軍機處等制度。這些變革反映的趨勢是不斷強化()
A.中央集權B.監(jiān)察權C.對農(nóng)民的控制D.*皇權
7.中國有一副傳統(tǒng)對聯(lián):十年寒窗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和這副對聯(lián)相關的古代選官方式是()
A.察舉制B.九品中正制C.科舉制D.世官制
8.歷史學家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中說:“貴族政體和民主政體,在(中國)古書上,亦未嘗無相類的制度……”他所指的“貴族政體”是指()
A.秦朝皇帝制B.西周分封制C.明代內閣制D.元朝行省制
9.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為祭宗廟,要列侯獻酎金助祭,以所獻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為借口,廢列侯106人。這段材料說明()
A.列侯所獻的酎金有問題
B.漢武帝貪財暴虐
C.漢武帝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D.漢武帝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10.“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是宋代極為流行的俗語,它體現(xiàn)的有關宋代的社會現(xiàn)象是()
A.中央集權B.削弱相權,加強皇權C.文人政治D.強干弱枝
11.“雖無相名,實有相職。雖有相職,卻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辈牧
所指的制度應該是()
A.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內閣制D.元代的行省制度
12.學完“古代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學就本單元內容分別擬定
四個選題準備開展研究,這四個選題的題目明顯不恰當?shù)氖牵ǎ?/p>
A.《淺議我國早期國家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立者——大禹》
B.《趣談周武王與分封制》
C.《論隋唐三省制度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D.《論清代丞相與軍機大臣的權力制衡》
13.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在秦漢以后仍然有重大影響,其中的一些原則逐漸演變?yōu)榉饨ǖ淖诜ㄖ贫。這些原則包括()
、俚臻L子繼承制②貴族世襲爵位制③父權家長制④三綱五常的*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14.“在希臘,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這種自然環(huán)境形成以‘個體導向’為傾向的文化淵源,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發(fā)展!睂Υ瞬牧系睦斫,正確的是()
A.承認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文明的影響B(tài).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只能導致個人主義
C.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只能導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左右
15.羅馬人存在這樣的觀念:一個民族無論去何處,總要攜帶自己的法律。這反映了羅馬人()
A.法律意識濃厚B.維護私有財產(chǎn)權C.喜歡打官司D.經(jīng)常犯法
16.《雅典政制》有這樣的記載:有,一個名叫呂錫馬庫斯的人犯有死罪,
行刑吏準備執(zhí)行。在他正坐著等死的時候,優(yōu)美里德斯救了他。優(yōu)美里德斯依據(jù)
法律提出,公民未經(jīng)陪審法庭判決不得處死。到了陪審法庭舉行審理的時候,呂
錫馬庫斯被判處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來
杖之人)的綽號。這一記載反映出陪審法庭是當時雅典的()
A.高權力機關B.高司法機關C.高行政機關D.高立法機關
17.古希臘民主制和羅馬法共同的本質特點是()
A.都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極力維護奴隸制度
C.都特別保護男子的政治權利
D.外邦人均無政治權利
18.“法律條文沒有作出規(guī)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隸被人拐走
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據(jù)某某法律,我認為
此奴隸應歸我所有。法官確認后才能受理。”這一描述主要說明羅馬法()
A.重視法律程序B.保留習慣舊俗C.強調法官至上D.體現(xiàn)人人平等
19.法國學者費奈隆對雅典民主制度進行評價時說:“民眾支配雅典,演說支配民眾。”對此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偃w雅典公民對國家大事都享有決策權②民主制促進了雅典雄辯術的發(fā)展③公民在演說誘導下做出的判斷未必正確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20.當前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英國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過,布朗首相可以()
、*投反對票的議員退出議會②率全體內閣成員辭職
、鄢收埮踅馍⑾略禾崆按筮x④呈請女王做出終裁決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1.俾斯麥在1890年因與德皇意見不合而被罷免,依據(jù)《德意志帝國憲法》,德皇這一做法()
A.屠戮功臣B.不合法C.合法D.說不清
22.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奧巴馬在2008年11月4日舉行的總統(tǒng)選舉中擊敗共和黨對手麥凱恩,當選第5xx屆美國總統(tǒng),成為美國歷首位黑人總統(tǒng)。這不能說明()
A.美國已經(jīng)不存在種族歧視的社會現(xiàn)象
B.美國總統(tǒng)由選舉產(chǎn)生并實行任期制
C.美國政治選舉是兩黨激烈爭奪的戰(zhàn)場
D.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在法律上獲得與白人相同的政治權利
23.英國的漫畫家為某—歷史事件創(chuàng)作了題為《瑪
麗安娜女郎(法國的象征)終于挑好帽子了》漫
畫。圖中的房間里衣物凌亂,女郎站在鏡子前面,
終于選好并戴上了象征第三共和國的三色帽。這
幅漫畫的喻義是()
A.法國資本主義思想與封建思想斗爭激烈
B.法國的共和制度經(jīng)過長時間的變動才確定下來
C.法國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時裝,可以隨時改變
D.資本主義經(jīng)濟制度終在法國確立
24.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的歷史進程發(fā)生了重大轉變”,這主要是因為()
A.長期閉關鎖國的政策被打破
B.中國第被西方國家打敗
C.*制度受到強烈沖擊
D.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
25.在《南京條約》的下列條款中,對中國民族經(jīng)濟危害大的是()
A.割香港島給英國B.開五口通商口岸
C.英商進出口關稅由雙方協(xié)定D.賠款2100萬銀元
26.在江蘇鹽城市鹽都縣,發(fā)現(xiàn)了一枚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秘密鑄造的太平天國大錢。這種大錢,在我國尚屬首次發(fā)現(xiàn),屬于試鑄錢,并未大量鑄造,存世量極少,現(xiàn)已見到的一枚,鑄造工整、精美,設計很有特色對此表述正確的是()
太平天國幣楊秀清秘鑄的太平天國幣
、贄钚闱逡巡辉贊M足于當東王②農(nóng)民階級的局限性,使他們不能長期保持團結③反映了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④反映了太平天國“有錢同使”的平均主義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
27.馬克思說:“推動了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國運動)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边@說明()
A.太平天國運動反對鴉片戰(zhàn)爭中清政府的*行為
B.鴉片戰(zhàn)爭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的根本原因
C.清政府的*統(tǒng)治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
D.鴉片戰(zhàn)爭激化了中國的社會矛盾,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
28.下列關于《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資政新篇》繼承了《天朝田畝制度》反封建的主張
B.《資政新篇》繼承了《天朝田畝制度》廢除私有制的主張
C.《資政新篇》改變了《天朝田畝制度》在改造社會方案上的落后性
D.《資政新篇》改變了《天朝田畝制度》所倡導的社會模式
29.“太平天國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減少了阻力!碧岢鲞@一觀點的主要依據(jù)是()
A.《天朝田畝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國運動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
C.《資政新篇》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30.民主和法制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F(xiàn)代政治制度以及民主化.法律
化.制度化等政治原則開始于()
A.美國B.英國C.法國D.中國
二、主觀題(本題共3個小題。31題18分,32題12分,33題10分,共40分):
31,制度創(chuàng)新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閱讀下列有關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摘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來源:學#科#網(wǎng)]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守宰,據(jù)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于掌握之內,此其所以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論》
材料三:知封建(分封制)之弊變而為郡縣,則知郡縣之弊而將復變。然則將復變而為封建乎?曰:不能!饨ㄖ,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
———摘自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
材料四本朝鑒五代藩鎮(zhèn)之弊,遂盡奪藩鎮(zhèn)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缚抵郏旘T所過,莫不潰散。
——摘自朱熹《朱子語類》卷128
材料五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qū)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省,為全國行政中樞?傤I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遺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对•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成不逮元”。
請回答:
(1)材料一主要敘述了哪一歷史現(xiàn)象?(2分)“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作者對郡縣制的基本態(tài)度是什么?(2分)材料三是怎樣評價兩種政治制度的?(4分)
。3)材料四中北宋“盡奪藩鎮(zhèn)之權”中“兵也收了,財也收了”的具體措施指哪些?材料四的作者對此看法如何?(4分)
(4)依據(jù)材料五,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元朝為什么實行行省制?(4分)
32,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我們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過來也影響了我們!毕铝惺且唤M有關政治建筑的材料。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許多露天劇場,目前遺跡尚存的就有酒神劇場和埃庇道魯斯劇場等。雅典露天劇場依山修建,一層層看臺一般可以坐一萬多名觀眾,多的可以坐四萬多名觀眾,底層看臺前面鋪成的一大塊平面是演員的表演地。表演場地的后面有供演員化裝和貯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雅典人造的這種露天劇場充分利用了聲學和光學原理。場地雖大,可是坐在劇場不同地方的觀眾都能清楚地看到和聽到演員的表演。
材料二明清故宮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xiàn)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tǒng)治思想。在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圍,顯示了森嚴的等級制度。歷,故宮因火災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主要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嚴,顯示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內廷建筑則庭院錯落,自成體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寢,分工明確,不得隨便逾越,體現(xiàn)了中國自古以來等級分明、內外有別的*觀念。
材料三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議會大廈是英國的政治中心。它不僅外表雄偉壯觀、內部裝飾華麗,而且其建筑結構和內部設計也能充分地體現(xiàn)世界上古老的君主立憲政體。據(jù)說英國國會開會時,國王應坐在上議院的國王寶座上,但首相和議員需從下議院經(jīng)過,議會機構的全部特質建立在這樣一個事實上,即議會下院是長方形而不是半圓形的結構。因為長方形的會議廳更適合政黨體制。對個人來說,所謂“左”、“右”立場很容易改變,但穿過發(fā)言席的行為需要慎重考慮。
材料四美國國會大廈俯瞰著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對歷任美國總統(tǒng)來說都是一個需要小心應付的地方。美國的開國者們因為長久的自治傳統(tǒng)!顾麄儗σ粋坐擁大權的政治首腦懷有極大地憂慮,……因此他們想方設法地約束總統(tǒng)權力。不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約束,甚至在憲法中加上了*權,對犯有“叛國罪、*罪或其他重罪輕罪”的總統(tǒng)和其他行政官員進行*,并予以罷免。這是一項很嚴肅的行為,需要多數(shù)眾議院議員提出*,三分之二參議院議員同意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予罷免。在美國歷雖然只有三位總統(tǒng)面臨過*,而且除尼克松辭職外,無一人被罷免,但國會山上的這座白色建筑讓每一位總統(tǒng)的心頭都懸著“達摩克里斯”之劍。
請回答:
。1)當時雅典公民到劇場看戲時,為什么國家還向公民發(fā)放“觀劇津貼”呢?(1分)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征?(2分)
。2)根據(jù)材料二,歸納中國明清政治制度的特點是什么?(1分)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該制度受到了怎樣的沖擊和挑戰(zhàn)?(2分)
。3)根據(jù)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概括英國現(xiàn)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什么?(4分)
(4)根據(jù)材料四及所學知識回答美國總統(tǒng)與國會之間有何關系?(2分)
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不列顛財產(chǎn)每日都處于危險狀態(tài)之中:我們的人每日都可受到侮辱;我們的君主已經(jīng)在他所派的代表律勞卑身上受到侮辱;我們的產(chǎn)業(yè)可能被癱瘓;我們的稅收可能每年遭受四百至五百萬英磅的損失。(因此,備忘錄提呈人)以迫切的心情呈請不列顛政府施展保護(英商的)威力,(我們認為)如果直接和中國高政府接觸,將會比通過廣州那批低級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材料二史學家黃仁宇說:在西方與中國針鋒相對前夕,清朝已未戰(zhàn)先衰。史學家戴逸認為:“中國社會已落后于西方,但歷史經(jīng)常被迷霧籠罩著。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可當時中國沒有人認識這一歷史*,只有歲月推移,迷霧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瘡才逐漸暴露”。
材料三《那,我們挨打了》
目錄
前言后鴉片戰(zhàn)爭時代,別扭的姿態(tài)和夢中的*
第一章大英與大清,不是冤家不碰頭
維多利亞女王VS道光皇帝
英國對中國:單相思很久了
……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歷史信息?其實質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黃仁宇和戴逸的觀點有何共同點?這與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有何關系?(2分)
。3)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是如何滿足其“單相思”的。(4分)
【二】
第I卷(選擇題共60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從啟開始,“公天下”變成“家天下”。這一變化從本質上說明()
A.血緣政治的形成B.社會公平的喪失
C.嫡長子繼承制的形成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
2.古代雅典的陪審法庭一般由抽簽產(chǎn)生的500個陪審員組成,開庭前他們中沒有任何人事先知道將從事哪一個案件的審問。這說明()
A.陪審人員的隨機性可以降低誤判率
B.古代雅典只有陪審法庭具有司法職能
C.力求保持公平是雅典陪審法庭的重要原則
D.雅典陪審法庭是五百人議事會的下設機構
3.假設你是唐太宗時的一名中書省的長官,為挫敗突厥貴族對內地的侵擾,起草了一份關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詔令,接下來你會怎樣做
A.交唐太宗裁定B.交門下省審議
C.交兵部出兵D.交內閣處理
4.岳飛《滿江紅》詞有“靖康恥,猶未雪”句,其中的“靖康”本是
A.地名B.人名C.年號D.謚號
5.雅典直接民主與近代代議制不同,導致這種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低,缺乏代議制的經(jīng)濟基礎
B.早期民主,民主程度低
C.小國寡民的城邦國家有利于直接民主
D.居民的文化程度低,只能是少數(shù)人的民主
6.下圖中E處在元朝時應為()
A.宣政院轄地B.中書省轄地
C.西南行省D.x藏行省
7.學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單元后,有四位同學分別撰寫研究歷史小論文,其中論文標題出現(xiàn)史實錯誤的是()
A.《淺議西周分封制》
B.《談北宋“重文輕武”的特點與影響》
B.《簡議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
D.《論清代丞相與軍機大臣的權力制衡》
8.羅馬法制定和實施的根本目的是()
A.緩和境內各民族之間的矛盾
B.保護統(tǒng)治階級的核心利益
C.適應帝國貿易發(fā)展的需要
D.完善發(fā)展羅馬的法律體系
9.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廟禮儀,郎中令主管宮廷警衛(wèi),少府主管皇室財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務等。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體的本質是()
A.職分細化,各負其責B.官員眾多,政務繁雜
C.化國為家,君權至上D.選賢舉能,唯才是用
10.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出現(xiàn)決不是偶然的。下列對促成古希臘民主政治出現(xiàn)因素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海島和天然良港眾多B.海外貿易和工商業(yè)發(fā)達
C.城邦制度的形成D.有高度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做支撐
11.唐長孺說:“漢末大姓、名士是魏晉土族的基礎,而士族的形成在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保證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襲特權,實質上就是保證當朝顯貴的世襲特權,因而魏晉顯貴家族有資格成為士族!边@句話不能反映出
A.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B.皇權承認了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C.士族成為魏晉君主*制度的威脅D.士族與九品中正制是相伴而生的
12.下列歷代措施中,不能起到加強中央集權作用的有
A.秦朝全面實行郡縣制B.漢武帝頒布“推恩令”
C.宋朝用分權辦法加強地方控制D.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
13.甲、乙、丙、丁四位同學打算各寫一篇關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論文,他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驟比較合理,論證比較嚴謹?shù)氖?/p>
第一步第二步
甲提出明代君主*空前加強的觀點找到明太祖頒布的幾道圣旨作證據(jù)
乙提出皇權有所限制的觀點找到張居正的相關政治活動作證據(jù)
丙查閱到明太祖封了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等九王的相關史料得出分封制在明朝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結論
丁查閱到《大明律》的具體內容得出明代法律至上的結論
A.甲B.乙C.丙D.丁
14.史學家徐中約曾說:“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而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潍@得了非常大的彈性。”該“制度”有可能是
A.世官制B.察舉制
C.皇帝制D.科舉制
15.史書記載:“文武將吏,擅自屬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痹撚涊d反映的是歷哪一時期
A.西周B.秦朝C.唐朝D.宋朝
16.史學家錢穆曾說:“故中國政制之廢宰相,統(tǒng)‘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為**之黑暗所籠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則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睋(jù)此,我們作出的合理推斷不包括
A.明清兩代都是高度的中央集權社會
B.明朝廢宰相造成了政治的黑暗局面
C.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統(tǒng)屬于“王室”
D.明朝以前的中國社會并非*社會
17.羅馬公民法演變?yōu)槿f民法,是因為()
A、公民法法令內容不全B、公民法只保護貴族利益
C、羅馬對外擴張,統(tǒng)治范圍擴大D、羅馬公民日益增多
18.甲:“在每州設置大中正,郡縣設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處人充任?たh中正官評定本地人的等第,作為政府用人授官的準則”。乙:“為了摧毀門閥,拔擢人才,故特準士人自行報名,參加策試,及第者得任官職”。丙:“令天下郡國每年舉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舉,遂成定制”。。骸邦}目囿于四書五經(jīng),文章須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讀闈墨制義的風氣!鄙鲜鏊亩钨Y料,是中國歷代選拔官僚的方法,請依實施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應該是
A.丙乙甲丁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D.乙丁丙甲
19.雅典不僅維護了梭倫改革的原則,還向民主化方面跨了一大步。這里的“原則”指()
A.打破世襲特權的壟斷地位B.緩和貴族與平民之間矛盾
C.擴大民主范圍和途徑D.滿足工商業(yè)者和平民的要求
20.“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眾治之而刑措矣。古者不忍以刑窮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間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閨之內!辈牧媳砻
A.統(tǒng)治者應減輕刑法實行開明統(tǒng)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
C.宗法制具有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作用D.君主*難以治理好國家
21.某同學在學習了必修Ⅰ《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單元以后把“古代中國君權與相權的斗爭”作為其探究課題,為此他在網(wǎng)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認為在其史料中與這位同學探究的課題關系直接的是()
A.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B.行中書省,凡十一,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為表里。
C.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誅丞相胡惟庸,遂罷中書省。
D.大學士葉向高言: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
22.唐中宗曾未經(jīng)三省同意封過一些官職,事后,這些官員大都被人瞧不起。這說明()
A.唐代君主*高度強化
B.皇權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約
C.三省六部制加強了君主*
D.唐代出現(xiàn)君主立憲制的雛形
23.下圖是我國古代某一時期的部分行政區(qū)域圖。當時管理A區(qū)域的機構是
A.尚書省B.宣政院
C.中書省D.樞密院
24.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存在著一個特殊的社會等級——士,位居庶民之上,后來,“學而優(yōu)則仕”蔚然成風,政府官員必須是飽讀詩書經(jīng)典的文化人,因而士與卿大夫合二為一,出現(xiàn)了“士大夫”的稱謂和階層。其緣起是:()
A.秦國實行軍功制B.科舉制度興起
C.實行察舉制選官D.程朱理學興起
25.《元史張雄飛傳》記載,元世祖忽必烈問政于漢臣張雄飛,張雄飛答道:“古有御史臺,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間疾苦,皆得言;百官*邪,貪*不職者,即糾之。為此,則紀綱舉,天下大治矣!痹雷嫠煸O立御史臺,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臺的主要職能是
A、征收賦稅B、監(jiān)察官吏C、行政管理D、筆錄政事
26.下表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整理的歷代統(tǒng)治者的治國之策。該記載反映了()
君主秦武公秦孝公秦慧文王……
措施十年(前688年),伐冀戎,初縣之;十一年,初縣杜、鄭…………十二(前350年),并諸小鄉(xiāng)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十三年(前312年)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
A.歷代秦國統(tǒng)治者都窮兵黷武
B.秦朝對外戰(zhàn)爭致使民不聊生
C.郡和縣在秦統(tǒng)一全國之前就已出現(xiàn)
D.秦滅六國得益于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27.某外國學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時,引李白詩句“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證唐代邯鄲人口殷盛。有學者則指出李白用的是戰(zhàn)國時秦趙長平之戰(zhàn),秦人勝,坑殺趙兵四十萬的典故。下列說法中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與浪漫著稱,其詩不足為信
B.李白是唐代詩人,意見具有權威性
C.外國學者以詩證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歷史研究可以以詩證史,但必須詳加考辨
28.古雅典城邦的克里斯提尼執(zhí)政期間,極力發(fā)展梭倫構想的政策,為了促進雅典政治制度進一步民主化,減少政治混亂,以民主的方法反對民主的敵人,特意制定了
A.五百人議事會B.民眾法庭
C.陶片放逐法D.平民保民官
29.梭倫、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他們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
A.破除貴族世襲,制約公民權利
B.廢除債務奴隸,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
C.擴大平民權利,推動民主進程
D.劃分公民等級,明確權利義務
30.雅典執(zhí)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選區(qū)時,“把全部村社分為三十區(qū),十區(qū)在城市附近,十區(qū)在沿海,十區(qū)屬于內地;……并用抽簽的辦法把這些區(qū)指定給各個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區(qū),這樣就使一個部落在所有這些地區(qū)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這一措施()
A.確立了依據(jù)財產(chǎn)多寡劃分等級的參政制度
B.結束貴族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專權局面
C.廢除了債務奴隸制以使債務奴隸重獲自由
D.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進入到“黃金時代”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解答題(40分)
31.(本題10分)制度創(chuàng)新是古今中外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蕩平九國,宇內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縣。
材料二
材料三“新中國的建立,使中國實現(xiàn)了從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治、近代以來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敗嘗試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偉大跨越!
——《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請回答:
(1)結合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中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
。2))據(jù)材料二分析,英美兩國各采用了何種政體?英國國王和美國總統(tǒng)在權力或地位上有何異同?
(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新中國成立初期建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32.(本題8分)閱讀下列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與分封制相適應,商周的官員選拔采用“世卿世祿制”。三代(夏商周)時期治理國家的統(tǒng)治者是貴族,……從諸侯到士,根據(jù)出身的高低貴賤來兼任政府職務,世代為官…
春秋時期,隨著兼并戰(zhàn)爭的進行,秦、楚等國都在新占領的地方上設立縣和郡,作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縣在中心區(qū)域,郡在邊遠地區(qū)。郡縣的長官,不再是世襲領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員直接管理?たh長官由君主任免,對君主負責,成為中國歷早的取代貴族領主的職業(yè)官僚。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材料二:
材料三:忽必烈進入中原,建立元朝,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以中書省分駐地方,稱行中書省。以便直接控制、處理政務……各省還設有行樞密院和行御史臺分管軍事和監(jiān)察。
——《中國政治制度史》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比較分封制與郡縣制在任用管理人員上的本質區(qū)別,由此分析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在這方面的重要意義。
(2)材料二中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據(jù)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點及其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簡要說明中國古代中央與地方關系的主要特點。
33.(本題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鎮(zhèn))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薄⑽纠钏棺h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質問:“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遵用漢法,其故何如?”
——《元史》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統(tǒng)以來,始采取故老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輔相者曰:中書省……夫外郡縣,其朝廷遠者,則鎮(zhèn)之以行中書省……
——《經(jīng)世大典敘錄•官制》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指出秦統(tǒng)一后在朝議”如何管轄地方的過程中存在著哪兩種意見?這兩種意見的主要分歧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國家問題上存在著怎樣的爭執(zhí)?其實質是什么?(3分)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設置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何意義?(3分)
。4)以上材料說明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發(fā)展變化的趨勢是什么?(2分)
34.【改編】(12分)制度建設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保障。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奐……邦無定交,士無定主,此皆變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間……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盡矣。
——《日知錄》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予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予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三
材料四行省實行群官負責和圓署會議制,行省官員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參知政事等六七人組成!瓱o論行政、財政、軍事、司法諸事權,朝廷總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權力(如主要軍隊、官吏任用等)的同時,把相當一部分權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權于中央。顯而易見,元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tài)。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戰(zhàn)國時期“諸侯更相誅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艦這一困局的?(4分)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2分)
。3)據(jù)材料四和所學知識,為什么說元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tài)”?(4分)
。4)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古代中國地方行政制度演變的認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