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積累和掌握文言詞類和句式現(xiàn)象;
。病W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和“對比論證”的行文方式;
3、了解荀況關(guān)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難點、重點分析】
。、作者以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本文的比喻論證有何特點?
【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導入本文
由先秦文學談“百家爭鳴”;綜合上節(jié)課所講《秋水》一文莊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簡介
荀子,名況,趙國人。一生主要從事學術(shù)活動;主要思想:
1、法后王;
。、人定勝天;
。、人性惡,重視教育。
其思想主要體現(xiàn)有《荀子》一書,被郭沫若稱為先秦散文“四大臺柱”之一。其文渾厚,邏輯嚴密。
三、解題
勸,即“勸勉,鼓勵”。
四、誦讀第一段
。、誦讀的準確。先劃分節(jié)奏,糾正字音;
2、學生朗讀第一段;
3、學生歸納其中的詞類現(xiàn)象,文言句式;老師指導;
。、指名學生口譯第一節(jié);
。、文理分析:
、疟竟(jié)的觀點是什么?
、谱髡卟扇∈裁捶椒,如何論證觀點的?
、潜扔髡撟C,其中的本體,喻體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冗@一節(jié)作者從學習的哪個層而來“勸學”的。
五、誦讀第二節(jié)
。薄⒅饕襟E同上(第一節(jié));
。、文理分析:
、疟竟(jié)的論點是什么?
、拼斯(jié)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論證,馬上一節(jié)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組比喻。
討論:分析、歸納這些比喻論證中的本、喻體及內(nèi)涵。
、谴斯(jié)的第一句有內(nèi)容上如何理解?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怎樣作用?
、冗@一節(jié)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六、誦讀第三節(jié)
。、主要步驟同上;
。病⑽睦矸治觯
、艅澐謱哟危爬▽右;
⑵第運用比喻論證,分析其此喻意,這一層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展開論證的?
、堑诙䦟映擞髯C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這一句側(cè)重哪個角度的對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舍,……”這一句側(cè)重哪個方面的對比?
⑷后一層內(nèi)容如何理解?
、蛇@一節(jié)側(cè)重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七、全體學生一齊朗讀本文
八、《勸學》是節(jié)選,結(jié)合本文,拓展思維。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樣的思想
九、結(jié)合上面的討論,進一步思考:比喻論證有怎樣的作用
十、作業(yè)布置
。薄⒈痴b全文;
2、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
【附板書設(shè)置】
一、學不可以已
。、通過學習,可超越前人(橫向);
。病⑼ㄟ^學習,可提高自身(縱向);
3、總結(jié):只要學習,必有進步,甚至“知明而行無過”。
──學習的意義
二、學習要善假于物
。薄⑦^渡:承上啟下;
2、比喻論證。
──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必須
。、善于積累:正、反;
。、持之以恒:主觀、客觀;
。、用心專一。
──學習的態(tài)度、精神
【教學標高】
。、從字詞的角度說,要掌握12個生字的讀音,掌握文中實詞(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的詞義,積累4個文言常用實詞(于、者、而、故)的用法,掌握6個古漢語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從句式的角度說,要了解一些文言文特殊句法,如省略句、倒裝句等。
。、從內(nèi)容上來說,要能概括每一段所論述的中心。
。、從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說,要能夠從文章的句式中分析它是怎樣來論述自己的觀點的。
。、從手法的賞析上來說,要能發(fā)現(xiàn)本文語言表達的特點。如:設(shè)喻的妙用、對舉的妙用、對比的運用等。
6、從感受與體驗來說,要能結(jié)合文章談一談自己的收獲與感受,要能把感悟潛移默化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
【教學設(shè)想】
。薄⒁訌娎首x與背誦的訓練力度,讓課堂讀起來。
。病⒆g讀課文中,盡量調(diào)動學生自己的潛能,進行自講活動,老師糾錯評點。
3、把分析與概括相結(jié)合,先概括各段的論述要點,這是由語言到思想,然后開始分析,讓學生說作者的這個思想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這是由思想到語言。
。、對于手法的賞析,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
。怠εc感受與體驗,這是聯(lián)系生活,加強體驗活動,把課文中所獲的東西化進于自己的生活。
基于以上的想法,教學活動的思路這樣安排:鋪墊──朗讀──譯讀──內(nèi)容──發(fā)現(xiàn)──感悟。
【實施過程】
一、鋪墊
1、由初中課文《孫權(quán)勸學》引入。今天同樣來學一篇荀子的《勸學》。
。、荀子乃何許人也?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二、朗讀
。薄⒆宰x,把不認識的字圈上,并查字典,或結(jié)合課*釋解決。
。病R讀,后老師正音。(通過課件把要掌握的讀音打出來,或板書于黑板讓學生來注音。)
。、自由走讀朗讀,把課文讀得流暢。每人至少要讀三遍。
。础⒗蠋熗ㄟ^齊讀來檢查流暢的程度。
三、譯讀
。、自讀自譯。自己對照注釋,自己一句一句講其大意。
。病⑼缹ψg。一個讀原文,一個說譯文,兩個人相互補充。
。场Ⅻc一生譯。老師針對其譯的情況進行糾錯或補充。(老師在學生翻譯的過程中,要把教學標高的第一條中關(guān)于文言實詞與虛詞的內(nèi)容滲透進去。)
。、附全文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顏色)比藍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用火烤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即使又曬干了,(也)不再挺直,(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變成)這樣。所以木材經(jīng)墨線劃過(斧鋸加工)就直了,金屬刀劍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錯了。
我曾整天空想,(結(jié)果)不如片刻學習所得(的收獲大);我曾踮起腳跟遠望,(結(jié)果)不如登上高處能夠見得廣。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是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強,但是聽的人(卻)聽得(特別)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但是(能)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會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什么)差別,(但是)他們善于借助外物(進行學習)啊。
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從那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借以成為江海的(辦法)。駿馬跳躍,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雕刻不停(的話),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螃蟹(有)六只腳,兩只蟹鉗,(可是)沒有蛇和鱔魚洞(就)沒有(地方)可以寄托(身體),(這是)用心浮躁(不專一的緣故)。
四、內(nèi)容
。薄⒛阏J為本文是圍繞哪一句話說的?
學不可以已也──中心論點,其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說學習的意義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說對待學習應(yīng)該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本文的第二、三、四段各自論述了一個什么問題?
學生表達后形成如下板書:
二段論述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三段論述學習的作用──彌補自己的不足
四段論述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逐步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