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高一快與慢的議論文素材#】本文《高一快與慢的議論文素材》由®無憂考網(wǎng)高中作文頻道整理,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
【篇一】
緊張忙碌的生活,讓人越來越感到疲憊乏味,越來越困惑于自己的價值追求。近年來,肇始于歐美的“慢生活”理念逐漸西風(fēng)東漸,開始影響國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一些明智的青年開始放棄“漂泊”生活,將目光投向二三線城市,在那里尋找自己的價值定位和幸福生活。我以為,這是一種時代進步和觀念更新的表現(xiàn)。
我寫過一篇文章,呼吁人們在一路奔波之中,稍微放慢腳步,欣賞一下路邊的風(fēng)景,體會一番細(xì)膩的感情,讓自己的精神小小地放逐一次。然而,直到現(xiàn)在,我自己也仍在生活的軌道上疾馳,周圍朋友的節(jié)奏也絲毫未見放緩,似乎總有做不完的事情、開不完的會議、完不成的計劃、沒完稿的著述……一句話,總沒見到那個期盼中的從容悠閑的日子。卓別林在《摩登時代》中塑造的流水線工人的形象,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所描述的曼徹斯特紡織工人的生活場景,正是國人當(dāng)下生活狀態(tài)的真實寫照。
慢生活理念之所以起源于歐美發(fā)達(dá)國家,也許正因為他們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已基本完成,他們更清楚“快節(jié)奏生活”的代價是什么,什么才是生活中最為可貴的東西!斑^來人”的反思,對于剛剛起步的我們無疑是有借鑒意義的。對所謂的“生活品質(zhì)”的追求,他們也不像某些國人那么瘋狂:私家車多為普通的兩廂車,在個人房屋占有率、奢侈品購買率、家用電器更新率等方面,也不那樣高……我們的追求早已超出“基本需要”的范疇,演變成“無限*”的極度膨脹,這正是我們的節(jié)奏慢不下來,抑或是很多煩惱和痛苦的根源。
150多年前,美國作家梭羅厭倦了社交界浮華可笑的生活,只身來到瓦爾登湖畔。一把斧子、一條繩子、一只鋼筆、幾打稿紙,是他攜帶的全部家當(dāng)。寧靜的湖水、翠綠的山林、鳴叫的鳥雀、奔跑的野兔,是他每天面對的外部世界。正是在這樣一種簡單寧靜的生活中,梭羅深刻反思人類生活,寫下了不朽名篇《瓦爾登湖》。在書中,他用優(yōu)美的筆觸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用犀利的語言嘲諷人類膚淺虛榮的生活,得出“需要其實很少”、“*實在太多”的精辟結(jié)論。
直到今天,“過簡單的生活”一直是有識之士追求的目標(biāo)。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呼吁人們放棄對外部世界過多的“敏感性”,倡導(dǎo)“鈍感力”,希望人們適當(dāng)遮蔽自己的感官,放棄部分“知情權(quán)”,回歸寧靜的內(nèi)心世界,過充實而自然的生活。這樣的聲音多年來雖不占據(jù)主流,但從未停止,“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呼喚,依然鳴響在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心底。
正像一個財主家的對聯(lián)說的那樣:“放開眼界原無礙,種好心田自有收”。偏居一隅的土財主尚且有這樣的見識,我們這些生活在當(dāng)代社會的人們,卻為了自己的無限*,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為名韁利鎖所困,成為物欲的奴隸,異化為非我的存在,這是一種多么卑微可憐的生存狀態(tài)!
作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追求,“慢生活”值得我們悉心揣摩。其中最本質(zhì)、最關(guān)鍵的,是重新界定自己的“需要”,冷靜面對物欲的*,不使“需要”演變?yōu)椤?”,更不使“*”膨脹為永遠(yuǎn)無法填滿的“欲壑”。如此,可使內(nèi)心寧靜,姿態(tài)從容;可以遠(yuǎn)離痛苦,笑看世俗;可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該要什么;更可以明白不需要什么、該放棄什么、該鄙視什么;可以真正提高生活質(zhì)量,做回本真大寫的“人”。
在生活這道數(shù)學(xué)題面前,我們做慣了加法,現(xiàn)在到了學(xué)做減法的時候了。要盡可能從頭腦中刪除那些可有可無的內(nèi)存,限度地為“需要”減負(fù),不把自己變成“物”的奴隸
【篇二】
生命是一次攀登,你可以健步如飛以登上更高的山峰,也可以徐徐前行,看夠沿途的風(fēng)景。
生命是一場盛宴,你可以狼吞虎咽享受更多的美食,也可以細(xì)嚼慢咽嘗盡其中甘苦。
是的,生命是一次抉擇,快與慢,全由你自己決定。
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個同時學(xué)畫的孩子,都很有天分,都很愛好畫畫。A埋頭作畫,幾乎天天出新品,一年后便辦了一個盛大的畫展,年少的他享盡贊譽,更是成為少年們的楷模;B也是很刻苦的練習(xí),卻總是對自己的畫不滿意,畫了撕撕了畫,這么著,一年下來也就一兩張拿得出手的作品。二十年后,B辦了一個畫展,引起了整個畫壇的轟動,最終成為一代名家。而A呢,早已被塵封,歷史的光環(huán)不再閃耀。
同樣的條件下成長的兩個孩子,一個僅僅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內(nèi)在的陶冶,成為曇花一現(xiàn);另一個,厚積薄發(fā)而取得了成功?旌吐,注定了不同的結(jié)局。
說道這里,也許你會說,慢不是對時間的浪費么?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哪里經(jīng)得起慢慢的虛度?——然而,慢真的是對時間的放縱么?
相傳上帝曾讓天使麥克帶一只蝸牛散步,蝸牛動作緩慢,性情急躁的麥克對它又拉有扯,卻無濟于事,最終,麥克放棄了努力,以幾乎靜止的速度跟著蝸牛。很快,他就驚奇的發(fā)現(xiàn),自己天天行走的天地間竟是如此美好,帶著晚霞的微風(fēng),送來恬然的淡淡的花香……他意識到,不是他帶著蝸牛散步,而是蝸牛帶著他散步。∮袝r候,真的需要放慢腳步,才能領(lǐng)悟到生命的真諦……說道這里,你還會說,慢是對生命的揮霍么?不,真正意義上的慢,是一種學(xué)會欣賞沿途風(fēng)景的悠哉,一種智者的大徹大悟!
反觀如今的生活,方便面,快餐店,高速路,甚至快遞……一切都與快接軌。更有甚者,不少人養(yǎng)成了刷牙收書包,聽歌做作業(yè),吃飯瞄電視的“快”習(xí)慣,殊不知,快并不等于快樂!試問,你可曾從方便面中嗅出慢火燉出的健康?你可曾從高速路邊欣賞到迷人的風(fēng)光?你可曾從快遞來的禮物中感受到祝福翩翩而至的溫馨?答案,不言而喻。
有首歌是這樣的:“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等到有錢有時間的時候已是垂垂老矣……——是啊,生命,是一個過程,宛如一次花開。而生命的真諦,絕非用生命去換取物質(zhì)利益,而是一種心靈的享受,我們要的,并非是曇花一現(xiàn)的瞬間,而是,聆聽花開的聲音,期盼她綻放的美好過程。
慢一點,讓我們在生命的攀登中,多看看沿途的風(fēng)景;慢一點,讓我們在生命的盛宴中細(xì)細(xì)品味馨香的滋味。給自己一顆悠然坦然釋然的心,我相信,即使在鋼筋水泥鑄就的快節(jié)奏里,你也可以收獲真正的成功,領(lǐng)悟到更深更遠(yuǎn)的生命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