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浸漬zì逶迤yí諗知rěn嗜好shì
B.詘體qū強顏qiǎng倜儻tǎng慍怒wèn
C.剌謬là不憚dàn殞身xùn激湍tuān
D.篤信dǔ希冀jì拔擢zhuó玉醅pēi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分)
A.有段時間,滬深股市指數(shù)波動非常大,有時一天上漲幾百點,有時一天下跌幾百點,漲跌幅度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B.在李鴻章傷后,同伊藤博文進行議和條款的談判時,他們之間有以下一段對話,可以看到一方是如何咄咄逼人,一方是如何俯首聽命。
C.他給雜志社的稿子退回來了,大家取笑為不刊之論。
D.在今年的“排隊推動日”活動中,雖仍有鳳毛麟角的幾個“不自覺者”,但廣大市民不論乘車還是購物都能自覺排隊。
3.重慶星光學校校長瞿擁軍,三年來,每天堅持在校門口迎、送學生。此事傳上微博后引起了網(wǎng)友的熱議。有些網(wǎng)友對校長的行為產(chǎn)生質(zhì)疑,認為校長是在作秀;有些網(wǎng)友認為,校長能堅持三年迎、送學生真不容易,是個難得的好校長。請就這一事件談談你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言之成理,語言表達流暢。(不超過60字)(4分)
4.請根據(jù)下面三個短句,給“總結(jié)”下一個定義。要求:必須是單句,句序合理,要點齊全。(5分)
。1)總結(jié)是為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書面材料。
。2)它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工作,學習告一段落后總結(jié)的。
。3)目的是進行回顧,檢查,分析,從中找出成功的經(jīng)驗或失敗的教訓,悟出個中道理,并得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上范司諫①書
歐陽修
前月中,得進奏吏報云,自陳州召至闕,拜司諫。即欲為一書以賀,多事匆卒,未能也。司諫,七品官耳。于執(zhí)事得之不為喜,而獨區(qū)區(qū)欲一賀者,誠以諫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時之公議系焉……拜命以來,翹首企足,佇乎有聞,而卒未也,竊惑之。豈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將執(zhí)事有待而為也?昔韓退之作諍臣論,以譏陽城不能極諫,卒以諫顯,人皆謂城之不諫,蓋有待而然,退之不識其意而妄譏,修獨以為不然。當退之作論時,城為諫議大夫已五年,后又二年,始廷論陸贄,及沮裴延齡作相,欲裂其麻,才兩事耳。當?shù)伦跁r,可謂多事矣。授受失宜,叛將強臣,羅列天下,又多猜忌,進任小人。于此之時,豈無一事可言,而須七年耶?當時之事,豈無急于沮延齡論陸贄兩事耶?謂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為諫官七年,適遇延齡陸贄事一諫而罷,以塞其責。向使止五年六年,而遂遷司業(yè),是終無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今之居官者,率三歲而一遷,或一二歲,甚則半歲而遷也。此又非可以待乎七年也。今天子躬親庶政,化理清明,雖為無事。然自千里詔執(zhí)事而拜是官者,豈不欲聞正議而樂讜言②乎?今未聞有所言說,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納諫之明也。夫布衣韋帶之士③,窮居草茅,坐讀書史,常恨不見用;及用也,又曰彼非吾職,不敢言;或曰吾位猶卑,不得言;得言矣,又曰吾有待;是終無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執(zhí)事,思天子所以見用之意,懼君子百世之譏,一陳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士大夫之惑﹗幸甚﹗幸甚﹗
注釋:①司諫:宋代諫官名。范司諫,即范仲淹,時任右司諫。②讜言:正直的話。③韋帶之士:喻窮苦的讀書人。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佇乎有聞,而卒未也。終于
B.今之居官者,率三歲而一遷調(diào)動
C.而彰吾君有納諫之明也顯示
D.常恨不見用我
6.下列項中,表明歐陽修期望范仲淹能直言進諫的一項是()(3分)
A.人皆謂城之不諫,蓋有待而然。
B.是終無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
C.謂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
D.一陳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士大夫之惑﹗
7.下列對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范仲淹從陳州來到京城擔任司諫,職位很高,歐陽修認為值得祝賀,他還認為諫官可以評論天下之得失,代表著公正的議論。
B.歐陽修對時人指責韓愈“譏陽城不能極諫”一事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韓愈寫《諍臣論》批評陽城不能盡力進諫是正確的。
C.歐陽修誠懇地提醒范仲淹,要讓天下的人知道朝廷有正義之士而顯示天子有納諫的明智之舉,作為諫官就必須經(jīng)常有“正議”和“讜言”。
D.歐陽修在分析“終無一人言”的原因時特別指出,那些“布衣韋帶之士”不敢進言是十分可惜的,希望珍惜諫官之職。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和必修五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夫布衣韋帶之士,窮居草茅,坐讀書史,常恨不見用。(4分)
。2)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3分)
。3)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3分)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從軍行李白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注釋:呼延將,指敵人的將領。
。1)有人在評論這首詩時說,“獨”字盡顯英雄本色,請結(jié)合詩歌談談你的理解。(5分)
。2)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概括詩中主人公的形象。(5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0.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野馬也,塵埃也,。(莊子《逍遙游》)
。2)定乎內(nèi)外之分,,斯已矣。(莊子《逍遙游》)
(3)?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
(4)臣,死當結(jié)草。(李密《陳情表》)
(5),受物之汶汶者乎?《漁父》
。6),不妨長作嶺南人。(蘇軾《惠州一絕》)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8)博觀而約取,____。(蘇軾《稼說送張琥》)
五、現(xiàn)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題。
枝頭消息
朱以撒
枝頭漫出鵝黃,很嫩,似乎吹彈即破。它們都蜷縮著,像是握住的拳頭,還要一點時間,隨著越發(fā)上升的氣溫,漸漸打開它的容顏。這是多么有詩意的色澤啊,很隱含、陰柔,同時又有一縷開張之氣正待散發(fā)。剛剛好——我欣賞的正是這種欣賞態(tài)。
我是比較關注節(jié)氣的人,我會發(fā)現(xiàn)節(jié)氣到來的這一天的確有許多不同,有時很微弱,不易捉摸,我還是會從一些景物、植物上挑出來,相應地做一些應和。立夏了,立冬了,當放則放,當斂則斂。適時順生,說的就是先從情緒上遵從,然后是肢體。如果從季節(jié)上劃分,立秋之前都屬于情調(diào)高漲時節(jié),就連那些細微的鳴蟲,肉眼看不到,卻積極地發(fā)出聲響,不愿停歇。在這個時段,什么都是向上的、開張的。我動手批改幾個小青年的隨筆,文辭不能說不順暢,就是寫得太華麗了,讓人閱讀中感到膩味。我原本想提筆叉掉它一堆詞藻,使它變得質(zhì)樸素淡一些。才下筆就停住了,自覺不妥。在這個年齡段,恍如初夏,無論是一個人的情懷,還是情懷之下的筆調(diào),都是蓬勃不可遏,他們的表達,也就更充足和飽滿,飾而無節(jié)。如果不是這樣,反而辜負了此時的性情。
我與他們不一樣,已經(jīng)走過夏季,是秋季中人了,把筆行文,不知不覺地由豐縟華麗轉(zhuǎn)為素淡,像一株刪繁就簡的三秋樹。古人說得好:“后生好風花,老大即厭之”,我現(xiàn)在正是這個樣子,想著如何在筆調(diào)上能漸漸貼近逸品,如果如愿,那真是太好了。可是難的是不能強求,只能自然而然,也許達到了,也許根本達不到,成為一輩子的牽掛!耙荨痹缡菍θ似范缘,孔夫子就提到伯夷和叔齊,兄弟倆隱居于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大概要有隱士情懷的人,才有可能擔當起逸的稱號。我是很現(xiàn)實的人,不愿淡出紅塵,入世越深,越是熱愛塵世,對生活中的某些需求還表現(xiàn)得很有興致,譬如美食——這是多么好的一份享受啊,孰可舍之?至多,一個人就是以入世之念,做一些雅致之事,如此而已。我沒有太多的個人興趣,像一個人站在呼呼的秋風里,有許多熱情、愿望都被吹散了,剩下那些比較實在的成分。以前我在筆墨滋潤中是做加法的,怕欣賞者看不懂來問我,還得解釋半天。現(xiàn)在我則大做減法了,像一個園林管理者,大刀闊斧,刪節(jié)枝條,把那些伸張的、綿密的、疊加的悉數(shù)削減。至于再來欣賞的人能否領會,我就全然不去考慮了。如果一個進入秋季的人還在追逐著繁縟艷麗,自己都會罵自己淺薄。盡管動不動就征引弘一法師來做逸的代表,但說到底他的人生對于常人而言根本沒有普遍性,也不值得仿效。素淡百年的日子,比較真實,給我的引導也比較可靠。
朋友們送給我?guī)追鶟h磚拓片。這些石刻磚刻置于時光之下,風沙往來,磨洗無休,那些顯示才氣的筆調(diào),長的、露的、尖的、密的,百年千年,已經(jīng)變成短的、斂的、鈍的、疏的,變得有味道了。更多的人不喜歡這種刪減,觀賞時頗覺吃力——如果一個人只是對春日表示好感,始終浸泡在春日的汁液里,對個人的體驗來說,顯然是一種缺陷。
南方逐漸成了冬日越來越短的場域。在肢體感受不到冬日的嚴寒時,一定是天道運行中有什么被阻止了、拖延了,使它遲遲不能來到我們的跟前,讓我們切身感受。現(xiàn)在我們感知的,夏日比以前炎熱得很。得出這個結(jié)論的大多是中年人,他們在空調(diào)的房間里,溫度很低了,心頭上還是煩躁得不行,這是機器所無法調(diào)節(jié)的。這個季節(jié)無節(jié)制地延伸了,讓人很不舒服,它是屬于張揚的、放縱的。看看南方的這些植物縱橫伸展毫不斂約,你就清楚了。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就從我這個謀生的專業(yè)來說,那么柔軟的毛羽制成的筆,居然寫不出簡凈、簡靜的字來,更是難以捕捉到蕭然、澹然的氣味。就像彈琴,總是想在大庭廣眾里彈,彈給別人聽,卻不想幽篁獨坐,彈給高山流水聽,彈給自個聽。
我想,問題就出在這里。
(選自2010年7月7日《人民日報》,有刪改)
11.文章開頭細致描寫了樹木枝頭嫩芽的外觀和情態(tài),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6分)
12.解釋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義。(4分)
。1)我欣賞的正是這種欣賞態(tài)。(2分)
(2)居然寫不出簡凈、簡靜的字來。(2分)
13.本文語言典雅,請以第③段為例,加以簡要賞析。(4分)
14.作者說“我與他們不一樣,已經(jīng)走過夏季,是秋季中人了”,綜觀全文,探究“秋季”在文中對作者思想及其創(chuàng)作具有什么樣的意義?(6分)
六、現(xiàn)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18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題。
微博時代,專業(yè)批評如何作為
張濤甫
習練文學的人都知道,文學批評是一個專業(yè)門檻很高的技藝,它不是普羅大眾都能夠隨便操演的手藝,具有一定的排外性。平時,操弄文學批評的人掌握一套專業(yè)性的批評話語,這套批評話語屬于專業(yè)性的話語系統(tǒng),與日常語言存在很大的差異。大家在圈子里自娛自樂,外人很難說三道四。專業(yè)性墊高了文學批評的技術壁壘,圈外人很難插上一腳。長期以往,文學批評就形成了一個自閉的圈子。
微博這一媒介學生態(tài),可能會給當前的文學批評帶來新的契機。主要表現(xiàn)在:微博打破了文學批評的專業(yè)壁壘,讓批評為普通大眾敞開大門,啟動了文學批評的大眾化時代。微博突破了文學批評自閉的大門,使得文學批評社會化、媒介化了。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學批評的專業(yè)門檻,使得普羅大眾可以對文學評頭論足、說三道四。在微博空間里,文學批評不再是專業(yè)人士“擁兵自重”的專利,不再是小眾“圍城”中的專業(yè)游戲,而是可讓普通讀者參與、分享彼此文學感受、觀點的公共空間。
在微博世界里,專業(yè)話語不再是文學批評的交流語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研習文學的身份符號,而是被另外一套新的話語體系置換了。我們知道,專業(yè)語言以深刻、嚴肅、嚴謹、系統(tǒng)、專業(yè)著稱,只有少數(shù)專業(yè)精英才能勝任。但是,專業(yè)語言的缺陷也是明顯的,它注定是小眾化的,不能與公眾對話。專業(yè)文學批評的載體通常是專業(yè)性刊物,而微博文學批評的載體則是微博。微博,這一新興載體在技術上不允許長篇大論,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陽春白雪,故作高深。在140字的表達空間里,長篇大論或故作高深是沒有市場的。要求作者放下身段,與閱覽者平等交流。在微博世界,個人化的批評成為恒河之沙,一個人的言論要想獲得“圍觀”,必須看他的言論:是不是足夠的新銳、震撼,能三言兩語搔到公眾的癢處,吸引多數(shù)人的眼球。
微博文學批評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批評,準確地說,它是一種話題批評。批評的對象是文學或文學現(xiàn)象,但評論的語言是一種大眾語言。評論者也不局限于專業(yè)文學批評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學批評者。甚至一些跟文學沒什么關系的圍觀者,都可以湊上去說上幾句。比如,演員姚晨,一不小心成為微博明星。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也開始評論詩歌。聊起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她這樣說,“同志們都在憧憬著這一美好畫面,我搖頭:其實海邊的房子容易受潮了,長期住在里面是很難受的,會得嚴重關節(jié)炎的!蔽膶W在微博上變成了一個話題。評論者參與評論,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學,可以無知無畏地表達。當然,微博上也藏龍臥虎,經(jīng)常會有高人顯山露水,引領批評的方向。
微博文學批評的繁榮,會對當下的文學批評構(gòu)成一定的刺激,給文學批評領域帶來一股鮮活的生氣。微博是一個“麻煩”制造者,它攪動了滿池春水,打破了專業(yè)精英文學批評的壁壘。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雖然說微博文學批評的繁榮,拓展了文學批評的基本面,使得普羅大眾都可對文學進行批評。但是,微博文學批評的過度喧囂,也會對專業(yè)文學批評構(gòu)成一些負面影響。在微博空間中,微博畢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淺表性的思想與感興,批評的純度被稀釋了,厚度被攤薄了,高度被削平了。微博空間下的文學批評是一種碎片化、表象化的批評,是一種“繁星體”的批評。如果一個時代只有普通民眾的話語繁榮,而沒有專業(yè)精英的有力表達,那么寬廣的民眾聲音可能也會行之不遠。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期待專業(yè)精英文學批評能夠與微博文學批評互為補充,能夠開創(chuàng)一個雙重勃興的局面。
。ㄟx自2011年3月16日《文匯報》,有刪改)
15.專業(yè)文學批評有何特點,具有什么局限性?(6分)
16.如何理解“微博文學批評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批評,準確地說,它是一種話題批評”這句話?(6分)
17.作者認為微博時代,專業(yè)文學批評該如何發(fā)展?(6分)
七、作文。(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