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D
【解析】D項是解釋文化影響衰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
2.【答案】D
【解析】《論語》可靠地記載了孔子的言行, "不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錯。
3.【答案】D
【解析】魯國孔丘原來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
4.【答案】C
【解析】執(zhí):逮捕
5.【答案】A
【解析】②是其父楊廷和所為;④為世宗之事;⑥表現(xiàn)他放縱佯狂的一面。
6.【答案】A
【解析】(“武宗只得稱病而歸!卞e,是楊慎稱病而歸。)
7.【參考譯文】
⑴現(xiàn)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認為我們說的正確,希望下旨罷免了我們吧。(大意1分,關鍵詞:“擢”:提拔!笆恰保赫_!霸浮保合M!傲T斥”:罷免。各1分)
⑵他曾經(jīng)告訴他人說:“個人的天生資質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學問每天更新進步,應該從學習中獲得!(大意1分,關鍵詞:“語”:告訴!笆选保阂揽俊!叭铡保好刻。“新”使……更新。各1分)
8.【答案】A
【解析】A“深孚眾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 B“求田問舍”,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介。指只知道置產(chǎn)業(yè),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多含貶義。C“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也比喻分析問題見解深刻。D“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惡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義始終壓倒邪惡。
9.【答案】C
【解析】A項“防止”缺少賓語 B項語序錯誤,應先“研究”后“制定”D項語序不當,“雖然”應放在“枸杞子”之后。
10.【答案】A
【解析】
11.【參考答案】①先是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②接著寫寧靜安詳?shù)臒煷褰o詞人帶來的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③同時,眼前如畫的煙村,也觸發(fā)了詞人一縷思鄉(xiāng)之情。(5分)
12.【參考答案】⑴內容上:點明了題旨——旅愁鄉(xiāng)思,(2分)⑵結構上:承上啟下 ①承接上片寫景,點出旅愁鄉(xiāng)思的主題;(2分) ②領起下文,抒寫獨宿孤館,鄉(xiāng)思盈懷的惆悵之情。(2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楊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師楊廷和的兒子。二十四歲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試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職。遇繼母喪事,服喪完了以后,仍擔任以前的官職。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剛出居庸關,楊慎上書直言極諫皇帝。不久他上書稱病,辭官歸里。明世宗繼位,起用他擔任經(jīng)筵講官。他經(jīng)常講授《舜典》,說:“圣人設置贖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過錯,使平民改過自新。如果是首惡大*,沒有可以贖罪的道理!碑敃r大宦官張銳、于經(jīng)被判處死刑,有人說進獻金銀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這句話。
嘉靖三年,世宗采納桂萼、張璁的建議,征召他們?yōu)楹擦謱W士。楊慎與同一官位級別的三十六個人共同上書說:“我們與桂萼等人學術不同,主張觀點也不一樣。我們所遵從的是程頤、朱熹的學說主張。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猶的遺緒。現(xiàn)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認為我們說的正確,我們不能與他們一同共事,希望賜書罷免了我們吧!被实酆軕嵟,嚴加責問,分輕重給予停發(fā)俸祿的處罰。過了一個月,他又與學士豐熙等一同上書進諫。沒有得到答復,又與廷臣跪伏在左順門力諫;实鄞笈,下令將帶頭起事的八個人逮捕入獄。這時楊慎和檢討王元正等搖門大哭,哭聲響徹殿庭;实墼桨l(fā)憤怒,把他們都捉拿下獄,處以廷杖之刑。過了十天,有人說上次罷朝以后,群臣都已經(jīng)散去,楊慎、王元正以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又聚眾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這七人又打了一頓。楊慎、王元正、劉濟都被謫戍他鄉(xiāng),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楊慎到了云南永昌衛(wèi)。在此之前,楊廷和掌權,全部辭退了朝中辦事不力的官員。到這時,他們在楊慎被謫戍的路途上尋找機會,準備加害于楊慎。楊慎知道后謹慎防備著他們,到臨清他們才散去。楊慎帶病長途顛簸,疲憊不堪。抵達戍所后,幾乎起不來了。
嘉靖五年,楊慎聽說楊廷和病了,驅馬很快趕到家。楊廷和很高興,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聽說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作亂,便率領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驅馬快速趕到木密所與守衛(wèi)官員一起打敗了叛軍。嘉靖八年,他得知楊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訴巡撫歐陽重向朝廷請求,獲準歸葬,葬禮結束之后他又回來。從此,(有時)或者歸蜀,(有時)或者呆在云南會城,(有時)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員都以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他。到七十歲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撫派四個指揮把他捉拿回來。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楊慎從小警惕機敏,十一歲就能作詩。進入京城后,寫了《黃葉詩》,李東陽讀后嗟嘆不已,大加贊賞,讓他在自己門下學習。他曾經(jīng)奉命出使經(jīng)過鎮(zhèn)江,拜見楊一清,閱讀他收藏的書籍。用不懂的地方詢問他,楊一清都能背誦。楊慎非常驚異,于是更加努力學習古學。被流放邊境之后空閑時間較多,更博覽群書。他曾經(jīng)告訴他人說:“人的天生資質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學問每天更新進步,應該從學習中獲得!彼运釔蹖W習,窮盡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堅定。明代背誦之廣博,著作之豐富,當推楊慎第一。隆慶初年,被封賜為光祿少卿。天啟年間,追贈謚號為文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