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 #高中作文《三國演義》讀后感500字#】以下是®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中作文《三國演義》讀后感500字,歡迎大家閱讀,僅供大家參考!
高中作文《三國演義》讀后感一
中國人在評論曹操、劉備以及另外一位君主孫權的時候,總喜歡使用天時地利人和(RightTiming,RightPlace,Rightpeople)來形容各自的風格。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則被公認是籠絡人心的高手。他的團隊幾乎薈萃了同時代的精英人物,除去諸葛亮,還短時間擁有智商與諸葛亮不相上下的徐庶、龐統(tǒng),這幾位都是軍隊參謀長人選。
除此之外,劉備還擁有非常擅長決斗的五位騎士,號稱“五虎上將”(FiveTiger-likeGenerals),其中前兩個騎士關羽、張飛一開始就和劉備創(chuàng)建兄弟會,另一個叫趙云也加入了劉備的兄弟會。
兄弟會是中國古老的一項傳統(tǒng),任意數(shù)量的人可以通過“結拜”的儀式加入,并宣誓對其他成員保持永恒的忠誠。盡管在法律上這種關系并不被承認,但卻可以得到絕大多數(shù)民眾的認同。
“五虎上將”的前四名成員毫無爭議,除了關張趙,馬超也是一名擅長決斗的騎士,還差一點殺了曹操。但一些朋友卻堅持認為第五名成員是魏延而非黃忠,他們宣稱黃忠的年紀太老了,也許能夠勝任一位決斗導師,可能他還非常擅長弓箭一類暗器,但絕不適合成為五虎將的成員。反復查考資料,并分別咨詢了幾名互無關聯(lián)的華裔人士,他們一致認為黃忠才是第五名成員,魏延不過是一名懷有野心的戰(zhàn)爭狂罷了。
劉備并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一個同性戀者,這是一個廣泛的誤解,但他對男性的關懷確實勝過對女性。劉備和曹操的表現(xiàn)完全不同:在曹操對女人——尤其是其他人的妻子——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興趣時,劉備卻極少去關心自己的妻子。
他有三名妻子,其中一名還是吳國皇帝孫權的妹妹。但劉備的每一次戰(zhàn)敗潰逃,都將自己的妻子拋下自己先戰(zhàn)略撤退,直到富有騎士精神的敵人把她們交還給劉備。
當他的第三名妻子——也就是孫權的妹妹孫尚香——企圖逃回吳國的時候,他只是簡單地要求將自己的兒子留下,放任自己的妻子私奔;甚至在有些時候,他的兒子也顯得不那么重要。在長坂坡的大撤退中,趙云將他的兒子劉禪救回到大本營,劉備卻把無辜的嬰兒摔在地上,說這不值得用我騎士的性命去交換。
與劉備對妻子兒子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相對照,他對兄弟卻十分關心,當他的兄弟關羽被背叛聯(lián)盟的吳國殺死后,他的反應是狂暴的,“潛伏的恐龍”(諸葛亮)也無法說服他。他不惜動員蜀國的全部兵力去懲罰吳國,這一災難性的決策導致蜀國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沒。順帶一提的是,五虎上將中有三個人死在了這一事件中。
這位君主在臨死前變成了一位哲學家,說了許多富有哲學性的話,卻對自己的失敗只字未提!皾摲目铸垺敝T葛亮擔任攝政大臣,并把這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維持到了四十年后。
關于這名與曹操、劉備齊名的君主,值得一提的話題并不多。當曹操和劉備在為各自目標奮斗不已的時候,孫權卻似乎在混日子——吳國實際上是他的父親與哥哥的產(chǎn)業(yè),他只是順理成章地繼承下來罷了。
需要重視的是他的“青訓營”,不僅不似皇馬、曼聯(lián)那么低效,還幾乎達到巴薩的高度,出產(chǎn)了像呂蒙、陸遜、陸抗這樣的年輕優(yōu)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潘璋、馬忠,這是孫權“青訓營”培養(yǎng)的可以逮住關羽的新一代騎士。
根據(jù)歷史記錄,孫權的相貌和他的家族完全不同,綠色眼珠、紫色胡須,這樣的生理特征很容易讓人懷疑他血統(tǒng)的純粹性。考慮到那時候中國與中亞地區(qū)已經(jīng)具有廣泛的接觸,我們不能排除孫堅的一名寵妃來自波斯帝國的可能性。
毫無疑問在中國,異國血統(tǒng)并非一件不能被皇室接受的事,所以孫權的登基沒有受到任何種族主義者的干擾。更何況中國人很喜歡生個兒子長成混血兒的模樣,是否長得像父親不重要,他們喜歡兒子長得另類一些。
中國人非常喜歡孫權,中國宋代一個詩人,同時也是填寫歌詞的能手,寫過一段歌詞說:“我們生個兒子一定要像孫仲謀”(辛棄疾“生子當如孫仲謀”)。仲謀就是孫權,中國人如果不喜歡父親改的名字,到十八歲就可以自己改一個名字。孫權自己改的名字就是“仲謀”,這其實是一個人,就是吳國皇帝孫權。
孫權是三國時期統(tǒng)治時間最長的君主,他除了在早期遭受過曹操和劉備的兩次威脅之外,其他時間都一帆風順。孫權運氣極好,可能也是中國人喜歡他的原因。
高中作文《三國演義》讀后感二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聰明的人。但是,也正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fā)現(xiàn)了他的不聰明之處。
其一,表現(xiàn)為他不會用人,而且往往在關鍵時刻或重要地方用錯人,并導致嚴重后果。戰(zhàn)爭無情義可言,倘若在赤壁大戰(zhàn)中,在華容道上把關、張或關、趙兩人位置對換一下,這樣不是既讓關羽還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不殺之恩,有何以捉住曹操,豈不兩全其美?但是,諸葛亮沒有這樣做。他錯用關羽,結果放虎歸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后在荊州駐守人選上,他又選擇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至于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也差點成了司馬懿的階下囚,則是婦孺皆知的事。宋歐陽修說:“用兵之要,先擇于將臣。”而諸葛亮不會用人和錯用人,卻用“天意”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
其二,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才。蜀國君臣平庸,后期更無大將!笆裰袩o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明證;劉備死后,在諸葛亮執(zhí)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但也未能保住蜀國江山,足見其才平平。
其三,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說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聰明人。蜀國和魏國,力量對比懸殊,況且劉備死后,蜀國元氣大傷,但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吳蜀這時已重歸于好,諸葛亮口頭上說聯(lián)合東吳,行動卻一意孤行六出祁山,結果屢戰(zhàn)屢敗。
其四,阿斗平庸,無才無德,諸葛亮不取而代之,實無天下為己任的大志,缺乏勇氣和決斷。司馬懿則相反,他敢詐病賺曹爽,使魏主政歸司馬氏。劉備死前,曾對諸葛亮說若阿斗無才,可取而代之。這是群臣都聽見的,還怕什么?扶不起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為訓也。
總之,諸葛亮雖在具體某一仗中能取勝,但往往在統(tǒng)籌全局或關鍵性的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誤,相信這也映證了這一句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高中作文《三國演義》讀后感三
讀《三國演義》第一回,的感受是認為“天子不重賢而重*人,讓百姓人心思亂,已至不祥之事出現(xiàn)”。有大青蛇從梁上飛下;下大雷大雨加冰雹、地震、海水泛溢;雌雞化雄;黑氣飛入溫德殿;有虹于玉堂;山崩裂等。張氏三兄弟巧得無書,要*漢朝建他們自己的王朝,于是漢帝要發(fā)榜招募義軍,于是又引出了劉關張三引起結義,又引出曹操。這小說的開篇之作引出了以下故事。開篇之作: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成了千古名段。
第一段恰恰又寫出了各人物的性格特點:劉備善動口,不善于動手,多愁善感。關羽:英勇、大膽、敢做敢為。張飛:魯莽、大膽。曹操:老*巨滑、聰明。這便是各人的性格特點了。
還有,張角得天書之時那華南老仙對他說:“……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民異必,必獲惡報“。而張角后來竟說:“……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這張角若當了皇帝就等于萌了異心。雖說漢朝也很腐敗,但也輪不到他去改朝換代呀,何況他說:“乘勢取天下”“可惜”證明也說明他的狼子野心,這樣的皇帝能比漢桓帝好到哪里去呀?也就是說,他成為反國逆賊,真是活該,真是活該!!!
從文中,得幾處知識:劉備字玄德,張飛字翼飛,關羽字云長,曹操字孟得,小名阿瞞。
我讀了《三國演義》第二回,我更看到了張飛“嫉惡如仇”的一面,他遇著不平的事便拔刀相助,決不留情。當他知道督郵對老百姓很殘暴時,他怒鞭督郵以示懲罰,不是劉備出來勸阻,早就把他打死了。
張飛的優(yōu)點還有很多,別人對的就要學,張飛知錯就改的性格也值得我們學習,人總是會犯錯的,犯錯并不可怕,只要改就行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第四五回中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段寫的栩栩如生,僅用幾個詞就寫出了當時的激烈場面,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是這段的點眼之筆!搬嚒薄疤帷薄皵S”更寫出了關云長的英勇、大膽。這也正是“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梢婈P羽比那些認為厲害的人要強好多。
三英戰(zhàn)呂布,那三英?、劉玄德、關云長、張冀飛。這回關云長出動還有那二人僅與呂布打平手,可見呂布有這三兄弟的優(yōu)點,所以能以一對三,如果他投靠劉備,起碼能與趙云平起平坐吧!這走馬燈一般廝殺讓觀戰(zhàn)之人看呆了,誰也想不到一個步弓手一個馬弓手會如此這般的厲害。
第八回則寫到了王允,明白二人的心思,知道二人的喜好,故以美人誘之,董卓、呂布也太沒自制力了,竟上了王允的當,去破壞父子關系,王允太聰明太厲害了。最后,呂布還是怕董卓,兒子畢竟怕老爸,呂布在戰(zhàn)場上威風,在家里軟弱,害得失去心愛之人,而又不能訴說,也難為他了。王允太聰明,貂嬋太美麗,呂布太軟弱,董卓太厲害,唉!悲哀啊~
今讀到第九,十回,讀完這回,他讓人物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還有一個地方,讓我大為震驚,在呂布贏了這場“比賽”之后,董卓死后競暴尸于市,無人收斂,尸大都稱賀,而對尸體也十分痛恨,為什么?我記得說周武王死后,家家穿孝,日夜哭泣,人們自動去武五墓前磕頭像自己的親人死了似的。周武王與董卓一比,天壤之別,但同為做人,干嘛不做好人呢?其碼,不要落一個暴尸于市的下場吧!暗妹裥恼甙傩諓郏裥恼弑娒窈蕖,帝王都如此,庶民,豈敢不如此?
我明白了,做人就要做好人,做有用的人,對他人有用的人,不能做對他人欺騙,無用之人!!!
高中作文《三國演義》讀后感四
劉備得到關羽被殺的消息后,哭倒在地,欲出兵伐吳替二弟報仇,被孔明制止后,在張飛的哭訴下更堅定復仇的決心。不想,張飛醉后又被手下人殺死,劉備痛失兩弟,痛徹骨髓,親率七十五萬大軍火速撲向東吳,要為兩個兄弟報仇。
孫權聽說劉備來攻,忙派陸遜抵御,陸遜嚴把各個關隘,總不出戰(zhàn),直把劉備的人馬拖得松懈下來。
劉備見兵馬暑熱難抵,就讓大軍來到一個密林扎營,想等到秋季再攻打。陸遜知道了,暗自高興。等到黃葉之秋,便調(diào)兵遣將,來燒劉備的營寨,當時東南風刮個不停,劉備的營寨一連串地燒起來了,劉備在眾將的保護下,邊戰(zhàn)邊逃,才保住了性命?上呤迦f大軍卻全部覆沒,而陸遜的兵馬卻絲毫未損。
劉備雖然非常注重兄弟之間感情,但意氣用事,不想后果而且低估對方,結果大敗而歸,不但沒有為兄弟抱成仇,而且元氣大傷。俗話說得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薄奥犎藙,吃飽飯。”劉備知道二位義弟被殺,一時激動,沒聽大家的勸告,才落得這樣的下場。唉!我一想起來就替劉備惋惜,覺得他輸?shù)锰珣K,太不值得,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如果失敗能讓他反思自己的沖動、粗心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一點收獲。
在本篇文章最后,我想對劉備說:“‘沖動是魔鬼啊!’為兄弟報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兩位兄弟如果知道報仇落得如此結局,恐怕會死不瞑目吧!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你就是因為沒有思考一下敵軍的反應為什么如此奇怪,大意之下被火燒連營!蔽覀円詾榻,凡事“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