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十筐蘋果,每筐里有十個,共100個,每筐里蘋果的重量都是一樣,其中有九筐每個蘋果的重量都是1斤,另一筐中每個蘋果的重量都是0.9斤,但是外表完全一樣,用眼看或用手摸無法分辨,F在要你用一臺普通的大秤一次把這筐重量輕的找出來。
答案:從第一筐中拿出一個,第二筐中拿出兩個,第十筐拿出十個,一起放在稱上稱。如果每個蘋果一斤重,就應該是55斤。假設稱出是54.9斤,則說明,從第一筐中拿出那個蘋果是九兩的,也就是說第一筐的蘋果是九兩重的。如果稱出是54.8斤,也就是說差2兩,而又只有一筐蘋果中的每個都是九兩重的,所以一定是第二筐中拿出兩個是9兩重,也就是說第二筐的蘋果是九兩重的。按這樣推理下去,應該明白吧!
2、我有一堆繩子,這些繩子之間粗細長短各不相同,每一條繩子本身各處的粗細長短也各不相同。但是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都是60秒,試問我要測量15秒的時間,我該如何做?
1)同時點燃任意兩根繩子,第一根繩子點兩頭,第二根繩子點一頭;
2)等第一根繩子燒完后,點燃第二根繩子的另一頭,讓兩頭同時燃燒,并開始計時;3.在第二根繩子燒盡時停止計時,即可得15秒的時間。
因為題目中給出一個條件:一堆繩子,長短粗細各不相同,也不均勻。也就是說每根繩子從頭到尾都是不均勻的,并非只是繩子與繩子不同。那么~~雖然單根繩子總的燃燒時間為60秒,但若取半根則未必是30秒,四分之一根未必是15秒啊~~~~~~~
若假定了一個默認的條件:就是單根繩子是均勻的。因此,必然會導致錯誤的結果。
3、有一堆垃圾,規(guī)定要由張王李三戶人家清理。張戶因外出沒能參加,留下9元錢做代勞費。王戶上午起早干了5小時,李戶下午接著干了4小時剛好干完。問王戶和李戶應怎樣分配這9元錢?
答案:不能簡單地認為王戶應得5元,李戶應得4元。不加分析而想當然辦事往往搞錯。應該知道,王李兩戶所做的工作中,除幫張戶外,還有他們自己的任務。很明顯,每戶的工作量為3小時。王幫張干了2小時,李幫張干了1小時,王幫張的工作量是李幫張的2倍,得到的報酬當然也應該是李的2倍。因此,王應得6元,李應得3元。
4、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結果是這個年輕人掏出100元要買這件禮物。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給年輕人79元。但是街坊後來發(fā)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還了街坊100元。現在問題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多少錢?
答案:年輕人掏出100元假鈔買這件禮物,王老板進0元!
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假鈔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王老板進100元!街坊後來發(fā)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還了街坊100元。王老板出100元!找給年輕人79元。王老板出79元!
年輕人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禮物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王老板出18元!
總計損失:9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