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高三上學期歷史期中考試預測卷

時間:2016-10-24 16:28: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60分)
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為30人。對上述內容理解正確的是
A.該屆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B.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
C.從此確立了“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
D.標志著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確立
2.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發(fā)表關于中美關系的演說:“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是尋求某種辦法——我們能夠有分歧而不至于成為戰(zhàn)爭中的敵人!睋伺袛
A.中美已經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兩國成為戰(zhàn)略同盟
C.中美兩國仍然相互敵視 D.中美關系出現(xiàn)重大轉機
3.日內瓦會議后,毛澤東就外交問題指出:“關門關不住,不能關,而且必須走出去!边@里“必須走出去”的戰(zhàn)略意義在于
A.發(fā)揮在國際關系中應有的作用
B.重建中美間戰(zhàn)略伙伴關系
C.行使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權力
D.緩和中蘇關系惡化的局面
4.杜魯門在敦促國會盡早通過馬歇爾計劃的特別咨文中說:“要使經濟復興獲得成
功,必須采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wèi)性措施!贝撕蟛扇〉摹氨Pl(wèi)性措施”
是建立
A.聯(lián)合國 B.歐共體 C.北約 D.華約
5.1964年4月,77個發(fā)展中國家在日內瓦發(fā)表《七十七國聯(lián)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要求。這表明
A.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
B.世界格局呈現(xiàn)多極化趨勢
C.經濟區(qū)域集團化進一步發(fā)展
D.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瓦解
6.1959年,美國國家展覽會在莫斯科舉辦。對于榨汁機和洗碗機等展品,赫魯曉夫
表示工人階級決不會購買這些無用的小器具,這當場引起了美國副總統(tǒng)尼克松的反
對。這反映了當時
A.經濟文化交流沒有改變兩國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
B.蘇聯(lián)輕工業(yè)發(fā)達,不需要進口這些器具
C.美國霸主地位動搖,急需打開蘇聯(lián)市場
D.美蘇冷戰(zhàn)的重點從軍事領域轉向經濟領域
7.唐宋時期,戶籍中出現(xiàn)了茶戶、桑戶、藥戶、漆戶、蠶戶等許多新的稱謂。這反映出當時
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衰退
C.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強
D.農業(yè)生產商品化程度提高
8.紡織業(yè)在商代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選項中可以支持這一判斷的是
A.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單衣
B.紡織家黃道婆創(chuàng)造的新式紡車
C.《說文解字》中有關紡織產品的字
D.甲骨文中關于祭祀蠶神的內容
9.有學者認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現(xiàn)了牛耕,對他最有利的證據是
A.古文字學家發(fā)現(xiàn)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牽引犁頭啟土狀
B.商代遺址中出土了牛骨
C.《詩經》里有牛耕生活的描寫
D.孔子學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都江堰是西漢時期修建的水利工程
B.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車、筒車等
C.從漢代起政府經常組織大規(guī)模的黃河治理工程
D.坎兒井是x疆地區(qū)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11. 北宋前期統(tǒng)治者認為“富者田連阡陌,為國守財爾,緩急盜賊竊發(fā),邊境擾動,
兼并之財,樂于輸納,皆我之物”。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B.減輕農民負擔,限制大地主特權
C.縱容土地兼并,以便籌集資金
D.力圖搜刮百姓,以備歲幣
12. 兩宋時期,商品經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這主要表現(xiàn)在
①城市商業(yè)分布已打破坊市的界限 ②打破了過去對商業(yè)交易的時間限制
③出現(xiàn)了人們生活娛樂消費的場所——瓦子
④在貨幣流通方面出現(xiàn)了紙幣——交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秦漢至明代,商人長期處于社會底層。一個重要原因是統(tǒng)治階層認為商人
A.不納租稅 B.不事生產 C.不尊儒術 D.不敬宗族
14.唐代某詔令批評當時存在“恣行吞并,莫懼章程”和“口分永業(yè)(國家授予的田
地),違法買賣”的現(xiàn)象。這表明當時
井田制的瓦解   B.分封制恢復
C.均田制受到破壞 D.“市”突破空間限制
15.乾隆以后,“關東每歲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載豆、麥、雜粟,一歲三運以為!薄,判斷不正確的是
A. 抑商政策改變 B. 商品經濟繁榮
C. 長途販運發(fā)達 D. 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16.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未能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
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專制制度的強化 B.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不充分
C.閉關鎖國政策 D.輕視科學技術
17. “從宋代起,棉花開始成為一種重要的紡織原料……到了元代,絲、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過了麻。”出現(xiàn)這些變化的前提條件是
A.棉紡織技術的改進 B.政府的大力推廣
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棉花成為經濟作物18.《漢書 食貨志》記載:“賈人有市籍,及家屬,皆無得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沒人田貨!痹摻畹闹饕康氖
A.限制商人經營范圍
B.保護小農經濟
C.加強商人戶籍管理
D.增加賦稅收入
19.東漢南陽太守杜詩“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八拧敝饕獞糜
灌溉 B.制瓷 C.耕種 D.冶鐵
20.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今中亞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與漢通使往的大宛等國的歡迎。其間,漢設置河西四郡,打通了與西域的直接交通。張騫在出使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對打開絲綢之路和建立中國與西方的聯(lián)系起到了關鍵作用。據此可知,張騫出使西域的功績是
A.開啟了中國與中亞的交往 B.確立了漢朝對西域的管轄權
C. 建立了漢朝與西方的聯(lián)系 D.開辟了溝通中西的絲綢之路
21.漢唐制定土地法規(guī),限制私有大土地的發(fā)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據此可知宋代
A. 中央集權弱化 B. 自耕小農衰退
C. 流民問題嚴重 D. 土地兼并緩和
22.宋人詩云:“東家打麥聲彭魄,西家繅絲雪能白!瓥|家麥飯香撲撲,西家賣
絲糴新谷。”詩中反映了宋代
A.手工業(yè)者脫離農業(yè)生產 B.開始出現(xiàn)獨立的手工業(yè)家庭 C.手工業(yè)僅在鄉(xiāng)村發(fā)展 D.產品商品話程度提高
23.下列是從古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中讀出的
信息,其中錯誤的是
A.農民生活艱辛 B.農副產品進入流通領域
C.土地兼并嚴重 D.小農業(yè)和小手工業(yè)緊密結合
24.據記載,清初實施海禁前,“市井貿易,咸有外國貨物,民間行使多以外國銀錢,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這一記載表明當時
A.民間貿易發(fā)展沖擊清廷的統(tǒng)治
B.自然經濟受到了進口貨物的沖擊
C.外貨幣干擾了中國資本市場
D.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
25. 與以前相比,明清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的新特點是
①商業(yè)市鎮(zhèn)興起 ②貨幣經濟占主要地位 ③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
④白銀的廣泛使用 ⑤出現(xiàn)區(qū)域性商人群體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6.清前期《望江南百調》唱到:“揚州好,僑寓半官場,購買園亭賓亦主,經營鹽、
典仕而商,富貴不歸鄉(xiāng)!辈牧戏从沉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業(yè)發(fā)展改變社會風氣
C.地方商業(yè)均由官員經營 D.政府摒棄傳統(tǒng)抑商政策
27.明朝張翰稱:“善為國者,令有無相濟,農末適均,則百工之事,皆足為農資,而不為農病。顧低昂輕重之權,在人主操之爾!边@段話反映的經濟主張是
A.農工比重適當           B.農業(yè)僅賴百工
C.百工亦為本業(yè)       D.農工任其消長
28. 從西周時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戰(zhàn)國時代的“廢井田,開阡陌”,所反
映的是
A.土地所有制的變化 B.井田制的破壞
C.周王室的衰弱 D.諸侯的強大
29. 下列說法符合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特點的有
①一家一戶的小農個體生產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農民租種地主的土地 ④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下面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間(1368-1505)徽州祁門土地買賣契約情況表
時間 使用通貨類別及契約張數
洪武年間至永樂年間 寶鈔23、銀1、布1
宣德年間至景泰年間 寶鈔4、銀27、布42、稻谷4
天順年間至弘治年間 銀52、稻谷1
A.白銀始終是主要流通貨幣
B.社會經濟大幅度衰退
C.生活資料均可作為支付手段
D. 寶鈔在民間的信用降低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31.(23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孟子對于農商一列平視,從無重農抑商之主張,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無重農抑商之主張,有此主張并實行此種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視農為“本富”,商為“末富”,所謂“崇本抑末”之思想,漸成為中國流行的經濟思想。
——摘編自李劍農《中國古代經濟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對“農商”的態(tài)度。商鞅持此主張是基于什么認識?有何具體背景?(6分)
材料二:隨著西漢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商人勢力迅速膨脹……嚴重影響中央財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令“初算緍錢”,向工商業(yè)主、高利貸者征收資產稅,并處罰隱瞞資產或申報不實者。后又令“告緡”,鼓勵民眾告發(fā)不如實申報的商人,結果“商賈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編自《新編中國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漢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為實現(xiàn)這一目的,漢武帝還有哪些舉措?(9分)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詔曰:“關市之租,其舊矣……征算之條,當從寬簡,宜令諸路轉運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參酌裁減,以利細民”。又詔“"除商旅貨幣外,其販夫、販婦細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稅。”
——馬端臨《文獻通考》
北宋商稅情況簡表
年代 年商稅額 指數
995-998 400萬貫 100
1004-1008 450萬貫 113
1058 700萬貫 175
1064-1068 846萬貫 212
1077 879萬貫 220
(3)分析材料三,說明宋代的商業(yè)狀況和商業(yè)政策。(4分)
(4)依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政府調整商業(yè)政策的認識。(4分)
32.(1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中國古代飲茶之風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葉已成為中原及周邊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無” 的日常消費品,對宋代的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材料一 西戎茶馬之市,自宋已然。蓋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馬。以草木之葉,易邊場之用,利之者也。
——(明)謝肇制《五雜俎》
材料二 蜀中舊使交子(紙幣) ,惟有茶山交易最為浩瀚。
—— (宋)蘇轍《論蜀茶五害狀》
材料三 宋榷(專賣)茶之制,擇要會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蘇儀征)……初數戶,后繁 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晉人薈萃,五音雜語!斨谶,數倍利之,驟富焉。
——(宋)莊季!峨u肋編》
材料四 (東京)朱雀門外除東西兩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璺幻课甯c燈,博易,買 賣衣物、圖畫、花環(huán)、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 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宋政府茶葉專賣的主要原因。(3分)
(2)據材料二、三、四和所學知識,分析茶葉貿易對宋代商品經濟的影響。(5分)
(3)茶坊、瓦肆等大量興起,乃宋代開創(chuàng)之新氣象。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在城市商業(yè)布局、思想、文學等方面的新變化。(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