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老百姓由過去的“信法不如信訪”轉變?yōu)椤靶欧ǘ恍旁L”,這怎么看?
【試題解析】典型的社會現象類問題。表面上看考察了群眾法治意識的提升,如果只從這一個方面去作答顯然過于淺顯,可以說這道題目如果考生無法從司法改革方面中的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去近一步挖掘,很難拿到高分。
【參考答案】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在2014年11月1日公布。可以說新行訴法讓“民告官”有了更好的法律支持。通過司法途徑解決行政機關與群眾之間的“官民糾紛”將逐漸成為主流。群眾會逐漸從“信訪不信法”變成“信法不信訪”。
長期以來,群眾普遍信訪不信法,依賴信訪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而非司法訴訟。這是因為一些行政機關人治大于法治,領導意志干擾依法辦事和公平司法的現象突出,導致法律在群眾心中缺乏權威。同時群眾遇到問題通過法律途徑有時還不如通過信訪找“青天”的方式來的好,導致應該通過法律解決的問題變成信訪問題。在我國,每年行政訴訟案件約10萬件,而相關信訪案件卻有600萬件。如此數據可見一斑。
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讓群眾信法而不是信訪。信訪可以說是我國人治思想下的一種產物,既耗費當事人的大量精力財力,也給各級國家機關帶來了巨大的信訪資源壓力,并不符合現代社會解決社會矛盾的要求。只有推進依法治國,行政機關嚴格按照法律辦事不干擾司法裁判,法院能夠公正審理不偏向行政機關,審判結果能夠得到貫徹執(zhí)行而不是推諉拖拉,法律自然能夠在群眾中樹立權威,行政機關和行政干部自然能夠在法律的約束下自覺守法,群眾自然會在遇到問題矛盾的時候能尋求法律的途徑來解決。
可以說,要解決當前信訪量遠大于司法訴訟的問題,要進一步減少矛盾社會矛盾,要讓群眾信法而不信訪,我們必須堅持推動依法治國,必須貫徹執(zhí)行新行訴法,必須保障司法公正。
(2)哲理類題目。這類題目在政法干警考試中經常以名言警句的形式出現,本次政法干警的面試中就出現了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名言警句。
【例題】有句話說“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請問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試題解析】典型的哲理類問題?疾炝松鐣髁x法治理念當中關于對公平正義的理解,正確處理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關系是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此節(jié)內容在專業(yè)專項課程中有過具體講解。
【參考答案】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沒有程序的正義就沒有實體的正義”這是一句非常的英國法諺,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通過程序公正確保實現個案的實體公正,決定了法治與恣意人治之間的基本區(qū)別,程序正義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關于公平正義的具體要求。
一方面,實體正義的實現有賴于程序正義的保障;另一方面,程序正義有自己獨立的評判標準,程序正義相對于實體正義又具有獨立性。正當法律程序有利于防止國家權力的濫用,是民主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司法公正,在于程序正義神圣不可侵犯2015年12月15日,呼格吉勒圖被錯誤執(zhí)行死刑時隔18年之后,在舉國矚目下得以糾正,無疑,這一遲來的正義還是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期待。呼格吉勒圖在證據鏈條上存在多種空白的情況下就被定罪,程序被當做可有可無的工具,這使得案件很難辦成鐵案,僅僅62天,呼格吉勒圖便走完了全部法律程序,被從重從快掉了,顯然這本身就視程序正義如敝屣,這是今后歷史所應極力避免的現象。
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具有密切的聯系,程序公正是實現實體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實體公正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和重要保證;實體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內在目標,也是程序公正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在法治實踐活動中,要正確處理好程序和實體的關系,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合理均衡:一方面,應當高度重視程序的約束作用,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實保證程序的公正;另一方面,不應極端化地強調程序而忽視實體上的公正,反對那種“只要程序公正,實體則必然公正” ,以及“只要程序正確,實體則可以在所不問”的觀念和作法。
【試題解析】典型的社會現象類問題。表面上看考察了群眾法治意識的提升,如果只從這一個方面去作答顯然過于淺顯,可以說這道題目如果考生無法從司法改革方面中的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去近一步挖掘,很難拿到高分。
【參考答案】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在2014年11月1日公布。可以說新行訴法讓“民告官”有了更好的法律支持。通過司法途徑解決行政機關與群眾之間的“官民糾紛”將逐漸成為主流。群眾會逐漸從“信訪不信法”變成“信法不信訪”。
長期以來,群眾普遍信訪不信法,依賴信訪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而非司法訴訟。這是因為一些行政機關人治大于法治,領導意志干擾依法辦事和公平司法的現象突出,導致法律在群眾心中缺乏權威。同時群眾遇到問題通過法律途徑有時還不如通過信訪找“青天”的方式來的好,導致應該通過法律解決的問題變成信訪問題。在我國,每年行政訴訟案件約10萬件,而相關信訪案件卻有600萬件。如此數據可見一斑。
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讓群眾信法而不是信訪。信訪可以說是我國人治思想下的一種產物,既耗費當事人的大量精力財力,也給各級國家機關帶來了巨大的信訪資源壓力,并不符合現代社會解決社會矛盾的要求。只有推進依法治國,行政機關嚴格按照法律辦事不干擾司法裁判,法院能夠公正審理不偏向行政機關,審判結果能夠得到貫徹執(zhí)行而不是推諉拖拉,法律自然能夠在群眾中樹立權威,行政機關和行政干部自然能夠在法律的約束下自覺守法,群眾自然會在遇到問題矛盾的時候能尋求法律的途徑來解決。
可以說,要解決當前信訪量遠大于司法訴訟的問題,要進一步減少矛盾社會矛盾,要讓群眾信法而不信訪,我們必須堅持推動依法治國,必須貫徹執(zhí)行新行訴法,必須保障司法公正。
(2)哲理類題目。這類題目在政法干警考試中經常以名言警句的形式出現,本次政法干警的面試中就出現了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名言警句。
【例題】有句話說“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請問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試題解析】典型的哲理類問題?疾炝松鐣髁x法治理念當中關于對公平正義的理解,正確處理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關系是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此節(jié)內容在專業(yè)專項課程中有過具體講解。
【參考答案】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沒有程序的正義就沒有實體的正義”這是一句非常的英國法諺,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通過程序公正確保實現個案的實體公正,決定了法治與恣意人治之間的基本區(qū)別,程序正義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關于公平正義的具體要求。
一方面,實體正義的實現有賴于程序正義的保障;另一方面,程序正義有自己獨立的評判標準,程序正義相對于實體正義又具有獨立性。正當法律程序有利于防止國家權力的濫用,是民主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司法公正,在于程序正義神圣不可侵犯2015年12月15日,呼格吉勒圖被錯誤執(zhí)行死刑時隔18年之后,在舉國矚目下得以糾正,無疑,這一遲來的正義還是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期待。呼格吉勒圖在證據鏈條上存在多種空白的情況下就被定罪,程序被當做可有可無的工具,這使得案件很難辦成鐵案,僅僅62天,呼格吉勒圖便走完了全部法律程序,被從重從快掉了,顯然這本身就視程序正義如敝屣,這是今后歷史所應極力避免的現象。
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具有密切的聯系,程序公正是實現實體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實體公正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和重要保證;實體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內在目標,也是程序公正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在法治實踐活動中,要正確處理好程序和實體的關系,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合理均衡:一方面,應當高度重視程序的約束作用,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實保證程序的公正;另一方面,不應極端化地強調程序而忽視實體上的公正,反對那種“只要程序公正,實體則必然公正” ,以及“只要程序正確,實體則可以在所不問”的觀念和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