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里村五谷廟,又稱神宵殿。位于高平市神農(nóng)鎮(zhèn)莊里村,莊里村原名裝殮村,因傳說炎帝死后在這里裝殮而得名,后以諧音改稱莊里。莊里五谷廟分上下兩院。上院原有正偏三門,東西有鐘鼓樓,正殿三間,始建年代不說。院中有已伐古柏樹根盤,周長6.2米,生長期當達二三千年。據(jù)此可知此廟建筑年代甚早,F(xiàn)存正殿為明代建筑物,屋脊琉璃磚上刻有"炎學神農(nóng)殿"及"大明嘉靖門年"字樣。殿中梁上有清代修繕的記載。殿中原有長1.5米、高 1米的暖閣。正中為炎帝塑像,兩邊為后妃、太子,現(xiàn)塑像已毀,但座臺仍存。東西兩壁的精美壁畫,毀于"*"期間。有數(shù)截斷碑,已無法連貫。正殿東西的鐘樓、鼓樓,建筑均很陳舊。東廂房即為"炎帝陵"碑所在。下院的東、西廂房已毀,戲臺為后來所建。
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為五谷廟廟會。舊時廟會盛大。主辦廟會的首領從七村八社中推舉。逢會之日,人們要敲鑼找鼓,由社首端著炎帝塑像到七村去出巡,場面熱鬧非凡。所以,民間流傳有"走揚州,下漢口,不如五谷廟里當社首"之說。
炎帝陵在五谷廟之東側(cè),"炎學陵"碑現(xiàn)嵌于五谷廟上院東廂房之后墻中央。這里原來是個亭子,石碑即立于亭中,是"*"中守廟人為保護該石碑而將其壘入墻中的。碑高約95厘米,寬約65厘米。中間書"炎帝阮"三個大字。立碑時間書于右邊,為"明萬歷三十九年彀旦"。左下端是立碑人 "申道統(tǒng)"的落款。申是當?shù)氐囊晃恍悴牛显贌o其它內(nèi)容。碑的后面,即五谷廟之東即為炎帝陵,亦稱神農(nóng)冢。據(jù)當?shù)厝藗髡f,在"炎帝陵"碑的后面原有地道直通正殿后的墳墓中。傳說地道中還有一盞石制的萬年燈,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五谷廟會時,社首在端著炎帝像出巡歸來后,還要給萬年燈添油,一次添一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