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氏理論是技術分析的鼻祖,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人查爾斯·道(CharlesDow)。
2.道氏理論的4個主要結果。
(1)市場價格指數可以解釋和反映市場的大部分行為。
(2)市場波動的三種趨勢。
(3)交易量在確定趨勢中起重要的作用。
(4)收盤價是最重要的價格。
3.道氏理論的不足在于對大的形勢的判斷有較大的作用,對于每日每時都在發(fā)生的小的波動則顯得有些無能為力。另一個不足是它的可操作性較差。一方面道氏理論的結論落后于價格,信號太遲;另一方面,理論本身存在不足。
(二)K線理論
1.K線的畫法和主要形狀。K線又稱為日本線,英文名稱是蠟燭線(candle·stick)。起源于日本的米市。最初的K線理論被總結成sakata5法。
K線是一條柱狀的線條;由影線和實體組成。中間的矩形部分是實體。實體的上下端為開盤價和收盤價,分陰線和陽線,開盤價大于收盤價為陽線,反之為陰線。實體上方的直線為上影線,上端點是價。實體下方的直線為下影線,下端點是。
一根K線記錄的是證券在一個交易單位時間內價格變動情況。將每個交易時間的K線按時間/頃序排列在一起,就組成該證券價格的歷史變動情況,叫做K線圖。
證券價格涉及4個:開盤價、價、和收盤價。
根據4個價格的特殊取值,K線一共有12種形狀—叫種沒有實體、2種沒有上影線、2種沒有下影線、2種上影線和下影線都沒有、2種上影線和下影線都有。
2.單根K線的含義。從單獨一根K線對多空雙方優(yōu)勢進行衡量,主要依靠實體的長度、陰陽和上下影線的長度。單獨一根K線的含義與它所處的位置有關。一般說來,上影線越長,下影線越短,陽線實體越短,越有利于空方占優(yōu),不利于多方占優(yōu);上影線越短,下影線越長,實體越長,越有利于多方占優(yōu),而不利于空方占優(yōu)。上影線和下影線相比的結果,也影響多方和空方取得優(yōu)勢。上影線長于下影線,利于空方;反之,下影線長于上影線,利于多方。
3.K線組合形態(tài)中所包含的K線可以是單根的也可以是多根的。K線組合形態(tài)分為反轉組合形態(tài)和持續(xù)組合形態(tài)2種。
4.應用K線理論應注意的問題。K線分析的錯誤率是比較高的。K線分析方法只能作為戰(zhàn)術手段,不能作為戰(zhàn)略手段,必須與其他方法結合。K線分析的結論在空間和時間方面的影響力是不大的。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改和調整”組合形態(tài)。
(三)切線理論
1.趨勢分析。
(1)趨勢的定義。趨勢是價格的波動方向,或者說是證券市場運動的方向。市場變動不是朝一個方向直來耳去,中間肯定要出現曲折,從圖形上看就是一條曲折蜿蜒的折線,每個折點處就形成一個峰或谷。由這些峰和谷的相對高度,我們可以看出趨勢的方向。
(2)趨勢的方向。①上升方向;②下降方向;③水平方向,也就是無趨勢方向。如果后面的峰和谷都高于前面的峰和谷,則趨勢就是上升方向。‘如果后面的峰和谷都低于前面的峰和谷,則趨勢就是下降方向。如果后面的峰和谷與前面的峰和谷相比,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幾乎呈水平延伸。
(3)趨勢的類型。按道氏理論的分類,趨勢分為3種類型。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主要趨勢是趨勢的主要方向,主要趨勢是價格波動的大方向,一般持續(xù)的時間比較長、幅度大。次要趨勢是在進行主要趨勢的過程中進行的調整。短暫趨勢是對次要趨勢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調整。這3種類型的趨勢的區(qū)別是時間的長短和波動幅度的大小上的差異。以上3種劃分可以解釋絕大多數的行情。
2.支撐線和壓力線。
(1)支撐線和壓力線的定義和作用。阻止價格繼續(xù)下跌或暫時阻止價格位置繼續(xù)下跌的價位就是支撐線所在的位置。阻止或暫時阻止價格繼續(xù)上升的價格位置就是壓力線所在的位置。不要產生這樣的誤解,認為只有在下跌行情中才有支撐線,只有在上升行情中才有壓力線。常用的選擇支撐線和壓力線的方法是前期的高點和低點、成交密集區(qū)。
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就是阻止或暫時阻止價格向一個方向繼續(xù)運動。
支撐線和壓力線有被突破的可能,同時,支撐線和壓力線又有徹底阻止價格按原方向變動的可能。
(2)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相互轉化。一個支撐如果被突破,那么這個支撐將成為今后的壓力;同理,一個壓力被突破,這個壓力將成為支撐。這說明支撐和壓力的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是可以改變的,條件是被有效的足夠強大的價格變動所突破。怎樣才能算被突破呢?一般說來,穿過支撐線或壓力線越遠,突破的結論越正確。
(3)支撐線和壓力線的重要性判斷。支撐線或壓力線對當前時期影響的重要性出于對3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價格在這個區(qū)域停留的時間的長短;二是價格在這個區(qū)域伴隨的成交量大;三是這個支撐區(qū)域或壓力區(qū)域發(fā)生的時間距離當前這個時期的遠近。價格停留的時間越長,伴隨的成交量越大,離現在越近,則這個支撐或壓力區(qū)域對當前的影響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3.趨勢線和軌道線。
(1)趨勢線。趨勢線是衡量價格的趨勢的,由趨勢線的方向可以明確地看出價格的趨勢。在上升趨勢中,將兩個依次上升的低點連成一條直線,就得到上升趨勢線。在下降趨勢中,將兩個依次下降的高點連成一條直線,就得到下降趨勢線。上升趨勢線起支撐作用,下降趨勢線起壓力作用。
趨勢線有兩種作用:①對價格今后的變動起約束作用。使價格總保持在這條趨勢線的上方(上升趨勢線)或下方(下降趨勢線)。②趨勢線被突破后,趨勢將反轉。被突破的趨勢線將起相反的作用。
(2)軌道線。又稱通道線或管道線,是基于趨勢線的一種支撐壓力線。在經得到趨勢線后,通過第一個峰和谷可以做出這條趨勢線的平行線,這條平行線就是軌道線。
與突破趨勢線不同,對軌道線的突破并不是趨勢反向的開始,而是趨勢加速的開始。軌道線的另一個作用是發(fā)出趨勢轉向的預警。如果在一次波動中未觸及到軌道線,離得很遠就開始掉頭,這往往是趨勢將要改變的信號。
4.黃金分割線和百分比線。
這兩種切線是水平的直線。眾多水平切線中只有一條被確認為支撐線或壓力線。
(1)黃金分割線。畫黃金分割線的第一步是記住若干個特殊的數字:
0.191、0.382、0.5、0.618、0.809、1.618、2.00、2.618、4.236。
其中,0.382、0.618、1.618、2.618最為重要,價格極容易在由這四個數產生的黃金分割線處產生支撐和壓力。
第二步找到點或者最低點,分別乘以上面所列特殊數字就得到黃金分割
線。
(2)百分比線。將某個趨勢的最低點和點之間的區(qū)域進行等分。等分的位置就是百分比線的位置,是未來支撐位可能出現的位置。分位點的位置是下面的分數:
1/8、1/4、3/8、1/2、5/8、3/4、7/8、1/3、2/3
其中,1/2、1/3、2/3這三條線最為重要。
5.扇形原理、速度線和甘氏線。
(1)扇形原理依據三次突破的原則。連續(xù)畫出的三條趨勢線一旦被突破,則趨勢將反轉。
(2)速度線。畫法:首先找到一個上升或下降過程的點和最低點(這一點同百分比線相同),然后,將高點和低點的垂直距離三等分。第二步是連接高點 (在下降趨勢中)與分界點,或連接低點(在上升趨勢中)與1/3和2/3分界點,得到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就是速度線。
速度線的功能是判斷一個趨勢是被暫時突破還是長久突破(轉勢)。在上升趨勢的調整之中,如果向下折返的程度突破了位于上方的2/3速度線,則價格將試探下方的1/3速度線。如果1/3速度線被突破,則價格將一瀉而下,預示這一輪上升的結束,也就是轉勢。對下降趨勢有類似的敘述。
(3)甘氏線是由WilliamGann創(chuàng)立的。甘氏線是從一個點出發(fā),依一定的角度,向后畫出的多條直線,每條直線都有支撐和壓力的功能,但這里面最重要的是1X1.2X1和1X2。
如果被選到的點是高點,則應畫下降甘氏線。如果被選到的點是低點,則應畫上升甘氏線。
6.應用切線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支撐線和壓力線有突破和不突破兩種可能。在實際應用中會令人困惑。切線所提供了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位置是多樣的,具體使用的時候有選擇的問題。
(四)形態(tài)理論
價格在波動過程中會留下移動的軌跡。形態(tài)理論正是通過研究價格所走過的軌跡,分析和挖掘出曲線所體現的多空雙方力量的對比。
1.價格移動的規(guī)律和兩種形態(tài)類型。
(1)價格移動規(guī)律:價格的移動是由多空雙方力量大小決定的。根據多空雙方力量對比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可以知道價格的移動應該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①價格應在多空雙方取得均衡的位置上下來回波動;②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價格將尋找新的平衡位置。即,持續(xù)整理,保持平衡一打破平衡一尋找到新的平衡一再打破新的平衡十再尋找更新的平衡一……
(2)價格移動的兩種形態(tài)類型。價格曲線的形態(tài)分成兩個大的類型:①持續(xù)整理形態(tài);②反轉突破形態(tài)。雖然對形態(tài)的類型進行了分類,但是這些形態(tài)中有些是不容易區(qū)分其究竟屬于哪一類的。
2.反轉突破形態(tài)——頭肩形、多重頂底形和圓弧形。
(1)雙重頂和雙重底。雙重頂和雙重底就是M頭和W底,這種形態(tài)在實際中出現得非常頻繁。雙重頂底一共出現兩個頂和底,也就是兩個相同高度的高點和低點。M頭形成以后,有兩種可能的前途:第一種前途是未突破頸線,演變成今后要介紹的矩形。第二種前途是突破頸線的支撐位置繼續(xù)向下,這種情況才是真正出現的雙重頂反轉突破形態(tài)。
雙重頂底形態(tài)一旦得到確認,有測算功能,即:從突破點算起,價格將至少要跌到與形態(tài)高度相等的距離。形態(tài)高度就是從頂點到頸線的垂直距離。
(2)頭肩頂和頭肩底。頭肩頂和頭肩底一共出現三個頂或底,也就是三個局部的高點或局部低點。中間的高點(低點)比另外兩個都高(低),稱為頭,左右兩個相對較低(高)的高點(低點)稱為肩。有頸線的概念。下跌的深度借助頭肩頂形態(tài)的測算功能進行預測。從突破點算起,價格將至少要跌到與形態(tài)高度相等的距離。形態(tài)高度是從頭到頸線的距離。
(3)三重頂底形態(tài)是頭肩形態(tài)的變體。它是由3個一樣高或一樣低的頂和底組成。應用和識別三重頂底主要是用識別頭肩形的方法。
(4)圓弧形態(tài)。將價格在一段時間的頂部高點用折線連起來,有時得到一條類似于圓弧的弧線,覆在價格之上。將每個局部的低點連在一起也能得到一條弧線,托在價格之下。圓弧形在實際中出現的機會較少,但是一旦出現則是絕好的機會,它的反轉深度和高度是不可測的。
3.三角形態(tài)和矩形形態(tài)。
(1)三角形態(tài)。三角形態(tài)屬于持續(xù)整理形態(tài)。三角形主要分為3種——對稱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后兩種合稱直角三角形。對稱三角形發(fā)生在一個大趨勢進行的途中,它表示原有的趨勢暫時處于休整階段,之后還要沿著原趨勢的方向繼續(xù)行動。由此可見,見到對稱三角形后,今后走向的可能是原有的趨勢方向。對稱三角形被突破有測算功能。上升三角形。上升三角形有更強烈的上升意識。下降三角形下降三角形同上升三角形正好反向,是看跌的形態(tài)。
(2)矩形是整理形態(tài)。矩形在其形成的過程中極可能演變成三重頂底形態(tài)。
4.喇叭形、菱形、旗形、楔形和V形。
(1)喇叭形和菱形大多出現在頂部,而且兩者都是看跌。喇叭形和菱形又可以作為頂部反轉突破的形態(tài)。喇叭形又叫擴大形或增大形。由于價格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大,形成了越來越高的三個高點,以及越來越低的兩個低點。這說明當時的市場已失去控制,完全由參與交易的公眾的情緒決定。此時進入市場是很危險的。
菱形的另一個名稱叫鉆石形,是另一種出現在頂部的看跌的形態(tài)。比喇叭形更有向下的愿望。它的前半部分類似于喇叭形,后半部分類似于對稱三角形。菱形的形成過程的成交量是隨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的。
(2)旗形和楔形是兩個的持續(xù)整理形態(tài)。兩種形態(tài)出現的頻率。兩者都是一個趨勢的中途休整過程。休整之后,還要保持原來的趨勢方向。它們都有明確的形態(tài)方向,并且形態(tài)方向與原有的趨勢方向相反。
旗形的形狀是一上傾或下傾的平行四邊形。旗形大多發(fā)生在市場極度活躍,價格的運動是劇烈的、近乎于直線上升或下降的方式的情況下。旗形出現之前,應該有一個“旗桿”。旗形形成之前和被突破之后,成交量都很大。在旗形的形成過程中,成交量從左向右逐漸減少。
如果將旗形中上傾或下傾的平行四邊形變成上傾和下傾的三角形,就會得到楔形。楔形也保持原有趨勢方向的功能。當我們看到一個楔形后,首先還是把它當成中途的持續(xù)形態(tài)。注意楔形與三角形的區(qū)別。與旗形的另一個區(qū)別是,楔形形成所花的時間要長一些。
(3)V形是一種反轉形態(tài),它出現在劇烈的市場動蕩之中,底和頂只出現一次。V形沒有試探頂和底的過程。V形反轉事先沒有征兆,在我國大陸的股票市場,V形基本上是由于某些消息而引起的,而這些消息我們是不可能都提前知道的。
5.應用形態(tài)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同一個形態(tài)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在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形態(tài)理論要等到形態(tài)已經完全明朗后才行動,得到的利益不充分。
(五)波浪理論
1.波浪理論的形成歷史及其基本思想。
(1)波浪理論形成的簡單歷史。波浪理論最初是由艾略特首先發(fā)現并應用于證券市場。20世紀70年代,柯林斯的專著《波浪理論》出版后,波浪理論才得到廣泛注意。
(2)波浪理論的基本思想。艾略特最初發(fā)明波浪理論是受到價格上漲下跌的現象的不斷重復的啟發(fā),以周期為基礎的。把周期分成時間長短不同的各種周期,指出,在一個大周期之中可能存在小的周期,而小的周期又可以再細分成更小的周期。每個周期無論時間長與短,都是以一種相同的模式進行。這個模式就是波浪理論的核心——8浪過程。每個周期都是由上升(或下降)的5個過程和下降(或上升)的3個過程組成。這8個過程完結以后,才能說這個周期已經結束。除了周期以外,還有道氏理論和弗波納奇(FibI詛cc0數列。在艾略特的波浪理論中的大部分理論是與道氏理論相吻合的。不過艾略特不僅找到了這些移動,而且還找到了這些移動發(fā)生的時間和位置。艾略特波浪理論中所用到的數字都是來自弗波納奇數列。
2.波浪理論的主要原理。
(1)波浪理論考慮的因素是三個方面:①價格走勢所形成的形態(tài);②價格走勢圖中各個高點和低點所處的相對位置;③完成某個形態(tài)所經歷的時間長短。簡單地概括為:形態(tài)、比例和時間。價格的形態(tài)是最重要的。
(2)波浪理論價格走勢的基本形態(tài)結構。價格的上下波動也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進行的。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可以分成8個小的過程,這8個小過程一結束,一次大的行動就結束了,緊接著的是另一次大的行動。第一、第三和第五浪稱為上升主浪,而第二和第四浪是對第一和第三浪的調整浪。上述5浪完成后,緊接著會出現一個3浪的向下調整。
波浪理論的周期的規(guī)模大小和層次的區(qū)別。每個層次的不同取法,可能會導致使用波浪理論發(fā)生混亂。
(3)浪的合并和浪的細分和級別。波浪理論考慮價格形態(tài)的跨度是可以隨意而不受限制的。在數8浪時,會涉及到將一個大浪分成很多小浪和將很多小浪合并成一個大浪的問題。處于層次較低的幾個浪可以合并成一個層次較高的大浪,而處于層次較高的一個浪又可以細分成幾個層次較低的小浪。
換句話說,如果這一浪的上升和下降方向與它上一層次的浪的上升和下降方向相同,則分成5浪,如果不相同則分成3浪。
(4)弗波納奇數列與波浪的數目。第一大浪由5浪組成,同時又由更小的21浪組成,而第二大浪由3浪組成,同時又由更小的13浪組成。第一大浪和第二大浪為2個浪,由8個較大的浪組成,同時又由34個更小的浪組成。這里的數字2,3,5,8,13,21,34,…都是弗波納奇數列中的數字。
3.波浪理論的應用及其不足。
如果知道了一個大的周期的運行的全過程,就可以很方便地對大勢進行預測。只要明確了目前的位置,按波浪理論所指明的各種浪的數目就會很方便地知道下一步該干什么。
波浪理論的不足是應用上的困難,也就是學習上和掌握上的困難。第二個不足是面對同一個形態(tài),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數法。波浪理論忽視了成交量方面的影響。波浪理論從根本上說是一種主觀的分析工具。
(六)量價關系理論
1. 量價關系總論。
(1)古典量價關系理論。逆時針曲線將市場行為分為8個過程?梢杂靡粋正8邊形來理解這8個過程。橫坐標表示成交量,縱坐標表示價格。隨著價格和成交量的變化,投資者的行為將從買人到觀望,到賣出,到觀望,回到買人。
(2)價量關系的總結。一共有4條。第一,價漲量增,屬于價量配合,看漲。第二,價漲量減,屬于不配合,不宜追高。第三,價跌量增有待觀察,與當時價格所處的相對高度有關。如果價格已經較高,視為出貨。價格下降了很多,視為建倉。上升或下降得不多,將維持原有的趨勢方向。第四,價跌量減情況互異,要根據上升了很多和下降了很多2種情況。
2.由成交量研判行情。
成交量的大小與行情好壞有密切關系。成交量增加,表示需求增加,游資涌人,價格看好。同時帶來投資氣氛,行情基礎不穩(wěn)。但如果,成交量過分膨漲將是機構大戶出貨更加容易,從而帶來風險。
3.成交量的警示作用。
如果只是成交量增加,而價格沒有明顯的上升,價格下降的可能性較大。
4.成交量與價格趨勢——葛蘭碧九大法則。
5.漲跌停板制度下量價關系分析。
漲跌停板制度下,成交量得不到徹底地宣泄,量價關系有變化。
(1)漲;虻A啃,將繼續(xù)上揚或下降。
(2)漲;虻V型颈淮蜷_的次數越多、時間越久,成交量越大,越有利于反轉。
(3)漲停或跌停關門的時間越早,次日繼續(xù)原來方向的可能性越大。
(4)封住漲;虻5某山涣吭酱螅^續(xù)原來方向的概率越大。
此外,應該注意莊家借漲停板制度反向操作。
(七)其他技術分析理論
1.隨機漫步理論認為,證券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價格的下一步將走向哪里,是沒有規(guī)律的。
2.循環(huán)周期理論認為,無論什么樣的價格波動,都不會向一個方向永遠走下去。價格的波動過程必然產生局部的高點和低點,這些高低點的出現,在時間上有一定的規(guī)律。循環(huán)周期理論的重點是時間因素,而且注重長線投資。對價格和成交量考慮得不夠。
3.相反理論認為只有同大多數參與證券投資的人持相反的行動才可能獲得大的收益。證券市場本身并不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盡管有一些分紅和利息,但總的說來是沒有增值,甚至可以說是減值的。如果行動與大多數投資者的行動相同那么一定不是獲利的。